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处置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预案(2016版)
字号: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处置本市各类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以及《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上海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上海市公路管理条例》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道路和公路的桥梁隧道运行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洋山岛港区市级基层应急管理单元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处置,可参照本预案相关规定执行。

  本预案所称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是指因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引发的,或因桥梁隧道设施性能退化导致的设施损坏(包括主体结构、路面系、附属设施及附属管线损坏等)及由此导致的次生事故。

  1.4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响应、联动应对,以人为本、快速处置。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本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政府是本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市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市应急办负责。

  2.2应急联动机构

  市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市公安局,作为本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大或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责。各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2.3市应急处置指挥部

  重大、特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后,视情成立市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实施事故处置和救援工作。总指挥由市领导确定,成员由相关部门、单位和事发地所在区县政府领导担任,市应急处置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就近开设。

  2.4职能部门

  市交通委是主管本市市政设施的职能部门,也是本市处置桥梁隧道运行事故的责任单位,综合协调本市桥梁隧道运行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主要职责是:

  (1)动态掌握桥梁隧道运行状态,及时组织收集、研判、报告、通报桥梁隧道预警信息和运行事故信息。

  (2)会同市应急联动中心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应急力量和资源,采取必要措施,对相关桥梁隧道运行管理单位下达指令,实施联动处置;必要时,协助区县处置桥梁隧道运行事故。

  (3)组织实施公共交通的紧急调度,并协助疏散人员。

  (4)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事发地及周边区域道路的交通组织及时发布交通诱导信息,减轻事故对交通的影响。

  (5)对事故现场周边水域实施警戒和通航管制,维护相关内河水域的航运交通秩序。

  (6)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和后续措施。

  (7)对受损的桥梁隧道设施组织检查、评估和修复;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做好事故调查、评估、总结等善后工作。

  2.5专家机构

  市交通委负责组建处置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专家咨询组,为处置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持。

  3预警预防

  3.1信息监测

  3.1.1市、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各桥梁隧道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利用现有的桥梁隧道运行安全监测体系,结合日常检查、检测和养护,并依托公安、交通、地震、气象等部门现有的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监测网络,及时开展桥梁隧道运行状况监测和风险隐患排查。

  3.1.2完善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的综合分析与评估,提高相关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1.3在气象灾害及重大节假日、重要会议和重大社会活动期间,由桥梁隧道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加强桥梁隧道运行状态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3.2预警级别与发布

  3.2.1根据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对桥梁隧道设施运行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及桥梁隧道运行事故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本市桥梁隧道运行事故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和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蓝色预警:桥梁隧道结构受到轻微损坏或附属设施受到一定损坏,预测相关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一定影响。

  (2)黄色预警:桥梁隧道结构受到一定损坏或附属设施损坏严重,威胁到人员安全,预测部分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较大影响。

  (3)橙色预警:桥梁隧道结构受到严重损坏或附属设施损坏极其严重,威胁到人员安全,预测区域性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重大影响。

  (4)红色预警:桥梁隧道结构受到极其严重损坏,极有可能发生桥梁隧道坍塌,严重威胁到人员安全,预测大范围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严重影响。

  3.2.2预警信息发布

  市、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预警信息发布工作,依托现有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政务微博、微信、手机短信、智能终端、电子显示屏等,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发布。预警级别可根据需要作出调整。重要的预警信息发布后,及时报市政府总值班室备案。

  3.3预警响应

  进入预警期后,市、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应急联动中心、有关区县政府和相关单位,可视情采取以下预防性措施:

  (1)准备或直接实施相应应急处置措施。

  (2)根据需要,对相关桥梁隧道采取封闭、限行等交通管制措施,提供必要的绕行线路提示,并通过道路通行指示牌、电台广播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

  (3)必要时,做好相关区域内人员疏散和车辆转移的准备。

  (4)组织有关应急处置队伍和专业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视情动员后备人员。

  (5)调集、筹措应急处置和救援所需物资及设备。

  (6)对相关桥梁隧道采取临时性工程措施。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预防性措施。

  4应急响应

  4.1信息报告与通报

  4.1.1一旦发生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有关单位和个人可及时通过“110”向市应急联动中心报告,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向市交通委、事发地所在区县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4.1.2相关部门和单位接报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后,应当及时相互通报。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后,要在半小时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将相关情况报告市政府总值班室;特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或特殊情况发生后,必须立即报告。

