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批乘务员到列车长,李喆连续27年的除夕坚守在沪港列车上 2024-02-11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解放日报记者 王力

  2月9日,流动的中国放慢了脚步,大部分旅客都已经到家,准备除夕夜的家庭聚餐了。不过,铁路上海客运段沪港车队列车长李喆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前一天,她刚值乘Z99次列车送旅客去广州,当天,她要陪伴Z100次列车的旅客从广州返回上海。

  Z99/100次列车还有个更为亲切的名字,那就是沪港列车。

  1997年5月19日,沪港列车正式开通,车次为99/100次,从“东方明珠”到“东方之珠”终于有了铁路通道,全程用时29小时左右。

  那一年,李喆刚毕业进入铁路上海客运段,在完成英语、粤语等技能培训后,她成了首批沪港列车乘务员。

  从那时起,连续27年的除夕她都坚守在沪港列车上。

  见证“回乡证”变“通行证”

  列车到终点站上海站前,李喆又一次进行全列巡视,从2号车厢到19号车厢走一个来回,要走2000步,用时半个小时左右。这趟路她已经走过了无数次,甚至闭着眼睛都能知道自己身处几号车厢。

  当天车上的旅客并不多,主要是一些带着小孩的家庭旅客,他们准备举家在上海迎接新年。

  李喆一边提前祝旅客新年好,一边提醒他们下车时带好行李。

  过去,到了除夕这天,依然有许多旅客赶着回家。如今,出来旅游的旅客不少,李喆不禁感慨,过年回家的传统也有了很多新变化。

  27载春秋,在这趟沪港列车上,李喆见证了太多的变化。有旅客的变化、铁路自身的变化,也有沪港两地经济发展的巨变。

  1997年,香港的GDP为1.37万亿元人民币,约是当时上海的4倍。那时,考克箱、大哥大在中国内地都是稀罕的物件,但在沪港列车上却经常能看见,这些几乎是来内地做生意的香港商务人士的出行标配。

  李喆记得,首趟列车从上海出发前往香港时,车上的铺位基本全满,除了商务人士,还有许多拿着“回乡证”的老人。

  “那时,去香港探亲的旅客常会带着马兰头、豆苗等蔬菜,以及大闸蟹等食物。因为香港蔬菜价格高、大闸蟹贵。当时列车车厢连接处,可以看到很多蔬菜摊在那里。而回来的旅客会带着外国品牌的化妆品、CD机、照相机等,因为这些东西香港免税,且当时内地比较少。”李喆说。

  文化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当时,香港来的旅客还会给乘务员小费,遇到春节,还会发红包,里面放5元、10元的港币。

  “虽然金额不大,但我们都婉言谢绝了,就算收了也会上交。”李喆回忆。

  不过,渐渐地,这些现象都消失不见了。2023年,上海GDP已达4.72万亿元人民币。如今,“回乡证”变成了“通行证”,旅客们进出香港十分便利,往来多是轻装上阵。曾经加挂的、每次都装满的行李车厢也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双珠”路迈入高铁时代

  铁路的变化也恍若隔世,不过变化的背后,更多是传承。李喆介绍,最早的沪港列车是蓝白色的涂装,是当时国内最“豪华”的列车之一,还配备了绝无仅有的公共电话。后来,列车统一刷成绿色,变成“绿皮车”,但沪港列车的配置和服务始终保持高标准,是铁路服务的标杆。

  2007年4月,全国铁路实行第六次大提速,沪港列车车次变为T99/100次(T代表特快列车)。2014年12月,沪港列车再次升级,车次又变为Z99/100次(直达特快列车)。

  经过两次升级,沪港列车的运行时间也从最初的29个小时,缩短到全程约19个小时。

  疫情暴发后,Z99/100次列车一度停运,虽然现在列车恢复开行,但广州—香港段的运营目前仍没有恢复。不过,沪港列车有新的“接班人”——沪港高铁G99/100次列车。

  2018年9月23日,随着广深高铁香港段开通运营,原本从上海虹桥站始发,终到站为广州南的G99次列车,经广深高铁延长至香港西九龙运行,全程运行时间8小时17分。回程从香港西九龙始发返回上海虹桥。

  自此,从“东方明珠”到“东方之珠”迈入了高铁时代。

  G99/100次列车也曾因为疫情停运,不过2023年4月1日起,这趟列车恢复开行。

  除夕当天,当列车抵达上海后,李喆一边送走旅客,一边再次进行全列巡视,检查车上是否有旅客的遗失物品。

  今年除夕夜,她可以赶回家与家人团圆。当然,她的同事将接班继续坚守在Z99次列车的岗位上,在列车上吃年夜饭,并为旅客们送去春联和新春祝福。

  与此同时,G99次列车接过“衣钵”,也在除夕出发,串联起新的沪港记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