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9-01-20
字号:

 (2009年1月17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区县、各部门,紧紧围绕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的严峻挑战,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有序,社会发展保持和谐稳定,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成绩来之不易。

  (一)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预计,全年全市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左右(见图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规模超过7000亿元。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30亿元左右,增长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800亿元左右,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8。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1

  集中出台一批扶持企业发展和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及时将市委重大调研课题成果转化为政策思路,加大市政府重点工作推进力度,研究出台了融资、财税、土地、投资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见表一),促进经济发展,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及时制定扩大内需八项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出台本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八个方面政策举措(见表二),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城乡基础设施、产业、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建设。建立市级层面跨部门协调推进和跟踪落实机制,着力形成合力推进落实的新格局。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二)大力推进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进展

  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继续提高,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以上,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见图2)。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电子信息、成套设备等重点工业行业保持平稳增长,临港装备、长兴岛造船等重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战略产业项目顺利推进。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2

  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发展,预计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不含外汇市场)累计超过1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全市金融机构累计达到900家左右(见图3)。黄金期货挂牌交易,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落户本市,全国首家金融审判庭在浦东法院设立。口岸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预计口岸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左右,增长16.4%。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8亿吨,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一;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准箱,继续名列全球第二;洋山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国际中转和水水中转比例分别达到10%和50%。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3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预计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26%;经认定的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金额增长12.3%,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数达到760项。部市合作加快推进,中国科学院与本市签署进一步深化院市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浦东科技园正式揭牌,张江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通过国家验收,本市成为国家首批六个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落户本市。高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见表三)。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围绕“落实责任、抓好项目、完善政策”,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进展(见表四)。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有望进一步下降。积极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预计全年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左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6%,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全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目标有望完成。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三)全面推进世博会筹办,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世博园区建设和招展运营进展显著。园区主要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世博中心、中国馆、主题馆实现结构封顶,世博轴、演艺中心进入地面施工阶段,道路、通信、绿化等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参展事务取得新突破,22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确认参展(见图4),为历届世博会之最,其中80%已签署参展合同;国内30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了参展协议。主题演绎进一步深化细化,主要场馆展示设计和展示工程方案基本完成。市场开发、宣传推介、运营准备、安全保障等工作有序开展。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设全面推进,7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二期、11号线北段一期实现结构贯通,9条在建线路和116座车站建设有序推进。洋山深水港区三期二阶段工程、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A11沪宁高速公路拓宽改建等项目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实现双线结构贯通,A15、A16等高速公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青草沙水源地建设、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外高桥电厂三期工程、五号沟液化天然气事故备用站项目建成,进口液化天然气一期、城市电网等工程稳步推进。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优化窗口服务、加强城市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按计划全面推开,迎世博首个“百日计划”进展顺利。城市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见表五),预计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61%。城市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基本实现全覆盖。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四)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意见》,继续加强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和为农综合服务站建设(见图5)。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培育科技示范场507个、科技示范户2755户,农业设施化、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5.7万吨,比上年增长5.9%。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5

  农村薄弱环节建设得到加强。继续加大对集体经济相对困难村的投入,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约16亿元用于道路建设和危桥改造。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万河整治”、“清洁家园”等工程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413公里,改造危桥185座,完成河道整治3062公里。“村村通公交”工程全面启动,郊区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80%。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见表六)。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预计全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00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1%。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对低收入农户实施就业专项补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3万多人,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1.8万个。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见图6),15.9万名农民纳入养老保障体系,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6 

  (五)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积极的就业政策成效继续显现。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规,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预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9.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就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安置就业困难、家庭困难人员2.7万人,帮助2500多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上岗就业,完成43.5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对57.9万名农民工进行免费安全生产培训。研究制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初创期创业组织,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

  分配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收入分配调节和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见表七)。对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家庭基本生活的影响。预计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690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3%。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施,基本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城保”、“镇保”、“农保”、“居保”、“综保”等各类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630万人。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建立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400万平方米左右,研究制订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放宽廉租住房申请家庭准入标准(见图7),多渠道筹措廉租房源,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廉租住房受益家庭累计达到4.4万户。继续推进旧区改造,完成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60万平方米,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旧住房改造1263万平方米,市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7

