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静安区全面落实市营商环境7.0版方案要求 创建营商环境特色品牌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
《静安区全面落实市营商环境7.0版方案要求 创建营商环境特色品牌的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静安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4年3月11日
静安区全面落实市营商环境7.0版方案要求 创建营商环境特色品牌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部署,根据区委、区政府推进“开放创新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对标改革提升行动”“企业服务提升行动”“监管执法提质行动”“区域标杆创新行动”“营商环境协同共建行动”,按照“打造‘一区一品’特色营商环境”“ 打造区域特色营商环境名片”的任务安排,结合静安区产业发展特色和已有工作基础,构建完善静安区特色营商环境品牌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不折不扣落实“五大行动”
按照《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有关要求,综合考虑2023年本市营商环境测评反馈的工作情况和企业诉求,形成《2024年静安区营商环境建设任务分工表(基础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配合单位。根据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动态监测要求,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按月做好情况跟踪,推动各单位协同落实本市营商环境7.0版方案工作要求。
二、凝聚合力打造“品牌”“特色”
围绕企业服务、政策服务、诉求解决、监管执法、合规指引、融资对接、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商事纠纷解决等领域,各部门、各街道、镇、各功能区分别明确营商环境重点工作方向,运用数字化、绿色化理念,突出主动性、适需性、有效性、首创性,创建营商环境“一区域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
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办、区法院、区检察院分别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融资对接、商事纠纷解决、合规指引,其他各部门、各街道、镇、各功能区围绕企业服务、政策服务、诉求解决、监管执法至少选择一个创建领域,提出创建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举措内容、配合单位等要素,形成《2024年静安区营商环境建设任务分工表(品牌创建清单)》。
表 创建营商环境“一区域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责任分工
序号 |
创建领域 |
责任单位 |
1 |
知识产权保护 |
区市场监管局 |
2 |
公平竞争 |
区市场监管局 |
3 |
融资对接 |
区金融办 |
4 |
商事纠纷解决 |
区法院 |
5 |
合规指引 |
区检察院 |
6 |
企业服务 |
各部门、各街道、镇、各功能区 |
7 |
政策服务 |
各部门 |
8 |
诉求解决 |
各部门、各街道、镇、各功能区 |
9 |
监管执法 |
各部门、各街道、镇 |
三、阶段任务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1-3月)
根据《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要求,各责任单位根据分工确定具体工作任务和进度安排,由区营商办统筹制定《2024年静安区营商环境建设任务分工表》,包含《基础任务清单》和《品牌创建清单》。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二)日常跟踪阶段(3-10月)
强化调查研究,重点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沟通,分领域、分场景召开创建单位、重点企业座谈会,不断优化完善工作举措。强化对标学习,参考全球代表性区域,以及全国先进地区的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和先行先试经验做法,定期向创建单位分享参考文献和案例。强化推进落实,用好市营商环境测评结果分析、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区营商环境考核反馈等评价督促方法,探索企业评价、第三方评价协同应用。
(三)成果交流阶段(10月)
开展静安区营商环境“一区域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展示交流,参照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案例评选方式,运用公开评选、单位互评、展示交流、专家评审、媒体观察等方式选树先进典型。
(四)总结宣传阶段(10月开始)
形成《静安区2024年营商环境“一区域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创建报告》和《静安区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汇编》等成果材料,加强创建成果交流学习。广泛宣传静安区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情况、特色亮点、经验成效,总结推广企业需求大、感受好的举措,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辐射面,确保企业“看得懂”“用得上”,提高企业对静安区营商环境的获得感。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创建机制
依托静安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落实和创建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指导推进。各部门、各街道、镇、各功能区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服务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单位内部责任,确保本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畅通服务渠道
通过案例学习、经验交流、实地调研、集中培训等方式,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人员企业服务意识和专业化水平。继续落实领导帮办制度,完善“营商环境体验官”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打通各类惠企举措落地“最后一公里”。
(三)强化结果应用
将“一区域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创建情况和全市复制推广情况纳入营商环境测评指标,提升工作显示度。在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和个人推荐中,将创建工作推进情况作为重要因素,对作出显著成绩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激励。
