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江园“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字号:

关于印发《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江园“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江园“十四五”规划》经领导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松江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1年12月21日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江园“十四五”规划

目录

  一、发展背景分析

  (一) “后疫情”时代转型发展,进一步强化各国科技自主权

  (二) “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带来产业转型发展新机遇

  (三) 我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高水平的园区经济

  (四) “G60科创走廊”建设,助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五)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推动张江高新区松江园科技创新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二、发展回顾与剖析

  (一) 发展回顾分析

  1、区区合作、品牌联动,园区发展模式特色鲜明

  2、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园区产业体系日益完善

  3、百亿项目打造“东方硅谷”,园区产业能级日渐提升

  (二) “十三五”指标完成情况

  (三) 发展问题剖析

  1、园区科技孵化服务成效需进一步提升

  2、老工业园区升级换代效率需进一步提升

  3、园区高端产业人才集聚效应需进一步提升

  4、园区产业集群与协同发展需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愿景与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战略定位

  1、G60科创走廊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2、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载高地

  3、智能制造业产业升级示范高地

  4、全球科创要素集聚创新高地

  (三) 发展指标

  四、发展任务与举措

  (一) 培育若干优质产业集群,提升科技孵化服务成效

  1、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2、打造全国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3、打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创新产业高地

  (二) 深化G60科创走廊合作,推动老工业园产业升级

  1、增强园区品牌辐射,推动优势品牌园区搭建跨区域发展载体

  2、聚焦产业合作,推动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梯度优化布局

  3、推动大企业创新和功能平台建设,提升空置老厂房开发利用

  (三) 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集聚优势产业高端人才

  1、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促进园区“科研密度”转化为“创新浓度”

  2、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5G+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3、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硬科技对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

  (四) 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生态,促进子园产业协同发展

  1、优化园区人才服务体系,打造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

  2、提升园区创业服务能级,打造双创活跃新高地

  3、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产融结合新高地

  4、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打造科创服务新高地

  五、发展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项目领导班子,明确各参与方要求

  2、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增强落实力度

  (二) 加强统筹协调

  1、排摸重点难点,加强工作统筹

  2、制定实施计划,分解落实任务

  (三) 加强监督检查

  1、推动政策协同,排查落实难点

  2、建立监督机制,提高举措成效

  附件

前言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松江园(以下简称为“张江高新区松江园”) 总面积约22.98平方公里,共包括七个部分“临港松江科技城、莘莘学子创业园、松江工业区西区、松江工业区北区(中山工业园)、环大学城科创园(松江大学城双创集聚区)、洞泾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G60电子信息国际创新创业园”。较“十三五”时期新增了三部分“环大学城科创园、洞泾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G60电子信息国际创新创业园”,更符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定位,持续增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策源能力。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是松江区主动担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主力军的重要载体,也是松江区在增强科创实力上取得标志性突破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是加快推进张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松江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新局面,全面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五年规划。

  研究编制《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松江园“十四五”规划》,是落实《关于开展张江高新区分园“十四五”规划编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沪张江高新管委〔2020〕8号)的要求,是谋划未来5年张江高新区松江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蓝图和工作方针,为新时代松江园高质量发展做好谋篇布局。

  一、发展背景分析

  党的“十九大”要求“按照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是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时期。张江高新区松江园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窗口期,聚焦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瞄准产业制高点和技术前沿方向,打造全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示范标杆,成为服务于国家战略的世界级增长极。

  (一)“后疫情”时代转型发展,进一步强化各国科技自主权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也对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势必加剧大国博弈、重构世界格局和秩序。疫情将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5G、云计算中心、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疫情后生命科学、生物制药、能源技术也将迎来新一轮科技创新潮。后疫情时代大国科技竞争将更趋激烈,疫情之后可能全面加剧全球对抗性科技竞争甚至科技战。

  (二)“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带来产业转型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科技创新,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发展数字经济,助推实体经济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使命与新机遇。为此,我们要坚持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并举,全面建设科技强国。

  (三)我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高水平的园区经济

  “十四五”期间,我国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张江高新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型,引领带动城市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聚集创新要素、构筑创新体系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核心载体。张江高新区承接新使命,有责任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高水平的园区经济,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成为带动城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四)“G60科创走廊”建设,助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双重动力支撑下,G60科创走廊建设着眼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注重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持续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质量,不断促进产业和城市功能一体化布局,形成分工合理、优势 互补、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更好地发挥服务辐射带动长三角的重要引擎作用。

  (五)“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推动张江高新区松江园科技创新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面向“十四五”,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高质量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松江作为上海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近年来聚焦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6+X”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以百亿级产业项目为航母,若干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和众多成长型、创新型企业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G60科创走廊要打造新兴产业高地,要研究如何推动一体化特别是G60科创走廊如何往浙江延伸,松江区要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不断推动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创新。