  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实施。公交换乘优惠范围进一步扩大,日均受惠人次达到150万左右。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卡全面启用,累计发放120万张。建成中环军工路等9座公交枢纽,新辟、延伸、调整公交线路达到250条,预计公交出行占居民出行总量的比重达到23.7%。轨道交通承运能力进一步上升,骨干地位逐步显现(见图8)。公交行业一线职工工作条件和待遇有所改善。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8 

  (六)深化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继续提高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免除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大幅提高(见图9)。认真解决来沪从业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60%,32所中等职业学校试行招收来沪从业人员同住子女。商贸、旅游、化工和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成立。推进高校学科布局结构调整优化,顺利实施高校招生考前填报平行志愿改革。预计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岗位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1%。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9  

  医疗卫生改革继续深化。围绕“降低费用、提高水平、规范功能、加强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医保费用总额预付管理在全市推开,累计已有14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保联网结算。预计社区门诊就诊人次占全市门诊总量比重达到39.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新增120辆救护车,新建15个急救分站,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健康城市建设继续推进。

  文化体育和养老福利事业取得新成绩。完成新一轮2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60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成功举办首届陆家嘴论坛、上海国际电影节、网球大师杯赛等重大活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成功组织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上海赛区赛事和奥运会, 残奥会火炬接力上海传递活动,上海奥运健儿实现了参赛人数超上届、奖牌超上届、金牌超上届的优异成绩。全年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为17.7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新建10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设立了214个社区老年人就餐服务点。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管理标准件统一配送率达到70%,55家实现了“一口”受理,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累计发放居住证637万张,其中人才居住证27.3万张(见图10),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深入推进,积极妥善处理奶制品质量事件,预计全市食品总体抽检合格率达到9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19.7%。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10

  (七)发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制定出台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三年改革目标任务。颁布实施《关于对浦东新区进一步下放事权和加大政策支持的意见》,鼓励浦东先行先试。围绕中央、上海、浦东“三个层面”结合点,政府管理创新、金融体制创新、科技体制创新、城乡体制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见表八)。预计全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高出全市,2个百分点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到外资占全市比重达到1/3左右,集聚金融机构数占全市60左右。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表八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制定出台《2008年度全市重点改革工作安排》,对全市改革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了上海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形成了一批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研究成果和政策。落实中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实施新一轮市政府机构改革,大力推进第四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部分中心城区强化街道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职能,完善街道财力保障体制,基层组织为民办事能力得到提高。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有企业主业调整和改制重组不断加快,上实集团重组上药集团、上汽集团重组上柴股份等工作顺利实施。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促进上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改制上市培育工程,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左右。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机构在规范中不断发展。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积极应对外部需求减弱影响,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预计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220亿美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4%。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700亿美元左右,增长17.7%;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70%和40%左右。全年服务贸易总额预计达到700亿美元左右,增长25%。实行外资项目核准制,加大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支持,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年利用外资实到金额突破100亿美元,增长27.3%,其中第三产业实到外资占比67.8%。新增功能性外资机构83家,累计达到676家(见图11)。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预计全年本市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到110亿美元,增长50%以上。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11  

  国内合作与对口支援进一步加强。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签订和启动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支援项目(见表九)。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方位推动长三角交通、科技创新、环保、能源等平台建设,生态保护、信用体系、人才培养、信息共享、旅游营销等专题合作取得新进展。继续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口支援,全年与全国各地签订各类合作项目358项,金额达到1283亿元;在对口地区实施帮扶项目500多项,无偿援助资金超过4亿元。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表九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同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本市正面临着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形势,自身也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从长远看,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和难题仍需着力攻坚突破,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土地、能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紧迫;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尚未突破,改革攻坚任务还很繁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亟待加大。从当前看,比较突出的有:一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加重。2008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上海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步加重,本市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结构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凸显,钢铁、汽车、石化等工业重点行业发展呈现回落态势,服务业发展速度放缓,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回升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同时,经济波动对效益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工业企业利润明显下滑,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放缓,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度加大。二是节能降耗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08年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预计能耗总量增幅为近年来最低,但受全市生产总值增速放缓影响,完成年初节能降耗目标可能仍有差距。由于目前促进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仍有待完善,一些节能环保项目建成并发挥作用还需要一定时间,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的动力尚不足,全社会节能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三是民生领域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社会保障体系还需不断完善,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需继续加强,特别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均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加快,推进旧区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扩大廉租住房受益家庭的任务较重。此外,城市管理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顽症,人口综合调控和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还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是全面推进世博会筹办工作的冲刺年,也是本市面临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将进一步加深,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本市发展面临的结构转型任务进一步加重。但同时,国家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也为本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契机。2009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九届六次全会要求,立足扩内需、全力保增长、坚持调结构,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世博会筹办有序进行。

