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长宁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2023-08-25 来源:长宁区人民政府
字号:

  立秋初至,暑气未消。8月24日,长宁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如期召开。在聆听了2023年上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后,当天下午,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烈讨论报告,为长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真知灼见。区委书记张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戴骅等区领导参加讨论。

  “长宁上半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3%,是全市第一,太振奋人心了!”下午一点半不到,还未正式开始讨论,人大、政协的分组讨论会场就“热”了起来,许多代表、委员都提前到场,迫不及待地彼此交流。“报告中提到要‘加快释放消费活力,探索会商旅文体融合消费模式’,对我们企业来说,真的是一场及时雨。”“报告里还说要深入推进‘生态水城’等美丽街区建设,我家就在附近,以后散步更舒服了……”

  既有前瞻性,又充满实干风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共鸣。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代表关心的重点问题,有政治高度、有发展厚度、有担当力度、有民生温度,不仅是半年来工作与发展的梳理总结,更为下半年全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上半年长宁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报告》中的经济发展、改革创新、民生实事、城区品质、治理效能等方面,为长宁经济社会发展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积极抢抓经济复苏窗口,长宁经济平稳向好

  上半年,长宁积极抢抓经济复苏窗口,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区域经济加快恢复,主要指标企稳回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1.42亿元,同比增长15.3%,位居全市第一。

  代表委员们为长宁经济的平稳向好发展感到欣喜、振奋。随着主持人“开始发言”的话音刚落,刘斌代表便迅速将桌上的话筒拿近。他表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吸引人才的流入和留住人才的同时,也需要重视人才的培育和孵化。政府部门可以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为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引导和鼓励企业注重人才的激励和发展,吸引更多人才集聚长宁,形成“长宁智慧”。

  邓斌代表表示,《报告》把握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让全区上下能够更加有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报告》指出,“楼宇经济是城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他建议,长宁要坚定不移推动楼宇经济向开放型、创新型、总部型、数字型、流量型经济发展,用足用好租税联动政策,促进新建楼宇源头招商、存量楼宇提质增效。“特别是对数字经济转型企业的招商引资及全过程服务,是我们楼宇经济从业者的共同责任。”

  陈捷委员表示,上半年长宁区经济增长平稳有序,离不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有力措施。改革创新是长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赛道,建议长宁区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朱侃庶委员表示,《报告》亮点频出,凸显了长宁整体产业布局好、重视科技领域的创新、注重人文发展和人文建设等优势。建议长宁区加大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中央、市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利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改革创新持续深入,切实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着力激发改革创新动能”也是许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不断强化重大战略牵引,积极抢抓机遇,坚持把激活创新“第一动力”作为抓牢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进一步提升长宁的区域核心竞争力。

  刘瑾代表表示,“十四五”中前期,长宁数字平台经济发展的发展势头迅猛,并在科技创新领域培养了众多行业独角兽。她建议,长宁继续发挥十百千万亿工程的示范性,鼓励科技创新业态、技术落地,鼓励数字化与民生产业需求融合,加大力度,扩大规模,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王海英代表表示,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当下,长宁上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她建议,长宁可以围绕大科创功能科创链主企业,将大虹桥地区科创产业图谱的“藤蔓”延伸至长三角腹地,重点分析新老虹桥地区总部型企业、千亿级税收企业,确定科创链主企业,培育数字经济集聚区及新的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激发改革创新动能。

  诸骥平委员认为,在加快构筑人才创新高地上,建议关注高校的培养方式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之间的脱钩问题,大力培养紧缺的人才,比如,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可以和数字经济方面的企业合作,以进一步服务好区内企业。

  针对产业分散化、碎片化的特征,薛斌委员提出对全区的产业政策进行梳理,优化、整合产业政策体系,形成适应面更广、站位更高的政策,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政策落地,为解决企业需求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在民生话题上,代表们普遍关心教育、医疗、养老、公共文化服务等问题。

  李秋明代表表示,高质量教育是服务民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他建议,长宁要进一步做好教育资源规划,提升教育整体布局,探索建立教育集团化办学,持续提升辖区教育软实力。