  基于此,面向“十四五”,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将充分评估内外部环境,认清发展优势潜力,看清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阶段性特征,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创新转型、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二、发展回顾与剖析

  (一)发展回顾分析

  “十三五”期间,张江高新区松江园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抓手,积极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实现松江区域创新与全域创新两翼齐飞,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

  1、区区合作、品牌联动,园区发展模式特色鲜明

  临港松江科技城,是临港集团与松江区在“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机制下共同投资建设的新一代产业园,通过“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发展战略,在机制创新、产业升级、土地集约、城市更新、服务集成等方面成效显著,全力“发挥三个优势、提升三方积极性、实现三个高效”,以“一座科技城、十家龙头、百家高新、千亿产出”为目标,已发展成为上海转型发展的样板园区。

  中山工业园,是“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之一“松江新城总部研发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临港、启迪、海尔等行业领军机构进行深度合作,打造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临港松江新城(中山)科技园、海尔集团“产城融创”生态圈模式暨海尔智谷等科创承载平台。

  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获批科技部国家火炬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成为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全区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100余家。建设工业机器人及类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品孵化的“科大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并逐步汇聚了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服务机器人、智能传感器、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数字工厂等领域的一大批智能产业和项目,形成智能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以人工智能研发、生产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基地,以及集智慧生产、办公、生活于一体的示范区。

  2、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园区产业体系日益完善

  高科技产业园区集群发展。推进众创空间建设,重点打造临港松江科技城等众创基地,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培育模式。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生产研发、创业孵化、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发展重点,着重建成集先进制造业、中小企业总部和生产性服务业于一体,辐射长三角的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园区。

  园区内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初具规模。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巩固和提升电子信息业、现代装备业、都市型工业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精准医疗)、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智慧安防、机器人、机电设备关键制造等三大重点行业。2020年,电子信息业、现代装备业、都市型工业三大优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70.64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77.9%,松江制造向松江创造稳步迈进。

  园区科创承载平台建设效应初显。以重点企业为龙头、若干骨干企业为补充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飞科、中联、奔腾等一批优质企业与园区共同成长,形成了类型多元、具有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格局。同时,与专业团队的合作力度不断加强,构筑优质发展平台。2020年全年专利申请22106件,同比增长46.9%,数量排名全市第三;专利授权15215件,同比增长53.6%,数量排名全市第2。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0.52件,比上年增加3.56件。

  园区孵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围绕服务创新创业,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各子园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基金+基地”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部分园区建立了研发、人力资源、法务、知识产权、融资、创业等专业及综合服务平台,有些园区还建立了特色服务平台,如中山工业园的知识产权试点服务平台、临港松江科技城的云智慧生活配套服务平台等。

  3、百亿项目打造“东方硅谷”,园区产业能级日渐提升

  G60脑智基地:2018年9月,松江区政府和中科院神经所合作签署“G60脑智科创基地”项目落户松江,基地将以克隆猴技术为基础,推动重大脑疾病模型研发和产业化,服务“健康中国2030”国家重大需求,解决脑重大疾病诊断、干预和治疗的关键技术。2020年,G60脑智科创基地二期启动建设,松江区政府与上海市科委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脑科学研究与产业化,推进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落户松江,建设脑科学百亿级产业基地。

  海尔智谷:助力“上海制造”迈向“上海智造”。项目位于松江工业区北区(中山工业园),规划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以高端智能制造业总部园区为核心定位,以打造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平台型智慧园区为目标,以海尔区域总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国家双创示范平台为核心,打造比肩德国4.0、美国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示范项目。目前已在松江区落户了海尔数字科技、海质科技、海诣大数据、梦海海创汇、际壹电子、路辔供应链等6家实体公司,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目标是把海尔智谷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的旗舰项目。

  正泰启迪智电港:松江新型综合产业、人文生态园区。项目位于松江工业区西区,由正泰电气集团利用存量工业用地与启迪协信合作开发,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投资200亿,将规划建设“高端制造、总部经济、科创中心与人文生态社区”的3+1产业园区,包括“正泰总部+启迪广场+城市产业综合体+科创智谷+运动公园+科创之心”的新型综合产业、人文生态园区。

  修正上海高科技生物医药产业园:打造生物制药创新产业生态链。项目位于松江工业区西区,总占地面积2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项目规划4个功能分区,分别为现代医药生产区、医药科技研发区、综合会务博览区、功能配套服务区。项目建成后,将同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前沿,从国际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已上市产品进口许可引进注册、全球加工、国际产品销售等方面搭建完整的生物制药创新产业生态链。