附件:《2024年静安区营商环境建设任务分工表》
附件:
2024年静安区营商环境建设任务分工表(基础任务清单)
改革领域 |
序号 |
改革事项 |
落实推进单位 |
市场准入 |
1 |
推进各类市场主体使用“上海企业登记在线”办理登记注册。全面落实名称申报承诺制、完善核名争议解决机制。对本区内符合登记管理要求的非居住用房和集中登记地房屋的地址、租赁等信息建立数据库,依托数据核验简化企业住所登记材料。 |
区市场监管局 |
市场准入 |
2 |
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服务业个体工商户提供登记地。 |
区市场监管局 |
市场准入 |
3 |
根据本市经营主体住所登记管理有关要求,制定本区管理细则,并组织做好文件实施工作,规范集中登记地认定程序和管理要求,引导集中登记地企业守法经营。 |
区市场监管局 |
市场准入 |
4 |
根据国家受益所有人信息备案制度安排,适时开展受益所有人信息备案。 |
区市场监管局 |
市场准入 |
5 |
依托全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及“经营主体身份码”(简称“企业码”),全面推广“一企、一照、一码”应用,推出更多前瞻性、引领性、普惠性创新应用场景。 |
区市场监管局 |
市场准入 |
6 |
探索推动企业登记信息变更后在有关部门业务系统中自动更新。 |
各相关单位 |
市场准入 |
7 |
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复制推广进度,实施相关便利举措。 |
区市场监管局 |
市场准入 |
8 |
实施公共开放空间小型餐饮备案,对经营业态和品种实施正面清单管理,明确承办单位资质、站点选址、硬件设施、食品加工经营活动等要素条件。 |
各街道、镇 |
市场准入 |
9 |
扩大住所标准化登记“易码办”覆盖范围。 |
区市场监管局 |
获取经营场所 |
10 |
聚焦施工许可与规划用地审批衔接、中介服务、区域评估、用地清单制等重点领域,深化一体化改革。 |
区规划资源局 |
获取经营场所 |
11 |
巩固规划资源“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验登合一”和不动产登记改革成效。 |
区规划资源局 |
获取经营场所 |
12 |
深化拓展建筑师负责制、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改革试点,推行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在消防审验领域对一般项目试行告知承诺制。 |
区建设管理委 |
获取经营场所 |
13 |
深化统一入口应用,用好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一个系统”的服务功能。 |
区建设管理委 |
获取经营场所 |
14 |
深化区级审批审查中心实体化建设,巩固“审批不出中心”改革成效。 |
区建设管理委 |
获取经营场所 |
15 |
用好“一站式”统一产权负担等尽职调查在线查验平台。 |
区规划资源局 |
获取经营场所 |
16 |
探索电子化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和本市区域内远程分散评标等方式,实现远程分散跨省异地评标。 |
区建设管理委 |
获取经营场所 |
17 |
优化跨部门、跨区域审批服务和协同办事流程,推动系统间数据治理和互联互通。 |
区规划资源局 |
公用设施服务 |
18 |
用好全市统一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及项目周边道路《管线信息分析报告》服务。 |
区规划资源局 |
公用设施服务 |
19 |
适度超前建设土建基础设施、综合管廊等。 |
区建设管理委 |
公用设施服务 |
20 |
深化推进掘占路审批机制改革,持续提升办理便捷度。 |
区建设管理委 |
公用设施服务 |
21 |
保障通信基础设施的通行权,将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确保应建能建。 |
区规划资源局 |
公用设施服务 |
22 |
持续开展商务楼宇宽带接入整治行动,进一步保障商务楼宇宽带公平接入,从工程建设及运营两方面加强管理(相关情况纳入全市各区营商环境考核)。 |
区科委、区市场监管局、区房管局、区建设管理委 |
劳动就业 |
23 |
依托上海公共就业招聘平台、“人力资源旗舰店”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劳动就业 |
24 |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探索园区共享用工机制,打造具有亮点特色的零工市场。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劳动就业 |
25 |
持续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劳动就业 |
26 |
优化劳动争议纠纷处理机制,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劳动就业 |
27 |
深化劳动监察、仲裁“一口受理改革”,加快综合受理窗口标准化建设。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劳动就业 |
28 |
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建设。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劳动就业 |
29 |
建设国际人才港,全产业链引进人力资源专业服务机构,国际猎头和高端培训机构等,涵盖招聘、猎头、薪酬、测评、培训等全链条;打造人力资源产业联盟,支持企业联合成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盟,便利人力资源信息集散、企业和人才对接。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劳动就业 |
30 |
打造职业健康培训“免申即享”,主动提供相关培训、练习、考核、发证等服务,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宣传咨询活动。 |
区卫生健康委 |
劳动就业 |
31 |
提供专业咨询、精准法宣、专项体检等点单和邀请式服务,精准帮助区域内用人单位查找劳动用工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用工建议,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纠纷产生,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获取金融服务 |
32 |
贯彻落实绿色融资等领域相关支持政策,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
区金融办 |
获取金融服务 |
33 |
推动实施绿色信贷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申请绿色贷款时主动提交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报告。 |
区金融办 |
获取金融服务 |
34 |
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申请担保融资,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应付款方收到确权请求的,及时确认债权债务关系。 |
各相关单位 |
获取金融服务 |
35 |
落实“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高企业融资对接和贷款审批发放效率,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 |
