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古实证追寻中华文明历程 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昨晚黄金档在东方卫视和百视TV首播 2023-12-10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记者 张熠

  中华大地锦绣河山,滋养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由国家文物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出品的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昨晚黄金档在东方卫视和百视TV首播。当天上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发布暨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开播仪式在北京举行。

  立足考古实证探寻“何以中国”

  正如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所说:所谓“何以中国”,即用考古实证追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持续发展”的历程故事。百年以来,经由一代代考古学家的努力,实证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纪录片《何以中国》立足考古实证,从时空的长镜头中探寻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和内生动力。

  纪录片分《秦汉》《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8集,从迈向一体化的秦汉王朝讲起,进而溯源至旧、新石器时代之交,见证中华大地的先民走向农业定居,组成家庭和社会,建立早期信仰与文化审美,开始五湖四海间的交流,形成区域古国和早期文明,开启夏商周的王朝时代,直至秦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历程。

  作为一部“考古写史”的纪录片,《何以中国》引导观众以沉浸方式进入历史长河。在国家文物局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下,纪录片共拍摄全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等点位230余个,足迹遍布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跋涉超过4万公里。创作组梳理学术资料共300多万字,脚本撰写字数达40万字。依据扎实、多学科的考古研究成果,在历史场景拍摄阶段共复原叙事场景220处、服装2268套、饰品1500件、道具3600余件。

  总导演干超如此阐释《何以中国》:“考古写史,以考古引领,跨越万年时光,实证早期文明国家中国的发源和发展;透物见人,以大量的考古成果和文物组合,通过影视化叙事,描绘更为具体有温度的先人所处时代的社会面貌;连接现实,以严谨负责的治学精神,回答中国何以为今日中国的内在逻辑和动力;视听创造,创新纪录片的视听语言,并使节目各部分都具备长尾的档案价值。”

  首集内容聚焦“秦汉”

  纪录片首集《秦汉》,依托百年中国考古发现,从湖南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秦代木方、渤海湾畔的秦代行宫遗址、秦直道遗址、汉代南越国宫苑遗址、海昏侯墓等历史遗存中,解析史料、透物见人,解码秦汉王朝统一的历史进程,追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持续发展的历史答案。

  安陆城外“睡虎地”四号墓里的一封家书,让人窥见20多个世纪之前,秦军普通士兵黑夫和惊对家人的牵挂,以及战争年代对统一与和平的向往。就在他们写下家书的两年后,公元前221年,秦扫六合,完成广阔疆域的统一。在六国故地和秦都咸阳所在的关中地区,大量镶嵌秦诏版的铜权和铁权出土,镌刻着秦统一度量衡的历史。

  摄制组利用三维地图,呈现了秦汉各阶段的文化疆域版图以及地理地貌特征,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模拟还原了古代宫阙的面貌。蒙恬、刘邦、霍去病、卫青、刘贺、解忧公主等历史人物形象,则参考了秦兵马俑、汉画像砖等众多考古发现中的造型。就连南越国宫苑中的梅花鹿、龟鳖,宫人清点从北边移植过来的枣树所结果实数量等一闪而过的影视画面,也都有考古实证为依托。

  同天,上海广播电视台与华纳兄弟探索集团签署合作意向备忘录,标志着《何以中国》将启动国际版的制作和传播。同时举行《何以中国》版权授权仪式,首批收藏《何以中国》的18家博物馆,包括中国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山东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南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都是与中华文明探源及早期发展密切相关的文物收藏、研究、保护、展示、传播机构。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出席会议并讲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