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府办发〔2008〕5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9年-2011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9年-2011年行动计划
为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给市民健康带来的诸多挑战,2003年本市以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促进理念为指导,在我国特大型城市中率先开展了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相继实施了2003年-2005年和2006年-2008年两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并于2007年成为全国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六年来,本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满足市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动员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市民共同参与,全面开展了“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和健康场所建设等健康促进活动,倡导市民提高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探索了以市民健康自助互助管理为主体的疾病群防群控模式,初步建立了全民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市民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动员机制,有效促进了市民健康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并使市民健康素养、环境健康水准、社会健康评价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也使传统的爱国卫生工作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国际化特征。
但本市仍面临着诸多健康问题,如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人口老龄化带来社会压力,择业竞争影响职业人群身心健康,膳食不合理、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高血压、癌症等发病增多,流动人口剧增给城市管理和疾病预防带来新情况等。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在即,本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继续协调推进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致力于在广大市民中普及健康理念和健康促进技能,增强企业和市民维护健康的责任意识,夯实社会组织关注健康问题的工作基础,进一步推动本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提升城市的软环境和软实力,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创造良好条件。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继续完善建设健康城市的政策环境、公众参与机制和全民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进一步控制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类环境因素;全面提高市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友好相处。
二、行动策略
(一)以人为本,注重参与。坚持以人的健康为本,以公众对健康的主动追求为重,充分尊重和反映市民在这一行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人群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实际需求,因人制宜、积极创设各类公众参与平台,促进市民健康素质全面发展。
(二)服务世博,融入全局。紧密结合世博会,制定各项任务指标和推进活动计划,借势推进。既使健康城市理念与世博主题有机融合,逐渐渗透到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又在服务世博中持续推进建设健康城市行动,使之融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局。
(三)纵横协作,立体推进。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由部门建设项目和社会推进活动组成。一方面,不断强化社会动员,依托这一平台为政府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开展项目建设创设条件;另一方面,充分集聚部门合力,依托其资源优势深化各个层面的社会推进活动。以社区和单位为最基本的工作单元,坚持重心下沉,强化指导服务,实现重点突破,真正形成“纵横协作、立体推进”的工作模式。
(四)聚焦重点,拓展内涵。不断关注城市化进程中新近出现的健康问题,通过借鉴已有经验,创新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健康促进的保障性措施,切实解决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不断丰富这一行动的内涵,努力完善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机制。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一)营造健康环境
根据《本市迎世博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600天行动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以国家级和市级爱国卫生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到2010年,城市主要环境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要求。本市的国家卫生区(镇)要于2009年、2010年接受全国爱卫会的全面复查考核。
1.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深化骨干河道整治,逐步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
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有效控制煤烟型、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3.进一步加强沿街、沿路、轨道交通沿线、高架桥荫等各类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整体绿化景观质量和养护管理水平。
4.加大中小道路、农贸集市、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市容顽症的整治力度,建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善市容环境面貌。
