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普陀园“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字号:

上海市普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普陀园“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普陀园““十四五””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普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1年8月5日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普陀园“十四五”规划

  2012年12月,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同意创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普陀园(以下简称“张江普陀园”)作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纳入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范围。中共普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张江普陀园的发展,成立了张江普陀园管委会及办公室,积极推进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张江普陀园由北区块(包括桃浦智创城、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新金环高新技术产业园、真如铁三角科技园、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普陀分园、麦腾创业天地等6个子园)和南区块(包括长风生态商务区、中环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地软件园、新曹杨高新技术产业园、谈家28-文化信息·商务港(曹杨)、武宁科技园和长风科技园等8个子园)等组成,规划总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

  本规划是贯彻落实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做好国家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编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国科火字〔2020〕43号)和《关于开展张江高新区分园““十四五””规划编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沪张江高新管委〔2020〕8号)精神的具体部署,是推进张江普陀园““十四五””时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之一。

  一、发展形势与基础

  ““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重塑世界,国内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转向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张江高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普陀园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形势

  1.科技创新推动全球竞争新变局。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多种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将加速催生一批新产业、新行业。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的寡头垄断特征更加显著;全球生产组织网络可能引发重大调整,竞争格局从过去的比较优势向科技优势转变。

  2.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作为聚集创新要素、构筑创新体系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核心载体,高新区有责任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高水平的园区经济,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迈入新阶段。““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在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向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时期。上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实施“三项重大战略任务”、强化“四大功能”。张江高新区需要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以“四个新”为途径,“四个第一”为目标,“两个一批”为抓手,着力打造科创中心主战场。

  4.张江普陀园创新发展承载新使命。作为张江高新区“一区22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江普陀园是上海中心城区的重要科技园区之一。顺应国际发展形势,面向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战略目标,张江普陀园需要立足全区“三地一极”的发展定位,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形成特色高端产业集群,成为推动普陀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新高地。

  (二)发展基础

  1.创新实力稳步增强。2019年,张江普陀园战略新兴产业产值规模167.28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32.46%;税收72.26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31.14%。截至2019年底,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16家,比““十二五””期末翻了一番。2019年,普陀园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333件,比““十二五””期末增长近100件;万人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57.12件,比““十二五””期末增加了近11件。技术交易活跃,2019年普陀园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金额19.99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加近2倍。创新主体不断集聚。普陀园14个子园共有8家科研院所、2所985高校。累计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4个、产品检验检测机构14家。自““十三五””以来,新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个、新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新认定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2019年,新增市、区小巨人企业15家。

  2.创新重点项目加快布局。中以(上海)创新园和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等国家和上海市重点战略项目部署实施。中以(上海)创新园一期载体基本建成,稳步推进“联合创新研发+双向技术转移+创业企业孵化”的中以创新合作示范区建设;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落成,一批规划项目相继落地。主要包括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长三角云上科创服务平台建设相继启动,成立了云上科创、信息安全与汽车电子实验室、增压燃烧与空天动力技术实验室、可信交易实验室、数字治理实验室、精准医学实验室、材料制造工艺与装备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以下简称“工控平台”)和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以下简称“机器人平台”)成效初显。工控平台针对汽车、轨交领域CNAS工业控制功能安全测试服务实验室进展顺利,自主研制的国内首款自动化测试工具Smart Testing进入2.0版,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电子等领域应用加快。机器人平台依托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累计引进孵化出涵盖康复、巡检、物流、建筑、教育机器人等领域18家企业,启动了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开展重大产品研发、应用及成果转化;推动成立了普陀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创新投资联盟。

  3.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效应不断放大。充分发挥科技研发优势,打造围绕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上电科”)、上海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上化院”)等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圈。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策源力,实现从科创资源集聚优势向科创功能高地优势的转变。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用户端电气设备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聚烯烃催化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级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等重点机构相继落地。

  4.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张江普陀园特色产业加快集聚,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聚焦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三大重点培育产业,市区联动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和特色产业集聚。2019年,三大重点培育产业增长势头向好,区级税收贡献度达16.29%,较上年同期增长2.32个百分点,对普陀区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主导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集聚。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领域,引进和培育了古鳌电子、欣巴自动化、思亮信息等重点企业;信息服务业领域,引进培育了波克城市、龙田数码、碧虎网络等创新型企业;金融科技领域,集聚了易百信息、收钱吧、汇潮支付等企业。同时,加快行业头部企业对接引进,汇聚了阿里、京东、360、闻泰科技等重点企业及分支机构。