  上海超硅:芯片关键材料“松江制造”。项目位于松江工业区西区,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预计达产后年销售收入约50亿元,年利税超过15亿元人民币。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硅片是集成电路的核心主材。上海超硅项目包括AST综合研究院、300毫米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450毫米中试生产线、先进装备研发中心、人工晶体研发中心等。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360万片300mm抛光片和外延片以及12万片450mm抛片生产能力,对于构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恒大新能源汽车:打造智慧交通全球示范工程。项目位于松江工业区西区,将形成集研发、生产、测试、总装和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链,总投资额超200亿元,将在松江打造一个包含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电力公路、智能车联网在内的“三网融合”智慧交通全球示范工程。

  顺络电子:建成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基地。项目位于松江经开区西区,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拟于未来十年内在上海市松江区投资超过百亿元建设亚太区总部以及先进制造基地,实现产值过百亿元,打造长三角地区汽车电子、精细陶瓷、5G通讯以及物联网先进制造领域的新高地。

  腾讯:长三角AI超算中心。项目位于松江工业区西区,本项目拟利用松江经开区西部科技园闲置土地新建1座国标A级、Tier Ⅲ+标准的超算中心和数据中心综合体,预计项目总投资超过150亿元(含服务器),全部达产后,机柜运营和后续云计算收入可达到35亿/年以上,税收3亿元/年以上,折合亩均税收127万/亩以上。有效推动上海城市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智慧化发展,弥补上海市在人工智能算力方面的短板,提升上海市和长三角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综合实力。

  (二)“十三五”指标完成情况

  对比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十三五”规划相关目标,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十三五”规划目标及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20年

知识创造和孕育创新的能力

1、企业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例(%)

10.24

2、国家级研发机构数(个)

7

3、每万人当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51

产业化和规模经济水平

4、“四上”企业营业收入(亿元)

1274.61

5、税收(亿元)

67.09

6、单位面积工业用地工业营业收入(亿元/平方公里)

55.47

7、建成土地单位面积税收(亿元/平方公里)

2.92

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8、出口额(亿美元)

1.96

9、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6.23

10、拥有国际有效专利数(件)

56

11、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及研发中心(家)

2

12、千名从业人员中拥有硕士(含)以上学历人数(位)

268

  (三)发展问题剖析

  面向“十四五”,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在建设发展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并面临新趋势、新要求、新需求带来的多重新挑战。

  1、园区科技孵化服务成效需进一步提升

  松江区高校资源集聚,但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效还不够显著,如2020年,松江园经认定的有效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6.63亿元,对标杨浦园34.55亿元,占张江示范区总额不足10%,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老工业园区升级换代效率需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作为传统工业大区,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内的传统产业、低端工业数量仍然庞大,产业迭代升级的要求迫切,亟需推动松江从“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另一方面,园区存量资源二次开发普遍不足,空置加工型厂房体量较大,2000年前后一大批拿地的民营企业变成从生产到出租的情况严重,造成很多办公楼闲置,配套资源不合理,形成低效园区。

  3、园区高端产业人才集聚效应需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依托松江大学城的智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显现,7所核心高校每年有约2.5万名应届毕业生占全市10%以上,留松毕业生比率有待提升,对区域产业升级的贡献力度仍需加强;另一方面,包括创业扶持引导资金、人才扶持政策和高端人才交流合作等内容在内的各种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的举措仍需加强,人才服务的落实力度仍需提升。例如,2020年,松江园内的从业人员6.52万人,对标杨浦园19.88万人,仅占张江示范区的约2%,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4、园区产业集群与协同发展需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临港松江科技城、环大学城科创园、松江工业区北区(中山工业园)三大板块的发展效能较高,产业和配套的成熟度高,而松江经开区西区、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莘莘学子创业园、G60电子信息国际创新创业园四大板块则处于转型发展期,产业集聚度有待提升,配套设施亦待完善;另一方面,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各子园的功能联动效应不足,优势与不足之间的互补性不强,区域协同发展有待增强。

  三、发展愿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机遇。精心谋划好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十四五”规划,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率先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形成区域协同创新框架体系,全面提升松江园的园区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能力,助力松江区主动担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主力军,努力在增强科创实力上取得标志性突破,在“智慧走廊”建设上取得标志性进展。

  (二)战略定位

  1、G60科创走廊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加大投入建设环大学城科创园,集聚人才、企业、高校等高端科创资源,不断培育创新企业,新兴技术相继涌现。依托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功能定位,优化松江工业产业园区的产业技术创新布局,形成面向长三角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心,打造张江高新区松江园的创新策源竞争力。