5.不断改善居住区环境。着力改善环境面貌,加大房屋整修、清洗力度;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定期开展以居住区、单位为重点的社会大卫生检查评比及满意度测评。
6.不断加强以消灭孳生地为重点的有害生物防制,有效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7.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力度,全面营造市民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8.加强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营造室内无烟环境。
(二)完善健康服务
全面推广和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应具备的理念、行为和技能,积极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逐年提高市民对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不断改善市民健康综合素质。
1.进一步完善适应上海城市发展的公共卫生体系。
2.继续推进社区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病的管理率。
3.建立网络化、全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逐步落实全覆盖的家庭健康服务责任制,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六位一体”综合卫生服务。
4.促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重点人群干预。
5.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服务,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6.加快郊区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政府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实施郊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医师培养。
7.大力普及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和预防艾滋病知识。
8.不断完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立网络化、全覆盖的社区体育指导机构和社区体育配送服务平台,发展各类群众性体育健身团体,大力宣传科学健身方式,开展体质干预。
9.全面普及合理营养知识和推广支持性工具,不断优化市民饮食结构。
(三)加强健康管理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整体推进、个性发展”的原则,紧紧依托健康社区和单位开展健康管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大力扶持和积极配合群众性健康自我管理组织,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增加宣传教育的渗透力,逐年提升公众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1.全面组建各类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力争覆盖全市各个居村委会和健康单位,鼓励社区居民主动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主动干预自身的健康隐患,逐步实现健康的自我管理。
2.不断开发健康城市宣传阵地,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大力普及健康自我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3.持续深化和推进健康社区、健康楼宇、健康企业、健康校园、健康家庭等建设活动,结合场所特点,不断拓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渠道,倡导社会法人和市民个人加强共同维护城市健康的社会责任感,使不同健康场所在健康自我管理方面各具特色。
四、重点推进活动
(一)“人人动手清洁家园”行动
广泛发动市民参与整治社区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公益性活动。建立义务劳动制度和群众性监督机制,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督查及整治活动,引导市民主动关心城市公共卫生状况和环境状况,自觉维护市容环境,摒弃乱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提高市民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改善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二)“人人劝阻室内吸烟”行动
围绕“无烟世博”的主题,全面倡导公共场所控烟。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控烟活动,积极倡导市民树立控烟意识,养成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劝阻室内吸烟、不主动敬烟和不接受敬烟的行为习惯,大力营造全面控烟的社会氛围。全市所有机关、医院、学校全面控烟,餐饮、宾馆和文化娱乐场所全面标注控烟标识,餐饮单位逐步实行控烟。
(三)“人人坚持日行万步”行动
全面倡导“体育生活化”理念,从日常生活和工作入手,引导市民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一万步左右的身体活动。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通过健身操、健康跑等形式,不断扩大参与人群的范围;大力恢复和推广“工间操”制度,倡导职业人群加强日常健身锻炼;全面建设科学健身路,在公共绿地、公园和社区的有关道路上,建立以健身为主题的宣传指示牌,普及科学健身理念。
(四)“人人掌握控油控盐”行动
广泛宣传“每人每天摄入盐控制在6克以内、摄入油控制在25克以内”等健康知识。向居民户免费派发健康生活方式支持工具和相关的健康宣传资料;尝试在本市销售的部分食品包装上,标注控油控盐信息;在集体用餐的健康单位内试点开展控盐、控油活动并逐步推广;在餐饮单位逐步推广合理膳食提示和健康菜谱。
(五)“人人学会应急自救”行动
大力普及识别危险标识的知识和技能,提醒市民注意周围环境,防范潜在危险,保护自身安全,减少意外伤害。组织开展各类应急自救基本技能的培训、测试和演练,不断提高市民在地铁、楼宇等公共场所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意识和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建设健康城市工作的领导,充分依托各类专业性、行业性行动计划,整合目标载体,做到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建设健康城市的组织网络,明确各部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职责,建立高效运作的协调机制;不断加大对建设健康城市工作的投入保障力度。市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和配合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根据本行动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二)完善参与机制
