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2021年1月25日) 2021-01-26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字号:

  劳动报:这两天核酸检测的需求陆续增加,很多人要持核酸报告返乡,凌晨还会到医院排队。随着春节临近这个数量还会增加,上海有没有相应的应对方案?

  邬惊雷:临近春运,很多返乡人员集中前往医疗机构检测核酸,部分采样点出现了“排长队”现象。信息系统后台数据表明,核酸检测需求显著增加。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现场排队检测市民中有一定比例人员未提前预约,造成了短时排队高峰。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一方面要求现有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和检测机构,通过延长服务时间,增派采样人员、增加采样点位等方式,提高日采样量,尽可能减少市民等待时间;另一方面也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强宣传,通过公众号、互联网、预约电话等形式提供检测服务信息和预约渠道,为市民预约提供更多便利。

  同时,我们也希望有采样需求的市民能够合理选择采样点,提前预约,按照预约时段到场采样,尽量减少现场人员集聚。

  新华社:外地发现经上海入境的病例,有的是治愈出院后复阳,上海对本地治愈的病例是否会持续追踪、定期复测?

  邬惊雷:本市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的出院标准和出院后随访要求,开展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管理和跟踪随访工作。

  对所有出院患者,闭环转运至各区隔离点,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隔离点医务人员每日对出院患者开展体温和症状监测,并在隔离期满前进行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同时,由市级定点医院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在出院后隔离期间核酸检测阳性病例,闭环转运至市级定点医院进行复查,核酸阴性后再次进行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市级定点医院对隔离点满14天解除隔离的出院患者进行第4周的到院随访,对于外省市无法到院的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要求到当地进行核酸检测随访。

  21世纪经济报道:最近有传言说因为疫情的出现,物资会短缺。一些老百姓开始抓紧时间囤物资,一些电商平台的订单也开始增加,上海现在主副食品的储备情况如何呢?

  刘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副食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春节将至,市商务委和各相关部门在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全力保障主副食品供应平稳有序。目前,本市主副食品供应货源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基本平稳。

  根据今年春节留沪人员多的情况,批发市场已加强产销对接,落实货源组织。猪肉方面,已与全国16个省127家屠宰厂加强产销对接,每天供应猪肉稳定在10000头以上,交易结束后仍有余货,可以满足消费需求。蔬菜方面,蔬菜集团已提前对接山东、江苏、广东、云南、海南等规模化蔬菜基地和20个市郊蔬菜基地,组织供应各类蔬菜满足市民消费需求。目前,蔬菜集团每天供应蔬菜7000吨,品种180个,保持每日6000吨周转量,春节期间周转量还将提高至8000吨以上,可动态保障市场供应。水产方面,主要水产批发市场每天供应活鲜、冰鲜、冻品1000吨以上,品种总计140余个。相关企业还做好了禽类、牛羊肉等商品货源组织。

  春节期间,本市主要批发市场,全市800余家菜市场,260家大卖场、2100家标准超市,以及重点生鲜电商企业坚持春节不休市,全力以赴保障节日市场正常运营。菜市场在确保开业率和开摊率的同时,全力保障482个平价猪肉专柜和502个平价蔬菜专柜节日期间持续供应,满足市民对平价肉菜的消费需求。另外,本市正在举办网上年货节,20余家本地电商平台企业联合近5万家线下商户,推出了50多项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节日市场供应。

  在做好市场保供的同时,市商务委会同各区正按照《上海市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和《上海市农贸(集贸)市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等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督促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卖场、生鲜电商企业等认真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在入口处要主动提示消费者应当佩戴口罩,检测体温,出示健康码,希望消费者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总之,市民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零售渠道,放心购买各类主副食品,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宁的春节。

  新民晚报: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加上走亲访友的比较多,有没有对市民的健康防疫知识可以介绍。

  王彤: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上海市民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等成为市民的防疫法宝,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实践证明,这些卫生健康习惯对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几乎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都具有预防作用。

  如何保持卫生健康习惯,加强新春走亲访友的个人防护,我对市民提出五条建议。

  1.非必要不离沪、非必要不出境,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会聚餐。减少聚会,就是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亲情友情重要,但亲人、朋友以及你自己的健康更重要。

  2. 不管是居家还是外出,都要保持卫生健康习惯,坚持“三件套”,做到“五还要”,用良好的健康习惯为每一个人穿上一件无形的“防护服”。

  3.外出期间,尤其是乘坐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一定要全程规范戴好口罩,注意保持手卫生,千万不要用脏手触摸眼口鼻;尽量不要吃东西,如要进食或喝水,注意与相邻乘客错开时间。

  4.无论是外出聚会,还是到亲友家中,记住第一件事就是洗手。疫情期间,建议用其他问候方式代替握手,尽量控制聚会人数,缩短时间。

  5.在公共场所,要保持社交距离,遵守各类场所的防疫规定,配合测体温、出示健康码等要求。

  市民朋友们,保持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践行《上海市民健康公约》,不仅有利于防控疫情,也有利于你的健康人生。“你快速我快速”“你努力我努力”,让我们用一个个卫生健康的“小细节”筑牢疫情防控的“大防线”。

  解放日报:去年疫情期间有一些门诊是关闭的,比如说口腔科。大家关心这一次出现本土病例以后这些门诊是不是还会受到影响。另外去年有一些长处方受到欢迎,这次是不是也有?

  邬惊雷:疫情发生以来,市卫生健康委要求各医疗机构防控措施不松懈,同时有序做好日常的医疗服务,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这当中我们特别强调门诊预约、分类满足各类患者的需求。刚刚提到去年曾经有口腔科暂停服务,目前口腔科,以及急诊、血液透析、化疗等等服务都是正常运行。希望大家尽可能预约前往。

  同时我们也尽可能多提供互联网服务。通过这一年发展,上海现在有互联网服务的医院、医疗机构达到50家左右。最近我们又下发了通知,要求各个医疗机构要做好服务保障,要加强防护,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需求分类做好服务。对患者来讲如果能够减少在医疗机构内滞留的时间,风险会大大降低。所以我们要求医疗机构一要优化流程。比如门诊的预约,不是简单的预约上午、下午,尽量要可以做分时段的预约和检查。二要在其他一些服务流程上提供方便。如付费方面,患者在医疗机构过去一直要为付费排队,现在有了自助方式,可以通过医保一卡通简化流程。

  去年疫情以后我们实施了对慢性病医保患者的长处方措施,这个措施依然在实行,最多可以开到3个月的药量。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果患者有一些病情不稳定的情况,可能由于变化比较大,不符合开长处方的条件,这一类情况我们也要求医疗机构跟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相互的沟通和理解也是非常需要的。

  上海目前在50家医疗机构开设互联网医疗服务,可以为患者提供诊前在线咨询,线下就诊和网上复诊、诊后在线随访等。不同方式可以衔接,也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同时服务。所以患者可以通过家庭医生、互联网医院等等途径,获得一些专业信息。

  同时我们也呼吁患者,如果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不是急诊而是常规随访的,最好能够事先预约,错峰就诊、分散就诊。大家和医疗机构配合好,也使我们的服务更好。目前整体一二三级医疗服务机构还是有序平稳,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