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访谈 | 长宁王岚:聚力“虹桥之源”,激活空间潜能 2022-09-20 来源:上观新闻
字号:

1.jpg2.jpg

  深度转型拓宽产业空间

  记者:长宁在“十二五”末就率先完成旧改,意味着大规模土地开发就此结束。近年来,又受疫情等方面影响。空间局限和外部压力之下,长宁经济如何突围?

  王岚:过去十年,是长宁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我们在“十二五”末完成了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着手推进城市更新战略。“十三五”时期,我们在转型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型,完善具有长宁特色的产业布局,新旧动能开始加速转换。

  长宁的财政收入在2019年曾经历低谷,一方面是当年遇到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另一方面,区域的财政收入结构在这一年经历了阶段性调整。但我们仍有底气,因为长宁的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长宁经济发展承受了较大压力。尤其是作为地区传统优势产业的航空和旅游业,2020年拉低全区GDP增速近10个百分点。但我们依然有信心,因为从长远来看,航空、旅游等产业一旦恢复,增长潜力将不可限量。尤其是长宁已全域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区位枢纽优势,决定了我们在产业结构上会继续发展传统优势产业。

  同时,还要激发新动能。“十四五”开局,长宁实现了深度转型的关键一跃,在线新经济成为区域第一大产业,2021年占全区综合税收比重达42%。这一年我们的地区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达到1826.52亿元,同比增长11.2%,居全市第一。可以说,长宁在有限的空间资源、艰辛的转型过程中,经受住了各种考验,走出了新路子,打开了新局面。

  记者:长宁实现深度转型后,如何让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形成“高原”和“高峰”?

  王岚:“十三五”期间,长宁确立了航空服务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三大重点产业。在此基础上,这几年我们又发展了大健康、人工智能、金融服务三大新兴产业。长宁的土地资源比较有限,只有努力发展新兴产业,才能持续输出新的动能。

  数字经济,已在长宁形成一片“高原”。20多年前,我们就提出了打造“数字长宁”品牌。今天面对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我们制定了新战略,打造数字经济转型标杆区、数字生活示范引领区、数字治理最佳体验区,上海首个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就落地长宁。

  “高原”上立起“高峰”。长宁数字经济增长迅猛,一些重点企业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例如拼多多,从2020年开始发力,当年实现了十亿级的爆发式增长。近年来,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涌现,已成为支撑长宁经济的基本盘。对政府部门而言,服务拼多多和寻找下一个拼多多,两方面工作都需要。不同互联网企业的文化有差异,我们要深入了解,从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3.jpg

  “大虹桥”机遇拓展城区空间

  记者: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为长宁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王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国家和市里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长宁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两大重大战略机遇。

  在树起“数字长宁”大旗之后,我们又打响了“虹桥之源”品牌。“虹桥之源”底气何来?上海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开发区,1986年在长宁设立,由此孕育出虹桥品牌。从经济维度看,“虹开发”就是现在虹桥中央商务区(又称“大虹桥”)的源头。今天长宁的区位优势和历史积淀,决定了我们要肩负起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重要汇集地的功能,成为长三角的前沿阵地,承担起国际枢纽的功能。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长宁将以“二次开发”“二次创业”的精气神,围绕“开放特征最鲜明、高端产业最集聚、城区功能最完备、辐射作用最突出”的目标,努力铸就“最虹桥”。国务院批复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目前已经有26项高含金量政策在长宁落地,其中就包括“持永久居留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等“破冰”级的开放创新。

  记者:被称为“老虹桥”的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上海改革开放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未来,这一空间如何转型、焕新?

  王岚:虹桥开发区的城市更新已纳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城市更新,让“老虹桥”与“大虹桥”在产业、空间、治理上形成呼应。要在优化“老虹桥”的功能形态上持续下功夫,下大力气推进整区域改造提升。目前,晶耀虹桥、国展中心等标杆性项目正加快推进,多元市场主体参与“老虹桥”更新的积极性正不断被激发。

  同时,地区数字化转型与“大虹桥”相呼应,带动长宁的城区空间转型。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海市域范围内唯一的中心城区,我们充分结合这一区位优势,沿轨交2号线布局了跨越长宁东、中、西的数字经济新“三带”。这些片区化的产业发展布局已经显现出效果。今年1-7月,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达1615亿元,同比增长38.5%,占全市1/4;电商平台交易额占全市比重超过1/4,居全市第一。

4.jpg

  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治理空间

  记者:近年来,长宁诞生了多个“爆款级”城市更新佳作,愚园路、上生·新所、苏州河步道华政段等,令人印象深刻。如何持续打造小而美、有温度的城市空间?

  王岚:走城市更新之路,实现空间功能转换,长宁一直在探索实践。最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精心设计和打造地区形态、自然生态与沿街业态,城区环境品质显著提升,积累了一批“封面级”的城市更新作品,打造了“艺术愚园”“静雅武夷”“人文新华”“漫步番禺”等四个美丽街区。接下来,我们会打造新一轮八个主题特色街区,推动苏河沿线百年公园和百年校园的融合开放,在推进上生·新所二期等项目建设的同时保护传承好城区文脉,通过“公园+”建设让公园与城市有机融合。

  希望长宁成为人们心目中有品位、有气质,令人向往的人民城市,小区、街区、城区能够“四季都有好风景、转角遇见小惊喜”。

  记者:最近中山公园的围墙打开很受关注,公园改造过程中征集了不少人民建议。

  王岚: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古北市民中心,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窗口。对长宁而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一份特殊的情怀,更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我们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实践案例、一项项富有成效的载体机制,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从中山公园开放并融入苏河沿岸景观,到周边小区的同步改造提升,我们都充分吸纳了来自居民和社会各方的建议,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到城区发展、建设、管理的各方面。

  近年来,我们不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开新花、结新果。围绕加快建设“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在精品小区建设、新式里弄房屋设施改造、加装电梯等民心工程,苏河步道华政段、生境花园、美丽街区等标志性民生项目中,打造了一批听民意、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人民群众的“金点子”变成了城区建设和治理的“金钥匙”。而今,全过程人民民主走进了楼宇、园区,“楼委会”等平台促进了自治共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在长宁蔚然成风,形成机制。

  【访谈彩蛋·书记珍藏的照片】

5.jpg

  1986年,上海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长宁诞生,孕育了最早的“虹桥”品牌。从最初1平方公里不到的面积,单位产出强度却能位列国家级开发区中的第一,到如今我们紧抓“大虹桥”发展机遇,通过新一轮城市更新让“老虹桥”实现空间和功能焕新,“虹桥之源”的新活力正被激发。

6.jpg

  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图为2021年,街道在黄金城道举办的“银杏艺术生活节”。在古北国际社区,通过成立黄金城道街区治理共同体,激发中外居民和各类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意识,这条670米长的“网红街”已经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生动实践阵地。

7.jpg8.jpg

  今年9月8日,中山公园整体开放及品质提升工程正式完成,公园北侧沿万航渡路的围墙彻底打开,原先“深藏不露”的华东地区最大悬铃木露出真容,近百年历史的20路公交有了全新的候车站。这两张照片都是公园“打开围墙”后市民们拍摄的。我们在改造提升公园景观的同时,通过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征询各方建议,为市民提供了更有温度的慢行休闲空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