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关于推进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创新产业集聚发展情况的审议意见》的情况报告

字号:

区人大常委会:

  宝山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创新产业集聚发展情况的审议意见>的通知》(宝会〔2022〕36号)收悉。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相关单位积极查找对标,在产业结构、配套环境、资源聚集、顶层设计等方面加快推进科创工作开展,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方面

  (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提速

  环上大科技园核心引领作用持续发挥,切实推动各大学科技园落地生根。2022年我区共签约引进大学科技园8家,形成“一核一带”空间布局和“一园一特色”产业布局,核心功能容载能力稳步提升。各大学科技园已累计落地企业345家,转化科技成果69项,其中2022年新增落地企业222家,转化科技成果36项。环上大科技园本年度落地企业年营收约5亿元,被列为上海市南北转型重点区域。加速建构各类科创平台,形成孵化基地3个、中试加速基地5个,形成重点领域应用技术平台3个。推动建立环上大科技创新联盟,聘用顶尖科学家、业界大拿为专家顾问,积极引入人才“活水”。组织开展开园仪式、“科创之花 樱你而开”主题活动、“环聚科创 智汇未来”宝山共筑科创生态圈主题活动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科技园品牌影响力。宝山复旦科创中心落地中科院赵东元院士领衔的功能介孔材料研发等3个国内外领先科技项目,引进科技型企业3家。北大科技园2022年正式开园,成功入选上海市2022年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体系,落地企业32家,转化科技成果项目8项。联合同济大学,研究建设“智能建造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科技园”等事项并达成初步共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科技园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2021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在2022年度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绩效考核中获评“优良”。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宝山园、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宝山园、悉尼科技大学上海创新研究院落地工作稳步推进。

  (二)核心承载区建设全面发力

  核心承载区建设加速推进。成功获批“数智南大”、宝武(上海)碳中和两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累计创建5个市级特色产业园,总数达全市十分之一。南大智慧城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硬件环境形态渐现,西南片区产业地块按计划出让,在建产业项目达32万平方米、总投资103亿元,数智中心项目实现塔楼单体竣工,科创之门、国际人才社区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开工建设。15号线双TOD新地标设计方案深化研究,40个市政公建项目加快建设,瑞丰南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实现通车。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253家,新增注册资本金51.79亿元,其中新增科创型企业139家,数字经济企业95家,合成生物企业16家,拟上市或者上市公司分支机构(区域总部)10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建成科创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企业画像库,目前已入库企业302家。吴淞创新城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先行启动区联合土地储备进展顺利,外环以南9平方公里城市设计方案形成稳定成果,上大美院主校区项目稳步推进。半岛1919、申能集团等国企转型项目加快推动。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加快建设,首发项目特钢区域南楼实现竣工,18号线二期江杨南路站TOD方案深化研究。两个1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完成土地收储138公顷,同济路沿线城市设计方案基本稳定,特钢07-01产业项目实现开工,谋划打造一批现代化、引领性的城市新地标。

  (三)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升级,大力培育和引进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022年,宝山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1074家,同比增长36%,全市第6;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475家,同比增长35%。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专精特新企业分别新增13家、118家,同比翻两番、增长60%。新增国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市科技小巨人工程企业6家;2021年以来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超额、提前完成三年行动计划指标。推动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关键领域功能性平台建设。发布《宝山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2021年以来,新增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全区现有市区两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5家。主动对接宝武、宝冶、“四上企业”等,加强政策宣传,指导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制定《宝山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申报工作,现有市级功能型平台1家、区级功能型平台3家。2021年以来,各功能型平台累计形成知识产权57项,新增创新企业9家,累计入驻和孵化企业35家。科技创新载体方面,指导创新创业载体改造老厂房、老仓库、商务载体等存量资源。新增超碳科技孵化器等8家市级双创载体,现有市级创新创业载体32家,排名全市第3;其中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8家,占总数的1/4。在全市科技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价中,我区“双创载体建设发展情况”考核全市排名第一。提升创新创业载体服务能级,指导举办、承办“创·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宝山杯”大学生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管理人员培训等,集聚创新资源、营造浓厚科创氛围,助力科创成果加速转化。

