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9月27日举行第十五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虹口区委书记吴信宝介绍了虹口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虹口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广杰,北外滩开发办常务副主任、北外滩集团总经理刘俊,虹口区民政局局长耿彧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虹口区位于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是上海“黄金三角”中的重要一角、城市中央活动区核心区。近年来,虹口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取得突破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举全区之力、集全球智慧,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
自《虹口区北外滩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公众参与草案)》于今年2月20日公示以来,北外滩的热度、关注度不断提升,疫情期间仍吸引绿光环球、湘复汇信、天风证券等171个项目落户,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北外滩开发建设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突出集约高效的原则。在实践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办企合一、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机制模式,市级层面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区级层面以北外滩开发办为主体,统筹全区力量推进北外滩开发建设,确保“三年出形象、五年出功能、十年基本建成”。充分授权,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从原来6-9个月压缩至72个工作日,努力跑出“北外滩速度”。
二是体现对标一流的要求。组建北外滩开发建设专家委员会,由5位国内知名专家、4位国外知名专家组成。设立总师室,聘请顶尖专家担任总规划师、总建筑师、总功能师。邀请日建、Gensler、Foster等七家全球顶级建筑设计事务所参与开发,确保每个项目都符合“世界级会客厅”的定位要求,并严控建设品质。目前,围绕建筑总量840万平方米的总体规划,已形成二层连廊、中央绿地、地下空间、产业功能、精细化管理等专项规划,将开展480米高的新地标等20余栋超高层建筑全球方案征集。按照规划,0.8平方公里核心区二层连廊总长达4公里,最宽处可达20米,满足楼宇间的通勤、中央绿地的景观观光以及其他必要的服务功能;同时地下空间将超过140万平方米,打造24小时活力街区。
三是采用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形成五大类27项重点任务和28项日常工作,涵盖土地出让、项目建设、宣传推介、环境营造等方面。在土地出让、项目建设上,今明两年北外滩将推出10余幅土地,上实中心等10个重点项目实现竣工。在宣传推介上,将“云推介”和“走出去”相结合,洽谈中外企业近200家,包括高瓴资本、阿里巴巴、京东、字节跳动、华贸集团、中国太平等知名企业。今年7月,面向全球选聘北外滩集团高管和聘任制公务员,已收到各类简历3000余份,每个岗位都有几百人应聘。在环境营造上,实施北外滩高标准全要素市政市容提升工程,全面优化空间、建筑、环境、市政设施、色彩等五大类60个要素,打造世界顶级的滨水区域,预计2021年5月底完工。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010年的2.4倍。2019年GDP增长6.7%,居中心城区第一。现代服务业稳健发展,“十三五”年均税收增长10.4%。今年以来,克服疫情影响,区域经济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上半年GDP增速继续保持中心城区第一;1-8月税收增长1.5%,位居全市第一,金融、航运等五大产业全线“飘红”,其中金融业增长近40%,航运业自6月税收增长“由负转正”,到8月实现增长8.9%;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3%,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正增长,预计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居全市前列,其中非税收入占比10%左右。
一是金融业贡献度持续提升。2016年以来,虹口金融业年均税收增长近20%,今年1-8月税收增长39.6%,呈现“逆周期”表现。全区现有各类金融企业、机构近1800家,囊括国投二总部、华兴资本、景顺瑞和等优质企业,拥有17家公募基金总部,占全国公募基金总数的1/8。2019年上海金融科技园区挂牌,2020年上海金融科技联盟揭牌成立,京东数科二总部、美国运通、万向区块链等企业“落地生根”。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已成为业界品牌。
二是航运产业链日趋完善。依托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上海航交所等39家功能性机构,集聚了一批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航运信息咨询等业态企业,中远海运旗下集运、能源、码头、重工等板块落户,全球前50位的船公司有12家在虹口设立总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连续七年在北外滩发布,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正式落户。“十三五”航运业年均经济贡献占比达30%。
