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访谈 | 虹口郭芳:实现“保护与开发”“民生与经济”的更优解 2022-09-22 来源:上观新闻
字号:

1.jpg2.jpg

  滩独特之处在于“新旧融合”

  记者:近十年来,虹口区外强实力、内塑形象,尤其是2020年北外滩开发建设启动以来,虹口区显示度和影响力大增。2021年6月,位于北外滩核心区域的世界会客厅亮相,成为连接世界的窗口。在您看来,北外滩在上海、在全国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郭芳:北外滩之于虹口,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其作用可概括为新坐标、新使命、新形态。在上海“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新市域格局中,北外滩是“黄金三角”中的重要一角,是市中心唯一一块可成片规划、深度开发的黄金地段。如果说陆家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一个缩影,北外滩就应该成为新时代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一个标杆。

  “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世界会客厅、浦西新地标”,这是虹口全新的坐标系。世界会客厅亮相之后,已举办多个面向国际的盛事。北外滩不仅要成为上海“中心辐射”主阵地,也要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展示窗口,还要成为未来之城,既是数字孪生城区,也是“双碳”示范区。

  作为中央活动区(CAZ),北外滩的独特之处在于“新旧融合”。与很多CBD地区不同,北外滩是建在历史保护建筑和街区之中的,有成片里弄建筑、两片历史文化风貌区、30处风貌保护街坊以及44处历史保护建筑。

  如果从人行、车行的角度看,北外滩是“老”的,将以“窄马路、小街坊”保留建筑肌理,传承历史文脉。如果仰起头来看,未来这里将有18幢180米以上的高楼,包括浦西第一高楼,建设体量达到380万平方米。这在全世界也十分罕见。

  记者:“新旧融合”的北外滩和虹口,怎样优化载体,做强功能?

  郭芳:北外滩的开发是一种保护更新式开发,好似“老瓶装新酒”,这也是我们的后发优势。要把这些承载历史故事、文脉的老建筑、老物件保护好,也要为好土地找到好人家、锻造好作品、集聚好功能。例如,59街坊原是“72家房客”,今后将建成上海华贸中心,打造由30栋历史建筑构成的“品牌之家”集聚区。

  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出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北外滩正打造核心功能优势,建设全球资产管理、国际航运服务、绿色低碳示范、工业互联网展示“四大高地”,打造超级总部基地,未来将创造超过30万个就业岗位。

  以北外滩为引领,虹口推动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联手大所大企,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点亮3.8公里北中环科创集聚带,打造上海科创中心又一重要板块。今年1-8月,虹口两大支柱产业航运、金融服务业区级税收93.38亿元,同比增长116.1%。目前全国八分之一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落户虹口,全球前50位船公司中有12家在虹口设立了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建成“全球双千兆第一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落地运行。今年上半年,虹口重点楼宇单位面积区级税收同比增长94.67%。

3.jpg

  打造“城市会客厅”服务好群众

  记者:北外滩有世界会客厅,我们注意到,由此延展,虹口区还推出了“城市会客厅”系列,有江景会客厅、社区会客厅、书香会客厅等,不少“会客厅”设在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老建筑里。

  郭芳: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让我们非常自豪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让“人民城市”的宏大场景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融,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最初本着朴素的人民情怀,我们打造了一系列“城市会客厅”,希望把最好的资源留给百姓。虹口许多历史文化资源散落各处,百姓向往高品质公共空间,但有些旧区还不能列入更新计划,有些小区公共空间十分有限。我们把散落在各个角落蒙尘的珍珠擦拭干净、串珠成链,更好地服务群众。

  比如,在“一江一河”沿线打造“江景会客厅”系列,西有河滨大楼,中有北外滩滨江驿站、数字北外滩CIM馆、建投书局,东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最美的滨江一线景观留给百姓。又比如,曲阳社区有一幢用“书”包裹起来的建筑,附近环绕着高校和科研院所,将打造成学习、娱乐、休闲相结合的公共空间,让周围的年轻人、创新人才都可以到这里来交流。

  记者:设在老建筑里的“城市会客厅”,发挥了许多新功能。

  郭芳:“城市会客厅”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我们发现,它们可以成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空间。政府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居民也能参与到城市管理中。