  二、在“全力夯实要素服务保障,提升完善配套环境建设”方面

  (一)积极营造创新人才的发展环境

  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服务均取得良好成效。引进方面,开设宝山区2022年“千企百校行”校园巡回引才专属平台,发布岗位2.1万余个。推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复工复产综合人才、卫生人才、教育人才、“潮涌浦江 再启征程”上海海聚英才等云选会,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65场,发布岗位3万余个。培育方面,针对高层次人才,举办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近30名优秀管理人才参训。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3750人。针对企业新入职青年,组织42家企业近百名新入职青年参加培训班。激励方面,推进宝山区新引进优秀人才安居资助和骨干人才专项激励政策。持续加大市场化房源筹措工作。加强创业政策宣讲力度,开展“复工复产政策宣讲”“个体工商户服务月”“创业嘉年华”等多轮政策宣传活动。服务方面,开展人才服务日、人才政策“三进三同步”“樱才”沙龙主题活动。加大樱花卡项目征集力度、扩大樱花会员的发放范围、打造樱花卡服务阵地。

  (二)做优孵化转化的对外服务工作

  中科院赵东元院士的功能介孔材料研发项目入驻宝山复旦科创中心,成功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石墨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成功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成果转化典型案例,被评为市级孵化器。轻量化烯碳铝合金完成百吨级自动化产线建设;石墨烯杂化PPS纤维与华为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可穿戴设备用配件;石墨烯增韧飞机发动机叶片项目获得航空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已进入商发体系;鼓泡CVD法制备石墨烯粉体项目孵化公司获得首轮2300万元融资。石墨烯平台集聚企业55家,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4家企业,1家孵化企业获得千万融资。石墨烯分析检测中心进入CNAS资质试运行阶段;新能源电池评价线与远景、理想汽车、安徽盟维等签约,提供电芯设计、电池加工服务。

  三、在“整合优质资源聚焦发力,确保政策措施有效落实”方面

  (一)加快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流程的优化再造力度。拓展事项覆盖,全市首创“密室剧本杀行业备案登记证明”全程网办;上线“法律援助受理服务”等“快办”服务事项7项及“人才公寓资金补贴”好办服务;推出“医疗救助”“征地养老”等11项“免申即享”服务。强化技术应用,在自助端推出“食品经营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3个事项“AI智能绘图”功能,帮助申请人自助绘制平面图;对接“一网通办”区块链,搭建区电子材料库,完成身份证、章程、企业投资备案证明等电子材料上链。深入推动普惠化服务降本增效。全面分析服务痛点。针对企业群众“多次跑”的痛点,开发“一次办成率”跟踪考核系统,多层级多维度构建“一次办成率”指数。提升帮办服务能力。探索将帮办职能从“一网通办”帮办服务专区拓展到全部综窗,变“特殊服务”为“基本职能”。升级智能办水平。在综窗引入21台集扫码亮证、授权代办等十余项功能为一体的“超级桌面终端”,实现自动填表、智能审核等应用,结合综窗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实现全程“零材料”办事。推进全国“跨省通办”事项落实落地。与江苏苏州、浙江湖州、安徽宣城等地的50个政务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基本完成“跨省通办”服务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布局。搭建“异地收件、两地联办、相互监督、责任可溯”的协作机制,依托“长三角+跨省通办”线上平台和线下专窗,综合运用在线预审、帮办代办、容缺受理、委托勘验等手段,办结多个难度较大的“跨省通办”申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发布《宝山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行动方案》和2022年宝山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行动,提出38条92项的工作安排。实现总投资218亿元的42个项目集中签约落地。首席代办案例成功入选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签订《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合作备忘录》,建立10家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站。针对重点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条线“铁拳”专项行动。完善信用记录,将行政处罚决定信息规范、清晰、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切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拓展“宝你会”“一件事”服务矩阵。首创开设道口“一件事”,持续推动拟上市企业合规审查“一件事”2.0迭代升级,实现跨部门、多事项集成办理。目前,“一网通办·宝山频道”“宝你会”“一件事”线上服务专区已上线46个“一件事”事项,2022年累计办理23万余件。做强“宝你惠”政策直通车栏目,已涵盖8个部门11类政策资源。区级30条产业政策实现“一口受理、全程网办”。