区金融办 |
获取金融服务 |
36 |
推动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增量扩面,完善普惠金融顾问制度。 |
区金融办 |
获取金融服务 |
37 |
鼓励银税互动服务创新。 |
区税务局 |
获取金融服务 |
38 |
依托“信易贷”平台整合科技履约贷、科技小巨人贷、专精特新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融资、影视电竞企业融资、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等融资支持政策或服务。推动“信易贷”评价模型互认,提升贷款效率。 |
区发展改革委 |
获取金融服务 |
39 |
以重点产业集聚的园区单位,帮助企业对接银行提供贷款预授信服务。 |
区商务委、区金融办 |
获取金融服务 |
40 |
以重点产业集聚楼宇为单位,帮助企业对接银行提供贷款预授信服务。 |
区投资办、区金融办 |
国际贸易 |
41 |
鼓励符合条件的进出口企业开展AEO(经认证的经营者)认证,配合海关做好AEO企业培育和服务。 |
区商务委 |
国际贸易 |
42 |
引导企业用好检验结果采信便利化措施。配合海关稳妥推进检验结果采信工作,扩大进口服装等领域采信试点。 |
区商务委 |
纳税 |
43 |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做好税收事先裁定相关工作。 |
区税务局 |
纳税 |
44 |
做好企业注销“一网通办”税务相关工作。 |
区税务局 |
纳税 |
45 |
优化电子税务局网上更正申报流程,推广应用“乐企直连”服务,实现企业端关键数据一键导入,持续提升纳税便利度。做好金税四期征纳互动服务,构建“精准推送、智能交互、办问协同、全程互动”的办税服务新模式。 |
区税务局 |
纳税 |
46 |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落实行政复议简易审理程序。 |
区税务局 |
纳税 |
47 |
做好减税降费政策精准推送和宣传辅导,实现“政策找人”。 |
区税务局 |
纳税 |
48 |
持续推进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应用。 |
区税务局 |
纳税 |
49 |
依托电子税务局开展远程帮办,通过标签化管理,预先埋点采集纳税缴费人行为轨迹,实时分析和标注纳税缴费人偏好和关注信息,在互动中主动精准推送税费政策、提示提醒、调查问卷等,实现“有问有答”到“想问即得”。 |
区税务局 |
解决商业纠纷 |
50 |
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各级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功能,建立涉外商事纠纷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推动实施上海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地方立法配套政策实施,支持打造国际一流仲裁机构。 |
区司法局、区法院 |
解决商业纠纷 |
51 |
大力发展商事调解,优化解纷“一件事”平台应用,显著提高通过调解途径解决商事纠纷的案件数量。 |
区司法局 |
解决商业纠纷 |
52 |
加强“数字法院”应用,用好审判智能辅助、诉讼全程监督、费用在线支付、办理进度实时跟踪、庭审时间在线查询等功能,加强在执行领域的应用。 |
区法院 |
解决商业纠纷 |
53 |
持续优化快速裁判、“随机自动分案”等改革举措,提高电子送达比例,不断提升审判效率。 |
区法院 |
解决商业纠纷 |
54 |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对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工程造价、质量鉴定等高频评估鉴定事项的监管,督促中介机构规范收费、勤勉履职。 |
区财政局、区建设管理委、区市场监管局 |
解决商业纠纷 |
55 |
强化对当事人的程序引导,进一步提高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 |
区法院 |
解决商业纠纷 |
56 |
完善“多元调解+司法确认”知识产权纠纷多维化解模式,将符合条件的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知识产权所联合调解,促成企业快速和解并签署和解协议书。 |
区法院 |
解决商业纠纷 |
57 |
创建“重点行业诉源治理实践基地”,引导平台型企业建立纠纷信息公示、综合化解等协商机制,通过发布审判白皮书、司法建议等方式提示企业规范漏洞和管理隐患。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案件,采用“首案裁决引导类案息诉”的方式确立适法规则,促成同类纠纷一揽子解决。 |
区法院 |
解决商业纠纷 |
58 |
为涉诉企业提供信息说明澄清服务,降低涉诉中小微企业因重要涉诉信息披露不准确或不完整而导致的信贷及融资风险。 |
区法院 |
解决商业纠纷 |
59 |
构建“中央厨房+连锁网点”法官工作室服务模式,在各街道、镇设立联络点,设立驻园区诉调对接工作站,推动法官工作室前移解纷端口,采用定期“坐诊+随诊”模式解决企业司法需求。开展涉园区企业法律纠纷现场咨询、调解、立案等工作,为企业解纷开辟“绿色通道”。 |
区法院 |
促进市场竞争 |
60 |
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构建“1+1+X”综窗服务模式。 |
区市场监管局 |
促进市场竞争 |
61 |
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 |
区市场监管局 |
促进市场竞争 |
62 |
对接银行、联动企业,推出园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集合授信、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专利开放许可交易保险等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打造商标许可费收益权质押融资新模式,引导企业将商标使用权许可过程中产生的未来收益质押给银行。引导企业将商标投向市场,变成为“资本”。 |
区市场监管局 |
促进市场竞争 |
63 |
优化完善招投标流程,探索建立标后履约监管机制。 |
区建设管理委 |
促进市场竞争 |
64 |
推广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使用电子保函,探索实现政府采购工程电子支付、电子发票、电子保函全程网办。 |
区建设管理委 |
促进市场竞争 |
65 |
聚焦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代理机构乱收费、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供应商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政府采购领域专项整治。 |
区财政局 |
办理破产 |
66 |
建立健全执转破工作机制。 |
区法院 |
办理破产 |
67 |
完善政府部门服务保障办理破产市场化运行的机制。 |
区发展改革委 |
办理破产 |
68 |
完善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机制。 |
区法院、区发展改革委 |
政务服务 |
69 |
深化推进企业服务事项向区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在区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人才、融资、科创、法律等专业服务。 |