要加强建章立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完善健康城市志愿者队伍管理机制,在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的诚信机制和互动模式;健全激励机制,每年评选健康城市工作先进社区、单位、集体和个人,调动不同主体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健康城市建设项目,实现健康城市事业投入主体的多元化;探索建立公开听证制度,在制定和完善健康城市相关政策过程中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注重兼顾不同群体的健康权益。
(三)实施监测评估
要探索建立全市健康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和市民健康行为监测系统,委托专业机构定期监测,全面、科学、公正地评估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年度计划要求,于每年末做好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评估及总结。市健康促进委员会要结合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的各阶段工作要求,于2010年组织开展重点项目评估;于2011年以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终末评估。市和区县相关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健康城市建设相关课题研究,发挥职能部门及技术部门的各自优势,促进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并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健康促进理论与实务的创新研究。
(四)拓展交流合作
要不断拓宽国内外合作交流领域,利用专业期刊及各类传播载体,介绍、交流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外健康城市的最新信息、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探索和创新健康城市理论。积极筹备国际健康城市论坛,筹建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通过项目合作、论坛交流、考察学习等形式,与国内外健康城市建立广泛友好的沟通渠道。
附件: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9年—2011年行动计划工作指标
|
序号
|
指标名称
|
主管部门
|
协作部门
|
目前水平
|
工作进度
|
指标定义
|
||
(截至2008年底)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
社会
指标
|
|
人均期望寿命(岁)
|
|
|
|
|
|
≥83
|
户籍人口0岁时平均还有可能继续存活的年数
|
|
婴儿死亡率(‰)
|
|
|
|
|
|
≤5
|
年内户籍人口未满1岁婴儿死亡人数与同年活产数之比
|
|
|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
|
|
|
|
|
≤10
|
年内户籍人口中每10万名孕产妇的死亡人数。孕产妇死亡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论妊娠时间与部位、包括内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者,但不包括意外原因死亡者。按国际通用计算方法,“孕产妇总数”以“活产数”代替计算
|
|
工作
指标
|
一
|
健康环境
|
|
|
|
|
|
|
|
1
|
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累计数(个)
|
市体育局
|
相关部门
|
200
|
|
|
300
|
社区公共运动场是以社区为建设单位,以篮球、足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场地为主要内容的提供市民日常体育锻炼的健身设施
|
|
2
|
村健身点覆盖率(%)
|
市体育局
|
相关部门
|
|
|
|
100
|
每个行政村都建有占地200平方米,配置10件以上室外健身器材,并设有功能牌、需知牌的社区体育设施
|
|
3
|
年末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标准化率(%)
|
市人口计生委
|
相关部门
|
|
70
|
100
|
100
|
年末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标准化建成数/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数×100%
|
|
4
|
重点食品抽检合格率(%)
|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
相关部门
|
≥85
|
|
|
90
|
重点食品抽检合格率(%)=当年抽检的重点食品的合格数/重点食品抽检总数×100%。重点食品:包括粮食、蔬菜、肉品、水产品、乳品、蛋类、食用油、婴幼儿食品,共8类
|
|
5
|
城镇污水处理率(%)
|
市水务局
|
相关部门
|
75
|
|
|
≥83
|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反映了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程度。根据本市实际情况,污水处理量扣除地下水渗入量部分。计算公式为污水处理量(扣除地下水渗入量)/污水产生总量×100%
|
|
6
|
年创建优美绿地景点(块)
|
市绿化市容局
|
相关部门
|
5
|
5
|
5
|
5
|
年度新命名的,经市绿化市容局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评定并命名的,具有较高养护水平和绿化景观效果的街道绿地数量
|
|
7
|
年创建绿化景观道路(条)
|
市绿化市容局
|
相关部门
|
5
|
5
|
5
|
5
|
年度新命名的,经市绿化市容局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评定并命名的,综合行道树、沿线绿地、特色绿化等各种要素,具有较高养护水平和绿化景观效果的道路的数量
|
|
8
|
保洁、整治中小道路数(条)
|
市绿化市容局
|
相关部门
|
300
|
1115
|
常态管理
|
常态管理
|
中小道路市容环境整体水平达到“清洁、整齐、有序”标准的数量
|
|
9
|
公厕无障碍设施建设率(%)
|
市绿化市容局
|
相关部门
|
|
|
≥60
|
≥60
|
公厕无障碍设施建设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实施,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技术要求;统一使用国际通用的无障碍厕所(厕位)图形标志
|
|
10
|
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达标街道数(个)
|
市绿化市容局
|
相关部门
|
|
90
|
118
|
118
|
