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强国和科创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上海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 2024-06-25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解放日报记者集体采写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上海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上海科技工作者表示,他们将积极投身科技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科技强国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自己的力量。

  抓住范式变革机遇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表示,总书记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为我们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高校服务好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以教育奠基创新、科技落实创新、人才引领创新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金力表示,复旦大学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科学家勇立潮头、激发创新活力,更好地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积极推动“三位一体”协同落地,始终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才俊;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提升科研国际合作能级,为打造创新高地集聚全球最优质资源,建设连接全球的区域节点;不遗余力地推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倾力提升学校创新策源、辐射产业能力,打造更加协同、活力、卓越的创新生态。

  “今天有幸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收获很大,也备受鼓舞。”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主持工作)陈海鹏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和规律,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将抓住科研范式的变革所带来的机遇,深入研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问题。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更加深入地将我们的研究融入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进程,深入研究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科技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务实管用的智库成果。”陈海鹏说。

  突破核心技术,深化国际合作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吴林晟所在团队研发的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参加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吴林晟表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思想和行动指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电子学科专业特长,在目前的成果基础上继续努力突破射频系统设计制造关键核心技术,为建成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回首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过程,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第一完成人龚剑感慨万千: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十分重视这座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多次实地调研,亲自审定设计方案,要求把上海中心大厦建设成绿色、智慧、人文的国际一流精品工程。作为工程总包单位,上海建工集团大胆采用数字化新技术,建立了专项技术平台、协同管控平台、运维管理平台等组成的超高层建筑数字化建造技术体系,开启了超高层建筑数字化建造新模式。“如今,基于数字化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建造日趋受到重视。我们要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继续前进,加快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建造赋能。”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布鲁斯·爱德华·里特曼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他的长期科研合作伙伴——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夏四清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讲到,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夏四清说,“这让我更有信心在环境保护方面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把上海和中国建设得更宜居、更美丽。”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创新

  作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队成员,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贾杰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他们全面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身为医疗科技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创新医疗技术,勇于提出问题,敢于突破,持续钻研,才能守护好人民的生命安全、维系好人民的生活品质。”在他看来,产学研合作是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机制,康复医生和康复技术研发人员要聚焦临床所需、患者所求,多学科交叉,不断提出新的研发思路,促进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新兴医疗产业发展。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孙锟激动之余也倍感未来责任更加重大。他表示,获奖不仅是对小儿心血管团队几代人不断创新、努力奋斗的肯定,更是吹响了未来工作的集结号,在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难题要攻克。“我们要持续提升疾病诊治能力,更要助力国家人口战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科技发展,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亲自为我们呐喊助威,这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会在医学科研道路上更加努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