区政府办公室 |
政务服务 |
70 |
完善“免申即享”制度保障,建立政策兑付闭环管理机制,推进行政给付、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惠企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 |
区一网通办专班 |
政务服务 |
71 |
夯实线上线下帮办体系,拓展“线上专业人工帮办”服务范围,提升“线上专业人工帮办”服务效能,实现“1分钟内首次响应,90%解决率”。 |
区一网通办专班 |
政务服务 |
72 |
持续深化“一业一证”“高效办成一件事”、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改革,强化数据共享,避免重复提交材料,最大限度便企利民。 |
区政府办公室、区司法局 |
政务服务 |
73 |
打造“智慧好办”服务品牌,为企业群众提供智能预填、智能预审、自动审批等智能服务。 |
区一网通办专班 |
政务服务 |
74 |
持续迭代升级“随申办”企业端服务,深化“随申办”(企业云)静安旗舰店建设,提供服务集成、诉求直通的智能化、主题式服务。 |
区一网通办专班 |
政务服务 |
75 |
迭代升级和推广“上海市企业办事一本通”。 |
区发展改革委 |
政务服务 |
76 |
对药品零售许可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事项合并办理,申请人通过“一网通办”线上申请,管理部门线上受理,合并开展药品、器械“双许可”现场核查和核发电子许可证,实现事项的全程网办,双证齐发。 |
区市场监管局 |
政务服务 |
77 |
以政务服务部门清楚告知、企业和群众诚信守诺为基础,对风险可控、纠错成本低且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的政务服务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 |
区政府办公室 |
政务服务 |
78 |
依托“一网通办”企业专属空间,帮助企业依据自身行业领域、资产规模、成本投入、知识产权及销售情况,对人才发展、产业扶持、科技创新等政策符合度以体检方式进行智能测评,并根据智能测评情况推荐关联主题、关联事项、关联政策等服务内容。 |
区一网通办专班 |
政策服务 |
79 |
运用全市统一的惠企政策全流程工作标准,对政策制定、发布、宣传、解读、培训、申报、追踪、反馈等线上线下环节进行整体优化,加强自查整改。 |
各相关单位 |
政策服务 |
80 |
做好企业服务云平台“惠企政策一窗通”相关工作。 |
区投资办 |
政策服务 |
81 |
强化“一网通办”企业专属空间“政策一站通”建设,提供政策匹配、政策体检、免申即享等服务。 |
区一网通办专班 |
政策服务 |
82 |
优化政策公开全流程服务,实施阅办联动。 |
区政府办公室 |
政策服务 |
83 |
按照《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2023年11月22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有关要求,参照市经济信息化部门建立完善财政资金类惠企政策统一申报系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在线检索、订阅、匹配、申报服务的模式,建立区级财政资金类惠企政策统一申报系统以及相应服务机制。 |
区投资办 |
政策服务 |
84 |
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技术合同认定、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文创资金等政策服务能级。 |
区科委、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文化旅游局 |
政策服务 |
85 |
创新政策宣传方式,打造政策宣传直播平台,鼓励运用企业视角和市场话语体系开展政策解读。会同各类协会商会,积极面向外企、民企等各类企业开展热点政策专题解读系列活动。 |
各相关单位 |
政策服务 |
86 |
落实好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加强政策集成,积极回应企业个性化诉求。 |
区投资办 |
园区楼宇服务 |
87 |
探索园区(楼宇)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导则新模式,引导园区(楼宇)升级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园区(楼宇)专业服务能级,开展“营商环境示范园区(楼宇)”建设。 |
区商务委、区投资办 |
园区楼宇服务 |
88 |
落实科技载体培育政策,鼓励专业化团队参与创建活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
区科委 |
园区楼宇服务 |
89 |
鼓励园区(楼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不断完善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全面构建青年友好、家庭友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和工作生活环境。 |
区商务委、区投资办 |
园区楼宇服务 |
90 |
推动市区两级企业服务资源向园区(楼宇)赋能,探索设置园区(楼宇)公共服务站点,鼓励企业志愿服务工作进园区(楼宇),支持园区(楼宇)做强服务功能,开展园区(楼宇)管理人员能力提升活动,强化服务队伍能力建设,当好贴心服务“店小二”。 |
区商务委、区投资办 |
园区楼宇服务 |
91 |
强化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组织开展政策进园区(楼宇)等活动,加强基层政策服务队伍能力建设。 |
区商务委、区投资办 |
园区楼宇服务 |
92 |
打造园区(楼宇)法律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法律顾问机制,帮助园区(楼宇)企业提升合规经营水平。推动法律保障资源下沉,联合多部门力量,成立调解中心、退休法官调解工作室等,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加强区域协同治理,联合园区(楼宇)企业、法律服务单位、高校等,成立园区(楼宇)“法治共建委员会”,共同研究新问题,助力中小企业获得法治力量支援。 |
区司法局 |
园区楼宇服务 |
93 |
通过企业走访系统平台打通企业反馈问题的诉求线。 |
区投资办 |
园区楼宇服务 |
94 |
通过企业服务专员对全区企业实行全方位的帮办服务,建立“以网定站、以站归员、以员服企”的立体服务网格。 |
区商务委 |
涉外服务 |
95 |
加强“国际服务门户”建设,集成各类涉外服务资源,推进涉外政策多语种集中发布。 |
区政府办公室 |
涉外服务 |
96 |
配合市级部门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各项标准化工作,提供各类标准化相关信息。 |
区市场监管局 |
涉外服务 |
97 |
运用多种方式向海内外投资者全面推介展示静安一流营商环境。 |
区商务委 |
涉外服务 |
98 |
承接“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办证服务范围扩容举措,从A类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扩大至B类,让外籍人士办证更加便利高效。 |
区科委、区公安分局 |
涉外服务 |
99 |
集成整合外专、人社、出入境等部门人才审批业务,开设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审批“单一窗口”和“一网通办”服务,建立 “帮办代办”机制,组建“全岗通”审批帮办队伍。 |
区科委、区公安分局 |
