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一网通办”须激活旧档案 2018-07-20 来源:解放日报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以“一网通办”更加便利群众办事创业。
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务服务已经实现“一站式”办理。以企业注册为例,一个窗口可以实现名称核准、营业执照申请、税务发票申请、公章申请、社保登记等涉及多个部门的流程,有些地方还实现了全程电子化,企业连门都不用出,就可以办完全部手续。
这背后靠的就是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互认,“信息孤岛”被打破。但是,各部门都有一些长期积攒的纸质历史信息没有电子化、信息化,群众办事时需要自己带着原件、复印件去,如果有遗失,还要填各种表格申请查询、复印、盖公章证明真实性。
最近,笔者就亲眼看到一位遗失了契税证明的业主,排了一个多小时队,才在房屋交易大厅的查询窗口复印了自己多年前的契税票,然后,他还要带着这张契税票,重新拿号,再排几个小时队,去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又如,已经实现5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的北京,各个注册大厅也留出了专门的窗口,专门办理查询、企业信息变更等业务。据了解,这往往要翻阅大量纸质资料,耗时耗力,一笔查询业务办一两个小时乃至半天都是常事。
新办理的各种证照因为一开始就是电子化、数据化的,能在各个部门之间跑得顺畅,避免办事群众跑腿。但这些保存在各单位的纸质档案却被迫留在“信息孤岛”上,关在档案柜子里,影响了一网通、电子化进程,群众办事创业不方便,工作人员处理起来也麻烦。可以说,这些纸质档案已成为缩短办事流程的最大障碍。
把这些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把过去填写的白纸黑字变成数据,从技术上来讲并不难,难的是没人手、没时间。目前,全国各个基层办事窗口基本都是满负荷运转,以北京朝阳工商登记部门为例,他们一天要放1800多个号,但一线办事人员只有数十名,想当天业务当天办结都很困难,难以抽出精力处理之前几十年积攒的40多万户企业主体的历史材料。
从全国来看,我国1亿多市场主体,近14亿人口,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企业信息、个人身份信息、家庭婚姻信息、房产信息、医疗记录等,都是天文数字,指望各个基层单位凭借本就很紧张的人手完成历史材料的数字化,并不现实。但如果不把纸质材料变成电子材料,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效果就要打折扣。
解决这个问题,不妨认真落实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方式,让企业、志愿者来参与历史纸质材料的数据化,激活分散在各个单位档案柜里的老资料。国家和相关部门可以拨出一定经费予以支持,也可以跟企业共建共享。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成后,已经催生了“天眼查”“企查查”等企业,今后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一定会引起更多企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