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路:绿廊疏林花海 年底将建成上海首个口袋公园带 2024-06-25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灰白色系地砖增添空间的明亮度,花坛被设计成公共座椅。 沈思怡 摄.jpeg

灰白色系地砖增添空间的明亮度,花坛被设计成公共座椅。沈思怡 摄

  记者 沈思怡

  居住或工作在静安区昌平路附近的人们发现,这条曾以“栾树大道”闻名的百年网红马路,最近大变样了。从昌平路地铁站向东出发,人行道北侧的绿化带被重新梳理成景观带,一条新增的林荫绿道蜿蜒其中。沿途,红枫、蜡梅、樱花等乔木枝影横斜,林下种植的八仙花、百子莲、月季等花卉缤纷可爱,各类观赏草绿意盎然。这条长约800米的沿街林下绿廊隔开了车水马龙的喧嚣,串联起沿途新开辟的水景花园、口袋公园、儿童乐园等小微公共空间,漫步其中,仿佛置身疏林花海,静谧清幽。

  昨天,静安区发布了昌平路“美丽街区”改造项目最新成果。一期工程中,昌平路东段(江宁路至常德路)800米长的绿化景观带、慢行系统、外墙立面更新等均已完工。项目二期计划今年年底前完工,将在昌平路全线(常德路至武宁南路)沿途两公里内嵌入10个口袋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上海首个口袋公园带。

  公园与城市无界融合

  昌平路始建于1923年,20世纪末,工厂聚集的昌平路被改造为市民聚居区,马路拓宽,两旁的街道种上高大茂密的栾树。每到秋季,赭红色的花朵成为落叶中的一抹亮色,昌平路也由此成为上海首批20条林荫大道之一。

  尽管仍保持着老上海味道,但经年累月使用,昌平路的整体路况能级下降,虽然街区内绿化覆盖面积达2.5万平方米,相当于大半个静安公园,但绿化种类单一,观赏性弱,加之栾树树冠茂密,遮挡了大部分阳光,使得整个街区暗淡无光,欠缺活力。

  2022年,静安区将昌平路“美丽街区”建设作为区政府重点工作,经过前期规划设计,街区改造项目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通过整体改造,打造生活与自然深度融合的公园城市街区。

  如今昌平路的周边绿化带中,新增种植了月季、杜鹃、八仙花、鼠尾草、百子莲、鼠尾草、形态各异的蕨类植物等200余种花草乔木。“确保每个季节都有花开,四时的景色均不相同。”昌平路街区改造总设计师虞金龙说。

  街区更新之细致用心,还体现在地砖和花坛等细节中。比如,改造后的人行道及公园地砖摒弃了原本耐脏的深色系,转而采用更明亮的灰白色系,缓解栾树遮光导致街区幽暗的窘境。景观花坛也被设计成了公共座椅。

  打造首个口袋公园带

  作为街区边界的线型园林,设计团队借助绿道,因地制宜地串联起了沿途的口袋公园、廊亭、水景等,在保留其原本格局的基础上,对老旧设施进行改善提升,营造出功能复合、充满生活风味的社区中心花园。

  昌平路西康路路口的“溪梦园”,设计团队在保留水景的同时,重塑休憩廊亭,并加入跌水、喷泉、雾森等设计元素,水景体验更丰富。改造后的廊亭伞盖呈错落有致的花瓣状,搭配竹节状的立柱与四周茂密的花草植被,形如三片白玉兰花瓣错落有致地飘在林间。廊架南侧,白色的小桥横跨水景,连接起公园的另一端的水上花园。桥身与花坛均延续了流线型的花瓣设计,蕨类植物搭配氤氲水汽,营造如梦似幻的仙境感。

  昌平路陕西北路路口的蒋家巷花园则大刀阔斧辟出了一处儿童乐园,橙黄色的攀爬架、滑滑梯等游乐设备与黄绿间隔的橡胶跑道色彩呼应。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来嬉戏追逐,尽情玩耍。

  据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沈柳介绍,项目一期中已有6个口袋公园建造完毕,二期还将陆续建成4个口袋公园,并根据公园周边的业态,嵌入不同功能。

  是享受者也是“建设者”

  经常去“溪梦园”的市民会发现,近期,公园里新添了一处崭新的公共厕所。这源自项目改造过程中,周边居民的一则建议征集。群众呼声,在昌平路街区改造中得到回应,最终落地。

  数据显示,在2022到2023年期间,静安区人大代表向市民群众收集梳理138条相关意见,其中118条得到了采纳,采纳率高达85%。

  沈柳坦言,昌平路街区改造的顺利落成,离不开沿线居民和单位的支持配合与献计献策。项目启动初期,来自社区居民与沿街商户的反对压力不小。项目施工方老敬告诉记者,自开工以来,他几乎每天都要与区绿容局、属地街道、居委等部门对居民与商户进行上门沟通。“只有在充分了解他们的诉求,几方意见达成统一后才能动工。”老敬说。

  随着街区市容环境和景观面貌的改善,不少商家逐渐从“大声反对”转向“互利共赢”。在开工之初接连打“12345”投诉并信访的商铺业主吴阿姨坦言,原来怕“美丽街区”施工影响生意,如今店门口就是街角公园,客流量反而增多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