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璜》《摇滚莫扎特》《巴黎圣母院》接踵而至 上海观众爱上法语音乐剧 2024-01-29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法语音乐剧《唐璜》融入了许多弗拉明戈元素。.jpeg

法语音乐剧《唐璜》融入了许多弗拉明戈元素。记者 董天晔 摄

  记者 吴桐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对上海音乐剧观众来说,好消息是一批经典法语原版音乐剧接踵而至。1月25日至2月8日,法语原版音乐剧《唐璜》在上海文化广场开启17场连演。《唐璜》之后,还有《摇滚莫扎特》《巴黎圣母院》。

  《摇滚莫扎特》曾在2018年来沪连演24场,场场爆满,2019年返场,热度不减。《巴黎圣母院》也曾在2019年、2020年来沪。两部原版大戏今年将再度来沪的消息一出,许多音乐剧迷都准备抢票“二刷”“三刷”。法语音乐剧有何独特魅力?

  “从头唱到尾”情感强烈

  《唐璜》编剧、作曲费利克斯·格雷告诉记者,法语音乐剧在形式上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从头唱到尾”。比起德语音乐剧对剧情连贯性和主题深刻性的追求,法语音乐剧似乎更在意歌好不好听。

  回头去看1979年首演的法语音乐剧开山之作《星幻》,就把“唱”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这部作品中,演员们在台上拿着手持话筒唱歌,有点让人出戏,不像在看音乐剧,更像是一场摇滚演唱会。“法国人喜欢创造不一样的东西。”音乐剧《唐璜》制作人尼古拉·塔拉尔说,“对‘唱’的强调,让法语音乐剧从头至尾都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对一些人来说,这种情感表达甚至有一些‘过头’,但就是这样强烈而充分的情感表达,成就了法语音乐剧感性、挥洒自如的魅力。”

  中国观众为何喜欢法语音乐剧?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说,法语音乐剧大多符合中式审美,因其拥有的写意感、以诗与歌为核心的创作理念,与中国人千百年来经由戏曲传承的审美意趣不谋而合。“中国观众欣赏法语音乐剧时,不会去计较哪里的叙事是否缺了一块,舞美是不是太过抽象,或是某个演员的表演是否‘出戏’。一些留白,一些跳跃,一些间离,完全能看懂,而且可以感受到更多。”

  赋予经典现代化表达

  在1998年诞生的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取得空前成功后,一大批由基于文学名著或历史人物事件改编的法语音乐剧应运而生,2004年首演的《唐璜》就是其中之一。编剧费利克斯·格雷做了一个大胆的改动:让唐璜坠入爱河,作为对唐璜的惩罚。

  这是唐璜的扮演者吉安·马可·夏拉提第一次来沪演出音乐剧。他自己也没想到,在上海能遇见这么多热情的粉丝。在上半场,吉安要扮演一个浪荡子,而到了下半场,他遇见了玛利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开始学习爱、体会爱。

  费利克斯·格雷抛开了以往作品对“唐璜”这一人物的呈现,赋予这一故事更为现代化的理解,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且性格鲜明的唐璜。剧中大量金曲旋律抓耳,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唐璜不在意所谓的生死与明天,只专注于眼下真实可触的人生。唐璜究竟爱上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一次来沪演出的法国音乐剧演员拉蒂西亚·卡雷尔说:“玛利亚身上充满现代女性的特质,她是一位艺术家,很独立、很前卫。我很幸运能跟随这个角色,为观众呈现一场纯粹的爱,即使故事有一个悲伤的结局。”

  在《唐璜》中扮演唐·卡洛斯一角的是法语音乐剧演员洛朗·班。过去10多年来,他曾带着不同的作品来到中国,还曾在上海开过个人演唱会,中国观众亲切地称他为“老航班”。洛朗·班至今记得,2018年,《摇滚莫扎特》第一次来到上海演出,连演24场,末场谢幕时,观众们在台下用法语大合唱了一曲《活到极限》。2019年,《摇滚莫扎特》再度来上海,洛朗·班在剧中用中文唱起中国民歌《茉莉花》。

  被中国观众称为“小米”的法国音乐剧演员米开朗基罗·勒孔特说,法语音乐剧擅长造星。往往在音乐剧首演前,就通过发唱片让歌曲被传唱,也通过明星的号召力赢得市场。而在“老航班”“小米”等老朋友之后,吉安等新的法语音乐剧明星通过新的作品在上海拥有了粉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