  4.1.3一旦出现事故影响范围超出本市行政辖区的态势,应当依托与毗邻省市的信息通报协调机制,由市有关部门及时向毗邻省市相关主管部门通报。

  4.2响应等级

  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响应分为四级: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分别对应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当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在重要地段、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期间以及涉外、敏感、可能恶化的事件,应当适当提高应急响应等级。

  4.2.1Ⅳ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重大运行故障或相关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一定影响;

  (2)现场重伤1-2人;

  (3)现场造成少量人员受伤;

  (4)桥梁隧道设施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可能为1000万元以下。

  4.2.2Ⅲ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桥梁隧道设施损坏,部分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较大影响;

  (2)桥梁隧道主体结构损坏或附属设施损坏严重;

  (3)现场死亡1-2人;

  (4)现场重伤3-9人;

  (5)现场死亡与重伤合计3-9人;

  (6)桥梁隧道设施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可能为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4.2.3Ⅱ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桥梁隧道主体结构严重破坏,区域性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重大影响;

  (2)现场死亡3-9人;

  (3)现场重伤10-19人;

  (4)现场死亡与重伤合计10-19人;

  (5)桥梁隧道设施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可能为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4.2.4Ⅰ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桥梁坍塌或隧道塌方等事故导致桥梁隧道主体结构完全破坏,严重影响大范围道路和水域交通通行且态势可能进一步恶化;

  (2)现场死亡10人以上;

  (3)现场重伤20人以上;

  (4)现场死亡与重伤合计20人以上;

  (5)桥梁隧道设施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可能为1亿元以上。

  4.3应急处置

  4.3.1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后,相关的桥梁隧道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在判定事故性质、特点、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基础上,立即组织有关应急力量实施即时处置,开展自救互救,防止事态扩大。市应急联动中心应当立即指挥调度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组织抢险救援,实施先期处置,采取必要措施,营救遇险人员,控制并消除危险状态,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市交通委和相关联动单位应当按照指令,立即赶赴现场,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和处置要求,快速、高效地开展联动处置。处置过程中,市应急联动中心要实时掌握现场动态信息,并进行综合研判及上报。

  4.3.2涉及人员生命救助的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救援,现场救援指挥长由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现场最高指挥员担任。无人员伤亡或人员生命救助结束后,现场指挥长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现场最高负责人担任,指挥实施专业处置。根据桥梁隧道管理权属和属地响应原则,由区县视情成立现场处置指挥部,对属地第一时间应急响应实施统一指挥,总指挥由事发地所在区县领导担任,或由区县领导确定。现场处置措施如下:

  (1)事发地所在区县公安机关立即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实施道路和水上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维持社会治安,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避免造成其他人员伤害。

  (2)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应急力量迅速营救遇险人员,控制和切断危害链。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对事故伤亡人员的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

  (3)及时清除、转移事故区域的车辆和船只,组织抢修被损坏的桥梁隧道设施,根据专家意见,实施加固、维修等工程措施。

  (4)必要时,组织疏散、撤离和安置周边群众,并搞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5)加强道路交通组织和现场指挥,发布必要的绕行线路提示等信息,将事故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4.3.3一般和较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后,由交通、公安等部门启动相应等级的响应措施,组织、指挥、协调、调度相关应急力量和资源实施应急处置。

  4.3.4重大和特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响应措施,并视情成立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全市相关力量和资源实施应急处置。事发地所在区县、市交通委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立即调动相关应急队伍和力量,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按照各自职责和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应急处置。

  4.4人员防护

  参加现场应急救援的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落实抢险和控制事态发展的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和事态扩大。

  4.5信息发布

  4.5.1一般、较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信息发布工作,由事发地所在区县政府或市交通委负责。

  4.5.2重大、特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信息发布工作,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市交通委提供发布口径。

  5后期处置

  5.1善后工作

  事故责任单位和交通、公安、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受伤人员救治、救济救助、家属安抚、保险理赔及设施修复等善后工作。

