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增速全市第一 今年前两个月同比增长逾百分之二十 实到外资持续飘红 “虹口很懂外企” 2025-03-24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记者 周楠

  近日,虹口区新增1家市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商船三井(中国)有限公司。这是由日本株式会社商船三井在上海设立的东亚地区总部。

  2024年,虹口区实到外资同比增长35.7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今年1—2月,虹口区实到外资同比增长22.5%。

  目前,虹口区共集聚外资企业近2000家,涉及75个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贡献近四分之一。去年新引进法国东方汇理、德国汉宏物流等百家重点外资企业,新增瑞士硕软集团、瑞典伊莱克斯等20家总部,成了外资企业眼中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随着采访深入,记者渐渐厘清了虹口区实到外资增速持续飘红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既得益于上海整体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更源于虹口区在营商环境优化、政策精准支持、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甚至还有中外文化交融的渊源。

  硬实力:区位优势与产业集聚

  依托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的黄金区位,近年来,北外滩加速打造金融、航运、科技等产业集聚的高能级总部经济。高端商务载体的大量出现,成为虹口吸引外资入驻的“硬实力”。

  按照相关规划,北外滩建筑总量约840万平方米,将矗立起18幢18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2017年,第一批租户入驻上海白玉兰广场。2020年以后,北外滩地区又陆续涌现北外滩来福士、友邦金融中心等诸多高端写字楼。

  德国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公司是德国五大展览集团之一。2021年,其在华全资子公司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搬至白玉兰广场。“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看中北外滩的发展潜力,二是因为我们德国总部地处莱茵河沿岸,感觉北外滩有一种亲切感,临江美景一览无余。”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之相似,卡夫亨氏亚洲区政府事务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陆艺凡告诉记者:“早在2020年,我们就留意到虹口区积极打造北外滩超级总部基地,全力建设好世界级会客厅,不断提升北外滩显示度。这加速了我们落户虹口的决定。”

  卡夫亨氏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2020年,卡夫亨氏把亚洲区总部由新加坡迁至上海,并在2021年正式落户虹口区,成为虹口区第一家跨国公司亚洲区总部企业,2022年被上海市商务委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亚洲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引进来”,虹口区积极“走出去”,采用了针对国别特色的定向招商模式,拓展外资来源地,提升外资利用水平,效果显著。比如,英国的航运领域,中东的金融领域,德国的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等,都是招商的关注重点。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虹口区共举办境内外各类外商投资促进活动94场。不仅引进了加拿大宏利、阿联酋博禄等外资头部企业,还引进了德国霍尔特阀门等隐形冠军、高成长企业和行业龙头。

  目前,北外滩已成为上海市首批自贸联动创新区、上海市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虹口区通过打造外资企业生态链,形成“引进—培育—升级”的良性循环。

  软环境:政策创新与服务升级

  2022年,虹口区在全市率先推出区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这个政策相当于市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蓄水池”功能,让企业受益的同时,也助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当年,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就被认定为区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能获得这个称号,员工们都很受鼓舞。”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不仅获得奖励,而且能享受虹口区为外资企业经营发展和人才居职便利提供的绿色通道。依托虹口会展业支持政策,我们迅速在华承办多场国际级展览,进一步巩固了区域产业竞争力。

  虹口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虹口区级跨国公司总部政策发布以来,目前已有16家总部企业升级为市级跨国公司总部。

  卡夫亨氏就是其中一家。陆艺凡说:“这几年我们能感受到政府职能从‘侧重政策审批’向‘侧重政策服务’的转变,让我们能安心在沪发展。”他介绍,该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一位外籍人士,由于人经常在国外,公司要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注册等事项不是很方便。虹口相关部门在了解情况后就安排了“一站式服务”。法人代表抵沪后,到市场监管部门,一次性将所有手续都办妥了。

  去年,虹口区又推出《外资总部提质增能三年行动计划》等专项政策,并由分管区领导牵头,连续召开区外商投资工作联席会议,包括职能部门、招商单位、属地街道等36家单位均作为联席成员单位,联动打通涉外服务“最后一公里”。

  圣汇安集团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它是法国第一大保险经纪公司,于2009年在虹口区设立万欣和(上海)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在虹口区的支持下,万欣和目前处于高能级总部升级的进程中。虹口区还协助企业不断拓展在华业务,圣汇安集团于2021年在虹口区设立圣汇安保险经纪(上海)有限公司,去年企业作为外资大项目与虹口区签约,增资5000万元。

  在虹口区今年发布的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中,“涉外服务”占了3项,其中包括: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和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搭建更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虹口区商务委一直与我们密切联系,通过政策辅导,帮助我们应对国际采购成本上升、开拓转口贸易业务,并助力技术出海。”择幂(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慧芝很有感触。择幂科技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提供基于AI的一站式按需制造服务独角兽企业,其亚太区总部于2021年落户虹口,依托中国供应链市场,这两年企业发展非常迅速。

 新场域:人才生态与文化连接

  人才是外资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虹口区不仅推出了《国际顶尖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通过落户、住房补贴、校企合作等政策吸引全球人才,还在全市首创“海外人才驿站”,今年增加了针对“海内外优秀实习生”“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这两类人才的支持等。

  被企业记住的正是这些暖心的细节:2023年,卡夫亨氏亚洲区总裁福瑞德申请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时,虹口区外办不仅提供申报指导,还建议制作视频材料提升成功率,最终助力其首次申请即获奖。

  2024年,在虹口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的牵线搭桥下,卡夫亨氏首次走进复旦大学开展校园招聘,开启与顶尖高校的合作之旅;今年,在虹口区人才局帮助下,卡夫亨氏的海内外毕业生正通过“人才驿站”政策申请住房补贴。

  虹口中外文化交融的深厚底蕴,对于外资也十分具有吸引力。

  一位虹口区负责招商的干部告诉记者,虹口区与法国、日本等在历史上的渊源,让一些相关国家的企业很有亲近感,在招商的时候会特意带他们去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精武体育总会等地参观。

  中国意大利商会主席洛伦佐·里卡蒂介绍,20世纪初,虹口聚集了许多意大利企业家,搭建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今,虹口仍然是意大利企业在中国的重要枢纽,目前中国意大利商会会员数量已超过800人。

  总部位于瑞士的硕软与上海的缘分始于2007年。当时,集团全球管理团队在选址考察中,被虹口区独特的文化基因深深吸引——这里不仅是上海开埠后首个国际码头所在地,更承载着“海派文化发祥地”的历史厚度。

  2024年,一直扎根虹口的硕软中国,被认定为上海市和虹口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硕软中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硕软曾遭遇一起合法利益遭受侵害的案件,虹口执法人员迅速启动预警,通过联动响应机制迅速制止了不法侵害,避免企业遭受进一步经济损失。这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此外,虹口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还联动商协会、专业机构,定期举办外资圆桌会、行业论坛等活动,促进企业间资源对接。

  今年的新春联谊活动中,虹口区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40余家外资企业代表一起交流。地点在今潮8弄,其间既有乐队表演,也有游戏环节。

  “真的完全没想到,政府举办的活动除了可以拓展人脉资源,还可以这么潮、这么有创意。我们以后一定还会参加。”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资深市场传播及公关经理应悦说,“这让我们再次相信,虹口区确实很懂外企。”

分享: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