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6.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部署,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实举措推动改革创新,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徐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提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对标“建设新徐汇、再造新徐汇”目标任务,着力锻长板、扬优势,实现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地,当好全市营商环境改革的排头兵。
二、深化重点领域对标改革
对标世界银行最新评价指标体系,加快落实十大领域创新改革任务,提升区域营商环境竞争力。
(一)市场准入退出
全面拓展市场主体设立、变更、注销全程电子化登记覆盖范围,引导市场主体通过“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方式办理登记注册。全面推行“市场主体身份码”,拓展“市场主体身份码”在多领域的实战应用,赋能“一企一页”。完善企业名称争议处理机制。完善区级住所登记管理实施细则,优化”住所云”信息库,扩大载体住所信息归集覆盖面,利用实名验证、电子印章(签名)等技术推动“住所云”功能扩展。推动企业高频证照变更联办纳入“一件事”改革,优化证照变更与企业变更登记全程网办系统功能。持续落实歇业备案制度,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推行“一口办理”。优化完善行业综合许可制度,探索推动更多行业纳入“一业一证”改革试点。
(二)获取经营场所
推动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巩固提升一站式施工许可、综合竣工验收、多测合一等改革成效。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全程网办。全面推行“桩基先行”,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批复后可单独办理桩基施工许可。将分期竣工验收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应急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推动区级审批审查中心向“审批不出中心”模式升级,制定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材料清单和业务操作手册。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加强房地产登记信息公开和共享。强化财产行为税征管,推进不动产交易办税便利化,严格落实房产登记当场缴税当场领证或先领证后网上缴税、税费一次同缴等举措。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规划环评指导。在特色产业园区试点建设经营场所资源信息平台,为企业落户提供便利化服务。
(三)市政公共基础设施报装
落实水电气网(宽带)联合报装机制,实现一表申请、一口受理、联合踏勘、一站服务、一窗咨询。严格落实建筑区划红线外用户水电气接入“零负担”政策,严禁变相增加企业负担。公布水电气网办事指南,提升连接服务满意度。优化占掘路审批操作流程,推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在低风险区域探索占掘路快速审批机制。
(四)劳动就业
深化企业招用员工“一件事”和就业参保登记一体化改革。完善劳动投诉申诉处理、争议解决等机制,探索提供“法律援助、案件调解、仲裁确认”三大功能一体的一站式窗口服务,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效能。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全面提升根治欠薪能级。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矛盾风险。全面落实职工培训政策措施,提升劳动者技能。推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加强新就业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护。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支持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五)获取金融服务
持续推动科创金融、普惠金融建设,深化政银企合作,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服务实体经济。运用好各类政策性工具,升级“汇银企”小程序功能,持续推进“汇企贷”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提升漕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能级,扩大科技企业无担保、无抵押信贷规模,助力科技企业发展。做优企业上市服务,引导资本链接科创企业,鼓励更多资本投向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共同培育与服务拟上市企业。
(六)跨境贸易
实施新一轮总部政策,加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引进力度。研究制定外资总部赋能跃升行动计划,充分挖掘区内潜在的事业部总部项目,进一步提升总部经济能级。围绕增强全球资源配置与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持续发展壮大总部经济,增强总部企业追加投资、拓展功能的信心。优化外资项目服务,为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政策咨询。鼓励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推进设立RCEP服务中心,积极对接RCEP最新贸易规则,搭建区域外贸综合服务一体化平台。加强服务贸易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出口基地创新发展。
(七)纳税
严格落实国家和本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持续推进发票电子化工作,平稳推进数字化电子发票全面扩围。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出口退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误收多缴退税办理流程改造提速,进一步降低企业办税成本。依托电子税务局,运用税收大数据,智能识别匹配适用企业,落实“集中部署+智能应答+全程互动+送问办询评一体化”的征纳互动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实体办税服务厅向智慧办税服务厅转型,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一体的智慧化税费服务。完善税费争议解决机制,保护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落实市税局长三角跨省迁移简化做法推广部署,符合信用条件企业无需办理税务注销再开业。