涉外服务 |
100 |
推动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五星卡”便利化应用场景落地,为外籍人士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和消费便利。 |
区公安分局 |
综合监管 |
101 |
加强信息公开,提前公开各部门年度行政检查计划。 |
各相关单位 |
综合监管 |
102 |
探索“一业一查”“综合查一次”等新模式,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方式,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监管对象实施不同行政检查且可以同时开展的,原则上应实行跨部门联合检查,除有投诉举报、上级交办、其他机关移送等线索或者重点领域专项行动部署等情形外,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两次。 |
区市场监管局 |
综合监管 |
103 |
督促各相关行政执法单位应用“检查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开展行政检查监管效能评估。 |
区司法局 |
综合监管 |
104 |
督促各执法部门更加科学规范行使裁量权,深化包容审慎监管,依法落实不予行政处罚事项。 |
区司法局 |
综合监管 |
105 |
用好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行业领域清单机制。 |
区政府办公室 |
综合监管 |
106 |
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危险化学品、燃气、特种设备、建筑工程质量等行业领域,整合监管规则标准,以场景应用为突破口建立审管执信多部门协同综合监管机制,开展常态化综合监管。 |
区政府办公室、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局、区建设管理委 |
综合监管 |
107 |
全面推进全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在区、街镇两级执法单位应用,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 |
区司法局 |
综合监管 |
108 |
严查严处侵犯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职务侵占等影响市场健康发展和企业正常经营的突出犯罪,切实保障市场秩序。 |
区公安分局 |
综合监管 |
109 |
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对筹备开业的店铺,跟踪手续办理进度,记录巡查日志。对已开业的店铺,综合市场监管、城管、社管、安全、市容等条线的管理要求建立综合巡查事项清单,由街道、镇巡查工作人员定期到店,对照清单逐项巡查,实现“一次上门、综合体检”。 |
各街道、镇 |
智慧监管 |
110 |
推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感知、区块链等技术赋能非现场检查,实现“远程管”“易分类”“早干预”,对非现场监管能够实现预期监管目的和效果的,不再开展现场检查。 |
区市场监管局、各相关单位 |
智慧监管 |
111 |
对美容美发、运动健身等信用风险较高、投诉较集中的预付式消费领域,制订综合监管风险点清单,设置风险预警体系,切实做到风险隐患第一时间识别感知、预警推送、发现处置。 |
区商务委、区体育局 |
智慧监管 |
112 |
强化市场监管部门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应用。 |
区市场监管局 |
智慧监管 |
113 |
打造标准上下贯通、数据纵横互联、智能深度融合、态势精准感知、区域示范协同的市场监管数字化体系。 |
区市场监管局 |
智慧监管 |
114 |
建立智慧工地监管平台,督促建设工程文明施工、减小对环境影响。 |
区建设管理委 |
智慧监管 |
115 |
根据《上海市城市管理领域非现场执法工作规定》运用数字化手段辅助监管执法,实现源头实时监测和完整证据链获取,推进执法更高效。 |
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道、镇 |
智慧监管 |
116 |
在生态环境领域运用“在线监测监控”等技术手段,推广非现场监管模式,实现问题远程精准锁定。 |
区生态环境局 |
智慧监管 |
117 |
基于企业行业、信用、监管大数据,以“名单准入、双向承诺、动态调整”相结合方式,开展监管低风险领域远距离综合监管。 |
区市场监管局 |
智慧监管 |
118 |
建立网络平台入网商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利用图片识别智能手段,核验商户资质真实性。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模式,通过负面关键词监测技术,实现“人力监管”向“技术监管”转变。 |
区市场监管局 |
智慧监管 |
119 |
探索网络违法行为监管创新机制。 |
区市场监管局 |
智慧监管 |
120 |
推动互联网平台以“强制弹窗”的形式在商家端发出质询,对无应答商户进行“禁言”等限制,通过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互补,引导互联网平台反向为线上执法赋能,提升监管部门执法威慑力。 |
区市场监管局 |
智慧监管 |
121 |
针对无需现场检查即可掌握确凿违法事实、证据的违法行为,采用非现场监管方式,溯源违法行为、对接案件来源渠道,指导当事人自觉提供证据材料,减少不必要入企检查频次。 |
区市场监管局 |
智慧监管 |
122 |
协同推进跨区域数据资源、信用信息、质量基础、知识产权等要素资源互联共享。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跨区域执法、重点领域监管等市场监管协作联动,打造“异地异店无理由退换货单位”示范样本。 |
区市场监管局 |
信用监管 |
123 |
完善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用好符合行业特征、监管需求的信用评价标准,对监管对象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 |
区发展改革委 |
信用监管 |
124 |
加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在双随机抽查中的综合运用,提升监管靶向性。 |
区市场监管局 |
信用监管 |
125 |
强化市场监管系统企业信用与执法检查联动,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原则上不主动开展检查,根据举报投诉、转(交)办等线索实施“事件触发式”检查;对信用风险一般的企业,按照常规比例和频次进行抽查;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企业,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 |
区市场监管局 |
信用监管 |
126 |
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分类修复制度,探索失信行为纠正信息共享、申请信息智能预填、电子印章实时调用等便利化措施。 |
区发展改革委 |
信用监管 |
127 |
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抓实信息披露监测,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账款失信信息纳入政务诚信和国企考核。 |
区商务委 |
信用监管 |
128 |
