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访谈 | 徐汇曹立强:凝聚“建设”与“再造”强大动力 2022-10-10 来源:上观新闻
空间再造,打磨出“精品”
记者:徐汇区近年来亮点频现,徐家汇连廊、徐汇滨江“垂直硅谷”西岸智塔等,都是十年磨一剑的“作品”。
曹立强:十年来,徐汇一张蓝图绘到底,做成了许多大事。其中一个标志产业是人工智能,2018年以来,全区人工智能产业总产出已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一个地标性区域是徐汇滨江,从“工业锈带”蜕变为“生活秀带”,现在正蝶变为“发展绣带”。
今年,我们提出了“建设新徐汇、再造新徐汇”的目标,为接下来的发展筑牢地基。这其中,徐家汇的更新改造,是“再造一个新徐汇”的标杆性项目。前后历时十年开发的上海ITC(即徐家汇中心),总建筑体量达100万平方米,超过徐家汇现有商圈面积总和,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徐家汇。这也是为何,我们坚持打造联通徐家汇主要商场楼宇的空中连廊,坚持全要素治理,推进地上、地下、空中三维过街系统的形成,为老百姓打造可漫步、休憩的“城市阳台”。
接下来,结合第六百货和太平洋百货的拆落地改造、徐家汇公园的改造升级,加上现有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徐家汇书院、徐家汇教堂广场,通过空间的南拓北进,将呈现商旅文结合、宜居宜业宜游的“大徐家汇”格局。
记者:“大徐家汇”正在崛起,而另一个地标性区域——徐汇滨江,已声名鹊起、高朋满座。
曹立强:借助上海“一江一河”贯通开发的东风,徐汇滨江率先从“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实现了8.95公里岸线的贯通,打响了“美术馆大道”的品牌。历经十年发展,现在,徐汇滨江已布局了西岸传媒港、数智谷、金融城、生命蓝湾,形成了建设体量超过400万平方米的“一港一谷一城一湾”。“科创绣带”、“发展绣带”的轮廓日益清晰和凸显。
科技回归都市已是当下潮流,市里要求徐汇“打造一种土壤,立足于培养参天大树”,这种土壤就是各类创新要素汇集、碰撞、聚变的生态,也是徐汇最重要的优势。而培植“科创绣带”的土壤,需要人才引领。比如,姚期智院士的团队入驻西岸智塔后,带来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华为鲲鹏、商汤、依图等人工智能重磅企业纷纷落户徐汇滨江。仅西岸智塔东楼,过去几年间已汇聚了1位图灵奖得主、8位院士、150余位博士、3000名技术人员、24家顶级研究机构和头部企业,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垂直硅谷”。
同时,徐汇正打造世界级的滨水金融城,开发西岸金融城,为上海进一步汇集高能级金融机构,集聚高质量金融要素提供重要载体。
产业再造,保持领跑身位
记者:2017年,徐汇提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时,在中心城区中是敢为人先的。现在看来,更是踏准了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赛道。
曹立强: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缘起西岸,徐汇抢占了一波先机,也抓住了发展机遇,从而形成了当下以高端产业为引领,“5+4+X”布局的产业版图。其中,“5”即上海大力发展的“五型经济”,“4”即徐汇“十四五”期间主攻的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4个千亿级的战略产业集群。
我们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目标是加快集聚顶尖研发机构,吸引人工智能总部和垂直链企业,构建产业生态圈。目前徐汇已集聚6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期智研究院、微软亚研院等顶尖机构都扎堆在徐汇。
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我们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等细分赛道,重点加快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围绕徐家汇源、魅力衡复、古韵龙华、艺术西岸,组成了“徐汇文化C圈”,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已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现代金融产业集群刚起步,将推动一批金融科技、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等企业集聚。
“5+4+X”产业版图,“X”是什么?在城区增长的“第一曲线”快要到达高峰时,就必须前瞻布局产业的“第二曲线”“第三曲线”。所以,徐汇产业地图中的“X”,就代表了暂时未知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方向。对“X”始终有一种敏锐的感知和嗅觉,我们才能在每个风口都抢占到一些先机,力争保持领跑的身位。
