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2023年7月10日) 2023-07-11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新华社:刚刚结束的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意见》,提出要持续强化“四大功能”,对相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都做出了改革发展工作的全面部署,对于浦东新区来说,下一步应该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份市委全会通过的《意见》?
第一,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重点是要按照《意见》要求,增强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战略要素的配置能力。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市场运作能力的高能级企业和机构,支持再保险“国际板”等功能性平台强化国际服务功能,在便利资金、人才、数据等跨境流动上进一步深化探索创新。比如人才方面,浦东将建设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创新吸引和集聚世界优秀人才的体制机制,健全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全链条培养使用体系,为外籍人才提供入出境和停居留便利。很多朋友们都知道,在去年年底的区委全会上,我们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浦东新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现在正在落实“1+1+N”的政策,进一步吸引和集聚世界优秀人才到引领区创新创业。
第二,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关键是抓好“从0到1到10到100”的创新全链条。浦东将一手抓创新源头,服务保障14个大科学设施建设和运营,健全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用好市政府、浦东新区政府和国家自然基金会联合建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一手抓创新转化,进一步优化创新孵化体系、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四大体系要协同并进。浦东引领区产业发展基金已经设立了三支引导母基金,后续还会和其他的社会资本联合把这些基金的效能发挥出来,我们有一个预计,未来三年内要引导、吸引、撬动大约1000亿元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规模。
第三,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路径就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结构现代化、产业创新生态化。一方面要在规模上引领,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并进一步提高。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引领,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在EDA工具(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关键材料、特种试剂、核心基础零部件、高端装备、基础模型等关键环节加大布局和支持力度,夯实产业基础。
第四,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方法是软硬并重打造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硬的方面重点是打造世界级航运枢纽,全力保障小洋山北作业区、浦东国际机场四期、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大部分都在浦东新区行政区域范围内。软的方面重点是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全方位制度型开放,并且提升走出去发展竞争力。
解放日报:浦东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我们迫切想知道浦东现在到底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请您具体介绍?还想了解针对巩固和开拓下一步发展局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杭迎伟:拼经济、促发展是浦东新区今年工作的主基调和中心任务。今年上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按下增长的“快进键”,跑出发展的“加速度”。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进中提质。我们主要的经济指标持续上扬,浦东经济的韧性和后劲进一步显现。投资领域,过去三年一季度的投资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今年1-5月浦东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70亿元、增长49.9%,接近50%的增长。工业领域,这几年浦东都在万亿平台上持续增长工业总产值,去年达到1.33万亿,今年1-5月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385亿元、增长24.9%,接近25%的增长。再比如消费领域,在“五五购物节”等一系列活动的推动下,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681亿元、增长37.1%。
二是产业发展亮点纷呈。浦东一直致力于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效日益显现。硬核产业发展强劲,1-5月份浦东有3个I类新药获批上市,全球首架C919实现商业首飞,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顺利出坞,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37%,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浦东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5%。贸易功能更加完善,《引领区意见》中明确的“全仓登”试点已经落地,1-5月大宗商品销售额增长4.4%。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更加强大,1-5月新增持牌类金融机构11家,累计达到1184家,占全市60%,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
