市政府新闻办9月24日举行第十四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崇明区委书记李政介绍了崇明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崇明区委副书记、区长缪京,崇明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张立新,崇明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宋学梅,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筹备组办公室主任陈群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崇明区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祖国第三大岛,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美称。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加快生态文明发展,全面建设生态崇明、美丽崇明、幸福崇明,打造世界级生态岛。
一、全力打造高能级生态,厚植世界级生态岛底色
坚持把保护好、建设好、修复好生态环境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重大使命,积极争当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典范,全力夯实生态发展基底。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着力打造上海最美生态,稳固推进林地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27.4%,面积在全市最大;着力推进大气防治,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品质在全市最优;着力推进水质治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96.2%;着力加强土壤修复保护,大力推进化学农药、化学肥料逐年减量,亩均使用率在全市最低。
二是狠抓生态项目建设。滚动实施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生态基础设施等9大专项和33个重点项目投资约660亿元。每年安排约100个重大生态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全国试点,形成现代农业等61个绿色发展案例。
三是做实生态文明内涵。围绕世界级生态岛“怎么看”“怎么干”“建成什么样”,连续三年开展大讨论,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巩固发展绿色能源,实施“渔光互补”项目,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快发展绿色生产,持续提升农林废弃物资源化率、生活垃圾资源回收率;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对城镇新建建筑全部实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加快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实现全区覆盖,绿色出行日益普及。
二、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世界级生态岛成色
始终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大力推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提高生态产业发展水平,努力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生动案例。
一是加速绿色农业现代化。坚持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连续三年面向全球招商160个项目,正大300万羽蛋鸡场、由由中荷现代农业创新园等重大项目即将投产;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后认定开心农场14家、博士农场20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全力打造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大米、柑橘和蔬菜等“两无化”农产品体系,全区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89%,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
二是加快现代制造高端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加快推动海洋装备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大力推进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着力发展海洋经济、创新经济、生态经济,全力打造千亿级长兴产业集群。今年沪东中华拿下我国造船业历史最大出口订单,总金额超200亿元。积极推进各产业园区向科技研发、生态文创、智能制造方向加速转型,创智园、经济合作园等项目建成投运。
三是培育新兴产业多样化。落实新发展格局要求,把握新消费需求,培育发展大数据、直播电商、生态康养等新业态,“知名主播”李佳琦等多家公司落户。打造文旅影视产业,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中国音乐剧产业基地签约落户,自行车特色小镇加快建设,明珠湖5A级景区创建深入开展。推进5G应用示范区建设,率先在全市实现5G信号全覆盖,开展了国内首个“5G+智慧农机”应用。
三、全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彰显世界级生态岛本色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生态惠民,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安全感。
一是打造高颜值乡村。加快建设上海最美乡村,以“自然生态美、绿色生产美、宜居环境美、乡风文明美、生活幸福美”为重点,加强村居环境整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塑造“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乡村风貌,打造一大批乡村酒店、生态民宿,建成34个区级示范村,园艺村、北双村等9个村入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快推动6037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努力营造区位更好、环境更好、服务更好的品质生活。
二是保障多层次民生。优化公共服务,实现集团化学区办学全覆盖,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率先在全国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大病不出岛、小病不出镇、慢性病不出村。加强生态惠民,开发生态就业岗位1.5万个,创新生态养老补贴,居民养老金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扩大质量民生,加强养老服务供给,抓好长兴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开业准备。全力推进轨交崇明线、北沿江高铁建设,谋划好功能布局和一站一城发展。
三是抓好高效能治理。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卫生城区,大力提升城乡发展水平。加强“两网”建设,推动“一网通办”开展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一网统管”接入9个生态监测特色应用场景。深入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公安”“智慧城市”建设,上半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万人发案率保持全市最低,荣获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
四、全力筹备中国花博会,打造世界级生态岛亮色
坚持生态办博、创新办博、勤俭办博,以“花开中国梦”为主题,全力筹办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高质量推进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效应放大、动能释放,努力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一是创新规划设计理念。牢牢把握首次在岛屿上、乡村里、森林中举办花博会的特色优势,创设“崇尚自然生态,尊重田园肌理,回归花博本源,严控亭台楼榭”的办博理念,充分利用水林田路自然脉络,精心规划“三区一心一轴六馆六园”。创建国际工作营,采用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打造国际绿色WELL金级健康建筑,加强森林、花卉景观营造。积极利用生态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全面推行绿色建筑、绿色环境、绿色场地、绿色设施、绿色出行,充分展示上海的“生态之魅”。
二是奋力打造最美花博。精心营造牡丹大地艺术景观,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建园,创设10个国际名师园、10个国际友城园、10个国际著名花卉企业园、20个知名企业冠名园、1个国际百优花卉新品园、1个蔬菜园。世纪馆西馆布置珍奇花卉植物,东馆布置最新多媒体艺术,采取虚、实结合方式演绎花博主题;竹藤馆首次在国内采用“单层3D打印模板+喷射混凝土技术”建造,体现前沿科技与现代艺术的融合。精心组织创作花博会花、会徽、会歌和吉祥物,抓好花博产品市场开发。放大花博带动效应,大力引进优质花卉项目,积极打造花卉研发、生产和销售全产业链;深入推进“迎花博、治五棚”专项行动,加快推进花田、花宅、花村、花路建设,着力打造“海上花岛”,让娇艳的鲜花不仅盛开在花博园区,而且盛开在崇明三岛,更要绽放在老百姓心田。
三是精心做好运营准备。优化入岛交通方案,推进花博专线和水陆联运专线设置、枢纽场站扩容、主干道改造,构建“一廊+三横+N”道路交通网络,确保入岛交通畅捷。打造智慧花博,推动购票、停车、住宿、餐饮、导览等一站式“掌上”解决。优化配置园内服务设施,科学设置休息座椅、垃圾桶、直饮水、厕所、观光巴士、医疗服务等,提高游览舒适度。当前各项花博筹备正在全力以赴奋勇攻坚,计划今年底完成花博场馆、绿化景观、东平小镇、交通、旅游等配套建设,明年3月投入试运行,3月24日举办上海地方花卉展,5月21日正式开幕,迎接各方宾客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