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美育十年,书写人民城市风采 2022-09-03 来源:上观新闻
“好难过,我才三十几岁。”8月25日,市群艺馆老年艺术大学线上课程报名开启,招生对象为“55—70周岁的老年人”,一位市民半开玩笑地在招生页面如是留言。馆方半开玩笑地回复:“答应我去看看市民艺术夜校课程。”
从3岁到70岁,上海的市民美育教育正覆盖各个年龄层。2016年起推出的市民艺术夜校针对18岁至55岁的“上班族”,填补了中青年艺术普及教育的空白,7年来共开办夜校课程237期,学员近5600位,今年起还探索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扩大市民美育的覆盖范围。对于青少年学生,则有近年来针对“双减”推出的周末美育课堂,学员年龄从3岁到18岁,就连陪读家长也有“亲子班”可以选择。
十年来,上海市民美育工作成效显著。至今恰十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坚守让人人出彩的办节初心,已惠及2亿多人次。“老年艺术大学”“市民艺术夜校”“周末美育课堂”等采取延时、错时服务,努力满足各年龄层和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让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共同书写人民城市的风采。
市民艺术夜校。
美育覆盖全年龄层
白领沈月以前从没想过,有天会嫌自己还不够“老”。有次,她听邻居讲起去上老年大学的故事,羡慕不已。老年艺术大学作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办艺术普及类项目之一,拥有一支专业的艺术师资队伍。十余年来,学校根据上海市民文化需求,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举办了各类艺术特色培训班。
曾经,有着像沈月这类困惑的中青年上班族有很多,背后是成人艺术教育市场的巨大缺口。在市场化艺术培训中,针对中青年的培训较少,不仅门槛高,而且价格较为昂贵,而公益性艺术培训以老年艺术教育为主。对此,市群艺馆“查漏补缺”,为中青年上班族量身定制“市民艺术夜校”,以零门槛、公益收费、高品质为特色,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名额往往秒光。
王伟已在市民艺术夜校学习四年,她发现,最近两年课程越来越多,教学点覆盖越来越广,课程却越来越难抢,几乎都是秒光。班上同学的年龄也越来越小。以2021年学员报名情况来看,80后占比70%,90后占比20%。“以前班上同学大都是三四十岁。现在夜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往往推开教室门,看到的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白领。”
沈月从朋友那里知道市民艺术夜校时,已经错过报名机会。不过,听说有“捡漏”机会,她“阴差阳错”地成了相声班的学员。如今,她觉得这是自己做得最成功的决定之一。一堂课从基本的表演礼仪开始,老师周明海带着学生“数冬瓜”,说绕口令、贯口,抖包袱,气氛轻松融洽,“很减压。”
“上艺术夜校是会上瘾的。”王伟翻看自己的朋友圈记录,发现已经陆续学了十几门课程,包括茶道、香道、花艺、瑜伽、肚皮舞……最近,她还在坚持上线上朗诵课,并和几位夜校同学一起报名了秋季班的“芳香生活与健康养生入门班”,上课地点并不是市群众艺术馆,而是天平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这也是今年新增的教学点。
以前只有总校时,不少人要路途劳顿地“跨区上课”,有人甚至驱车一个多小时从嘉定赶到徐汇区的教室。为了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艺术文化需求,市民艺术夜校于2021年起扩容。
今年,市民艺术夜校被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由市文旅局负责,各区政府、市群艺馆配合执行,首次实现16个区全覆盖,以市群艺馆为总校,联动设立21个分校和69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市民艺术夜校可以开到每个人的家门口。”市群艺馆馆长、市民艺术夜校总校负责人吴鹏宏的期盼正在慢慢实现。今年秋季班,闵行夜校拓展了11个街道及莘庄工业区文体中心常规教学点,成为教学点最多的分校。徐汇区也已形成一个文化馆加十个街镇的教学网络。这两个区实现街镇全覆盖指日可待。
除了老年艺术大学和市民艺术夜校,2021年10月,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针对“双减”推出周末美育课堂试运营,声乐、戏曲、国学等13门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了解到传统文化热潮之下,很多家长也想和孩子一起“补课”,2022周末美育课堂春季课程便在青少年美育的基础上,推出亲子班课程,今年秋季班则进一步扩容,同时推出浦东、静安、闵行、嘉定、金山、奉贤和临港7个教学点。
“学习让人充实、快乐,还能见到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王伟很开心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公益性的终身学习平台。她的榜样来自身边一位90多岁的老人,80多岁时,他还背着20斤重的相机跋山涉水,如今行动不如以前便利了,就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为“如何让自己以平缓的心态度过一百岁”。
人人都有出彩机会
“希望在工作和柴米油盐之外,能拥有一点艺术爱好,为生活增色。”就职于一家培训公司的顾帅说,这也是不少上班族来到市民艺术夜校的目的。
市民艺术夜校2021年内春季班46门课共1200个名额,5分钟内就报名满员,抢得最快的是静安分校木艺课,50秒就满额了。“我们发现,与生活相关的实用美学,上手快、能迅速看到成果等,都是中青年在艺术教育中喜欢的元素。”吴鹏宏分析。