  2、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载高地。充分发挥G60科创走廊科技创新能力,探索科创走廊科技成果与各地产业创新需求对接转化的新模式,争取在以企业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取得新经验、新突破。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安可及商密产业、分析技术、卫星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前沿领域率先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在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内形成一批前沿新兴产业集群。

  3、智能制造业产业升级示范高地。提升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能力,和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能级,完善产业链合作与布局,增强优势领域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深挖工业强区发展潜能,大力推动松江传统工业产业的转型和创新,提升张江高新区松江园的产业密度和附加值,打造“松江智造”品牌。

  4、全球科创要素集聚创新高地。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放在上海举办的重大机遇,围绕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加强与全球智能及高端装备企业长期合作,采购一批高端装备、高技术产品、工业零部件,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加强与全球的创新创业人才、投融资机构、研发机构、优质科技企业、社会机构等的合作交流,吸引落户张江松江园。

  (三)发展指标

  表2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十四五”主要指标预测数值(单位:亿元)

指标

    2020年

2025年

预计

备注

“四上”企业营业收入(亿元)

1274.61

1550.76

按年均增速4%测算

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558.83

679.90

税收(亿元)

67.09

81.63

“四上”企业利润总额(亿元)

128.72

156.61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6.63

8.07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478

582

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件)

433

527

从业人员(万人)

6.52

7.93

  四、发展任务与举措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积极推动张江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链接全球科技创新要素,聚焦G60科创走廊,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特色产业园区载体,打造高端、智能、关键制造产业集群。围绕区内主导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 培育若干优质产业集群,提升科技孵化服务成效

  以创新集群引领产业集群,以全域创新联动区域创新,十四五期间,张江高新区松江园要打造创新集群,在“卡脖子”关键领域重点布局优势创新资源,发挥“硬科技”对产业创新的关键性支撑作用,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1、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1)发展定位

  对标美国工业互联网同盟和德国工业4.0平台,张江高新区松江园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产业特色基地,成为上海市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产业先导区、特色发展区与创新应用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打造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应用的高地、核心技术的策源地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的输出地,工业互联网产业总产值600亿元,培育产值50亿元领军企业5家。

  加大智能制造实施力度,企业科研投入在销售收入占比平均值达到4%以上,关键技术水平业内领先。拥有3-5家聚焦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到2025年,在特定领域能够实现技术水平引领全国,关键技术装备实现突破,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2)发展举措

  积极突破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制。以上海松江洞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聚焦强人工智能研究,对接复旦、交大、浙大、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和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推进类脑智能软硬件技术融合研发。聚焦人工智能核心产品,联合G60科创走廊的高端科研力量,对接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类脑芯片研究院校,建立基于类脑芯片的应用开发平台,推动基于类脑芯片的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包括九亭高科技工业园区、泗泾镇工业区、泗泾高科技开发区、洞泾工业区和佘北工业区在内,总面积约23.8平方公里的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依托松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推进海尔Cosmoplat平台、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平台、精智—用友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重大引领性项目建设,形成有效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围绕全面促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主导力和话语权三大目标,助力松江区全国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应用,发展智能制造应用服务及解决方案,鼓励企业研发打造新型工业网络、工业大数据与云平台、工业智能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物联网等的集成能力。

  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集成应用。大型工程装备领域,推进昌强工业、龙工集团等大型设备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成套装备技术研究,推进军民融合示范基地载体建设。智能检验检测领域,加快以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分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中心建设,集聚国内外一流机构和科研学者共同创新。电力装备领域,推进以智能电网及用户端关键设备精密制造及装配成套装备,到2025年,力争形成集成电路/半导体企业与智能电网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

  2、打造全国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1)发展定位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集成电路产业力争形成以智能终端、智能工业、智能电网等为市场依托,带动集成电路核心材料及装备业、高端设计业、先进封测业协同发展,努力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助推松江区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效应,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设计、封测、材料三位一体的产业格局。到2025年,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智能终端、智能工业、智能电网等为市场依托,带动集成电路核心材料及装备、高端设计、先进封测业等环节协同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助力松江区打造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2)发展举措

  加大核心材料及装备的研发力度。重点发展硅外延片、硅和硅基材料晶圆、光刻胶、光刻掩模和集成电路常用材料相关生产技术。到2025年,集成电路材料业逐步向高端技术和产品演进,加速松江区集成电路材料业补链、强链进程,推进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材料的全面配套,加快与日本、美国、韩国等集成电路材料强国的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团队,逐步实现松江区集成电路材料的国际化路线。