  木刻讲习所旧址位于长春路319号,是一处红色文化地标。1931年8月17日至22日,鲁迅先生在此举办暑期木刻讲习会。修缮后的木刻讲习所旧址陈列馆,去年向市民敞开大门。在木刻讲习所,我们将二楼居委办公场所改成“社区会客厅”,倡导“沉浸式办公”、“零距离”服务群众,居民随时都可以来,在这里拉家常、搞活动、办事情,住在楼内的居民生活环境也大大改善了。

  虹口是“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通过焕新老建筑、老街区,进一步擦亮了“文化三地”品牌。正在打造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总面积800平方米,把历史建筑改造和居民生活空间改善结合起来。会客厅成了群众身边的思政课堂,居委干部和居民们,都是红色文化宣讲员。

4.jpg

  以“人民至上”立场锻造高品质生活

  记者:虹口是上海的旧改大区之一,今年6月底,虹口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未来将如何推动城市更新,让老城区进一步焕发新活力?

  郭芳:我们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努力实现“保护与开发”“民生与经济”的更优解。比如,提篮桥片区,完整保留了二战时期犹太难民避难上海时期的建筑风貌。去年,我们将这片区域10个街坊打包旧改,6000余户居民告别蜗居。未来这里将保持成片里弄建筑肌理,打造新旧融合、尺度宜人的历史文化街区。

  曾经的18街坊,就是如今的海派新地标今潮8弄所在地。2014年,这里完成旧改征收,2018年完成土地出让。在商业开发过程中,通过恢复建筑原貌,让人们得以“阅读”厚重的百年历史,再通过引入文化文艺元素活化利用,让8条百年弄堂再立潮头。焕然一新的巷弄老楼、前卫新潮的艺术空间、接地气的海派集市,都吸引着人们前来打卡。不久前开工的上海文学馆,就位于今潮8弄,将于2024年建成开放。

  去年8月,由上海地产集团与虹口区属国企合资成立的虹口17街坊项目公司启动股权转让,成为首个通过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和上海联交所“场所联动”招商股转工作机制的地块,在中国内地尚属首例。将最大程度保留历史文脉,留存石库门肌理,并注入现代使用功能。

  记者:作为一个老龄化程度颇高的地区,虹口如何创新思路破解民生难题?

  郭芳: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他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为民靠民,以创新思路破解民生难题。

  针对群众对“城市烟火气”的需求,如今,虹口区每个街道至少建有3-4个市民驿站,为老服务触角延伸,形成“关爱到户”的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同时,因地制宜优化菜场商超、街边小店等点位布局。针对群众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我们除了打造“城市会客厅”,还要打开城市公园界面,和平公园、鲁迅公园更新改造后将于年内开放。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虹口将以北外滩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人民至上”立场锻造高品质生活,以统筹兼顾理念实现高效能治理,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虹口贡献。

  【访谈彩蛋·书记珍藏的照片】

5.jpg

  【旧改居民的热切盼望】

  这张照片里,东余杭路的居民在搬家前,最后望了一眼远处的白玉兰广场,既有对故土的不舍,更有对新家的期待。今年6月,虹口区历史性地完成了全区成片旧改,让居民们告别了坐在矮凳上看东方明珠的蜗居生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动力。

6.jpg

  【世界会客厅前的江上日出】

  太阳从东方升起,世界会客厅熠熠生辉,黄浦江上霞光似锦,浦江两岸的建筑也在晨曦中慢慢苏醒。从“睁眼看世界”的启航地,到如今“世界看中国”的窗口,北外滩正如同这旭日朝阳,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朝着“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实践区”的目标坚定前行。

7.jpg

  【开放提升的和平公园】

  和平公园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被称为上海的“宝藏公园”。我们希望把最美的绿色留给百姓,改造后的和平公园,8个门、2371米围墙将全面打开,同时增加绿化生态、海绵城市、雨水调蓄、环公园智能生态跑道等功能,引入书店、咖啡馆等业态,真正让市民在城市公园中走进森林、亲近美景、共享美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