  5.创新产业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张江普陀园14个子园聚焦不同创新产业持续发展。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中以(上海)创新园先后揭牌运营。天地软件园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市知名品牌示范区;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被评为市级品牌建设优秀园区;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4家园区为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谈家28-文化信息·商务港(曹杨)等4家园区为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孵化载体扩容升级,创新孵化效能明显提升,引导众创空间向“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新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占普陀区的83.33%;国家大学科技园区1家。制定科技企业孵化器及科技服务券等相关政策措施,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科技孵化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

  6.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制度和产业政策不断完善。聚焦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形成了“3+5+X”产业政策体系。推进建立政策实施部门政策专员体系,为一线政策服务提供支撑。人才政策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奖励、人才公寓、住房补贴等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激励力度进一步加大。三级人才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专家管理服务进一步优化。园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依托物联技术平台,全面提升智慧园区智联功能布局、项目引进和环境配套能力。开展5G专网规模部署,深入对接创新示范应用和场景应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陆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创新企业精准化、便利化服务工作机制和模式。

  (三)问题与挑战

  面向““十四五””时期更高质量发展要求,张江普陀园创新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创新融合效应有待加强。张江普陀园高校院所、创新平台、科技园区、孵化器集聚,但各类要素主体之间的融合度、支撑效应有待提高。高校院所创新产出对张江普陀园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相对不足,科研成果溢出效应和技术输出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创新载体与服务能级有待提升。居于中心城区,张江普陀园园区新增用地空间资源受限。园区发展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园区产业定位重叠、产业集聚度不高。园区的品牌影响力还不足,特色产业和特色楼宇集中度不足。园区整体产业规模仍待扩大。特色产业集聚优势有待凸显。以软件信息服务业为基础的三大特色产业在全市的显示度不足,行业龙头企业相对缺少,规模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国内影响力仍待加强。中以(上海)创新园和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创载体发展处于创新探索过程中的起步阶段,深度参与国际化合作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尚未完全展现,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核心,以良好的体制机制和创新创业环境为保障,对接张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立足普陀区打造“苏河水岸生态宜居地、国际创新合作承载地、长三角一体化创新企业总部集聚地、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发展极”的战略目标,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现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和城区功能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园区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能力,为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张江高新区创新能级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张江普陀园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等产业加速集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创新要素汇集、生态环境优良、政策体系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打造中心城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样板区,成为推动普陀区创新发展的主阵地。

  1.国内外合作创新策源地。发挥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两大“金字招牌”品牌优势,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创新潜能,着力突破优势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2.创新型经济突破发展增长极。聚焦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面向未来,支持特色产业集聚和相关重点企业式突破发展,培育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形成“4+X”创新产业体系。

  3.创新创业生态活力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充分释放创新主体活力,瞄准技术发展前端领域,不断强化创新发展动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引擎。

  4.中心城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促进特色楼宇经济发展,推进相近区块形成组团式发展格局,提升园区运营智能化水平和品牌影响力。落实创新改革举措,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一批创新型特色园区(基地)。

  表1

张江普陀园““十四五””发展目标(预估值)

序号

指标

2025年

1

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

4.2

2

每万人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件)

70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亿元)

300

4

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家)

30

5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415

6

硕士以上从业人员占比(%)

13.5

7

企业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占比(%)

3.2

8

五年内累计新增上市及挂牌企业(家)

12

(备注:2025年目标值是根据普陀区相关领域““十四五””规划目标进行调整后确定)

  三、提升创新策源功能

  (一)提升科学策源潜力

  打造基础研究领域高水平科研机构。对标国际一流研发机构,加快高水平研究机构引进与培育。支持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围绕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优势学科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推进华东师范大学医学与健康院、同济大学医学院建设。支持上电科、上化院、上海市特检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等重点科研院所发挥基础研究优势,推动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公共安全等领域研发机构建设,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推进应用技术领域高水平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对接国家、上海市创新发展战略,发挥各类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检测中心对服务能力,支持产业创新升级。加快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用户端电气设备研发(实验)中心发展。推进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国家工业互联网系统与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国家级行业检测与评定中心建设。支持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的信息安全与汽车电子、增压燃烧与空天动力、可信交易等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高面向应用技术领域的服务能级。

