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后国务院首个批复的超大城市总体规划正式发布 “上海2035”: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 2018-01-05 来源:解放日报
立足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重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梦圆2050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各项发展指标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7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明确了上海至2035年并远景展望至2050年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为上海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昨天,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上海2035”全文内容。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国务院第一个批复的超大城市总体规划,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明确了上海的城市性质,即: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同时,阐述了上海的城市目标愿景。
“主要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在体现民众意愿。”据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徐毅松介绍,“上海2035”把上海的目标愿景表述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通过“创新、人文、生态”三个分目标,深化了“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内涵,充分体现创新对未来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引领,突显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彰显以人为本理念和城市特色魅力。
衔接党的十九大明确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上海2035”提出了近期(2020年)、远期(2035年)和远景(2050年)三个阶段的城市目标愿景:立足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上海力量;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重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梦圆2050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各项发展指标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谱写更美好的上海篇章。
“上海2035”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作为一根红线贯彻始终。规划强调,上海将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通过探索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参与规划实施和监督,逐步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明确,坚持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牢牢守住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底线,实现内涵发展和弹性适应。到2035年,上海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