依托企业基本信息、经营行为、司法行为、违法违规等方面基础数据,并基于行业特点,将企业信用风险分档制定相应警示规则,为特定领域企业的差异化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
区市场监管局 |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 |
129 |
支持食品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叠加食品生产功能,打破食品生产场地专用限制,实施“研发+生产”新模式,实现“一址两用”和“工业上楼”。 |
区市场监管局 |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 |
130 |
落实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市场监管领域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实施办法》,推进市场监管领域不予行政处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制度,持续深化包容审慎执法。 |
区市场监管局 |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 |
131 |
探索开展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或其他创新管理模式。 |
区市场监管局 |
监管合规引导 |
132 |
持续完善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推广常态化“法治体检”和“合规体检”,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合规建设。 |
区检察院 |
监管合规引导 |
133 |
公安、消防、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卫生、人社等执法领域加强对经营主体的合规引导。 |
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支队、区生态环境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监管合规引导 |
134 |
金融、知识产权、人工智能、医疗与生命科学等行业或领域加强合规指引,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流程和加强自我监督。 |
区金融办、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委、区卫生健康委 |
监管合规引导 |
135 |
探索采用“信用承诺+合规引导”,分析经营主体常见违法违规行为,在承诺书中载明经营行为负面清单和规范标准,推动企业、个体工商户通过“静安信服包”移动应用扫描承诺书专属二维码完成线上签署,做到管理部门告知和经营主体确认数字化留痕,方便后续使用。 |
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支队、区生态环境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金融办、区市场监管局 |
监管合规引导 |
136 |
试点推广“新入经营主体合规告知制度”。 |
区检察院 |
监管合规引导 |
137 |
用好类型化有效合规审查标准,统一规范考察验收方式、验收评分体系、合规考察通过标准等。 |
区检察院 |
监管合规引导 |
138 |
完善“繁简分流”合规程序,为涉案小微企业合规开辟“快车道”。建立跨区域异地合规联合工作常态化机制,健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发布工作指引,统一合规评估审查标准,引导企业参照自查自纠。推进合规标准化建设,以行业合规推进溯源治理。开发“企业合规线上应用场景模型”,将合规工作线下行为线上化,更加精准高效。 |
区检察院 |
强化政企社学合作共建 |
139 |
建立政企互动、市区联动、商会协同的常态化、制度化沟通机制。 |
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投资办、区科委、区文化旅游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各街道、镇 |
强化政企社学合作共建 |
140 |
依托媒体、智库、商协会、高校等社会各方力量,全面了解广泛征集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和急难愁盼诉求,分批形成事项清单,合力推进问题解决。 |
区发展改革委 |
强化政企社学合作共建 |
141 |
加强涉企业统计调查项目管理,依托园区、楼宇重点企业基本信息平台加强涉企数据共享,避免企业多头填报、重复填报各类报表。 |
区统计局 |
强化营商环境感知体验 |
142 |
持续开展领导干部帮办走流程活动,提升企业办事感受度。 |
区一网通办专班 |
强化营商环境感知体验 |
143 |
完善“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持续打响“营商环境体验官”品牌。 |
区发展改革委 |
强化营商环境感知体验 |
144 |
充分发挥企业服务热线、企业服务云、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等各类渠道和平台作用,从诉求收集、督办落实、结果反馈、激励约束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构建高效的全链条闭环式问题解决督办机制。 |
区信访办、区城运中心、区投资办、区商务委 |
强化营商环境感知体验 |
145 |
选择若干高频事项和涉企政策,开展营商环境改革效果评估。 |
区发展改革委 |
强化营商环境考核评估 |
146 |
对接国家、本市营商环境评价,主动承接上级试点任务。 |
各相关单位 |
强化营商环境考核评估 |
147 |
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工作,统筹兼顾水平评价和工作绩效评价,切实推动以评促建。 |
区发展改革委 |
强化长三角营商环境共建 |
148 |
强化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应用。 |
区发展改革委 |
强化长三角营商环境共建 |
149 |
开展长三角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合作。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强化长三角营商环境共建 |
150 |
深化长三角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合作。 |
区市场监管局 |
强化营商环境宣传推介 |
151 |
将营商环境宣传推介纳入宣传工作重点,加强全媒体宣传,进一步提升上海营商环境影响力。 |
区新闻办、各相关单位 |
强化营商环境宣传推介 |
152 |
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案例挖掘及典型案例宣传。 |
各相关单位 |
强化营商环境宣传推介 |
153 |
探索建立“媒体观察员”机制,支持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商环境调研,客观反映营商环境实际情况和问题线索,重点宣传推介企业感受、典型案例、先进事迹等。 |
区发展改革委、区新闻办 |
2024年静安区营商环境建设任务分工表(品牌创建清单)
创建领域 |
序号 |
品牌名称 |
工作举措 |
落实推进单位 |
企业服务 |
1 |
全球服务商共话营商环境 |
1、支持“全球服务商”与市级部门互动交流。 |
区发展改革委 |
企业服务 |
2 |
外资企业圆桌会议 |