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基本做到“道路整洁、门前有序、立面规范、垃圾分类”的街道数
|
|
11
|
居住小区两次供水水箱二次清洗消毒率(%)
|
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
|
相关部门
|
|
|
|
97
|
住宅小区屋顶供水水箱由取得卫生健康证的专业人员进行每年二次清洁消毒,计算公式为已清洗消毒的居住小区水箱数/居住小区水箱总数×100%
|
|
12
|
高层房屋整治、多层房屋平改面积数(万平方米)
|
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
|
相关部门
|
|
|
|
5900
|
期末高层房屋整治、多层房屋平改面积累计数
|
|
13
|
房屋外立面清洗面积数(亿平方米)
|
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
|
相关部门
|
|
|
|
1
|
期末房屋外立面清洗面积数
|
|
14
|
空气质量(API)达到和优于二级天数占全年比例(%)
|
市环保局
|
相关部门
|
|
≥85
|
≥85
|
≥85
|
空气质量(API)达到和优于二级天数/全年天数×100%
|
|
15
|
公交机动车环保检测率(%)
|
市环保局
|
市交通港口局
|
|
|
|
80
|
由市环保局委托的检测机构对城市公交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检测,公交车检测数占公交车辆总数的比例
|
|
16
|
年创建无烟学校达标数(个)
|
市教委
|
市卫生局
市爱卫办
|
821
|
50
|
50
|
50
|
由市教委组织验收达标的学校数
|
|
17
|
年创建无烟医院达标数(个)
|
市爱卫办
|
市卫生局
|
243
|
30
|
30
|
30
|
由市爱卫办组织验收达标的医院数
|
|
18
|
年创建无烟机关达标数(个)
|
市爱卫办
|
相关部门
|
|
100
|
100
|
100
|
由市爱卫办组织验收达标的机关数
|
|
19
|
国家卫生区年创建数(个)
|
相关区政府
|
市爱卫办相关部门
|
11
|
|
1
|
1
|
年末国家卫生区创成数
|
|
20
|
国家卫生镇年创建数(个)
|
相关区县政府
|
市爱卫办相关部门
|
45
|
3
|
3
|
3
|
年末国家卫生镇创成数
|
|
21
|
科学健身路建设数(条)
|
市爱卫办
|
相关部门
|
26
|
200
|
100
|
100
|
年末建成科学健身路的条数
|
|
二
|
健康人群
|
|
|
|
|
|
|
|
|
22
|
家庭计划指导覆盖率(%)
|
市人口计生委
|
相关部门
|
75
|
80
|
85
|
90
|
年内已得到家庭计划指导的家庭数/同期该地区应得到家庭计划指导的家庭总数×100%
|
|
23
|
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
市人口计生委
|
相关部门
|
90
|
92
|
95
|
97
|
年内已接受过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的人数/同期该地区应接受教育的人数×100%
|
|
24
|
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
|
市人口计生委
|
相关部门
|
70
|
98.5
|
99
|
100
|
某一地区某一时点(通常为年末)基本掌握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知识的家庭数的比例
|
|
25
|
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
相关部门
|
78
|
|
|
≥80
|
消费者食品卫生知识知晓率(%)=消费者食品卫生知识抽样调查答对题数/消费者食品卫生知识抽样调查总题数×100%
|
|
26
|
科学健身达到推荐量的人数比例(%)
|
市爱卫办
|
市体育局
市教委
|
35
|
40
|
45
|
50
|
每天健身活动量相当于步行4000步的人数/调查人口总数×100%
|
|
27
|
群众性体育健身团体数(个)
|
市体育局
|
相关部门
|
|
|
|
10000
|
期末群众性体育健身团体数
|
|
28
|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元/人)
|
市卫生局
|
相关部门
|
|
|
|
≥40
|
常住人口人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基本标准
|
|
29
|
全科医生占社区临床医师的比例(%)
|
市卫生局
|
相关部门
|
|
|
|
≥50
|
经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取得全科医师技术职称的人数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师的百分比
|
|
30
|
控油知识知晓率(%)
|
市爱卫办
|
相关部门
|
26.6
|
35
|
45
|
55
|
知道控油知识人数/调查人口总数×100%
|
|
31
|
控盐知识知晓率(%)
|
市爱卫办
|
相关部门
|
74.1
|
77
|
80
|
83
|
知道控盐知识人数/调查人口总数×100%
|
|
32
|
市级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单位数(个)
|
市爱卫办
|
相关部门
|
133
|
133
|
133
|
133
|
由市爱卫办考核验收,达到市级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单位标准的单位数
|
|
33
|
应急自救知识知晓率(%)
|
市爱卫办
|
市民防办
市红十字会
|
|
30
|
40
|
50
|
知道应急自救知识人数/调查人口总数×100%
|
|
34
|
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
|
市爱卫办
|
市卫生局
|
40
|
70
|
80
|
100
|
每年组建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覆盖全市居村委的比例
|
|
35
|
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新增人数(万人)
|
市爱卫办
|
市卫生局
|
|
10
|
12
|
15
|
每年新增参加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居民人数
|
|
36
|
年单位职工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数(个)
|
市爱卫办
|
市卫生局
|
|
100
|
100
|
100
|
年内在单位中成立职工自我管理小组的个数
|
|
三
|
健康场所
|
|
|
|
|
|
|
|
|
37
|
健康社区先进数(个/年)
|
市爱卫办
|
相关部门
|
|
20
|
20
|
20
|
年度评选出的健康社区先进数
|
|
38
|
健康单位先进数(个/年)
|
市爱卫办
|
相关部门
|
|
200
|
200
|
200
|
期末累计评选出的健康单位先进总数
|
|
39
|
健康村建设率(%)
|
市爱卫办
|
相关部门
|
|
20
|
50
|
80
|
期末建设健康村庄的数量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比例
|
|
40
|
参与建设健康单位的数量(个)
|
市爱卫办
|
相关部门
|
|
2000
|
2000
|
2000
|
期末全市参与建设健康单位的数量
|
|
41
|
参与健康家庭建设率(%)
|
市爱卫办
|
相关部门
|
|
10
|
20
|
30
|
期末建设健康家庭的居民户数量占全市居民总户数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