  强化高端芯片设计产业链布局。在智能终端领域,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用传感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到2025年,形成智能终端相关技术产能集聚,培育5到8家极具成长性的芯片设计企业,拥有多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芯片产品。在智能工业领域,重点发展感知环节、传输环节、控制环节,到2025年,积极引进国内外重点工业控制领域芯片设计企业,实现本地工业控制领域优势及特色化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在医疗电子方面,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品和汽车电子领域,到2025年,打通生物制剂到医疗电子设备再到医疗服务的产业链,促进本地整车企业以及汽车零配件企业与集成电路/半导体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加速产业化进程。

  打造封装测试业集聚区。重点发展12寸晶圆封测系统、高压大电流功率器件封测系统,到2025年,重点突破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封测技术和GaN、SiC 等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封装测试技术,争取打造5-8家年产值十亿的集成电路封测龙头企业,形成封装测试业的集聚效应。

  3、打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创新产业高地

  (1)发展定位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要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助力松江区打造成为“生物医药制造业航母式集聚区”和“医疗器械制造业创新示范基地”。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目标工业产值达到百亿元,集聚知名跨国企业和国内一线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占领先进医疗器械、生物技术药物的创新高地。

  (2)发展举措

  抢位发展医药制造。在生物技术药物领域,重点发展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疫苗、核酸药物和细胞治疗产品,建设以修正集团为主导力量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对接国外市场,刺激基地内生企业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到 2025年,实现松江区域内的生物医药制造企业出现“百家争鸣”现象。在现代中药领域,重点发展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通过建立区域产业联盟加强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以政策激励、平台搭建等手段促进创新化药与中药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2025年,松江区建成创新化药与特色中药示范基地。

  重点发展先进医疗器械。在医学影像设备领域,重点发展高端影像设备配套材料、高端成像系统、高端成像设备,到2025年,形成技术研发与设备生产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在国内影像设备市场初步打破 GPS(通用、飞利浦和西门子)三巨头垄断的局面,形成一定品牌影响力。在医用检查检验仪器领域,重点发展以即时检测、可穿戴健康信息终端为重点的医用检验仪器、以分子诊断检测为重点的体外诊断仪器,到2025年,形成可代表国内医用检测检验仪器最高水平与国外技术抗衡的基地。在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领域,重点发展新型心脑血管植(介)入材料、生物衍生材料和生物人工器官、与信息和电子学技术相结合的有源植入或部分植入器械,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松江区布局的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在技术、发展模式等方面发挥引擎带头作用。

  延伸发展其他生物技术应用。在生物食品领域,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健康食品,积极打造国内外宣传平台,到 2025年,在松江区内培育多个生物技术健康食品领域的品牌。在生物农用产品领域,重点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到2025年,建成国内典型生物农业示范区。

  (二)深化G60科创走廊合作,推动老工业园产业升级

  借助G60科创走廊区域科创资源密集优势,张江高新区松江园要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强战略协同、产业链协同、创新协同、主体协同,促进区域创新要素在G60科创走廊上高度集聚、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促进长三角区域整体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率先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战略,成为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走廊,为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内生动力活力、为科技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1、增强园区品牌辐射,推动优势品牌园区搭建跨区域发展载体

  推动张江高新区松江园的临港松江科技城(已布局嘉兴海宁、苏州常熟,拟布局湖州、宣城)、清华启迪科技园(已布局苏州、杭州、嘉兴、宣城)、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载体,打破行政区划、打破行政层级、打响优势品牌,依托“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等模式实现园区跨区域联动发展。

  推动品牌园区引领带动园区优质企业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利用九地市不同的要素成本优势,借力优质园区载体拓宽企业发展空间,探索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

  积极打造国内外宣传平台,以组建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和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等方式,提升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各子园和企业的知名度。积极与国际龙头企业建立交流机制,实现园区内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等对接国际水平。

  2、聚焦产业合作,推动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梯度优化布局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探索“研发在松江,制造在周边”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引导重点产业及传统产业根据G60科创走廊内各地市的要素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按照不同环节专业化分工推动形成产业链梯度布局。

  依托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横向加强各产业集群协同合作与信息沟通。定期举办要素对接会,促进企业加强沟通接洽,形成上下游联动发展、有机整合的产业集群。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张江高新区松江园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争取三省一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加强产业和科技创新对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九地市政府要加大G60科创走廊企业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力度,支持多种途径的技术引进吸收与创新,以研发外包、联合攻关、产业联盟、示范基地等形式开展产学研用合作。

  3、推动大企业创新和功能平台建设,提升空置老厂房开发利用

  借助重点引进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赛迪先进制造业研究院、G60脑智科创基地、小米生态链、用友、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海尔COSMOPlat平台、用友工业互联网平台、明匠智能、赛摩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市级、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在G60沿线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培育和孵化一大批行业上下游企业,增强周边空置厂房的利用率。

