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美丽杨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杨府办发〔2024〕15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美丽杨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24日
美丽杨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杨浦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城市实践区的行动方案》,奋力推进美丽杨浦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锚定2035年美丽杨浦总体建设战略目标,以“十美”共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杨浦实践。到2026年,本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区人居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人民城市生动实践的美丽样板。其中,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力争不高于28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5%左右,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用地布局,彰显空间之美
1.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推动新一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实施。依法依规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管理。结合全区重点片区规划研究,持续推进生态空间布局优化,推动天章地块、海立大楼周边等公共绿地规划调整。
2.构建美丽杨浦新格局。推进重点功能区生态建设,依托复兴岛联动“一江两岸”,推进黄浦江滨江中北段地区整体战略谋划和更新转型,编制黄浦江滨江中北段更新发展专项规划,塑造上海新质发展格局和滨水空间布局。持续提升滨江5.5公里空间与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杨浦大桥公共空间和综合环境项目(二期),打造地上地下功能复合的创新型生态公共空间。
(二)加快绿色转型,彰显发展之美
3.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建立区级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探索建设杨浦区节能监控单位能源台账管理平台(一期)。探索推动工业企业碳管理试点。持续推进大创谷低碳实践区、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开展杨浦滨江中北段城市更新近零碳先行区建设前期研究。深入推进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探索园区级小尺度清单编制等特色工作。
4.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全面实施“光伏+”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光伏+”项目,到2025年底,全区光伏装机力争达到2.9万千瓦。配合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协调推动存量充电桩智能化替代。
5.持续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2项。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氢能、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绿色低碳优质企业。推进绿色制造示范建设,积极创建“四绿”企业,引导形成1条绿色供应链示范。
6.积极构建绿色交通体系。落实民生实事,不断夯实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开展新一轮民心工程,设置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精准投放、B+R提升点位21处。配合市级部门加速推动城市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持续推进公务车、环卫作业车辆低碳升级。按照“能设尽设”原则增建光伏设施,推进道路隔音棚、光伏建筑一体化试点。
7.推动城乡建设低碳转型。全面推行建筑“光伏+”应用,推动新建建筑落实光伏安装比例要求。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落实超低能耗建筑试点项目3个,积极开展超低能耗、零碳建筑创新示范。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融合发展,每年至少落实1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全面推行全装修住宅。积极推动建筑领域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升级改造,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50万平方米。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
8.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实“百一”行动目标任务,持续推动工业和通信业重点用能单位实现能源审计全覆盖。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落地。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深入开展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和分类处置工作。推进建筑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积极拓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材产品场景应用。
(三)深化治污攻坚,彰显环境之美
9.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涂料油墨等重点行业,推进企业VOCs源头减排。持续开展柴油车路检路查、入户检查。推动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更新,落实新能源更新补贴政策。实施建筑工地扬尘强化监管措施,建立多部门问题线索和处罚信息共享协同机制。推动餐饮油烟问题治理,编制餐饮企业选址负面清单,重点信访区域、环境敏感点周边油烟净化设施在线监控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噪声污染防治七大专项行动,推进宁静小区试点建设。
10.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开展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建立健全长效运维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排水用户、排水分区“双达标”。落实初期雨水调蓄设施建设任务,推进新江湾东、复旦、同济、松潘、民星北、周塘浜等6个调蓄池建设。开展全区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新江湾城街道纬五河水美社区试点建设,推进经三河(市控断面)美丽河湖建设。
11.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切实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效果评估等评审工作。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监督检查。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加强关闭搬迁工业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管控,建立本区优先监管地块清单,推进优先监管地块风险管控。推动土壤污染绿色低碳修复。
12.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无废细胞”行动,推进区级“无废细胞”建设,编制新一轮“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强化新化学物质登记企业“双随机”检查。落实医疗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系统。
(四)建设宜居家园,彰显人居之美
13.提升城区人居环境品质。拓展“一江一河”沿线滨水公共空间,推动杨浦滨江中北段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新增滨水贯通岸线3公里。推进龙江路、怀德路、许昌路等9个“美丽街区”建设。提升慢行交通品质,完善慢行网络,打造慢行空间,加强轨道交通站点5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衔接,完成慢行交通体验提升项目10项,创建慢行交通精品区域2个。
