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功夫在课内更在课外 名师进驻学生社区 学生出任校长助理 上海高校探索全员全程育人路径 2024-07-15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记者 徐瑞哲 李蕾

  “个人发展路径怎么选择,是争取保研或考研?还是本科毕业后直接找工作?”在同济大学,包括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在内,校领导、知名教授、专任教师纷纷进驻学生社区,与学子促膝谈心,分享过来人的经验。

  同济大学自2019年起在本科生社区中首推“驻楼导师工作站”,至今已实现全覆盖。截至今年6月底,学校共选派近1200人次专家、学者“驻楼”开展社区讲堂、学术沙龙、成长问诊和师生对话等,覆盖学生约3万人次。

  思政功夫在课内,更在课外。上海各大高校校园里,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不止导师和辅导员这两个“导”,从校院书记到专任教师,全员全程都成为育人主体,而且各有各的好方法、好路径。

  思政平台上师生共同解惑

  晚上8点,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毕业班辅导员李万秀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这时,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毕业生小陈敲开了他的门:小陈这次公务员考试未通过,感到十分失落沮丧,迫切想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老师,你知道吗,我的父母年纪很大了,身体都不好,他们靠打短工抚养我长大,很不容易。”在和小陈交谈中,李万秀得知他经过两次考研才从二本学院考到一本大学。这次考公失利,小陈似乎一下钻进了“牛角尖”。

  “你很有毅力,想想你之前比赛、打工、考研,把它们当作一个个台阶,爬得更高、走得更远。”李万秀开导他说,距离下一次考公还有很久,不妨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先找好工作、两条腿走路。小陈如释重负:“我之前一直失眠,听您讲了这么多,今晚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同时,李万秀还为小陈提供了他老家所在省市的招聘信息,帮助他优化简历。上月,小陈与家乡一家国企签订三方协议。

  “暑假在家,如何和父母和平相处?”“暑期,该怎么找实习?”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索小蓝书”平台上,学生们眼下提出的问题更多集中在暑期生活。这个由辅导员+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大思政育人平台,开设“想对你说”“大学问”“西索职秀”“小蓝鼠信箱”“西索百科”等多个品牌栏目,邀请师生共同解开大学生困惑和烦恼。平台汇总校园日常各方面350个以上的攻略,供学生们后台搜索。在线下,平台每天为全校学生提供求职正装免费租借和熨烫、闲置物品交换、简历免费修改和彩打、面试场地租借等多项服务,使大思政育人平台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温馨港湾和生涯发展的加油站。

  帮助学生找准“用才之地”

  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常雅宁教授主要从事食品营养与安全领域研究,教学科研之余也给学生们更多“营养”。自2002年走上“班导师”这个岗位,常雅宁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育人经,“如果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能发光的地方,那么每一个人都是很好的人才!”在常雅宁看来,自己的工作重点就是如何发现并放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授课之余,她经常找机会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讲座活动以及与少数民族同学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

  “我的自信都是在实验八楼找到的,都是在您的帮助、鼓励和信任下找到的,真心感谢您,我会永远像您一样,阳光自信、温暖善良。”毕业之际,这是维吾尔族学生小吐对常雅宁的“表白”。

  从迎新会上那个不自信的小姑娘,到一步步提升成绩、克服英语短板,再到在实验室组会上积极表达想法,实验愈发有起色,最终毕业成为一名有自信、敢担当的喀什地区公务员……在常雅宁及其课题组的悉心引导下,小吐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毕业同学都会自发以PPT形式分享自己走过的成长路程,好帮助学弟学妹精准避坑”“学业帮扶中,学长学姐拿出看家本领‘承包’相应的科目”……说到自己的课题组,常雅宁的语气里满是欣慰与感动:“从成立到现在,我们课题组一直是非常和谐友爱的大家庭,有着良好的‘家风’传承。”

  截至目前,常雅宁的实验室已培养出40余位优秀硕士生及上百位本科毕业生,多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学生等荣誉。

  学生做校长助理参与管理

  学生也是大学的主人翁。上海理工大学设置的“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突出学生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制度保障。

  这项制度安排突出“快、真、效”,始终把学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对学生关心的事,在第一时间推动解决,变堵为疏。每月校长助理都编写简报,实地调研推动解决,并进行督查督办。部分问题还可以通过与校长面对面,现场办公当即解决。

  上海理工大学正在对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改造升级。学生向校长助理反映,“一公南”宿舍附近工地早上5点多就开始施工,噪音较大,影响学生休息。

  校长助理第一时间去现场及基建处、后勤处调研发现,“一公南”宿舍附近存在两处工地,一个早上7点开始施工,另一个早上5点半挖掘机开始工作,确实噪音较大。经与施工现场负责人沟通,早上施工时间调整为7点,每天工作时长不变,不影响正常工期。同时,校长助理也及时告诉学生,挖掘机只连续工作3天,后期不会产生太大噪音,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

  与学生相关的改革举措总是备受关注。上海理工大学定期举办校长面对面活动,邀请学生来“找茬”“吐槽”,让大学生成为“主角”畅所欲言。为了公平公正,每次参加“校长面对面”的学生都是随机抽取产生,听得到最真实的声音。

  校内外联动做学生引路人

  上个月,84岁的1960级华东理工大学老校友、“两弹一星”工程老党员朱孔阳重回母校,与“00后”学生党员交心长谈。他60年前从华理毕业就投身大西北,加入“两弹一星”工程。

  “我们的核武器,有人说是3万多人搞出来的,有人说是30多万人搞出来的,可我认为是全国人民共同搞出来的。”在微党课中,朱孔阳同志满怀期望地望向当地大学生,“中国现代化必将离不开你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接班,你们责任重大。”

  面对老前辈的厚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研究生第八党支部书记、2022级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张于波表示,自己要学习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内涵,聚焦国之所需,投身航空发动机“卡脖子”技术研究,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青春力量。

  从“有教无类”“不言之教”到“因机设教”,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同济大学教授刘强作为校外专家,加入了华东理工师德学风建设大讨论,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导学关系。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研究生导师门晓璇表示,作为一名新晋的青年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和人生方向的指导者。在追求自身学术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沟通技巧。“倾听学生,了解学生,珍惜学缘,学术共求,在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的学习与交流中,形成融洽的良性互动关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