(八)解决商业纠纷
持续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提高在线庭审适用率。优化小额诉讼程序,拓展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推动简易案件及时高效审结。强化商事审判生效信息即时推送机制、律师在线查询涉案信息机制,提升当事人诉讼便利度。推进商事案件调解前置工作,鼓励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参与商事纠纷的诉前、诉中调解。推进解纷“一件事”的规范运行,打造“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平台。探索审判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新路径,完善精细化、可视化审判管理模式,推动审判管理从静态、事后、单一向动态、事中、多元发展。
(九)促进市场竞争
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入推进区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公平竞争环境。加强企业竞争合规宣传和指导。积极推进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示范站(点)培育建设。清理招投标、政府采购领域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继续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持续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行为,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
(十)办理破产
完善破产审理督促机制,跟踪督促审理进度和预结案时间,缩短案件审理周期,加快结案效率,减少存案。提升重整企业在税务、金融、市场监管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信用修复服务能级。加大中小微企业破产程序实践探索,促进小微企业重整挽救。强化办理破产府院联动机制,促使“僵尸企业”依法有序退出市场。
三、推动营商服务能级提升
聚焦涉企服务的关键环节,持续优化营商服务举措,着力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政务服务
优化在线帮办服务,提升在线人工帮办的响应速度和精准解决率,实现1分钟响应,90%解决率,“12345”三方通话直接转业务部门专业人员接听。坚持科技赋能、“AI赋能”,优化智能预填、智能预审、智能审批等功能,推进政务服务“好办”“快办”。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泛在可及”服务体系,推动PC端、大厅端、移动端、自助端“四端”联动及功能升级。创新虚拟政务服务窗口办理,提供与实体大厅“同标准、同服务”的办理体验,将实体大厅窗口向园区延伸。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积极拓展新增“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依托企业专属网页、“随申办”企业云平台,加大惠企政策归集力度。优化“一网通办”惠企政策专区,集中发布涉企政策要点。推动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实现“免申即享”。探索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设立惠企政策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政策咨询和办理申请。
(二)企业服务
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企业模式,实现园区和商务楼宇全覆盖。扩大企业服务专员队伍,持续推进“领导干部帮办+工作人员帮办”机制,对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行全方位帮办服务。设立“12345”热线企业专席,加强企业诉求快速响应、高效解决。大力推进线上行政协助,深化窗口“智能帮办”+远程“直达帮办”服务模式,提升全区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能力。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持续加强领导干部常态化走访联系企业,对涉及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共性问题加强闭环处置。立足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实施“千帆计划”,大力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三)信用服务
巩固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效,创新试点开展企业公共信用评价,绘制“智慧画像”为企业增信减负,推动企业公共信用评价在多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建立信用承诺闭环管理机制,将承诺履行信息广泛应用于行政许可和政务服务事项,对守信市场主体实施减材料、减时限以及容缺办理等便利服务。积极协助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加强失信约束措施排查。持续优化信易贷平台功能,提升企业“一次申请、全流程放贷”成效。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在23个领域试行市场主体线上开具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记录证明。
(四)知识产权服务
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法律援助、代理援助等基础性公共服务。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助力企业“走出去”。深化运营服务集聚区建设,着力提升“知汇大厦”的服务能级,联动漕河泾开发区、西岸数字谷和枫林生命健康园区,加快完善“一核多点、辐射周边”的空间布局。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区建设,推动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优质企业等开展项目合作共建。探索构建“1+N”升级版“TTO”平台体系,积极围绕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版权保护建设,支持版权工作站发展,完善监管、保护、维权等全方位版权保护体系。探索面向数字广告、数字艺术品等产业的特色版权服务和运营。
(五)法治服务