14.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积极探寻从“城市里的公园”向“公园里的城市”转变,持续提升绿地品质,不断优化城市绿色共享空间。新建公园绿地2公顷,新、改建口袋公园4个。推进杨浦大桥以东安浦路以北2.4公顷楔形绿地建设。新建绿道4公里。推动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对社会开放共享。
(五)加强系统修护,彰显生态之美
15.筑牢城市自然生态屏障。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建立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机制,保持执法监督高压态势。加强湿地资源总量监管,开展湿地资源年度监测,进一步摸清区域湿地资源和动态变化情况。
16.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本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重点对黄兴公园、杨浦公园、复兴岛公园、新江湾城生态展示馆、大桥公园、杨树浦港、虬江、东走马塘、复兴岛运河、纬五河、江湾生态廊道沿线(经三河)、小吉浦(五角场街道段)开展物种多样性及传统知识等调查,进一步摸清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和现状。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
(六)严控环境风险,彰显韧性之美
17.加强生物环境安全管理。加大对日常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力度,依托街道深化开展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切实做好对“美国白蛾”及其他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防治,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无公害药剂的应用。
18.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建立健全基层防灾减灾体系,组织街道开展防汛防台、雨雪冰冻等应急演练,深入推进安全发展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完善城市防洪除涝治理工程体系,实施防汛墙专项维修,提升防洪除涝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18个,建成区4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19.严密防范环境风险。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定期修编区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持续强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制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管理手册。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加强危险化学品储存、经营、使用等环节安全监管,强化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信息系统的运用。持续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考核,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不断优化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体系。
20.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全面落实《上海市核技术利用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办法》,持续强化核技术利用单位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核与辐射专项排查。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持续推进电磁辐射建设项目事中事后专项检查和监督性监测。
(七)厚植生态文化,彰显人文之美
21.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建好用好“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打造展示“美丽杨浦”建设生动实践的阵地窗口,通过电容互动墙、图文案例、主题影片等形式,展示“美丽杨浦”建设的最新实践。
22.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微更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专项更新,建成53个生活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因地制宜推进惠民回收服务点、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建设。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创建活动,推进“绿色餐厅”“光盘行动”评选,推动绿色商场复核与创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市级卫生健康街镇建设。
23.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等环保主题品牌宣传活动。深化环保设施对公众开放,不断推进区环境监测站教育基地展陈更新。持续推进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学校、国际生态学校建设。
(八)创新绿色技术,彰显科技之美
24.加快推进绿色科技发展。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化低碳专板建设。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交易平台,围绕低碳节能、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节能环保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研发和应用,形成技术资源集聚效应。创建低碳环保示范园区,展示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等绿色创新技术成果。
25.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数字赋能。推进现代化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大气微站建设。推动噪声治理数字化场景应用。积极构建智慧执法体系,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拓展街面智能监控设施覆盖范围,深化数字城管街面非现场执法场景应用。
(九)促进共治共享,彰显和合之美
26.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合作。加强与革命老区三明市对口合作,举办“跃见杨浦”图片展,增进两地之间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交流联系。以“大创谷低碳实践区”建设契机,发挥长阳创谷示范引领作用,举办“绿色创谷 碳赢未来”国际合作论坛。加强国内外先进环保技术交流合作,举办节能环保技术成果展示会、研讨会,搭建技术交流合作平台。
(十)健全政策体系,彰显善治之美
27.优化体制机制建设。常态化推进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监督,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落实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加快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推动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出台《杨浦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杨浦区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4-2026年)》《杨浦区建筑工地工程渣土治理全链条执法联动工作方案》。配合构建本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制度。
三、保障措施
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美丽杨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统筹领导、协调推进和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任务清单,推动相关具体任务落地落实,定期上报本领域目标指标、任务和工程进展及完成情况,配合做好年度跟踪评估和终期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