  推动特色产业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借助国家工业互联网领域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火炬洞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商用密码(上海)产业基地、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基地、分析技术产业等知识产权密集型创新集群的建设,大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发展,加强空置厂房的利用和改造,形成上下游联动发展、有机整合的产业集群。

  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达成融和式联动。利用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构建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共同建立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行业产业联盟的发展契机,加快关键性共性技术的协同攻关和产业错位发展,提升产业能级,进一步构建梯度布局的产业链。发挥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开通的“一网通办”政策,为异地投资企业发展提供便利。

  (三)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集聚优势产业高端人才

  以创新集群引领产业集群,以全域创新联动区域创新。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松江园主导产业和“卡脖子”关键领域重点布局优势创新资源,发挥“硬科技”对产业创新的关键性支撑作用,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创新平台引进落地,推动各子园园区集聚创新要素,以原始创新撬动发展全局,全面增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策源能力。

  1、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促进园区“科研密度”转化为“创新浓度”

  推动张江高新区松江园的创新要素集聚,加快创新平台引进落地。深入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松江分园等功能型平台、机构的建设与运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提升创新创效高度。

  深入推进立项资金达7.5亿元的市级重大科技专项“G60脑智科创基地”建设,开展世界首批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克隆猴”的应用实践。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上海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落户松江,充分发挥由15名院士组成的低碳平台院士专家委员会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动创新性研发成果荣获国家、市科技奖励的能力,打破国际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提高来自苏浙皖沪的企业落户松江的数量和质量,要充分发挥松江大学城拥有的13所高校、12万在校师生的巨大智力资源库,深挖企业自主研发动力,优化长三角城市合作分工,推动科创要素自由流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协同配置。

  2、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5G+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强化人工智能全周期全领域应用。以电子、汽车、装备等为重点,加大对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的应用,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新型生产方式。

  鼓励企业实现垂直领域互联互通。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国家级数据中心和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在G60科创走廊逐步推进全产业链数据共享、全产业生命周期管理。

  加强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在基础领域建设、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实现联动突破,推动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制造业整体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探索率先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攻克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质量技术,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培育一批质量标杆企业。

  推进5G技术创新融合应用,加快建设5G+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5G网络在G60科创走廊的广覆盖建设,聚焦5G技术与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高端测试等重点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首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创新应用体验中心——COSMOPlat卡奥斯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体验中心,计划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加强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产业协同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示范意义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5G+智能制造示范区。

  3、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硬科技对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

  构建完备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构筑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链条,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形成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配套环境。

  建设“市场与高校互通+校际间互通”的网络化、市场化运作机制,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商集群,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创新服务券等方式,形成“创业企业服务创业企业”的蓬勃发展态势。推动建设松江科技大市场,整合散落在区内各角落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企业等资源,打通成果从高校进入大学科技园孵化以及资本化运作的成果转化全链条。

  (四)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生态,促进子园产业协同发展

  要明晰园区产业定位,精准发力,在资源整合、服务优化、配套完善等环节狠下功夫,结合松江区作为“上海之根”的独特定位和优美的环境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创新创业生态圈,不断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和后劲,集聚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新增长点,成为长三角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示范区的重要引擎。

  1、优化园区人才服务体系,打造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

  对标国家战略,敞开大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建设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加快形成“九城一张网”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促进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全力打造两院院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最前沿科技成果发布的平台、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支持国际一流专家团队创新创业,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为,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原则,支持松江大学城高校、市一医院等优秀人才参加区领军拔尖人才项目评选,鼓励人才服务松江、贡献松江。

  强化顶层设计,大刀阔斧建立人才政策体系。出台G60科创走廊“1+10”人才新政,把人才评价和业绩贡献相挂钩,做到G60科创走廊延伸到哪里,人才政策覆盖到哪里。

  集聚各方资源,最大程度提升精细服务水平。让人才安居,实施人才公寓、租房补贴、购房补贴“三位一体”的人才安居计划。让人才安心,开通人才“一卡通”服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服务专窗专人专办、优先办理、限时办结和跟踪式服务等个性化服务项目。让人才安智,为优秀人才更好地融入本区政治、社会生活,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

  2、提升园区创业服务能级,打造双创活跃新高地

  推动“基地+基金”“基地+资本+服务”等多种孵化服务模式,引导园区向双创服务提供方和投资方转型,尝试设立科技园区联合成长投资基金,各园区投资基金与政府投资基金相结合,支持园区企业、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推动各类双创联盟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服务作用。组织开展各类双创活动,营造活力充沛的双创氛围,增强各类活动对园区入孵企业的品牌宣传和曝光力度。购买专业服务,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产业联合孵化能力,为创业者提供更加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奋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跨越式增长。在实现加入“高企千家俱乐部”目标的基础上,持续深入实施“小升高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通过制定整体发展计划、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开展科技创新、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等方式,推动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跨越式增长,形成以“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性科创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3、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产融结合新高地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构筑与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成为产融结合的引领示范区。

