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玺撼
昨天是大年初一,给亲朋好友拜过年后,不少市民游客将公园绿地作为蛇年出游的第一站。
为迎接新春游客,公园绿地准备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富有年味又不乏创意。与受到阴雨天气影响的兔年首日相比,晴朗的蛇年首日天气和龙年类似,各大公园的游客量均有增长。
截至昨天18时,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接待游客47405人次。有11149人选择在蛇年首日登顶双子山,远眺美景,寄托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赏“创意菜”
在上海动物园和上海野生动物园,动物美滋滋地吃上了年菜。
经过“铲屎官”的妙手,胡萝卜、黄瓜、香蕉等容易切片的水果变成了一条条红蛇、青蛇、金蛇。窝窝头、混合营养饲料等容易塑形的食材,则被徒手捏成了一条条肉乎乎的面蛇。
上海动物园的“网红”棕熊“军军”,津津有味地啃起了眼前的黄瓜蛇,意犹未尽的它还顺走了配菜——几片水灵灵的橙子。黑叶猴家的饲养员刀工更精湛,将一整条黄瓜切得藕断丝连,拉长成为一条盘踞在不锈钢盘里的青蛇,用红椒丝做成的舌头也十分吸睛。
红毛猩猩“黑妞”和“尼古”的展厅里,由一串串竹筒制成的“鞭炮”挂在栖架上,用手指戳一下或直接掰开,“鞭炮”就会绽放,掉落红枣、花生、葡萄干等“年货”。
每年春节,也是前一年出生的动物宝宝集中露面的时候。在上海野生动物园,河马、长颈鹿、火烈鸟、白面僧面猴、红吼猴、金头狮狨、阿拉伯狒狒、斑马等动物宝宝首次亮相。去年12月12日诞生的河马家族新成员“想想”最受欢迎,它还不习惯被人类围观,一直躲在妈妈“莎莎”身后,大多时候就露出两只粉嫩的鼻孔。
相较之下,小熊猫们则完全不怕生,市民游客在展区前排起长队,只为等候短暂的亲密接触时间。在饲养员的看护下,他们可以掏出手机,记录下和小熊猫的零距离时刻。幸运的游客甚至可以摸一摸它们柔软的红毛,开启红红火火的新年。
寻植物“蛇”
看着各种蛇大出风头,植物界的“蛇”也不甘寂寞。上海各大公园绿地都准备了以“蛇”为主题的迎春花展。
在上海植物园的“卷出福气”展区,银边卷叶吊兰、霸王空气凤梨、棉毛香果石蒜、弹簧草、蓝色拉培疏鸢尾、卷叶垂榕、皱叶尾风信子等酷似蛇的植物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驻足。
辰山植物园的蛇年主题迎春花展上,长得像吐信的蛇的眼镜蛇瓶子草更是难得一见,它们主要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高地与俄勒冈州。
一旁的蛇莓、蛇床则以与蛇有关的传说为卖点,前者传说结果的时节就是蛇出洞的时候,后者传说“蛇虺喜卧于下食其子”。但传说只是传说,就实际情况而言,这两种植物都有较强的药用价值,这一点倒和蛇相似。
上海首座非遗主题公园古猗园新年主打各类非遗文化展示。走入古猗园南门,梅花、桃花、牡丹、海棠、石榴花、荷花、玉簪、桂花、菊花、山茶、兰花、蜡梅……古猗园的“十二花神”化身为12盏可爱的自贡彩灯,或弹奏乐器,或翩翩起舞,组成“花神乐队”。
嘉定区南翔灯谜非遗技艺传承人林晓桦告诉记者,花神民俗的主要活动是祭拜花神,大约可以追溯到唐代。最早人们祭拜的花神只是花本身,但明清时期,在12种花与12个月对应的基础上,每种花逐渐和著名的人物匹配。花神既指花又指人,一同得到人们的敬爱和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