王伟也喜欢这类有实用美学色彩的课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需要一些美好事物加入生活”。每当她周围有人过生日,布艺课上学会的香囊、小挂件便派上用场,成为一份带有个人印记的独特礼物。
沈月上完艺术插花课,已经成为朋友圈里的植物种植达人,“老师除了教插花,也会教我们如何种植多肉植物,都是平时用得上的技能。”
负责光影美术课授课的巴塞当代美术馆馆长徐洋扬介绍,相比美术馆公教课,市民艺术夜校的课程会更加简单细致和通俗易懂,两节课后,学员就可以完成一幅自己的《向日葵》。
咖啡美学课程的“小目标”是让大家学会制作一杯自己喜欢的咖啡。授课教师陈飞婷曾连续三年担任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赛感官评委。
今年,老年艺术大学也开出咖啡美学线上课程,成为最早成班的四个班级之一。
今年,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新设了小提琴课,由上海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杨蚕与项目团队一起为成年人量身定制入门课程,希望让高雅艺术走下殿堂,向大众推广和普及。“我们的教学费用不高,但在很多专业艺术家眼里,走入群文场馆讲述艺术普及课程,也是在培养观众群体。”艺术夜校项目负责人杨玲芝认为,举办市民艺术夜校,是为了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这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题中之义。
“人人可参加,人人可出彩,人人能享受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成果”,也是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办节目标。上海市民文化节2013年3月23日开启,不断深耕“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的办节机制,已开展各类活动40多万项,惠及2亿多人次。全民赛事催生出6千余支(位)百强市民文艺团队及达人。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张洁介绍,上海市民文化节放低门槛、打开大门,重点创新打造市民参与爆棚的赛事,将舞台交给市民,用心为百姓“筑梦”,用情为百姓“圆梦”。市民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展示中放飞并实现梦想。十年来,上海市民文化节成就了无数个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普通人。
将美育向线上拓展
今年7月,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第一次在线上与学员相遇,夜校线上免费视频课程也正式上线,内容由市群艺馆总校及各区文化馆分校提供,分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法、美术、摄影、非遗、文学共9个门类,每门课程由6至8个短视频组成,让市民能足不出户,在线参与和体验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文化艺术素养。
实际上,早在2019年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开班时,就有不少市民反馈,出于工作忙、负担重、离家远等原因,抽不出时间来上课。市群艺馆副馆长吴榕美说:“针对现状进行的调查表明,在中青年艺术培训领域,灵活的网络艺术教育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为配合疫情防控要求,2022年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调整为线上开课,学费从500元调整为300元,根据学员意愿,可办理退款和换班。白领哭哭报名了非洲鼓课程,得知课程转为线上后,她选择留下。“既然好不容易报上了,还是想好好上完。”哭哭解释,自己坚持学习的原因,首先还是基于对这种乐器的热情。
老年艺术大学同样采取线上授课,而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要上网课,先得学会上网。2020年10月以来,市群艺馆和东方信息苑合作,针对老人上网课难进行培训,除了教老人使用国家文化云和市群艺馆数字文化馆上的资源外,也教他们如何使用随申码等。与此同时,东方信息苑也利用平台资源,通过自主研发的直播平台开展线上培训与指导活动,如短视频制作、广场舞技巧培训、声乐技巧培训等,在线服务人次超过10万。
市群艺馆培训部主任徐皓认为,线上教学形式值得探索,很多分校独有的非遗课程如金山农民画等,以往市区居民难以选择,未来这类区域课程也可考虑以线上形式拓展,更好地传承推广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线下的体验感和面对面交流的魅力也是线上难以代替的。首次覆盖全市的2022市民夜校秋季班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各分校均开设线上直播、线下现场教学两类课程,并借由线上优势,将直播课程将针对长三角市民进行招生,同时线下教学可视情况之变随时转为线上直播课。课程中还增添了不少各地生活中的非遗项目,希望以此推动非遗在中青年群体中的传承。
“线上课程将作为线下课程的有效补充继续发挥作用,满足市民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扩大市民美育的覆盖范围。我们希望,市民在美的参与中、体验中、创造中提升幸福感,助力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吴鹏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