按国别(地区)、产业等分主题加强与外资企业、外国商协会开展常态化沟通交流,听取相关意见建议。今年计划组织日本、美国、一带一路三场相关外资企业圆桌会议。 |
区商务委 |
政策服务 |
3 |
“科技+”科创政策系列培训活动 |
1、开展“科技+”科创政策系列培训活动,联动各功能区、街镇开展梯度式科技政策培训,邀请专家就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市科技小巨人工程、人才引进政策等多个块面进行政策解读及操作面对面指导。 |
区科委 |
企业合规 |
4 |
打造卫企联盟升级版 |
1、加强对地区企业的走访和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的困难和诉求。 |
区公安分局 |
政策服务 |
5 |
静邻帮办 |
1、深化“静邻帮办”,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完善15分钟政务服务圈。 |
区民政局 |
企业服务 |
6 |
会计服务业发展引导和精准服务 |
1、筛选优质会计服务业企业发展培育。 |
区财政局 |
企业服务 |
7 |
优化“才管家”服务 |
1、实施才管家2.0升级工作,确保顺利面向区内优秀人才应用。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企业服务 |
8 |
更新者 |
1、聚焦上海市首批入库的区域更新项目——走马塘高质量利用转型区,紧盯近期亟需更新的共和新路3550号和共和新路3200号两个地块,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配合百联集团更新战略,做好企业更新的服务工作。 |
区规划资源局 |
监管执法 |
9 |
生态环境“E监管” |
1、对纳入上海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企业以非现场检查的形式开展监管。 |
区生态环境局 |
政策服务 |
10 |
建筑师责任制论坛系列活动 |
1、开展政策宣贯,邀请市级行业管理部门专家及建筑设计院有针对性开设政策宣贯会专场。 |
区建设管理委 |
劳动就业 |
11 |
职业健康培训“免申即享” |
1、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宣传咨询活动。 |
区卫生健康委 |
应急管理 |
12 |
应用信用数据精准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 |
1、上报重点企业,加强信用数据的实时获取和分析。设置专人专岗,每月准时上报重点执法检查企业,通过数据分析,开展精准执法。 |
区应急局 |
企业服务 |
13 |
打造商业秘密保护高地,守护企业核心价值 |
1、深入推进本区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示范站(点)建设,积极参与市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示范站(点)的申报。 |
区市场监管局 |
知识产权保护 |
14 |
保护知识产权始于心,支持创新发展践于行 |
1、推进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双向衔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联合惩戒,促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和司法裁判标准以及案件衔接过程的有机统一。 |
区市场监管局 |
政策服务 |
15 |
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费规范性指导及信息公开 |
1、对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费金额和可兑付服务期限、次数等规定进行企业宣讲,指导企业按规定开展资金存管和公示。 |
区体育局 |
企业服务 |
16 |
信用承诺助力依法统计 |
开展统计调查单位统计信用承诺,提升统计调查对象依法统计责任意识。 |
区统计局 |
企业服务 |
17 |
“三进三送”促发展,医保服务零距离 |
1、进企业送政策。把企业重点关注的药品招采、职工参保、异地就医、医保电子凭证使用等政策,以设摊、讲座、培训、研讨会等形式向企业推送。 |
区医保局 |
监管执法 |
18 |
装修垃圾不落地 |
1、科技赋能,助力垃圾“不落地”。持续跟进小程序预约系统升级优化。推进可视化大屏展示,一站式完成空间数据的分类呈现。督促各收运企业智能化新型箱体落实,督促加快新设备器材采购进度。对无法落实定点投放的居民区,实行预约到点收集,各运输单位做好配套保障方案。 |
区绿化市容局 |
诉求解决 |
19 |
住房租赁线上帮办 |
围绕住房租赁平台和“我要租房”应用场景,全方位对接“一网通办”,落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和“不见面审批办理”制度,提高“一网通办”线上帮办水平,安排专人,做到一分钟响应。 |
区房管局 |
智慧监管 |
20 |
“一次上门、综合体检”,分级分类监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
1、深化数字赋能在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的拓展延伸,借助监管对象系统在各细分领域的执法事项清单、检查内容,持续提升监督执法效能。 |
区城管执法局 |
监管执法 |
21 |
以“双随机、一公开”优化培训市场营商环境 |
1、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工作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少对校外培训机构正常经营的干扰,突出对重点监管事项的抽查,守住安全底线和红线。 |
区教育局 |
企业服务 |
22 |
“工程建设项目民防工程建设费减免”免申即享 |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经审核符合民防工程建设费减免的工程建设项目,无需申请即可在设计方案审核阶段获得相关审核结果。 |
区国动办 |
融资对接 |
23 |
“融无限 创未来”企业资本对接路演活动 |
通过资本路演活动,组织银行、证券、股权投资等金融机构为区内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
区金融办 |
企业服务 |
24 |
规范化企业服务中心网点建设 |
畅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设置企业服务中心网点,覆盖全区重要商圈、商务楼宇、园区、街道(镇)等重要企业集聚地。在各功能区按照服务相关产业特色,设立功能区企业服务中心。 |
区投资办 |
税费服务 |
25 |
税费服务新体系 |
1、结合征纳互动新平台上线,完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工作流程,推动政策落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
区税务局 |
商事纠纷解决 |
26 |
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商事+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快车道 |
1、开展商事纠纷源头治理。探索商会、协会参与商事和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建立健全商会、协会调解机制与诉讼程序有机衔接的纠纷化解机制。探索构建重点行业法律咨询、调解绿色通道。 |
区法院 |
合规指导 |
27 |
“静心护企”赋能企业合规发展 |