  精准对接产融服务,争取产业投资基金综合监管改革试点,吸引产业基金集聚;探索建立园区运营商和银行共同参与的信贷平台,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服务。

  推动金融示范区建设,赋能园区金融服务能级,吸引一批有影响力的金融科技总部型、研发型机构集聚,并带动大数据征信、移动支付、智能投顾、科技保险等新金融机构入驻,为园区服务企业提供一张强大有效的“金融服务网络”。深化落实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链,化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引导和撬动银行、保险、证券、担保、股权投资、新金融机构等各类社会资本的参与,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4、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打造科创服务新高地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各子园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为要义的政务服务要求,加强定点联系制度,扩大企业覆盖面,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建立世界级的政府服务规则,积极构建全球化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提供优质便捷的创新创业服务,构建技术资源、人才资源、数据资源自由流动和开源开放的创新生态。

  构建世界一流科创服务生态体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创业实效不断显现,社会创新创业参与度显著提升,成为国际知名的创新创业新绿洲。

  五、发展保障措施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十四五”规划是全面衔接张江高新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松江各园区下一个五年发展的愿景图、任务书和路线图,需要为新时代松江园开好局、起好步,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为此,要建立健全松江园领导班子队伍,采取各项保障措施,力争各项建议举措能够落实到位。

  (一) 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项目领导班子,明确各参与方要求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区科委及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凝心聚力,有所作为。要引导设计相应的建设目标和举措,开展协同工作。围绕松江区重点区域产业定位和布局,强化政策引导和环境营造,以推动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发展为抓手,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园区发展实施路线图。

  2、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增强落实力度

  加强对规划重点任务的分类落实、动态跟踪和监督检查,引导各部门和各园区有力有序推进计划实施。构建规划落实落地、监测评估及调整优化机制,强化规划与年度计划的衔接,根据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将规划目标任务具体化,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和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 加强统筹协调

  1、排摸重点难点,加强工作统筹

  要把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各园区的情况排摸梳理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要加强统筹协调,把相关工作做深做细,针对相关对象的具体情况,逐一拿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各相关部门基于职能工作,对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十四五”规划中的相应模块,进行深入调研,收集详实资料,并做出可行性分析和行动建议。

  2、制定实施计划,分解落实任务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十四五”规划建设要画出路线图、确定责任人、明确时间表,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实施计划,搞好工作保障。相关职能部门要给予支撑支持,各模块负责部门要全身心投入,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将张江高新区松江园打造成G60科创走廊乃至全国典范,成为张江“一区22园”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 加强监督检查

  1、推动政策协同,排查落实难点

  要站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园区创新发展工作,把园区创新发展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政策统筹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及时研究解决园区创新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形成激励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2、建立监督机制,提高举措成效

  聚焦园区创新发展全要素,着力完善园区创新服务政策及服务体系。建立监督机制,优化政策落实流程,拓展受益面,强化政策宣传,提高知晓率,加强政策调研和绩效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附件

  根据松江区“十四五”重点功能区布局,拟在张江高新区松江园打造一批发展强劲的重点区块,具体包括“洞泾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松江工业区北区(中山工业园)、临港松江科技城、G60电子信息国际创新创业园、莘莘学子创业园、环大学城科创园和松江工业区西区”,主要沿G60高速路呈东西分布、沿G15高速路呈南北分布。

图1 张江高新区松江园规划范围图

  松江工业区西区

  四至边界:位于松江区的西部地带,东至鼎兴路一文翔路北第二条规划路一鼎兴路东约200米一文翔路南约320米一鼎兴路一文吉路南约400米鼎兴路西约320米一文吉路南约585米一鼎兴路,南至G60高速高速公路,西至G1501高速公路,北至广富林路一鼎松路一花辰公路南约170米。

  区块概况:松江工业区西区是张江高新区松江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区,截至2020年底,有注册企业420家,规模以上制造业39家,其中,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4家,专精特新13家,科技小巨人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上市挂牌6家。员工总数约1.5万人,园区管辖面积18.53平方公里,2020年产值165亿元,在松江园整体产值中占比三分之一,税收8.1亿元。

