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杨浦区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
杨绿容局〔2024〕37号
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各街道: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区人大审议通过,现将《杨浦区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上海市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4年11月11日
杨浦区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重要指示和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提升杨浦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优化区域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重要指示和重要回信精神,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遵循“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的指示要求,坚持常态化、便利化、减量化、系统化、资源化、智能化的总体思路,优化我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杨浦模式”向更高层次发展,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更加优化,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蔚然成风。
一是分类实效持续巩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增强社会公众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自觉性,常住人口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比例稳定达到98%,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二是市民感受显著提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环境,逐步提升便利化程度,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
三是资源利用不断提高。可回收物实现应收尽收,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反餐饮浪费行动和包装物减量回收利用行动取得明显进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率达到5%。
四是数字化监管逐步增强。加快推进完善区级智慧收运体系、街道“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建设,实现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数字化闭环管理。
三、工作任务
(一)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常态长效
1、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持续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聚焦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特色商业街区、宾馆旅店等场所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做好社区租住群体、家政服务等流动性较强人群的宣传引导。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大中小学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强化建立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阵地,至少打造1条市民科普体验线路。推动五角场地区、杨浦滨江区域长阳创谷周边区域建设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文化旅游局、区教育局、区滨江办、各街道)
2、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倡导在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实现居住区投放点志愿服务项目全覆盖。
(责任单位:区委社工部、区绿化市容局、区委组织部、各街道)
3、强化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发挥好以居民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多方参与机制的作用,细化完善居民公约中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居民委员会做好组织、动员、宣传、指导等工作,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守法意识。强化物业服务企业落实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任,保持投放点、垃圾房及公共环境卫生整洁。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房管局、各街道)
4、加大源头减量促进力度。持续落实旅游住宿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餐饮服务业不主动提供限制使用的一次性餐具等措施。督促企业落实塑料源头减量,商场、超市、药店、书店、集贸市场等场所不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委、区卫健委、各街道)
(二)聚焦源头投放,提升便利水平
1、开展投放点改造提升行动。按照我市《垃圾房技术要求》,加大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改造提升。推动各居住区因地制宜,单独设置或与装修垃圾房、大件垃圾分类堆放场所合并设置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到2025年,按照市分减联办要求,完成生活垃圾投放点的微更新、专项更新任务,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小区建设。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各街道)
2、开展投放环境治理行动。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环境联合治理制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结合第三方巡查和亮牌督办机制,完善动态问题清单制度,落实整改销项。规范投放点和垃圾房日常管理,按标准落实日常维护和保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杜绝将垃圾房作为居住空间等挪作他用的现象。完善“一网统管”生活垃圾分类场景应用,健全违规事件发现处置机制,在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增设转派城管执法功能,优化闭环管理流程。到2025年,各街道对易发生垃圾不分类、乱倾倒的点位和场所实现智能监管和联动执法检查全覆盖。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道)
3、开展投放模式优化行动。进一步落实“一小区一方案”,各居住区均应明确“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或“定时定点+误(延)时分类投放”模式,巩固提升居住区投放秩序。鼓励在公共空间有限的住宅区域,探索使用流动式分类垃圾收集车等新型投放和收集模式。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各街道)
(三)优化回收服务,推动资源循环
1、提高回收服务满意度。推进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采用全市统一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强化我区自助回收服务优势,并辅以定点回收、预约回收、流动回收等服务形式,进一步增强市民可回收物交投、交售体验。到2025年,每个街镇至少设立3-5个面向居民的惠民回收服务点。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各街道)
2、提高中转站、集散场稳定性。推动将位于储备用地、租赁场地等临时性场地上的中转站、集散场逐步迁建、整合至市政用地,到2025年,建成3座硬件优良、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节能高效的高品质示范型中转站、集散场,按照市分减联办进度要求,逐步推进中转站、集散场以市政用地形式保障。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发改委、区规划资源局、各街道)
3、提高可回收物回收主体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指导主体企业规范管理,夯实服务质量评议制度,引导主体企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等多维度发展,鼓励主体企业研发、应用先进工艺技术,全面提升可回收物服务和竞争能力。推动落实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相关管理要求,促进低价值可回收物应收尽收。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各街道)
(四)完善环卫体系,强化作业能力
1、推进设施设备现代化。完善环卫停车场规划布局,鼓励通过新建绿地地下空间的集约复合形式布局环卫停车场。推动环卫权属小型压缩站提标升级,至少设置1座标准化有害垃圾中转站。到2025年,全面禁止低位入料压缩车装载湿垃圾,并按要求稳步提升全区新能源环卫车辆保有量。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各街道)
2、推进收运作业规范化。按照“一路一策”“一小区一策”,优化沿街商铺、住宅底商等区域生活垃圾投放收集模式。规范管理作业单位,深化作业扰民治理,加强生活垃圾清运作业培训,强化作业服务单位质量评议和评议结果公示制度实施。对不符合分类标准的生活垃圾,简化拒绝收运的操作规程。按照《上海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配置导则》要求,合理配置区域道路废物箱,全面完成道路废物箱投放口改造,鼓励特色道路、特色街区、高标准保洁区域等设置精细化分类的废物箱。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道)
3、推进作业监管数字化。推动智慧收运体系建设,加强系统对接,逐步实现作业轨迹监测、车载称重数据自动计量、收运作业市民满意度评价的一体化管理。推进“码上环境”场景应用建设和应用,实现生活垃圾转运站信息公开。探索生活垃圾清运按街道排班作业,实现品质追溯至各街道并纳入考评,试点生活垃圾清运公交站牌式精准报时提示等智慧收运模式,到2025年,至少建成一条示范线路。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各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落实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职责。切实落实各街道属地责任,做实绿化市容、生态环境、房屋管理、城管执法、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多部门管理执法协作机制。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房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化旅游局、各街道)
(二)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补贴政策,落实对辖区内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相关设施设备更新维护和实效管理等资金保障,充分调动街道做好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工作的积极性。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绿化市容局、各街道)
(三)强化综合考评。全面优化和深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制度,在坚持第三方巡查的基础上,完善周报月报和亮牌督办机制,不断提升问题发现及整改能力。结合市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结果,持续将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纳入对各街道、各相关部门的考核体系。进一步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情况融入文明城区创建等工作中。
(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文明办、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