1、聚焦重点攻坚,强化机制建设。依托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及相关配套机制,构建涉案企业合规全流程法律监督机制。发挥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委员会统筹指导作用,建立跨区域异地合规联合工作常态化机制。 |
区检察院 |
监管合规引导 |
28 |
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消防安全检查负面清单 |
拟制《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消防安全检查负面清单》,引导企业主动树立合法合规意识。 |
区消防支队 |
政企沟通交流 |
29 |
圆桌会 |
聚焦党委政府工作大事、民营企业发展要事,每季度举办圆桌会,围绕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相关议题开展恳谈。 |
区工商联 |
企业服务、诉求解决、监管执法、综合监管 |
30 |
商圈管家 |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内部责任和牵头部门。 |
静安寺街道 |
企业服务、政策服务 |
31 |
建立“六位一体”组团式服务企业工作机制 |
1、以1位处级领导、1位科级联络员、1位专职党群工作者、1位企服专员、1位楼宇园区负责人、1位法律咨询顾问组成服务企业的团队,按照“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成长”要求,处级领导带队,负责包保楼宇园区招商稳商工作,加强常态走访工作。 |
曹家渡街道 |
企业服务 |
32 |
“宁小二”企业服务特色品牌 |
1、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企业服务网络,组建“网格化”的企业服务专员队伍、“专业化”的企业服务专家顾问团。 |
江宁路街道 |
企业服务 |
33 |
石在帮办 |
1、做优数字赋能。推进街道“企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打造“互联网+审管联动”深度融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完善线上智能帮办,拓展远程虚拟政务服务功能。 |
石门二路街道 |
企业服务 |
34 |
聚焦“巨富长”区域,打造时尚、便利的高品质街区 |
1、更新人居环境。修缮和改造巨富长地区的居住建筑。 |
南京西路街道 |
诉求解决、企业服务 |
35 |
添睦益企 |
1、搭建沟通平台。建立“企业吹哨,管家报道”助企纾困机制,组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小组,构建街道班子领导为“监哨人”责任机制。 |
天目西路街道 |
企业服务 |
36 |
苏河左岸CEO CLUB |
1、提升完善北站街道“苏河左岸 CEO CLUB”企业服务项目,做优企业间、政企间沟通交流平台。 |
北站街道 |
诉求解决 |
37 |
宝创Plus平台 |
1、全面搭建链接市区两级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党建资源等多元平台,深化打造全市街镇层面首家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站、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项目“路演基地”、全区首家街镇层面人才服务站,积极开展“数字化、智能化”企业服务模式创新。 |
宝山路街道 |
企业服务 |
38 |
企业服务芷为你 |
1、实施区域化服务制度,搭建楼宇园区专人联系体系。 |
芷江西路街道 |
企业服务 |
39 |
善业共创联盟 |
1、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办事处及各行政职能部门为核心,搭建多元治理“新善治”街区善治体系,探索善治街区网格“实体化”运作模式,联合重点楼宇开展“善业共创联盟”。 |
共和新路街道 |
企业服务 |
40 |
四季送“服”,五“服”临门——大宁路街道企业服务工作法 |
1、四季送“服”。一是春送助力,开展企业服务知识讲座、咨询专场、政策解读、商会及行业协会代表人士座谈会等多种类型活动。二是夏送法律,为企业、员工对接法律咨询服务、法律知识讲座、劳动合同讲座等企业相关法律服务。三是秋送健康,为企业、员工对接大宁辖区内运动场地资源,提供各类体育活动。联合辖区内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企业打造政企合作平台。四是冬送文化,整合各类公共空间与优质文化资源,为企业提供戏曲话剧、文化节日、景区游览、艺术手工等各类优秀文化项目。 |
大宁路街道 |
企业服务 |
41 |
“金钥匙”服务 |
1、做优“金钥匙”服务,持续推送“彭浦新村街道企业服务”微信公众号,举办“彭乐荟”营商服务课堂,设立楼宇园区企业服务中心自助服务点,开展“静心帮办”代办服务、各类营商推广活动。 |
彭浦新村街道 |
企业服务 |
42 |
“以勤补拙,取长补短”,构筑循环式企业服务 |
1、目标分解与优化流程相统筹。明确企业服务责任目标,及时分解落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台账。规范纸质与电子台账,定时定期查漏补缺。 |
临汾路街道 |
企业服务 |
43 |
“午憩·艺课堂” |
整合彭浦镇商会、企业服务中心、彭浦镇文化中心等服务资源,推出“午憩·艺课堂”品牌活动,围绕楼宇园区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从文化鉴赏、主题培训、政策宣讲、技能提升等方面制定企业和员工服务的系列课程。 |
彭浦镇 |
促进市场竞争,获取金融服务 |
44 |
“知识产权强企”行动 |
1、对接银行、联动企业,推出园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等知识产权专项服务。 |
市北高新集团 |
企业服务、政策服务、诉求解决、监管执法 |
45 |
打造“宁心”聚力、“精心”帮办、“贴心”服务、“放心”落户的“四心”服务品牌 |
1、关注企业服务全生命周期,聚焦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做好企业办事、政策服务、要素保障等工作举措。一是加强帮办代办工作。设专门招商服务团队,从招商洽谈到证照办理,从企业的发票申请到企业落地后的政策申请,从企业初创初期到后期跟踪,根据企业的产业定位,与区相关产业部门紧密联系,尽可能将区域内的各项政策匹配给企业,指导或帮助企业申请。二是开展多种活动。根据静安区的产业定位以及大宁功能区的特色产业,更多组织企业座谈、政策宣讲、申报解读、专家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同行业的企业或同产业链企业之间互动提供服务平台。 |
大宁集团 |
企业服务 |
46 |
园区楼宇服务 |
1、实施重点楼宇专人负责制。以专人专楼的方式,重点把控区域内24栋重点楼宇内千余家入驻企业信息。 |
苏河湾公司 |
园区楼宇服务 |
47 |
南京西路楼宇联盟 |
1、充分发挥功能区优势,搭建功能区、属地街道、职能部门、楼宇物业、楼宇企业沟通及服务网络,为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
九百集团 |
企业服务 |
48 |
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
1、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枢纽平台,充分发挥 “常驻、轮驻、随驻”入驻模式作用,多部门协调联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 |
区司法局 |
企业服务 |
49 |
静心帮办 |
1、深化“静心帮办”服务品牌,完善帮办服务网络,扩大品牌影响力。 |
区行政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