  宿静代表长期关注养老问题,她建议,长宁要将养老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努力解决养老院供大于求和入住率的下降问题;要进一步整合、共享各类资源,争取养老资源最大化利用;医养工作要有效融合,完善互联网医院和社区医院纳入养老院的高效体系建设,让“老有所养”变“老有优养”。

  马恰怡委员表示,《报告》中提到了制定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她建议长宁区在中医的宣传和推广上进一步努力,关注民生福祉,创新传统文化,彰显中医文化的魅力。

  乔嘉委员指出,场馆丰富、特色鲜明是长宁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建议长宁区进一步挖掘可利用的文化场馆资源,打造更多具有长宁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在文旅结合、文商结合方面有更大的发展。

  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城区品质提档升级

  近年来,长宁的城区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不少工作、生活在长宁的代表委员们感受颇深。

  王伟文代表表示,近年来,愚园路、武夷路分别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市级旅游休闲街区,慕名前来的游客市民络绎不绝,寻人问路的情况多有发生。她建议,可以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人群密集处设置功能模块简单且实际好用的智能语音问询设备,优化城市旅游资源配置,提高游客的体验感。

  王国华代表建议,需要加大对长宁西部片区的美丽城区建设投入,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希望虹桥机场新村和上航新村等西部区域交通出行,能够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和细节性考虑,例如缩短公交班次间隔时间,设置更加人性化的车站雨棚等,增加老百姓感受度。

  孙静代表说,随着苏州河滨河步道全面贯通、中环桥下空间更新改造顺利完成、虹桥公园焕新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色公共空间,让市民散步锻炼、休闲赏景拥有了全新选择。她建议,在已有高品质公共空间的基础上,融合多种形式的艺术手法创新创作,探索构造集合解压疗愈、文化传播等多功能的共享空间,助力城区品质提档升级。

  针对《报告》中多次提到城市更新话题,贾庆锋委员表示,长宁区有着良好的城市更新基础条件。他建议长宁区聚焦制度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发挥优势、筑巢引凤,助力长宁区打造宜居宜业的国际化精品城区。

  韦建委员表示,这次的《报告》非常新颖,以问题为导向的阐述方式表明了长宁区直面短板问题的态度。他建议长宁区在城市建设和精品小区改造的过程中,探索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社会治理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许多代表委员表示,近年来,长宁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希望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创新。

  关锋代表表示,在百姓衣食住行的“行”中,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上海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然而,充电桩进社区,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依旧面临一定困难。他建议,要进一步盘活小区存量土地资源,合理开拓改造实施单元,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鼓励开展充电车位一桩多用、相邻多用、分时共享,提高公共充电桩使用效率;借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同步推进小区电网升级工程,增加小区配电变压器容量,解决充电桩建设的后顾之忧。

  作为上海最具互联网基因的城区之一,长宁早在2000年就打出了“数字长宁”品牌。如何发挥20多年的深厚积淀提升治理效能,束庆山代表建议,除了继续深化联动“硬核”企业,长宁可尝试与全国性学会建立合作关系,集聚高端型人才、形成“学术共同体”、搭建上下游生态联盟,利用专业力量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推动以“一网统管”为代表的城市数字化治理成效迈向新高度。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问题,徐萍委员谈到了加装电梯、智慧小区建设等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她表示,老旧小区改造是广受老百姓欢迎的实事项目,政府不仅要指导做好前期的建设工作,后续的维护保养也要引导到位,不能让惠及民生的好事情变成“三不管”问题。

  伍敏委员作为数字化转型实验区亲历者,对长宁区在数字化社区建设、校园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成就表示欣喜,同时,她建议在数字化推进过程中政府应当给予老年人更有温度的服务,并加强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讨论中,代表委员们还分别围绕夯实产业基础、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提高城区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快长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许多代表委员还充分利用会议间隙继续探讨细节问题。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报告》描述了长宁发展的实景图,勾画了长宁发展的愿景图,呈现了长宁发展的全景图。接下来,将在新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而努力奋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