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新阶段科普18问

发布日期:2020-04-01

字号:

  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重点的新阶段。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邓晓蓓副教授。她们用通俗的语言回答了18个问题,希望为公众答疑解惑,普及科学知识。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响应有什么区别?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I级响应是指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指挥部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Ⅱ级响应是指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指挥部立即组织指挥部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应急响应,省指挥部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事发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将有关情况迅速报告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Ⅲ级响应是指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立即组织各单位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应急响应;Ⅳ级响应是指发生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立即组织各单位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由县级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应急响应。

  今年1月底,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全国31个省份相继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目前,各省份已分别下调疫情应急响应等级,表明疫情的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已经减小。省级政府可实行对本行政区更多事项的决定权,推动当地逐步复工复产。

  2.如何看待此次疫情从“流行”发展成“大流行”?

  世卫组织宣布此次疫情为大流行的主要依据,是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在世卫组织划分的另一个全球区域内至少一个国家造成持续的社区级疫情暴发。被评估为全球大流行,表明此次疫情的扩散广度、暴发强度都达到极高水平,需要举全球之力才能进行高效防治。

  3.境外输入对国内防控局面有何影响?

  现阶段联防联控的重点是境外输入者。境外人员入关时,对其积极筛查诊断;人员入境后,在固定的医院、宾馆等场所进行14天隔离;感染者出现症状后,积极就诊。这些防线应该能有效防范输入病例,避免再次流行。

  4.哪些场合可以摘下口罩,而不会有感染风险?

  公众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在医疗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和室内密闭空间中,建议戴口罩。

  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在症状前期的“潜伏期末”和“临床症状前期”最高。健康人在封闭环境中,如家里、电梯和公交工具里,如果接触到未就诊的无症状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病人,容易被感染,因此建议在封闭环境中戴口罩。

  5.吃什么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人体免疫系统要正常发挥作用,需摄入足量且比例恰当的营养素。提高免疫力并不需要昂贵的食材,可以从以下四点出发: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保证饮水充足。

  6.回顾历史,人类如何才能战胜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回顾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传染病事件,从鼠疫、霍乱到“非典”(SARS)、埃博拉病毒,再到新冠肺炎,可以看出,人类历史包含着一部人与传染病斗争史。人类战胜传染病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彻底消灭病毒,二是通过疫苗或药物长期控制它。到目前为止,唯一被消灭的只有天花病毒。

  7.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主要有哪些?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要素,所以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只要限制了其中一个要素,传染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早隔离,是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8.有外国专家提出群体免疫策略,是什么意思?

  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动物群体因接种疫苗或者普遍感染病毒后痊愈获得免疫力,那些在个体之间传播的传染病的感染链就会中断,使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不会被传染。由于疫苗研发所需时间较长,此次疫情还不能通过疫苗来实现群体免疫。

  如果采用自然感染方式,那么当60%—70%的人具有新冠病毒特异性免疫力后,才能用群体免疫来控制它的流行。这种群体免疫策略不仅是科学问题,还可能涉及人性和伦理问题,存在巨大隐患。

  9.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何会出现反复?

  核酸检测结果的不稳定有多种原因,如试剂盒的稳定性、采样部位以及咽拭子、保存试管、保存液等采样工具的质量问题。采完运送,需要将样本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环境中,这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另一个因素。实验室操作的质控问题,也会影响到核酸检测结果。

  10.病毒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会有哪些反应?

  人体免疫系统中,黏膜系统是第一道防线。如果病毒进入鼻腔,免疫细胞就会通过识别病毒发出警报,释放免疫因子,从而刺激鼻黏膜的神经末梢,引起打喷嚏,将入侵病毒排出。未被排出的病毒将挑战第二道屏障,即人的先天免疫系统。大量吞噬细胞会入侵病毒,并把病毒的一些特异性信息传递给第三道屏障,即人的获得性免疫系统。获得性免疫好比一支精准部队,由B细胞和T细胞组成。B细胞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包裹并清除病毒;T细胞则清除感染受损的细胞。

  11.新冠病毒为什么会快速传播?

