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深度嵌入城市运行发展 让新空间新载体新就业人群“变量”变为稳固基层运行的“增量” 2022-06-18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记者 张骏 杜晨薇

  这个春天,上海社区告急!教授化身为“搬运工”,白领成了“配药侠”,工程师规划核酸路线图……这些社区志愿者很多是党员。他们身上的“大白”防护服,胸前贴着的党徽图案,背上写着的“我是党员”字样,带给居民的不只是感动,还有战胜疫情的信心。

  在这场与疫情的较量中,上海组织动员100多万名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抗疫,推动72万余名在职党员闻令而动,引导31.3万名社区党员就地转化,组建24支市级党员先锋突击队,派出1.1万余名干部参与拔点攻坚……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置身这场“大上海保卫战”,上海党员干部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悟。过去几年,上海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也在这场大考中得到全面检验。

  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基层党建念兹在兹,从“不辱门楣、不负重托”到“继续探索、走在前头”,饱含殷殷期盼。五年间,上海始终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中把基层党建做实、做具体,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

  一条红线:基层治理有了“灵魂”

  宝兴里,与外滩仅一步之遥,一个上演“72家房客”故事的百年里弄,曾诞生了新中国成立后申城第一个居委会。去年,这里打赢了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旧改大仗——仅用172天实现宝兴里居民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离,刷新了中心城区旧改成果新纪录。

  秘诀在哪里?宝兴里给出了回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正是党的群众路线。

  以党建引领为贯穿始终的红线,基层治理有魂、有序、有力。

  以旧改为例,上海市委以上率下、敢解无解之解,市委主要领导四下宝兴里“解剖麻雀”,指导有关部门捅破政策天花板,形成“1+15”旧改政策体系,建立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从市级层面搬走资金和容积率两大“拦路虎”。各级党组织紧紧跟上、把旧里群众当亲人,打造市、区、街镇、居村党组织四级“动力轴”,建立党建引领旧改工作的组织体系,探索旧改群众工作“十法”……

  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近年来,上海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无不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党的根本宗旨贯穿始终。市民驿站建设,就是在社区里嵌入了党建的内核——针对“一老一小”、看病、取药、助幼、就餐、社区养老等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需求,形成15分钟城市基层党建服务圈。

  如今,“家门口”服务体系在上海遍地开花。以党建为引领,这些阵地不仅建立起公共服务资源条块对接机制,而且广泛撬动社会资源、挖掘社区内生资源,发现和培育更多能人、达人,在服务群众过程中联系群众、凝聚人心,吸引更多人参与社会治理。

  在党建专家看来,上海基层党建紧扣一个“实”字,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实际工作为检验标尺。

  北横通道是重大市政工程,贯穿6个中心城区多个人口密集区,协调难题涉及交通、消防、公安、企业、居民区等二十多个主体。上海隧道党委坚持工程每向前推进一步、党建工作就提前一步,盾构机还在中山公园时,党建工作已做到相距1.1公里外的曹家渡。

  上海正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接续书写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文章,深度嵌入城市发展和运行全方位、全周期。

  一场突破:“变量”成最大“增量”

  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五型经济”方兴未艾,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年龄低“三高一低人群”茁壮成长。上海新空间、新载体、新就业人群不断累增,如何让这些“变量”变为稳固基层基础的“增量”,成为整座城市基层党建的深层考量。

  一条金沙江路,将普陀近铁城市广场的南北两座楼分割开来,分属两个街镇管辖,业主和物业都感到极大的不便。2020年,这个矛盾终于得以解决。在党建引领下,长风新村街道全面接管近铁城市广场,原先南楼的楼宇党支部和北楼的饿了么党委共同组成楼宇联合党委,一场“楼宇自治”的探索也由此开启。

  把党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是上海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经验之一。从“支部建在楼上”到“优服务”“强功能”“善治理”,楼宇党建一路迭代升级。

  在浦东,“楼事会”这一新型楼宇治理平台已推广到66幢重点楼宇中。通过选出“楼长”,设立党群服务站,成立党群组织联盟,搭建起汇聚政府、社会、楼宇等各方力量的协商共治平台。在静安,200多幢重点楼宇配备150余名楼宇党群工作者驻楼工作。长宁还为每栋重点楼宇配备1名“楼管家”,实现一人联系,全岗通办。

  业态“新”在哪里,形态“变”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到哪里。去年,以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两类新就业群体为主要对象,浦东、普陀、青浦率先开展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试点。如今,上海已在全市设置了700多个具备户外职工驿站功能的站点。

  上海互联网行业发达。把握互联网企业作为思想提供者、文化传播者的特殊属性,上海基层党建加强政治引领,帮助企业了解“国之大者”。哔哩哔哩打造“党媒UP主”,推出《领风者》《追梦者》等主旋律作品,掀起青年人“红色追剧”热潮;喜马拉雅开通“红色频道”,建立“有声党建图书馆”,让党性教育“声”入人心。

  继黄浦江45公里滨江公共岸线贯通后,苏州河42公里公共岸线如今也基本贯通。上海在这一新兴城市空间里建立“人人屋”“望江驿”“水岸汇”等为代表的74个党群服务站点,创设了“滨江党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实现了“滨江贯通到哪,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

  一轮赋能:以老带新 创新实践

  去年5月底,上海居村党组织和居村委会完成换届选举。全市居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6岁、大专以上学历占94.2%,一批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国企分流职工以及优秀高校毕业生加入基层队伍。

  换届完成后,上海市委组织部陆续组织了16期“新时代好班长——居村党组织书记论坛”,围绕社区“开门一件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等众多议题,请一批居村党组织书记代表“现身说法”,同时邀请专家就共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作点评、解读和剖析。

  基层党建,关键在人。要让发现问题的人能解决问题、贴近群众的人能服务群众,提升能力至关重要。

  上海以“班长工程”为抓手,以老带新,着力培养综合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服务群众能力强的“小巷总理”。2018年以来,诸如“大梁带小梁”等一批书记工作室成立,梁慧丽等一批优秀骨干书记参与到年轻书记的培育计划中。在今年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上海905名“老书记”重返一线,为年轻社区干部“撑腰”,帮助他们成长。

  2021年以来,上海以近年来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为蓝本,聚焦楼宇、物业治理、旧区改造等领域,推出12个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各基地运行至今,已累计接待各类学习团队近5000个,承接各类培训300多次,服务党员群众63万人次。

  实践基地,不仅总结梳理过往经验,更是“继续探索”的新起点。在这些基地,基层实践者、党建专家、高校智库紧扣当下重点、现实难点和前沿热点,构建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新路径,不断推动新时代上海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继续探索”永无止境,“走在前头”永在路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