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能为时代提供什么样的“真” 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举办 2024-11-26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施晨露
“把心交给读者,意味着以读者为心,交出去才有人接着。”“你能不能为时代提供真?表达真?”昨天下午,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以“青年与文学的未来”为主题的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在上海作协大厅举办,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只有写出整体性,一个作家才能写下他立得住的作品。”青年作家王苏辛重读了巴金先生1986年写给青年作家的致辞,“巴老说,中国的作家首先要为中国的读者写作。这在如今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活在当下的人,已经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看到很多现象,可是如何把这些现象形成笔下的观察,需要强大的辨认能力。文学最终要面临的不只是当下的检验,还有未来的检验。”
“巴金先生总说,‘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青年作家周婉京说,“我喜欢巴金先生的‘真’,也想成为巴金先生那样讲真话、做真事的人,所以才踏上了文学创作这条路。写作的特点也好,风格也罢,这些都远没有‘真’重要,更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不过是‘真’的结果。”
到底何为文学之“真”?青年作家龚万莹认为,“‘真’一方面指的是‘内心之真’,需要预备好内里的赤子之心才能寻到真话,说出真话。另一方面也是‘对象之真’。‘真’并不是照搬生活,给现实拍张照片,有时候,虚构是可以距离真实更近的。小说家不能被一套小说技巧框定,痴迷于工具与规范,遗忘了身边真实存在的具体的人。”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青年与文学的未来?有写作者和文学工作组织者双重身份的王若虚说:“青年不只是文学的未来,青年早已经是文学的当下,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2009年,我来到上海作协,除了写作也参与青年文学人才培养工作,直到今天,我们为27位青年作家出版了第一本书,以及主题合集16本。巴老曾在《激流三部曲》总序中写道:‘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那就是对生活的信仰。’把最后一句里的生活改为文学,一样非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