  如果把人体细胞比作一间房屋,把新冠病毒比作强盗,那么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蛋白受体就是这间房屋的门把手。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与ACE2结合,就能打开门,闯入人体细胞,进行大量扩增,造成器官和机体损伤。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与ACE2的亲和力是SARS病毒的10—20倍,所以传染能力很强。统计分析发现,平均1个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传染3.77个人。这个数值高于SARS和普通的季节性流感。

  12.新冠病毒除了攻击肺组织,还攻击人体哪些组织?

  新冠病毒通过ACE2进入细胞,因此高表达ACE2又容易进入的肺组织成为这种病毒的主要入侵对象。除了肺部,ACE2还在血管内皮细胞、心脏、肾脏、肝脏、消化道等器官高表达,这些器官都可能是新冠病毒与免疫细胞的战场。病毒如攻击消化道,就会出现恶心、腹泻症状。鼻腔、口腔、眼睛黏膜也有ACE2表达,所以戴口罩、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是非常重要的个人防护方法。

  13.什么是新冠肺炎的“炎症风暴”?

  “炎症风暴”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叫“细胞因子风暴”,是由感染、药物或某些疾病引起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可以导致各个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威胁生命。

  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随着病情进展,机体免疫细胞可能过度活化,产生大量炎症因子,通过正反馈调控机制形成“炎症风暴”。这是一把双刃剑,过度免疫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细胞。它可能会严重损伤肺的换气功能,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也会诱发急性心肌损伤、心率失常、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进而促进循环休克、血管渗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衰竭,可导致死亡。可见免疫治疗是对抗病毒的关键,抗炎和抗病毒同样重要。

  14.新冠病毒活性与气温有什么关系?

  天气炎热后,新冠病毒在外界存活的时间会降低。然而温度升高并不是影响疫情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今年,很多热带国家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说明炎热的天气并不能让疫情自发消失。

  15.开发抗病毒药物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简而言之,病毒的生命历程分为进入宿主细胞、自我复制、离开宿主细胞等三个步骤。如能阻止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发生,就会干扰病毒的疯狂繁殖和传播。

  根据这一思路,人类已开发出几十种抗病毒药物。如艾滋病药物恩夫韦地,能够阻止艾滋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又如流感药物奥司他韦,能影响流感病毒离开细胞。有些药物只能用于某种病毒,有些则具备一定程度的广谱性。

  16.开发新冠肺炎疫苗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疫苗是特殊处理过的病毒,保留了病原的抗原特性,可以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保护性抗体。正在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有5种:灭活疫苗、减毒疫苗、核酸疫苗、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中国科学家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以腺病毒为载体,把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转到腺病毒里,做出重组疫苗。美国科学家研发的“mRNA-1273”是一种核酸疫苗,通过新冠病毒基因诱导人体内的蛋白质产生保护性抗体。

  疫苗研发是一项耗时长、风险高、投入高的工作,需经历候选疫苗设计、样品制备、动物免疫反应测试和动物保护性测试、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建立、毒理研究等临床前研究步骤;再进行临床申报,开展三期临床试验,完成后才有望获准上市。根据不同的病毒种类和技术路径,时间耗费数年甚至更长。紧急疫情情况下,可以按照有关法律进行应急审评审批,但所需步骤并不能减少。乐观估计,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在12至18个月内问世。

  17.在患者康复方面,中医药能发挥什么作用?

  康复期治疗是中医一大特色。经过前段时间救治工作,7万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已进入康复期。许多康复期患者还有一些症状,如乏力、纳差、厌食、心慌、气短、失眠、抑郁,可以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中药治疗和中医特色技术进行干预。

  18.疫情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抗疫科普”对全民健康有什么意义?

  进行全民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首要措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作为全面健康和疾病防控的重要学科,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全民健康。可见,进行全民健康教育与公共卫生学科建设相辅相成,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希望每位公民从我做起,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科学知识,把健康通识教育贯穿于生命全周期,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