  为此,我们在安排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着重突出“三个兼顾”:一是兼顾可能与需要。既要清醒认识当前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实事求是地确定目标值;又要充分发挥指标的导向作用,积极把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二是兼顾当前和长远。既要积极应对和有效克服当前困难,最大限度地防止经济增速惯性下滑;又要着眼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着力促进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兼顾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既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又要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现对2009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建议如下(见表十),并对相关指标作重点说明: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表十2009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

  (一)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建议目标为:立足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转型、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全市经济增长9%左右。

  确定上述目标,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既与国家预期增长目标保持衔接,也符合本市“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2009年本市经济增长目标定为9%左右,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体现了“保增长”的要求,一方面是为了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是为了把全市各区县、各部门的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努力为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十一五”期间本市年均增长目标为9%以上,预计前三年年均增速超过12%,后两年如果保持9%左右的增速,五年平均增速仍可保持两位数。

  二是充分考虑2009年本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2009年外部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复杂,本市自身发展面临转型挑战,经济发展难度将明显加大。结合产业和需求的变化因素综合分析(见图12),2009年本市经济增速将比上年有所回落,特别是上半年经济形势将更为严峻,要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12

  三是充分认识本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本市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又面临筹办世博会和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的机遇,经济发展基本面总体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将继续制定出台更直接、更有力的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有利于本市在重大政策突破、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专项承担方面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同时,外需的减弱客观上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提供了巨大的倒逼机制压力,有利于本市借助市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加大创新力度,降低消耗、提升效益。我们坚信,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实现2009年经济增长目标是有基础的。

  (二)关于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

  建议目标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保持在3%左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率分别达到10%左右和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

  确定上述目标,就是要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促进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结构。加快完善有利于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政策、人才和制度环境,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航运服务、生产性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见图13),促进专业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增强辐射。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继续巩固提升电子信息、成套设备、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加快推动华虹“909”工程升级改造项目、上汽临港自主品牌汽车、化工区拜耳增资项目、外高桥船厂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临港装备、长兴岛造船、微电子、生物、航空航天等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在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国家规划。抓住本市成为国家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先行试验区的契机,完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大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扶持就业容量大的都市型产业。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13

  二是全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动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占地多、效益低的落后产能。深入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推进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见图14),争取节能减排工作实现更大进展,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14

 

  (三)关于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目标

  建议目标为: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继续提高,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230件左右,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岗位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3%左右。

  确定上述目标,就是要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把人才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一是抓好科技攻关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继续以深化“三个聚焦”为抓手(见图15),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力度,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环境建设两个关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中介服务发展,进一步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政策支持和创新投入力度。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15

  二是加大培养和集聚人才力度。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继续实施海外人才引智工程,大力引进“四个中心”建设紧缺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户籍、居住和激励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出台人才居住证与户籍衔接办法。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降低人才居住成本。加大对人才的奖励力度,完善人才的医疗保障等相关政策,增强人才引进的综合优势。切实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发展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为产业升级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持。

  (四)关于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

  建议目标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突显,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左右,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实到外资比重保持在60%以上。

  确定上述目标,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要以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重要平台和抓手,加快研究出台各项重大改革开放措施,探索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一是进一步发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围绕“三个着力”,聚焦中央要求、上海发展、浦东突破“三个层面”结合点,以实施新一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见图16),加快推进制约经济长远发展的重点难点改革,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示范和借鉴。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贯彻本市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总体部署,推动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鼓励企业开展重组兼并,做强主业、剥离辅业。认真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各项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试点,探索组建本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科技企业上市,切实改善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16 