完善调解、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落实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账款强制披露制度,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集中整治。推进区公共法律服务综合窗口建设,加速司法行政资源整合,提升法律服务供需匹配度。完善升级区级、街镇、居委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探索组建为企法律服务集群,深化“法治体检”质效,助力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风险防控能级。加强法院判例宣传,积极推动以案释法。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持续提升“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能级,打造企业身边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公证利企便民、公证收费标准调整,做优“公证汇存”品牌。
(六)人才服务
加强人才引育与服务力度,扎实推进《徐汇区光启人才行动计划》,实施“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团队”协同支持机制,结合产业(行业)领域特色加快出台系列实施细则。依托西岸智塔等人才密集地带,深化党群服务+人才服务双站点,提升徐汇滨江国际人才港建设。支持区域优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搭建双一流高校等优秀毕业生见习实习平台,加强徐汇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全力提升人力资源公共服务能级,优化政策宣传答疑、一对一指导材料上报、现场受理材料等一条龙服务。
四、强化营商环境保障支撑
加强系统集成,集聚有利于营商环境创新发展的各类资源要素,实现区域营商环境整体优化。
(一)政策环境支撑
持续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企业深耕徐汇。加强政策创新,聚焦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研究储备产业细分领域政策,不断提升政策吸引力。加强政策协同,积极发挥营商服务政策与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政策、产业扶持政策、人才政策的联动效应,全面释放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整体效能。加强政策接力,对现有涉企政策进行梳理修订,清理已过期失效政策,编制发布政策手册。加强政策解读,以政策问答、服务热线、短视频、微课堂等多种形式,实现宣传对象“广覆盖”,持续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二)营商机制支撑
夯实招商营商机制,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全方位企业服务合力。依托“五大战区”机制,全面加强重点企业在地服务,依据区域产业特色构建“投促管总、战区统筹、街镇主战、国企协同、部门支撑”组团服务格局,深入细致做好过程管理。深化重点园区综合投入机制,立足园区产业定位,精准实施园区政策,全面提升园区入驻率、属地率和贡献度;用好用足新建载体资源,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徐汇。探索建立企业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优化企业注册、载体资源协调、物流渠道解决、企业发展需求对接等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服务,推动项目落地。
(三)综合监管支撑
打造“无事不扰”的监管环境,让企业舒心经营安心发展。实施精准高效监管,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监管方式和执法流程,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规范监管执法,强化监管事项目录清单管理,制定执法工作指引和标准化检查表单,完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体系,以公正文明执法保障企业权利。做实“审慎监管”,围绕审批许可、审评查验、监管执法等行政流程环节,加强综合部门和服务部门联动。
(四)公共服务支撑
持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大力推进“职住平衡”,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持续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强人才安居租赁房源储备,助力企业引才留才。打响交通提升“攻坚战”,积极协调轨交19号线方案研究、23号线征收腾地,完善滨江等地区核心路网建设,加快启动漕宝路快速路东延伸工程,为企业发展提供“内畅外联”的交通环境。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实施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计划,推动邻里汇“生活盒子”向园区延伸,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
(五)数字底座支撑
夯实营商环境数字底座,服务与治理双向赋能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完善数据底册,优化数据更新工作机制,持续推动“三个实有”数据动态更新,深化多维数据融合治理,加强数据标签体系建设,推动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和价值挖掘。加快数字孪生建设,将数字孪生基础设施资源和数据资源加以整合,构建一体化的数字孪生平台,推动“分层分户”模型全区覆盖。深化数智赋能,拓展场景应用,持续优化“大市场”精准营商平台功能建设,推动营商服务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协同落实
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要领导优化营商环境第一责任制度,按照本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分工,严格履职尽责。加强与市级主管部门对接,强化区级部门间沟通协作,确保各项工作同频共振、同步推进。
(二)加强跟踪评估
强化监督考核和推进落实,及时对各部门开展营商环境建设跟踪评估,客观总结全区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和短板不足。充分发挥区级营商环境体验官队伍作用,完善意见收集和处理反馈机制。
(三)发挥示范引领
鼓励各部门、各街道积极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形成各具特色的亮点工作。支持徐家汇、徐汇滨江、漕开发、华泾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领跑发展,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新样板。
(四)注重宣传推介
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和涉企政策解读,多渠道加强徐汇营商环境宣传,提升徐汇营商环境影响力和知晓度。开展区级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评选及典型案例宣传,营造更加浓厚的营商改革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