  鼓励承接国家及市级重大科研任务。着眼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鼓励支持园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积极承接国家及市级重大科研项目,落实区科技奖励政策,以科研项目为牵引,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科研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与科学研究融合,提升园区整体科学研究能力。

  (二)打造特色创新平台

  全力打造中以(上海)创新园国际品牌。探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双向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等领域,支持中以双方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园区内合作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开展应用科学技术研究。深入开展中以高校、校企、企企间合作,通过联合人才培养、共建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形式,构建畅通的双向转化通道,加快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以中以(上海)创新园为核心,建设高品质桃浦国际创新城。积极推进加速孵化中心建设,积极争取更多国内外科技组织或其分支机构落户园区,打造桃浦国际创新城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格局中与东部张江科学城遥相呼应的西部重要节点。

  加快推进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发挥清华大学科技研发、创新人才与国际合作的优势,围绕空天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可信交易等战略技术方向,聚焦技术创新,强化国际合作,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依托市重大专项等推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促进成果实际应用,依托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打造参与全球区域发展对话的国际顶尖智库平台;持续开展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长三角项目,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创新载体,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着力提升两大功能型平台服务效能。推进“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主导制订一批智能化、可靠性机器人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进未来机器人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加强资本与平台对接,促进机器人行业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吸引初创型企业和海外项目落地园区;建立上海市机器人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持续推进“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筹建CNAS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平台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的仿真验证、监测评估、监测预警、培训咨询等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一系列卡脖子工具链的技术突破,孵化“隐形冠军”技术创新团队;推进上海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示范区建设,孵化一批工控安全领域的潜力企业。

  (三)强化成果转化动力

  加速建设成果转化重点项目。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成果转化专业机构作用,依托中以(上海)创新园,推进中以技术转移服务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中以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在园区内共同建立技术转移平台,大力支持“中以创新成果孵化加速服务”“中以互联网+智能硬件创新应用合作平台”“长三角和以色列创新资源库”等平台建设,争取市发改委支持,共同建立中以(上海)科创投资基金,支持中以项目早期研发、初创企业孵化、转化以及产业化;成立中以创新投资联盟,与中以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形成互补联动,探索建立国际创新项目发现、市场化评估、投入和退出等机制。继续举办中以创新创业大赛、上海数字创新大会等国际创新创业活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建立长三角创新资源库,对接长三角地区企业需求信息和以色列的科技成果,促进成果在长三角地区落地应用,推进长三角云上科创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聚集发展科技成果交易、转化等服务机构,搭建科创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交流合作平台,集聚行业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推动园区内各类主体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技术经纪人培训,择优引进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强化成果转化对接服务;结合园区企业发展需求,定期举办主题论坛、成果展示会、路演等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活动,精准邀约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交流;加大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宣传力度,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与成果转化。

  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聚焦发展创新型经济,着力推进服务型、总部型、开放型、流量型经济发展,打造张江普陀园区成为推动普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做大做强创新产业集群,重点打造“4+X”产业:“4”即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产业;“X”是面向未来,培育以数字经济、新基建、在线经济、工业互联网为主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一)做优做强智能软件产业

  大力发展智能支撑软件产业。发展嵌入式软件,集聚国内外以支撑性软件和基础性软件为重点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阿里、京东、360、华为等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在园产业生态群。加快建设中德人工智能合作中心,吸引德国等国际人工智能项目落户普陀。发展感知识别软件。重点发展AR/VR、智能终端、人机交互等产品,通过创新应用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产业联盟建设,加快龙头企业集聚,培育壮大熠知电子、新柏石智能等相关企业,进一步培育中小微科技企业。推进智能处理软件技术创新。发挥普陀园数据处理和智能算法发明积淀优势,集聚与数据、算法相关的总部企业,大力发展为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提供支撑的配套智能处理软件。面向新基建、在线经济和科技金融等领域,发展智能应用软件,围绕应用领域,推动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波克城市等龙头企业向人工智能软件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一批智能应用企业,围绕5G、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计算平台等领域,促进智能应用的融合发展。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示范应用,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市级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领域技术、产业和人才的高地,以工控安全标准保障场景应用,带动5G+工控安全产业集聚。推进360国际数字安全与生态运营中心建设,打造区域网络安全核心平台。到2025年,智能软件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占全区比重约60%。