记者:今年徐汇设立全市首批、中心城区唯一的“漕河泾元创未来元宇宙产业创新园”,又一次抢占了产业发展新赛道。
曹立强:抢占新赛道,急不得也慢不得。不能急急忙忙地跟风,要在依托地区传统优势基础上,敏锐洞察产业前沿和技术变革趋势,抢抓风口、追求裂变。
徐汇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早早布局,在上海占有一席之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漕河泾开发区积累的产业基础。从集成电路到人工智能,漕开发的产业培育和迭代历经了近40年,才有现在适合大树生长的土壤。
最近十年,漕开发又崛起了数字文娱板块。至此,元宇宙的六大技术领域——区块链、交互技术、游戏技术、人工智能、网络及运算、物联网,在徐汇都有布局和深耕。徐汇除了有AI领域的先发优势,在游戏、网络及运算领域也集聚了米哈游、网易、澜起科技、莉莉丝、趣加互娱等知名企业,使徐汇的元宇宙产业生态逐渐落子成势。
所谓慢不得,就是要谋定快动,有前瞻性思维,提前规划布局。新赛道需要新空间。以漕开发为例,现在园区内可开发的用地越来越少,我们逐步调整现有空间,把一部分产业迁移到华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新的产业空间,让智能制造在那里集聚。而漕开发滚动释放的新空间,引入元宇宙等产业扎根生长。一个老牌园区,又一次焕发青春活力。
徐汇“元创未来”元宇宙特色产业创新园
城区再造,民生是根本
记者:除了徐家汇、漕开发这些“大开大合”的再造,徐汇如何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曹立强: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间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牢记嘱托,我们“建设新徐汇、再造新徐汇”的根本宗旨就是为百姓谋福祉。
徐汇的教育和卫生有显著优势,需要在均衡的基础上向更优质迈进。比如医疗卫生方面,徐汇目前有8家三甲医院,在各区中数量最多。但我们不能仅仅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要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家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
我们推进片区化社会治理,每个街镇设置3-5个片区,设立百姓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医疗站点,打造一站式“生活盒子”,把老百姓最需要的社区食堂、卫生站、为老服务、孩童课后看护等功能整合起来,让百姓生活更便捷、更舒心。
梧桐树下成片老洋房,让徐汇不少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但徐汇还有不少老旧房屋,我们实施老旧小区再提升计划,要让“老旧住房穿新衣、老旧小区换新颜、老旧小区居民过上新生活”。我们将通过零星旧改,把近乎“满溢”的城市空间纾解出来,建造口袋公园、公共配套设施等。
记者:“建设新徐汇、再造新徐汇”,需要一支怎样的干部队伍?
曹立强:干部就要“干”字当头——苦干、实干、巧干。这样的“排序”是有讲究的,“苦干、实干”是根本,在此基础上才是“巧干”。
我们要求干部重新当好“马路干部”。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徐家汇地区第一轮升级改造时,时任区领导提出的。干部只有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做“马路干部”“弄堂干部”,才能掌握第一手情况,做正确的决策。我们要把干部派到困难最大、矛盾最多、问题最杂的地方去。特别是年轻干部,到一线去摔打磨炼,接“烫手的山芋”、当“热锅上的蚂蚁”,才能进一步增强党性,增长才干。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锻造干部队伍,不断凝聚“建设新徐汇、再造新徐汇”的强大动力。
【访谈彩蛋·书记珍藏的照片】
历经十年开发,徐汇滨江8.95公里岸线全线贯通,“美术馆大道”打响品牌,“一港一谷一城一湾”布局日趋成熟。图中是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一个平常的周末,市民游客们在这里惬意休闲,感受上海“一江一河”高品质空间的魅力。上海昔日的“工业锈带”,已经华丽蝶变为“生活秀带”和“发展绣带”。
2018年,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在上海中心城区首创“零差别”综合窗口,中心的法人事项综合受理大厅开辟了18个综窗。现在,老百姓来办事不用挪座位,就能“一窗办理”472个业务事项。这18个综窗也被称为“十八罗汉”,寓意背后有一支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团队。
今年我们提出“建设新徐汇、再造新徐汇”的目标,首先就是从城区形态切入,实现颜值蝶变、功能迭代和生活焕新。很快,上海人熟悉的第六百货、太平洋百货将开启拆落地改造,与现有的“城市阳台”徐家汇连廊联通,进一步实现徐家汇空间上的南拓北进,呈现更宜居宜业宜游的“大徐家汇”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