  5.2调查与评估

  应急处置结束后,交通、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和单位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影响范围、受损程度、责任及经验教训等,进行调查、评估与核实。

  6应急保障

  6.1队伍保障

  进一步优化、强化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专业应急处置队伍的建设,配备相应的专业施工设备,积极开展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演练。

  6.2交通运输保障

  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后,由公安部门及时对现场实施交通管制,根据需要组织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及时组织相应的交通运输工具,满足交通运输保障应急需要。必要时,可紧急动员和征用其他部门或社会交通设施装备。

  6.3装备物资保障

  进一步加强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专业处置物资保障工作,完善信息数据库,并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储备点和调度规则等。

  6.4通信保障

  由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为处置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6.5经费保障

  按照市政府有关处置应急情况的财政保障规定执行。

  7预案管理

  7.1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市交通委负责解释。

  7.2预案修订

  市交通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评估修订本预案。

  7.3预案报备

  市交通委负责将本预案报交通运输部备案。

  本预案定位为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是本市处置桥梁隧道突发事件的行动依据。各区县政府和本市相关部门、单位可根据本预案,制订相关配套实施方案,作为本预案的子预案,并抄送市交通委备案。

  7.4预案实施

  本预案由市交通委组织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5年。

  附件:相关单位及职责

  附件

  相关单位及职责

  1.市公安局:对交通事故实施快速处置,结合应急处置方案实施事故现场以及周边区域道路的交通组织和交通管理,实施必要的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维持现场治安秩序;开展危化品和民爆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置及事故调查处理等,组织民爆品事故处置专家和队伍到场参与处置,指导、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市消防局:承担桥梁隧道火灾、爆炸及恐怖事件、化学品泄漏等灾害事故现场的灭火与应急救援工作;承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桥梁隧道坍塌事故、群众遇险事故等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3.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受灾人员的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4.市安全监管局:指导、协助区县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做好危化品泄露或可能发生泄露等情况的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危化品事故处置专家、队伍及相关专业物资装备到桥梁或隧道事故现场参与处置,指导、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协调具有资质的危化品储存单位做好残留危化品的暂时储存,并参与桥梁隧道危化品和民爆品运输事故调查处理。

  5.市民防办:参与桥梁隧道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现场侦检,提出处置措施建议。

  6.市环保局:负责事发地周边区域的环境监测,提出事故污染控制与处置建议,协助核实污染影响情况。

  7.市绿化市容局:对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周边水域、陆域的废弃物清理。

  8.市政府新闻办:指导、协调、组织事故的新闻发布、现场媒体服务和保障等工作。

  9.市民政局:负责因事故灾难造成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工作。

  10.市气象局:加强对可能引发桥梁隧道设施损坏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次生、衍生灾害的联合评估和研判;事故发生后,做好必要的事发地周边地域气象监测,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建议。

  11.驻沪部队、武警上海市总队:根据事故处置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与救援。

  12.事发地区县政府:负责区域范围内桥梁隧道运行事故的属地响应,协同做好人员的疏散、安置和救助。

  13.燃气集团: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的燃气设施采取应急措施,抢修被损坏的供气设施。

  14.各管线管理部门:按各自职责,负责架设在桥梁隧道的各类附属管线的检查、监测、维修和更换等工作。

  15.各桥梁隧道设施运行管理单位:结合所辖桥梁隧道设施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编制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承担桥梁隧道运行事故的预防预警职责,对桥梁隧道设施的日常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桥梁隧道主体结构和重要设施组织安全检查检测和运行安全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报告桥梁隧道运行故障的预报预测信息并组织预防性处置。负责桥梁隧道的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定期检测、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16.各桥梁隧道设施养护企业:受桥梁隧道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委托或通过招投标确定的承担桥梁隧道设施日常养护工作的专业企业,应当按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在桥梁隧道设施的日常养护工作中融入桥梁隧道运行安全保障和运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内容,在企业制度、工作流程和人员、物资、车辆、专业设备配置等方面落实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所规定的具体要求。及时报告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信息,按照相关工作预案进行即时处置,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专业处置人员到位后,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17.其他相关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应工作职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