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访谈 | 杨浦谢坚钢:争做人民城市建设标杆 2022-09-27 来源:上观新闻
“人民城市”内涵融入城区各个角落
记者:“抖落满身锈迹,变身创新城区”,外界这样形容杨浦区这些年的变化。过去10年中,杨浦经历了哪些重要节点?
谢坚钢:许多瞬间、许多节点都值得铭记。从2003年开始,杨浦迈上了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转型发展之路。2015年,杨浦被确定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2016年,成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2020年,成为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区。
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杨浦过去是老工业城区,基础设施薄弱,一些区域的居民生活条件亟须改善。我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6月,上海下了一场暴雨,定海地区8000多户居民的家浸泡在水里,我们去现场看了以后心情很沉重。近年来,上海大力推动旧改,杨浦是旧改大区,我们把旧改作为最大的民生。2021年,杨浦区全面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包括定海居民在内的许许多多杨浦居民圆了安居梦。
杨浦最荣光的时刻是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为正处在创新发展关键时期的杨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记者:杨浦滨江如何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谢坚钢:杨浦滨江岸线全长15.5公里,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我们把杨浦滨江作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核心区域,举全区之力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争做人民城市建设标杆。
滨江开发管理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到,人民是主体,“为人民”是根本目的,“人民建”是关键路径。
我们把最珍贵的滨江临水“第一立面”资源留给人民,探索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将“修旧如旧”与城市更新相结合,让人民群众记住历史、记住乡愁。同时,我们打造了滨水绿色低碳廊道,让市民游客可以近距离品江景、嗅花香、听虫鸣、闻鸟语。
滨江岸线上,每隔700米就有一个党群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都设置了“人民建议征集点”。“滨江可否增设一些遮阳设施和绿化?乐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在玩,但周边只有饮水池,却没有洗手池……”一条条来自人民的建议,如今都成为了现实。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扮美“生活秀带”、建强“发展绣带”,人民城市的精神内涵从杨浦滨江出发,不断融入城区各个角落,融入百姓点滴生活。
“三区联动”不断迈入更高境界
记者:科创是人民城市的发展动力。此前杨浦发挥高校集聚的优势,依靠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但现在,各地承接高校资源、与高校合作的动作都很大,杨浦如何创造新优势?
谢坚钢:随着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杨浦持续深化机制、创新内涵,不断推动“三区联动”进入更高境界。如果说过去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是“1.0版本”,促进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是“2.0版本”,那么现在我们正着力推动的“校区园区化、园区社区化、三区一体化”就是“3.0版本”。 区校合作不再只是由政府推动的一次性签约,而是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境界。我们不仅要打破有形的围墙,更要在无形之中融合交汇,真正做到“发展高校就是发展杨浦,服务高校就是服务杨浦”,让城区的骨子里就有创新基因。
比如,在环同济区域,同济的创新基因深度融入社区,形成了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今年,杨浦还成为上海唯一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我们联手同济大学,积极探索智能社会治理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体制机制,加快推动一批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智能治理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些年,杨浦不断“破圈”,主动对接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结交协同创新的新朋友。我们倡导成立了“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并被推选为首任理事长单位。我们在旧金山湾区挂牌运营了上海杨浦(硅谷)创新中心,跨越太平洋与硅谷开展了创新合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回杨浦创业。
记者:杨浦科创人才集聚,如何为他们创造良好环境?
谢坚钢:人才是流动的。人才是否愿意留下来,取决于这个区域的环境、气质和氛围。这两年,杨浦在人才方面下大力气,不但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创新载体,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比如,建设人才公寓,改善教育、卫生资源和文化设施,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年轻人喜欢的生态圈。
我们拿出了占整个杨浦滨江区域近六成共7.46平方公里的土地,全力建设“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目前已集聚美团、B站、字节跳动等一批领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集聚30家以上头部企业、30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对于区域来说,这不仅仅是造几幢楼、引进几家企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为区域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这么多新经济企业的年轻人来这里工作和生活,必然会对区域带来很大改变。我们将在杨浦滨江打造一个专属年轻人的“Z世代产城融合项目”,建设配套住宅、公共和文娱设施,激发区域活力。
要做到“时常记得、深刻懂得、更加舍得”
记者:杨浦打造了很多科学创新的实验场,让新兴企业在这里萌芽,前沿产业在这里孵化。如何呵护好这些“科创幼苗”,助力它们长成“参天大树”?
谢坚钢:服务企业,我们坚持“时常记得、深刻懂得、更加舍得”的原则。首先,作为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当企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无处不在。其次,我们要能够听懂企业的需求,提供有效服务,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服务企业我们要舍得拿出更好的资源、舍得付出更多的耐心,真正做到“我们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
这条原则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坚持,不会因为企业规模大小就区别对待。事实上,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做起来的,特别是创新型企业,随时可能实现从“小树苗”到“参天大树”的蝶变。
疫情过后,不少企业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杨浦将继续当好各类企业的“首席服务员”“最佳合伙人”“金牌店小二”“全程护航者”,更好地为他们纾困解难,增强他们的信心与活力。
记者:您提到服务企业要“深刻懂得”,杨浦作为创新城区,新兴产业、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等不断涌现,干部如何提升自身能力?
谢坚钢:无论是服务企业还是服务百姓,“懂得”很重要。各类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接踵而至,对我们干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也时常觉得自己学得还不够快、不够多,但我的心态是先要去“拥抱它们”,抱着相信、鼓励、开放的态度。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但如果一开始就质疑的话,它们就不会成功。特别是对于科创企业而言,宽容失败的环境对它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要做到“深刻懂得”,干部需要加强学习,强化新市场思维、新经济思维和新管理思维,赶上新兴产业的发展潮头。为此,我们在全区开展“全员谋发展、全力转作风、全情优服务、全面强能力”四大专项行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优化服务水平、提升工作能力,在新征程上创造新业绩。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杨浦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突出“人民城市”和“创新发展”两大主题,大力弘扬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攻坚、敢于担当的“四敢精神”,进一步壮大人民城市发展动力,激发人民城市治理活力,彰显人民城市宜居魅力。
【访谈彩蛋·书记珍藏的照片】
夜色中的杨浦滨江渔人码头广场,有小孩在玩耍、年轻人在散步、老人在休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群体都能在杨浦滨江找到各自所需,怡然自得。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正在生动描绘“五个人人”的精彩图景,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
傍晚的大学路,华灯初上,“天地创市集”正在这里拉开帷幕,大学路的夜生活也悄然开启。五角场-大学路入选了首批上海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这里一头连着复旦、财大等高校,一头连着“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区。年轻白领、高校学子、小区居民在这里汇聚,烟火气在这里重燃,创新创业的活力在这里涌动。
定海路街道129、130街坊旧改生效,居民们挥别旧时光、迎接新生活。杨浦区始终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下定决心、自我加压,在2021年底,提前一年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任务。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深化城市有机更新,不断优化人居体验和品质环境,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以更优的供给满足人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