  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创新。切实把帮助企业克服当前困难作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首要任务,按照分类指导、有保有压的原则,对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切实做好帮扶工作,努力做到“市场不丢失、骨干不流失、资金不断裂”;对被市场淘汰的劣势企业做好善后处理工作,防范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继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全市行政审批电子平台,提高审批透明度和服务效率。继续完善绿色通道审批机制,明确进入绿色通道的项目标准、基本程序、时间节点和部门责任,加快重大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增长,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以及党政机关出国(境)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

  三是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力以赴推进世博会主题演绎、招展、运营等各项筹办工作,充分依托世博会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意、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抓紧研究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推进政策,完善内外贸一体化现代流通体系,加强贸易要素集聚和运行环境两个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口岸贸易、批发交易、物流配送功能,有效拓展国内外市场。调整优化商业布局结构,推动郊区、社区、交通枢纽型商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商业。继续推进部市服务贸易合作,促进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领域服务贸易发展。强化财税、信贷、担保、保险等政策对出口的支持力度,稳定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落实国家进口贴息政策,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装备、重要能源资源和关键零部件进口。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鼓励和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外包。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及时把握CEPA先行先试和台海“三通”契机,扩大沪港、沪台、沪澳经贸合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努力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见图17)。继续全力做好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17

  建立健全分层次、多渠道、成系统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继续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积极探索实施旧区改造新机制,着力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问题(见图18);切实把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与扩大内需相结合,制定落实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性、改善性住房办法,减轻居民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18  

  二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立足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社区“三个中心”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见图19)。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推动老龄事业发展,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扩大到21万人,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强化道路交通管理和排堵保畅工作,加快轨道交通、公交枢纽和公交专用道建设,研究多样化票制方案,扩大换乘优惠范围,切实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

关于上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图19

  三是加快推进新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立足率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加强统一布局,完善产业、居住、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配套,加快郊区新城和重点新市镇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安全、高效农业,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农村路桥改造,探索推进农村“三个集中”新机制。完善郊区生态补偿机制,市区联手建立生态补偿资金,加大对基本农田、公益林和水源地建设保护的转移支付力度。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中青年农民为重点,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帮助低收入农户家庭实现非农就业,全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岗位10万个。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四是大力加强社会管理。坚持把人口管理作为社会管理核心任务,强化实有人口居住地管理,推进实有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居住证配套政策,健全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把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基础环节,提高基层为民办事能力。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妥善处置因征地动迁、劳资和债务纠纷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深入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城市网络化管理,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建立最严格的安全生产标准,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2009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

  2009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安排,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切实做到“五个突出”、把好“三个关口”。在重大建设项目领域聚焦上,突出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突出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突出加快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环保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突出加快世博会筹办各项工程建设。在重大建设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一是坚决把好项目质量关,按照又好又快的总体要求,选择带动作用强、专业规划完备、产业关联度高、前期工作扎实的项目,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坚决把好项目实效关,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拉动社会投资,切实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带动效应;三是坚决把好监督审查关,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建设用地、环境评价和节能减排等政策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要求。全年共安排正式项目86项,预备项目36项。年内新开工项目18项,基本建成项目23项。现说明如下:

  (一)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铁路、机场和港口建设。继续协调推进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上海至南京城际轨道交通、上海动车段等项目,提高铁路通行能力,缓解客运通行紧张局面;基本建成虹桥机场扩建工程,继续完善航空枢纽整体功能;启动外高桥港区六期工程,加快推进上海港结构调整。二是提升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内外交通功能。加快推进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集航空、铁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长途客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换乘体系。三是增加高速公路通道数量,增强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加快推进上海崇明越江通道、沪苏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以及沪杭高速拓宽改建等工程建设,抓紧启动建设崇明至启东长江过江通道。四是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积极推进“江海直达”,加快内河航道建设,大力发展水水中转。全面推进大芦线航道整治一期工程、赵家沟航道整治工程,启动苏申外港线航道整治工程,初步形成长三角高等级内河集装箱干线航道,促进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

