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浦东——更高起点开新局 2021-08-09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1990年4月18日,中央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30多年来,浦东沧海桑田,一飞冲天:地区生产总值从最初60亿元增长至1.3万亿元以上,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核心承载区基本建成,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支持浦东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到2035年,浦东的城市发展能级和国际竞争力要跃居世界前列;到2050年,浦东要成为“全球典范”和“璀璨明珠”。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浦东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谋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更高的起点,更宏伟的目标。期望深厚,责任重大。浦东踏上新发展格局下的改革探索新征程。

  定位之高、期许之重、空间之大、政策之实前所未有

  “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伊始,人们这样概括其战略定位——“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当前,《意见》给出新的战略定位:“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重要通道,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打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

  30多年来,浦东开发战略不断与世界深度接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浦东全方位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和合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决心和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承担起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新使命,2013年建设了第一个自贸试验区,2019年又建立了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坚持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秉承“先行先试”的国家使命,浦东迈出的每一步,都与国家战略布局紧密相连。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何建华认为,浦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如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党中央有针对性地对既有发展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提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同样需要先行者、引领者作出示范。

  1990年,根据当时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浦东推出金融贸易、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个先行发展战略,以及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的政策。如今,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等“四个中心”建设都已达到既定目标。

  新的使命下,浦东正呈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态势。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历史使命,定位之高、期许之重、空间之大、政策之实前所未有,为浦东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冲锋号角。

  奋力打开上海新的战略发展空间,路径更清晰、目标更明确

  有人说,浦东的每一天都是新的。这个“新”的更深内涵是,浦东开放开发的举措是新的,首创是浦东的特色。

  最新出台的《意见》,又为浦东提出诸多清晰的任务和目标,并对实现战略目标的路径一一作出安排。

  浦东的首个使命是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比之前多了“更高水平”。在这个目标下,提出了多个路径: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全面拓展,率先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其中,“制度开放”“浦东全域特殊经济功能区”是全新概念,同样需要全新的探索。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何万篷说,特殊经济功能区从临港新片区扩大到浦东全域,是系统性、高强度地赋能浦东这个全球竞争合作单元,极大地有利于我国参与构建和引领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

  自主创新发展的使命被提到很高位置,而且要成为“时代标杆”。找准政府和市场在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的着力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带动全国产业链升级,提升全球影响力,指向更加明确。

  浦东还有一项新的重大使命,就是打造“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具体包括: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核心区,率先构建高标准国际化经贸规则体系,打造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和治理的功能高地。从“切入点和突破口”到“核心区”到“功能高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更大胆地尝试。

  不止于经济。浦东的新使命还要建设“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意见》对城市治理体系,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水平,完善民生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治理样板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30多年间,浦东开发开放形成了“不仅是项目开发、产业开发,而且是社会开发,是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开发开放思路。从《意见》看,这样的思路仍将延续,而站位则更加高远。

  “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意见》要求浦东既要经济高水平发展,更要社会全面进步,要求浦东站高望远,进行更具多元化的探索。并且,这样的战略安排,也不仅关乎浦东,更关乎全上海。“这是奋力打开上海发展新的战略空间,释放上海发展新的强劲动力的战略安排。”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从30多年前的浦东开发开放,到第二个3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再出发的浦东,发展愿景更宏伟、责任更重大、使命更光荣。

  引领区建设全面展开,“改革系统集成”“制度型开放”全面提速

  7月15日,《意见》公布。7月19日,上海市即召开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动员大会。21日,浦东便开始作全面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现已推出市级层面落实《意见》的行动方案。浦东层面的实施方案也正式出炉,具体分解为100条450项任务。一系列新的改革正在浦东全面铺开。

  上海市市长龚正说,要强化使命担当抓落实,聚焦重点任务抓落实,形成强大合力抓落实。“改革系统集成”“制度型开放”要全面提速。

  针对要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目标,浦东已开展一系列制度型开放试点,在投资、贸易、金融、人才等领域加快先行探索,以率先形成成熟、定型、有效的制度标准。

  “我们坚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站在‘企业侧’‘群众侧’的角度,针对办成企业开业、项目开工、人才引进、做强产业等‘一件事’打好改革组合拳。”浦东新区区委办副主任肖林这样表示。

  高水平开放,人才是关键。针对“引进人才一件事”,浦东全链条提升海外人才工作和通行便利度:加强人才政策创新和服务的系统集成,争取开展外国人才“一证通用”改革,建立浦东新区外国人才永居推荐“直通车”制度,争取承接外国高端人才审核权,逐步放开专业领域境外人才从业限制等。

  产业集聚,事关浦东高质量发展。浦东针对“做强产业一件事”,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集成改革,聚焦浦东主导产业和重点新兴产业开展整体性改革,从企业开办、市场准入、项目建设、融资信贷、业务创新、销售渠道等全生命周期寻找薄弱环节和发展瓶颈,以集成式改革突破关键重点领域,做强更多硬核产业集群。

  制度型开放是根本。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浦东聚焦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商事争端解决等领域,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说,以特殊经济功能区、特殊综合保税区“双特”政策为支撑,海关将在浦东全域构建全新的进出境制度环境和监管模式,全面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压力测试,努力实现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转型。

  改革必须于法有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已作出决定,授权上海根据浦东改革创新实践需要,遵循宪法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制定浦东新区法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也通过相关决定,明确对暂无法律、法规或明确规定的领域,支持浦东新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先行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浦东正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指导下用好授权先行制定管理措施,加快建立完善与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

  风华正茂,蹄疾步稳,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