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春风化雨浸润光荣之城 众多市民游客在观看升旗、打卡一大会址及纪念馆中定格国庆记忆,上海将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2024-10-03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市民游客在国庆假期来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观摩“光荣之城——上海市革命场馆联盟红色文物史料展”,重温那段波澜壮阔、充满荣光的革命岁月。记者 海沙尔 摄.jpg

市民游客在国庆假期来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观摩“光荣之城——上海市革命场馆联盟红色文物史料展”,重温那段波澜壮阔、充满荣光的革命岁月。记者 海沙尔 摄

  记者 李君娜

  2024年10月1日,上海兴业路,晨曦中的一大广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这一天,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众多市民、游客自发来到一大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义勇军进行曲》的熟悉旋律中,他们齐唱国歌,向国旗行注目礼。歌声越来越嘹亮,人越来越多。

  升旗仪式后,人们有序来到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一大纪念馆拍照打卡。挥舞的国旗、幸福的笑容,定格一段段难忘的国庆记忆。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兴业路走向复兴路。2017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并留下谆谆嘱托:“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近年来,上海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充分用好丰富的红色资源,把包括中共一大纪念馆在内的革命旧址、革命文物中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深度演绎,高水平推进“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上海“红色文化”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推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用好红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10月1日当天,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活动。活动现场,通过情景诗剧、歌曲演唱、手风琴合奏、答题兑章等形式,生动再现新中国75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2021年6月3日,建党百年之际,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同时,一街之隔的一大会址也完成了保护修缮。“兴业路76号,这幢石库门房子见证了伟大政党的诞生,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既是习总书记的嘱托,也是我们在新时代的光荣使命。”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说,“我们要把这栋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原原本本地保护下去,它既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教育党员干部、观众的生动的党史教育空间,更是下一个时代阐释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十分重要的承载地。”

  2021年7月14日,“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省级研究中心。之后,由该中心联合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图书馆主办的《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幕,成为全国范围内呈现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最为凸显、最具影响力的展览。

  从2016年起,上海全面启动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一批批革命旧址修缮开放,一批批展览展陈功能提升。包括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等,都陆续完成了修缮、建设、布展。

  从兴业路、国福路,到渔阳里、辅德里……在上海,612处红色资源、2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遍布全市,也为认识党史中的上海打开一道门,推开一扇窗。

  守正创新,数智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

  戴上特制的VR设备,观众“置身”于望志路一栋石库门民居内。此时,视线前方,中共一大正秘密召开,可以清楚地看到先辈们为中国未来慷慨陈词。

  今年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沪开幕。全国首个数字世界中的红色矩阵——“数字一大”服务矩阵亮相。

  通过“数字一大”小程序,凭借AR技术,人们可以轻松扫描“一瓶水”或环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墙上的“十二里”铁艺铭牌,并借此即刻“穿越”时空,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中共一大纪念馆如何担负起时代责任,如何奋斗出时代作为,如何诠释好时代表达?守正创新无疑是破题的一条重要路径。”薛峰说。

  数智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上海走在前列。2021年6月,全国首个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上海“红途”在“学习强国”和“随申办”上线。2023年8月,中共四大纪念馆与上海大学深度合作,推出“灵境·强国有我”VR系统,红色文化“有声有色有形”。

  借助于科技和人工智能,红色文化更“潮”,也更吸引年轻人。“数字化是一种新的形式,也满足年轻人对于红色文化触达的需求。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愿意为了好的文化去体验买单。”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阮竣说。

  今年7月1日,中共一大纪念馆微博粉丝量突破百万大关,微信粉丝数达到80万。

  原创优质党课,深化红色精神阐释

  红色文化如春风化雨,浸润着这座光荣之城。

  国庆期间,中共一大纪念馆特别组织起一支“党的诞生地”志愿者讲解员队伍。志愿者们将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及其深远意义娓娓道来,让参观者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近年来,上海深度挖掘红色资源、红色题材,用多种文艺形式打造出一堂堂“好听好看又好懂”的文艺党课。

  6月15日,上海出品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正式首映。对不少影迷来说,这也是一堂特别的“文艺党课”。看完影片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影迷都选择去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找寻红色文化足迹。

  在传统展厅里,红色文化也更入脑入心。5月28日,由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共同举办的“日月焕新 初心不变——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特别活动”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举行。以真实事件改编的原创微剧《祝上海解放》,融合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伟大胜利。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今年7月1日,来自全市各地区各系统各领域的新党员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的“牢记嘱托再建新功”上海市新党员代表入党宣誓活动。外卖骑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田丹是其中之一。

  铮铮誓言,拳拳初心。站在时间之河回望,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时,全国范围内仅有50多名共产党员。如今,星火燎原,这一数字已经超过9900万。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发展壮大。在上海,党员数量也已超过219万。

  2021年,“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被列入全市16项民心工程。全国首部红色资源地方性法规《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

  在上海的各个区,红色文化触手可及。新时代新征程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这座光荣之城的使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