  环大学城科创园

  四至边界:园区位于松江区的中部地带,东至人民北路,南至文汇路,西至河道一文汇路北80米一龙源路,北至广富林路。

  区块概况:作为今年刚纳入到张江高新区松江园的区块,区内的13所高校10万余名师生是G60科创走廊创新创业的重要源泉。科创园坚持以高校资源整合为先导,以科创产业集聚为特色,深挖学科链,共建创新链,对接产业链,辐射大学城,链接国内外,重点打造三大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致力建设成为集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示范区。截至2020年底,有注册企业636家,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上市挂牌2家。员工总数约5250人,园区管辖面积2.35平方公里,2020年产值36.102亿元,税收2.9363亿元,发展速度迅猛。

  松江工业区北区(中山工业园)

  四至边界:位于松江区的东部,东至张泾河,南至G60高速公路一文翔东路,西至中凯路,北至牛张港一夏家浜路

  区块概况:作为“松江新城总部研发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集聚效应初显,相继引入了巨人集团、飞科集团、中联重科、奔腾电工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引入了云朵实业、创蓝、六联电子等一批互联网电子类企业,更是引入了启迪漕河泾科技园(清华科技园)、临港松江新城科技园等专业园区平台以及海尔智谷的COSMOPlat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截至2020年底,有注册企业882家,规模以上制造业51家,其中,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0家,专精特新26家,科技小巨人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上市挂牌12家。员工总数约1.104万人,园区管辖面积2.74平方公里,2020年产值42.86亿元,税收11.16亿元。

  临港松江科技城

  四至边界:东至中心路,南至G60高速开发边界,西至长陆泾-莘松路-九新公路,北至姚北公路(用地面积178公顷)。

  区块概况:作为临港集团“四张名片”之一,立足松江和G60科创走廊的发展优势。打造“产、学、研、教、融”五位一体的科创新高地,G60科创云廊成为引领长三角科创走廊高端产业集聚的核心载体,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G60科创走廊基地落户园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金华(上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落户园区。截至2020年底,有注册企业1800家,规模以上制造业150家,其中,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15家,专精特新90家,科技小巨人1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上市挂牌11家。员工总数约2万人,园区管辖面积1.8平方公里,2020年产值116亿元,税收25亿元,以不足百分之十的占地面积,贡献了百分之二十的产值和百分之五十的税收。

  洞泾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

  四至边界:由洞泾和泗泾两部组成。洞泾部分东至高技路,南至开发边界,西至泗砖公路,北至陈泾路;泗泾部分东至沈海(G15)高速公路一长浜路一高技路,南至莘砖公路一长施南路一长浜路,西至泗砖公路,北至开发边界。

  区块概况:区块内既包括科大智能、君屹自动化等智能制造企业,也包括传统企业中欧汽车电器、江南制药机械以及由砖硚贸易城拆除腾出来的近千亩空地,截至2020年底,有注册企业641家,规模以上制造业20家,其中,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7家,专精特新11家,科技小巨人2家,上市挂牌6家。员工总数约1.82万人,在松江园中占比四分之一,人才集聚效应凸显。园区管辖面积0.86平方公里,2020年产值44.56亿元,税收1.42亿元。初步形成智能高端制造集聚,海顺新材(药用新型材料)、尚实能源(高新、军融)、马上珊泽精密金属(高新、专精)、福赛特机器人、军陶电源等企业相继落户。

  G60电子信息国际创新创业园

  四至边界:位于松江区的东南部,东至茸华路,南至华哲路一华恒路一加委路一华扩路一北沪泾河一华恒路,西至南乐路,北至俞塘河一茸江路一南乐路。

  区块概况:该区块位于松江综合保税区内,由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而成。截至2020年底,有注册企业301家,规模以上制造业18家,其中,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7家,专精特新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员工总数约6800人,园区管辖面积1.84平方公里,2020年产值112亿元,贡献了松江园四分之一的产值,税收1.54亿元。园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强劲,40多家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年产值贡献率高达95%,代表企业有广达集团、国基电子、豪威半导体、凯虹电子等。另有配套物流仓储企业,为电子信息产品流转提供后备支持。园区还开展“跨境电商”“一纳”“分类监管”等多项试点业务,形成“一业特强,多业发展”的产业布局。

  莘莘学子创业园

  四至边界:位于松江区的东南部,东至G15沈海高速,南至盐铁塘开发边界,西至北松公路,北至北松公路。

  区块概况:截至2020年底,有注册企业191家,规模以上制造业8家,其中,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专精特新4家,科技小巨人3家。园区管辖面积1.1平方公里,2020年税收0.68亿元。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全面发展。依托高端服务业的不断成长,加速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相互融合、共促发展的全新格局。深化“产业强镇”战略,大力推进莘莘学子创业园二次开发,联东U谷松江车墩科技企业创新港项目正式启动,推动存量工业用地高效再利用,产业结构调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