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在这里诞生 梦想从这里出发 第40届“上海之春”开幕演出“和平向未来”今晚奏响 2025-03-23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记者 吴桐

  昨天下午,走进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排练现场,今年82岁的作曲家陆在易正在给指挥家余隆和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阐释《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乐谱细节,像在上一堂课。1993年,这部作品在第15届“上海之春”首演,担纲方志敏一角的,是当时还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的廖昌永。“陆老师当年写这首作品可谓呕心沥血,创作中经常号啕大哭,我们的表演也一定要展现出作品的情感力度。”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开幕演出“和平向未来”将于今晚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音乐会选取了三部反映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经典力作《红旗颂》《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大型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黄河大合唱》。其中,前两部作品都诞生于“上海之春”的舞台。

  执棒开幕音乐会的余隆说:“‘上海之春’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音乐人才风貌以及中国音乐精品佳作的舞台。经典需要一代又一代音乐家传承,也期待更多新人新作从‘上海之春’的舞台走向世界。”

  这里是码头,也是源头

  今年是“七一勋章”获得者、94岁的作曲家吕其明作品《红旗颂》首演60周年,开幕音乐会即将上演的是他最新改定的60周年纪念版。吕其明说:“《红旗颂》在我一生的创作中,如同一个里程碑。没有‘上海之春’,就不可能有我这么多作品。一定要老百姓听得懂,能产生共鸣,才是好作品。”

  自1965年在第六届“上海之春”首演后,《红旗颂》逐渐衍生出12个不同的版本,最新改定的60周年纪念版也即将出版。吕其明说:“这是我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中国80多家交响乐团的微薄礼物,希望能激励更多新人新作在今天涌现。”

  《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大型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由作曲家陆在易据赵丽宏的同名长诗创作。廖昌永回忆:“1993年首演这部作品,是我第一次参演‘上海之春’,也是我年轻音乐梦想的出发地。记得当时跟很多学长竞争,很幸运地站上了这个舞台。‘上海之春’是码头,也是源头。一部部新作在这里首演,变成了经典。时隔多年,我和陈剑波、李秀英、陈家坡、李胜男、张功浩等中青年音乐家再唱这部作品,传承经典,也让音乐精神薪火相传。”

  《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等创作于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不仅在当时成为全民抗战的精神支柱,更是在日后成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英勇抗战的精神象征。其中的诗朗诵段落“黄河之水天上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担纲。濮存昕说:“我常常在想,当年光未然先生在那个窑洞里,如何念自己写的这首长诗,如何让冼星海深深感动,一个星期就创作出了这部作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冼星海先生逝世80周年,在舞台上用我们的技巧和生命情感呈现这部作品,是在向冼星海和光未然先生汇报。”

  这里是新人新作的起点

  今年的“上海之春”,新人新作项目占比近40%,在开幕音乐会上,就有不少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挑大梁。“95后”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张功浩将参演《黄河大合唱》,这是他第一次登上“上海之春”开幕音乐会的舞台。“这部作品的历史深度和演唱难度都很大,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廖昌永老师对我说,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新人,要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黄河大合唱》融合大量中国传统民乐元素,演出邀请上海民族乐团“90后”琵琶演奏家李胜男担纲琵琶独奏,与濮存昕的朗诵彼此配合。“琵琶和朗诵之间,既是独立的歌词,又有语言、句法、气息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非常考验我们的配合。”

  除了《黄河大合唱》推出新人担纲重任,本届音乐节为青年艺术家还搭建了多重平台:“闪耀新星”将为全国专业音乐学子提供来沪交流展示的机会;“艺青春”将向大众推介一批近年来活跃在海内外声乐舞台上的优秀青年歌唱家;“星梦启航”将覆盖更广泛学生群体,激发年轻学子的音乐热情。

  今天,历史悠久的“上海之春”应该推怎样的新人、怎样的新作?余隆认为,要满足音乐动人、技术成熟、创意出新三个标准。“我一直鼓励青年作曲家创作属于我们时代的作品,再过50年、100年,后人会追问,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家在做些什么?有没有留下可以传世的作品?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心无旁骛、追求艺术本质的艺术家,创作出真挚饱满的作品。”

分享: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