  (二)创新发展研发服务产业

  聚焦智能装备、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检测检验测试认证服务集聚区。依托上电科、上化院、机器人平台和工控平台等,发挥好特检院、机器人国评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系统及产品质检中心等研发服务作用,发展行业性的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业。聚集新材料、化工、环保等产品,营造服务型制造研发总部产业生态。吸引海内外龙头企业在普陀设立区域性研发中心,鼓励支持院校联合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的研发机构。打造设计与集成总包服务新业态。依托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等单位,大力发展工业工程设计服务和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业。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打造成为以色列等国际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节点枢纽和长三角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集聚区。发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在各类产权、公共资源交易、科技服务等方面的行业龙头作用,支持开展配套大数据系统建设工程,深入挖掘行业资产、项目交易信息价值。到2025年,研发服务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40亿元,占全区比重约60%。

  (三)培育壮大科技金融产业

  构建多层次、有影响力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积极引进证券保险、信托投资、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等相关行业。促进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金融资讯等互联网金融发展。鼓励和推动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高技术产业投资公司在普陀设立持牌金融机构。打造“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加强行业信息库建设,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资源集聚。优化早中期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管理公司落户。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大型科技企业上市公司新设金融板块公司,如金融科技、财务管理等,支持建设前沿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支持组建金融科技协会、联盟等组织,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落地和标准化。

  (四)加速推进生命健康产业

  建设国际化的生命健康领域孵化基地。支持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等中以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发挥优势,促进生命健康领域技术研发、技术交流、产品孵化与成果转化。依托高校院所集聚优势,推进生命健康领域产业发展。推进上化院上海稳定性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促进中心产品应用于医疗诊断、检验检疫、检测技术等领域。推进生命健康领域特色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医学与健康院,建设“数字医学共享平台”。推进同济大学沪西校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形成“环同济”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推进普陀桃浦国际健康创新产业园建设,建立“保险+健康+金融+互联网”的健康服务生态圈和健康产业全产业链跨界融合创新平台,打造现代健康产业集聚区、健康服务创新试验区和健康上海建设实践区。

  (五)孵化引进未来新兴产业

  把握创新发展趋势,优化创新生态,培植未来产业,以前沿技术突破为牵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重视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园区、智慧园区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娱消费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聚焦特色电商、网络视听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本土龙头企业,打造新生代互联网龙头企业,培育以在线、智能、交互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五、打造特色科创载体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围绕普陀区“一带一心一城”空间布局,聚焦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普陀园“南北两大产业组团”,形成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产业相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产业集聚区。依据普陀园14个子园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特点,重点打造两大产业组团,推进组团特色发展。

  打造北片区智能制造与生命健康产业组团。北片区组团6个子园产业定位分别是:桃浦智创城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科技、智造研发、生命健康等领域,打造智创TOP综合体,推进睿创上海研发中心建设;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主要发展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着力打造闻天下产业园;新金环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智能科技、高技术服务业;真如铁三角科技园产业主要集中于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服务、智能制造等领域;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普陀分园重点发展智慧医疗、生命健康等产业;麦腾创业天地主要聚焦互联网+、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

  打造南片区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产业组团。南片区组团8个子园产业定位分别是:长风生态商务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科技金融、人工智能产业,推进360华东大安全总部园区建设;中环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着力发展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产业;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品牌与科研能力,聚焦于教育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打造环华师大智能教育科创集聚带;天地软件园继续打造以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品牌,依托智能供应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京东智联云(普陀)数字经济产业中心;新曹杨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疗科技、高技术服务业;谈家28-文化信息·商务港(曹杨)聚焦新媒体、在线新经济、大数据等领域发展;武宁科技园聚焦智能电工、智慧交通等领域,推进“电科云”应用服务平台等建设;长风科技园重点发展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公共安全等优势领域。

  (二)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适时调整园区空间布局。根据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间调整的要求,结合普陀区“一带一心一城”的整体布局发展需求,争取将高质量地块纳入张江普陀园范围,扩大园区发展规模,提升园区创新质量。打造与领军企业、头部企业、规模潜力企业对高品质办公环境空间要求相匹配的园区载体。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若干创新型特色园区(基地)。