  积极推进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促进城市交通便捷化,均衡越江设施分布,加快推进军工路、龙耀路越江工程,基本建成新建路、人民路、西藏南路、打浦路隧道复线等越江工程,启动长江西路越江工程,加强浦东和浦西交通联系。基本建成浦东国际机场北通道新建工程、中环线浦东段新建工程等,加快推进外滩通道改建工程、东西通道工程。启动东长治路—长阳路(旅顺路—大连路)道路改建项目,提高路网效率,促进交通排堵保畅。二是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支持重点地区开发建设。基本建成轨道交通7号线、9号线二期,重点推进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10号线、11号线北段、12号线等。三是加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内外部衔接,完善上海西部地区快速路网。加快推进崧泽高架、嘉闵高架、北翟路高架、漕宝路地面道路建设,适应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增长需要。四是加快推动公交枢纽建设,重点推进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和上海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建设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优化电源结构,进一步推进电力“上大压小”工作。建设上海漕泾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吴泾热电老厂改造工程,启动上海临港燃气电厂一期工程,增强本市供电能力。基本建成500千伏静安输变电、500千伏外高桥三期送出工程,推进南市、崇明联网等一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本市供电网络,稳步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和供应可靠性。推进建设国家重大天然气项目配套工程,加快形成西气、东海气、液化天然气、川气等多气源互补供应格局。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建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部市合作”和“院地合作”,聚焦张江高科技园区,加强科技创新,重点推进建设中科院浦东科技园,启动建设中科院上海新技术基地项目、中科院上海新药创制技术保障条件建设项目、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三期工程、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项目,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推进建设上海汽车临港产业基地自主品牌新产品技术改造项目、宝钢集团浦钢搬迁工程(罗泾地块)第二步实施项目、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配套项目、上海电气3.6兆瓦海上风机研制和2兆瓦风机产业化项目,加快提升产业能级。抓紧落实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1200万吨/年炼油、华虹“909”工程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条件,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加大大型客机及ARJ21支线飞机批生产技改项目的前期协调力度,加快建设大型客机自主研发、工程试验、总装制造、试飞、客服基地。以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为抓手,继续优化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重点推进上海中心大厦等项目实施。

  (三)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建立有效便利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继续加强资源纵向整合力度,推进建设金山医院迁建金山新城项目,加快郊区三级医院建设,满足郊区市民医疗服务需求。推进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项目、瑞金普通病房综合楼、仁济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新华医院综合楼等一批提升医疗设施能力的建设项目。

  推进教育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新校区二期工程。启动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一期项目,为临港装备基地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按照高校内涵发展要求,积极推动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建设一批实训实验基地。

  推进文化体育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建设文化大都市,加强历史优秀建筑保护,基本建成大世界保护修缮工程。推进实施文化广场改造项目,建设开放式城市绿地及音乐剧院,为市民提供良好文化休闲空间。启动实施上海交响乐团迁建工程和上海京剧院迁建工程,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工建设上海自然博物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提升民众科学素养。积极推进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建设,确保201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成功举办。

  继续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市与区县共同推进,力争开工建设400万平方米左右经济适用住房,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四)加快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环保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力度。重点建设西干线改造和中心城排水系统工程,基本建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竹园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削减污水直排对内河水环境的污染。推进竹园和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减少污泥二次污染。推进实施市区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工程、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扩建及环境改善工程,提升生活垃圾运输水平,提高无害化处理率。继续建设青草沙水源地项目,做好长江引水三期陆域水库工程前期工作,提高供水保障服务水平,满足上海中长期供水需求。基本建成辰山植物园,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

  发展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积极推进上海东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抓紧落实崇明北沿风电、青草沙水库风电、奉贤风电扩建等一批风电工程前期建设条件,提高上海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更好地服务长三角、长江流域和全国农业。加大对本市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力度,重点聚焦集体经济相对困难村内道路建设和危桥改造,改善村民交通出行和生活条件。

  (五)加快世博会筹办各项工程建设

  完成世博园区场馆建设。适应世博会办展需求,按照世博会园区总体规划,基本建成世博中心、中国馆、主题馆和世博演艺中心等世博会场馆及配套设施。

  基本建成世博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实施浦明路、雪野路、半淞园路等道路新、改建项目,以及公用管线等配套工程;基本建成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蒙自雨水泵站、世博会精细化气象服务系统等项目。完成西藏南路、沿江通道、内环线浦东段快速化改建等世博配套路网建设,积极推进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及世博联络线项目,提高城市交通对世博会的服务保障能力。
  

分享: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