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荟萃 申城商圈新春人气足 精彩缤纷的非遗体验让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就爱不释手 2025-01-30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高低错落的梅花桩上,醒狮前后翻腾、上下跳跃,引得观众阵阵欢呼。.jpg

大年初一下午,在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来自中国香港、已有百年历史的夏国璋龙狮团,带来一场气势磅礴的表演。高低错落的梅花桩上,醒狮前后翻腾、上下跳跃,引得观众阵阵欢呼。春节假期,今潮8弄将带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民俗与新春演艺活动,以海派年味与市民游客共庆首个“非遗版”春节。记者 蒋迪雯 周楠 摄影报道

  记者 叶宇

  晴日迎春,灵蛇贺岁。大年初一,上海在明媚的阳光与满城的红装中开启乙巳蛇年,各大商场也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开门迎来新年第一波客人。

  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众多商场为市民游客奉上精彩缤纷的非遗“大礼包”。有的将非遗传承人请到现场,手把手向市民教授非遗技艺;有的每天安排不同的手工坊,让顾客亲手体验剪纸、翻花等各色非遗手作;有的则是精心筹备展演,将川剧变脸、长嘴壶功、皮影戏等非遗文化搬上舞台,让市民足不出“沪”,也能品味各地非遗。

  “亲手做感觉不一样”

  蛇年首日走进位于静安区的MOHO Mall,一串串小灯笼、一簇簇发财果装点出新春的喜气。下午两点,一楼连廊处的“非遗造物坊”开门迎客。从大年初一到初五,剪纸、拓印、糖画、草编、捏面人等活动将在这里轮番登场,市民在商场内任意消费后,均可体验非遗手作。

  大年初一的体验内容是拓印与剪纸。活动开始后人流不断,一个半小时内已经有将近70人陆续参加,人气超过主办方的预期,“材料都快用完了,等一下要去补货”。拓印区准备了卡通蛇、招财进宝、“福”字等模板,市民用刷子蘸取金色的颜料后,只需在红纸上均匀拍刷,一幅“入门级”的拓印便完成了。吴小姐属蛇,正逢本命年,于是选择了卡通蛇的图案。几分钟后,一幅作品成功出炉,但她仍感到意犹未尽,“整个过程很好玩,做出来的效果比想象得更可爱”。

  剪纸区也准备了十几种难易程度不同的款式供市民选择。高二学生黄梓童路过时被吸引,虽然剪纸的经验几乎为零,但她选择了难度相对较大的“平安福”(苹果与“福”字的组合图案),“看起来很有意思,我想挑战自己”。经过十几分钟小心翼翼、聚精会神地裁剪,黄梓童的“挑战”宣告成功。“我打算把这幅剪纸带回家贴在我房间的窗户上,”黄梓童说,自己以前并不会购买剪纸进行装饰,“但是亲手做的感觉不一样”。

  浦东的世博源内,非遗元素同样散落在商场的各个区域。新年第一天,下沉式广场内一场精彩的龙狮贺新春为蛇年热闹开场,引来不少市民围观喝彩。稍走几步路来到商场另一区,新春市集今年也特地增加非遗摊位,让市民可以亲手制作非遗纸翻花。拿在手里不过巴掌大小的翻花,向不同的方向翻转、组合,竟能变换出十几种造型。“打开是彩虹桥,轻轻一抖变成小灯笼,往下一拉叫做龙头凤尾……”非遗传承人刘凤臣一边向好奇的市民演示,一边给大家科普:“每个翻花由240多张纸组成,经过粘贴、晾晒、切割、上色、组装,需要20多天才能制作完成。”

  了解了翻花的原理后,不少孩子跃跃欲试。刘凤臣也准备了已经上色的翻花“零件”,让大家亲手完成最后一个组装步骤。7岁的男孩小禾和妈妈一起合作,共同拼成了一条小蛇。“学校里以前也有非遗活动,但翻花是第一次接触。”制作完成后,小禾兴奋地向记者展示成果:“这是我今年收到的第一条‘蛇’。”

  “过年就能练起来了”

  为迎接首个“非遗版”春节,不少商场更是从春节前开始布置,以缤纷多彩的展览、演出,在全城打造浓郁的非遗氛围。第一八佰伴在店头招牌大弯壁内廊空间,打造了“造物迎春”上海传统工艺生活美学特展,带来金山农民画、上海绒绣、徐行草编、民族乐器制作等多个非遗设计创新作品,展示上海本地的独特文化特征与创新魅力。

  南京东路上,永安百货五楼的无柱空间内,一场以“煌金岁月”为主题的敦煌新装饰主义实验展,在大年初一吸引不少观众。“00后”顾小姐和朋友组团来上海旅行,在社交平台上刷到展览信息后,决定将永安百货作为新春看展的第一站。“我们之前刚去敦煌旅行,没想到这么快在上海又‘遇见’敦煌了。”顾小姐说,展览将敦煌花卉、瑞兽、文字书法等元素重构再创,很有新意,“让人看到传统文化通过现代的方式呈现,可以获得无限延伸”。

  世博源也精心筹备了以“非遗过大年”为主题的民俗表演。第一场表演在春节前的周末已经率先亮相,川剧变脸、长嘴壶功、转花碟等历史悠远的民间传统技艺轮番上阵,致敬民族艺术之美。容纳90组观众的场地内座无虚席,不少家长甚至提前报名,就是为了带孩子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

  “我们小时候经常看春晚、曲苑杂坛等电视节目,对这些传统艺术很熟悉,但是现在的小朋友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这些表演。”赵先生家住宝山,特地开车带儿子到浦东观赏演出,“单程需要40多分钟,但是感觉很值得”。

  精彩的表演不仅让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顶缸、抖空竹等传统杂技更是唤起了不少家长的童年记忆。“我是山东人,小时候逢年过节,村里会搭戏台子,然后就有各种杂技团、戏班子来表演,现场有吃有喝的,特别开心。”当天演出前,左女士一手拿着零食,一手牵着女儿早早来到现场,“抢占”前排座位。7岁的女儿秦易是第一次看抖空竹的表演,看完立刻就被“种草”了。左女士也趁热打铁,现场拿出手机下单,购买空竹,“过年期间,孩子就可以练起来了”。

  正月里,精彩的非遗表演还将在申城商场继续。大年初二和初五晚上,世博源内将呈现两场非遗鱼灯巡游。第二场“非遗过大年”民俗表演将在2月9日登台,呈现古彩戏法、天桥绝活等丰富的民间艺术。

分享: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