  (三)提升载体服务能级

  推进“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发展。搭建“孵化器+资本+服务”等多种孵化服务模式,结合运用政府投资基金与社会投资基金,支持孵化企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积极推荐园区内众创空间申报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区级孵化器入库。提升园区品牌价值和孵化效能。以运营模式、服务业绩和孵化成效引领示范孵化器发展。不断完善园区孵化服务体系,为在孵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上市辅导等全方位服务。

  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一)集聚培养各类创新企业

  引进扶持行业龙头企业。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培育头部企业、“硬核”创新企业、行业独角兽企业。以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为支撑,发挥机器人平台、工控平台两大功能型平台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辐射带动作用,集聚一批行业上下游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集团化发展,通过资本运营,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创新浓度、投资强度、经济密度;加强民营企业总部培育,指导民营企业申报民营企业总部。持续加快360华东大安全总部、京东智联云数字经济中心、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供应链中心等重量级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借助华为在5G、云计算领域的优势,持续支持波克城市、闻泰信息等企业做大做强。

  培育创新潜力企业。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挖掘优秀初创企业和项目,为其提供科技政策、融资、创业辅导等服务,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企业及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创业团队;发挥科创引导基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后备上市科技企业建立辅导培育机制,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企业登陆主板、科创板等资本市场;鼓励协调区内龙头企业、研发机构、机器人平台、工控平台与中小微企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持等服务;针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培育、扶持一批细分行业的潜力企业。

  激活创新中小微企业。充分发挥园区内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验检测等公共创新平台作用,为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缓解中小微企业创新融资难等问题。优化企业创新政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指导企业开展重点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项目申报工作。

  (二)引进汇集科技创新人才

  吸引一流科技人才。依托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加大优秀人才吸引力度,引进和培育顶尖人才。推进机器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打造武宁创新发展轴科技人才高地。充分运用并落实国家、市、区等人才引进相关支持政策,在教育、医疗、人才公寓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打造一流人才生活环境;引进海内外拥有核心专利技术、能带来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端科技人才,建设人才高地。

  集聚产业高端人才。围绕智能软件、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需求,坚持“稳存量”与“抓增量”并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并举,实施多元化、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鼓励园区内的服务机构开展人才培训,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对优秀人才优先提供人才公寓,并给一定的政策支持。增强人才黏性,有针对性地培育园区青年科技人才,形成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梯队。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率先探索人才管理服务机制与国际接轨,构建高品质有吸引力的人才服务体系。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行“楼长制”,推动综合配套完善和智能化升级。深化区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及时解决人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优化提升园区营商环境

  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推进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方案,完善政策体系,简化、透明化政府工作程序。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简化审批程序,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对园区内建设公共实验室、试验基地、转化平台等涉及的规划、环评、安全等事项给予审批便利。为园内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保姆式”、“一站式”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定制政务服务”模式,将“多事多环节办理”整合成“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服务,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招商模式。

  进一步增强专业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园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大力引进和集聚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聚焦细分产业领域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技术咨询、成果转化以及资产评估、法律财务和金融等专业化服务。聚焦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建设,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大力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

  (四)深化拓展国内外交流合作

  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围绕园区重点领域,定期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支持国际科研机构、跨国研发中心、全球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张江普陀园设立分支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支持园区内各类创新主体与海外创新机构开展项目合作,联合申报国内外相关科技项目。

  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格局。支持园区在长三角合理布局。积极发挥“上海西大堂”区位优势和大院大所科创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不断强化前沿技术创新的“始发站”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转化站”功能,加快服务长三角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支持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长三角云上科创服务平台等开展创新资源整合、创新合作推进、创新成果共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张江普陀园管委会及其办公室的职能,统筹规划的组织实施,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并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做好本规划与其他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协调、衔接工作。有序推进规划实施,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二)加强统筹协调

  张江普陀园管委会及其办公室负责完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推进园区工作的统筹机制,确保推动规划等园区政策有效实施。继续完善园区工作体系,在有关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与区统计部门、各子园开发运营主体等单位建立协调工作制度,完善园区统计工作的长效机制对接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数据统计和园区综合评价,确保资金保障。

  (三)加强监督检查

  张江普陀园管委会及其办公室负责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并具体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向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报告实施情况。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参与规划纲要实施的监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