  (二)不断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

  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贴息贴费力度不断加大,发布金融加大企业融资担保支持指引,已有905家中小企业获得36.15亿元的贷款支持,与上年同期706家23.14亿元相比金额增长了56.22%;组建专项融资总额度为人民币100亿元的“2022年宝山区全力抗疫情科创助企贷”,提供降息贴息等优惠政策,共收到“科创贷”专项融资额度申请24.86亿元,涉及企业200家。线上线下投融资平台全方位推进。组织拟上市企业沟通会、专精特新专场融资对接活动、上市企业座谈会、金融早8点、阿为特上市协调沟通会、兆祥邮轮资金协调会、上股交挂牌企业沟通会等共计7场投融资对接活动。同时线上通过“金融助力宝山‘北转型’系列直播”等直播活动,为企业搭建融资路演平台,提振企业信心,助力区域经济恢复和重振,总计开展直播活动23场。融资服务平台能级加快提升。2021年以来,帮助94家次企业获得科技履约贷、科创助力贷、小巨人信用贷等4.87亿元。落实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责任保证保险保费专项补贴,拨付保费补贴148.54万元,惠及企业41家。与上海银行签订“环上大科易贷”合作备忘录,首期设立专项信贷额50亿元,支持科技企业发展。2022年以来,“环上大科易贷”落地2家,投放金额1100万元。科创企业挂牌上市服务不断优化。着力推进我区拟上市企业“展翅计划”,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新增上市公司1家,1家企业已过IPO发审会,2家企业已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上市申报材料并获正式受理。共召开投资类企业沟通会5场,研判企业30家,实现宝武绿碳等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25家投资类企业落地。

  四、在“聚焦顶层设计健全保障,加大区级统筹支持力度”方面

  (一)共建共享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全面建设

  探索构建战新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线下平台“数字科创港”和线上平台“科创宝”有机融合,畅通高校院所创新成果和企业科技需求的双向交流渠道。目前“科创宝”平台注册用户达2700余家,线上入驻科技型企业223家,发布科技成果511个、技术需求637个。引入海创汇·上海宝山跨境孵化&技术加速平台,指导开展“创新加速营开放日”暨工业互联网项目招募赋能启动活动等,提升科创服务功能。积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实施“创新联合体”计划,建设全区首个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宝山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稳步推进重点平台建设,建设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2022年以来,引进、打造功能型平台、技术转移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38家,提前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加快产业升级

  加快重点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提升。在区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方面,上药康希诺、朝晖药业在建设中同步推进数字化;在智能制造方面,科勒电子、华域电动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标杆,发那科三期目前也进入建设期,目标打造机器人产业界的“超级智能工厂”;新材料方面,以宝武碳业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用数字化手段有效解决了面广量大的各生产基地间协同的管理难题;华能石洞口二厂、盘点食品等传统制造企业也在加速推进数字化,成为细分领域行业示范。支持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宝武碳业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智能工厂。推荐快仓机器人、大界机器人等入选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成功推荐上海大学入选上海市智能工厂评估诊断机构名单,推荐宝武装备智能、华谊信息科技、发网供应链入选上海市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名单。提升重点产业互联网专业服务能力。扶持7家企业向重点产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转化。创新奇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一系列机器学习平台,大幅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快仓科技和视比特机器人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技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宝武装备和宝钢节能作为宝武集团重要子公司,通过为钢铁冶金工业互联网提供优质服务,成功入选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推荐名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2022年新增建立海隆石油等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位列全市上榜的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之一,新增赛赫智能、快仓智能等1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占比超过总量10%,位列全市第三,新增100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三级体系日趋完善。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23年7月24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