三是创新驱动成效逐步显现。全力打造“全球双千兆第一区”,2019年世界上第一个5G电话在虹口拨通,已建成基站810个,密度全市第一。通过5G赋能,打造“5G全球创新港”,引进华为-上海“5G+XR创新中心”、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国科上海基地等重点项目,集聚致景科技、酷景传媒、芯翌智能等近200家5G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虎扑体育、高顿教育、得物、食亨等数字平台企业蓬勃发展。
四是市场活力不断迸发。“十三五”商业销售总额年均增长13.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01%,均居中心城区前列。今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市第二,现代商贸业税收增长6.2%,网络零售总额增长52.8%。外资外贸稳步发展。“十三五”实到外资年均增长16.9%。今年1-8月,实到外资9.4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7%,均居全市第二。
三、下好“绣花功夫”,城区面貌不断改善
绘好治理“工笔画”,用心呵护“窄马路、小街坊,适宜人居”的区域形态,让虹口更有品质、更有颜值、更富魅力。
一是出行更便利。优化路网结构,积极推进曲阳路辟通、海伦西路拓宽工程,解决“南北不通、东西不畅”的交通瓶颈,将分别于今年底、2022年底竣工;推动北横通道(虹口段)建设,预计2023年通车,“十三五”累计打通安汾路、衡水路等7条区区对接道路。
二是水岸更易亲近。虹口境内有7条河流,保存完整。用心做好水的文章,打造环绕全区的滨水慢行系统,已建成各类步道40公里,2.5公里滨江岸线贯通开放。苏州河贯通提升工程将于今年10月底竣工,打造“最美上海滩、河畔会客厅”,让市民走得近、坐得下、能休闲。
三是环境更优美。实施美丽街区、景观灯光提升等工程,打造新建路樱花春色、四平路银杏秋色“网红打卡地”,滨江景观灯光荣获中照奖、白玉兰照明奖等荣誉,“白天赏花、晚上观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在2019年度全市市容环境测评中居中心城区第三。打造全市首家垃圾分类专业社会组织——“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成为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区,连续两年在全市综合考评中位居前列。
四是治理更智能。抓牢“两张网”。“一网通办”审批承诺办理时限较法定时限提速75%,试点开展“无人干预自动办理”,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9年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中居全国县(市区)第六。持续推进“一网统管”建设,深化“社区综合执法+城区大脑+流程再造”管理模式,打造综合巡查、综合处置、综合监督三支队伍,问题主动发现率提高40%,城市管理顽疾下降23%。
四、坚持人民至上,让群众感受到城区温度
一是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12年以来,通过旧区改造帮助15万群众搬离棚户区,2016-2019年实现旧改66.5万平方米、2.43万户,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2019年,北外滩90街坊在签约首日实现居民签约100%,创造了旧改新纪录。今年以来,推动旧改再提速,全年可实现旧改超过1万户,远超原定6000户的目标,创虹口旧改历史纪录。2017年以来,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家园”建设,完成376万平方米、惠及7.52万户,帮助群众解决做饭难、如厕难、洗澡难等问题,未来三年将完成600万平方米,比原计划提前三年实现全覆盖。
二是“家门口”服务站不断优化。围绕市民需求,推动全区35个市民驿站建设。驿站总面积增至7.65万平方米,助医点增至46个、助餐点达到66个,每天可满足3.1万名老人吃饭需求,覆盖全区11%的老人,让群众在步行15分钟内享受到老人日间照护、文娱休闲、亲子活动等优质社区服务。作为国家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域,建成日间照护机构28家、长者照护之家10家,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道全覆盖。
三是社会事业有序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大、华东师大合作办学,建成18个紧密型学区集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2017年以来,实施以关爱学生为主题的“彩虹计划”,包括立德树人、助学暖心、国际交流等七大工程23个项目,助力近800名学生获得全国及国际奖项,帮助困难学生1500人次,让700多名孩子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强化医疗资源配置,打造“一南一北”区域医疗中心,南部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三甲医院,北部与同济大学合作新建第四人民医院,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优化文化产品供给,世界城市文化论坛、鲁迅文化周等品牌辐射力持续提升,推进中共四大纪念馆、犹太难民纪念馆、海派文化中心、上实百老汇中心、上海文学馆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可亲可近的文化地标。
四是社区治理创新持续深化。不断完善居委会“全岗通”工作机制,2017年打造了居委干部“一专多能、全岗都通”的1.0版“技能通”;2018年推出61项“不见面办事”和41项“零距离服务”,形成2.0版“服务通”;2019年探索“条线部门围着社区转、帮助居委解决问题”的3.0版“治理通”,已解决各类难题6500余个。成立全市首家加装电梯事务所“家加乐”,至2019年底,加装电梯立项115台,竣工69台、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