三是市场活力持续迸发。近几年,浦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各位记者朋友们也非常关注浦东持续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先照后证”,“照后减证”,一直到“一业一证”,通过这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浦东的市场主体更多了,市场信心更强了,市场流动更频繁了。今年1-5月新增内资企业超过1.6万户、增长53.8%,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3家,累计432家,占全市47%。引进首店95家。1-5月浦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2.1倍,货邮吞吐量增长9.3%。迪士尼今年是开园第7年,累计为全球超过1.1亿人次带来欢乐。“五一”假期期间,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5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31%。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把“拼经济”贯穿全年,按照市委的要求,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好全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主要有这样几个举措: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高地。我们将持续提升浦东六大硬核产业,“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的能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产业规模,今年将提升到7500亿以上。同时,我们也将聚焦“四大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加速布局、抢先成势。最近区政府还将就推进四大新赛道、五大未来产业发展发布新的政策举措。
二是加快打造时尚消费新地标。我们将积极构建世界级地标商圈、特色商圈、社区商圈等多层次商业布局。积极实施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推动国金中心、前滩太古里等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发首秀首店首展优选地。
三是加快城市空间新载体的建设。当前浦东正在深入推进主题城市建设,将陆续形成更多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增长极。比如,陆家嘴的龙阳路枢纽现场机器轰鸣,张江科学城的“科学之门”正拔节成长,“科学之门”两栋320米的塔楼已经全部结构封顶,金桥城市副中心的“七朵金花”将次第盛开。比如,“金色中环”“3+5”重点区域将串珠成链,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已联动张江和临港形成“2+N”的产业布局。在这里我们也热情欢迎海内外的有识之士来浦东筑梦,和我们一起共享机遇、共赢未来。
文汇报:改革开放是浦东的鲜明标识,《引领区意见》赋予浦东新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开路先锋的重任,围绕“更高水平”浦东将如何推进改革开放?有哪些具体举措?
吴伟平: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浦东新区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当前,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重点是要把引领区、自贸区和综改三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发挥出来,今年考虑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落实中央《引领区意见》和区《实施方案》落地见效。我们在市和区层面把引领区任务做了一项项分解,从区《实施方案》进度来看,450项任务有超90%的任务初步见效或者已经完成。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支持政策,在制度创新、平台建设、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方面,都会有一批改革举措逐步发布,把《引领区意见》落得更实,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加快推动已取得突破的改革措施“苗圃变森林”,进一步放大改革效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浦东新区已经分两批对40多项既发光又发热的改革项目进行全区复制推广,这些都是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企业和市场欢迎度非常高的改革举措。
二是要抓好浦东综合改革试点,这也是国家赋予浦东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浦东新区将积极配合好市和国家层面相关政策制定,同时提前准备谋划分工分解相应的改革任务,特别是一些有明确时间节点要求的。比如,首批授权事项清单,要求年内一定要落地。我们分期分类把改革举措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节奏,配套制定一些政策,如果有一些改革举措需要法治保障的,我们也同步考虑通过浦东新区法规的方式来予以保障。
三是抓好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我们在市和国家层面支持下,要重点对标CPTPP、DEPA 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压力测试,推出一批对标对表改革举措。近期国务院最新发布了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或者自贸港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意见的措施。在这个通知文件中,上海自贸区作为第一个自贸区,也有很重要的任务,我们应当勇挑重担,勇当先锋。对文件发布中的一些举措,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谋划。比如,文件中提到对再制造产品按照新品进口,浦东新区已经做了准备,首批订单已经下单,预计9月份完成首批进口,还有类似的改革举措会根据工作节奏,逐步向媒体通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请问杭区长,《引领区意见》提出到2035年浦东将建成现代化城区,下一步浦东将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城区的建设?
杭迎伟:浦东新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浦东开发开放33年来,从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建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但是浦东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去年下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提出,以精品城区、现代城镇、美丽乡村“三个圈层”融合发展为重心,全力打造现代化城区新格局。今年区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广泛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1+3+N”的政策体系。
总体目标,到2025年力争精品城区基本建成,现代城镇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形成百村示范。具体措施,已经形成3个专项行动计划,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将现代化城区建设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一圈层,打造精品城区,主要指在浦东的12个街道,目标是围绕空间更精致、服务更精深、管理更精细,建设宜居社区、绿色社区、智慧社区和个性化社区。重点推进“四个一批”项目,主要是:区域道路畅通一批;城市面貌改观一批;服务能力提升一批;规划推进一批城市更新项目。
第二圈层,提升现代城镇,主要针对浦东24个镇,目标是围绕优产业、优服务、优环境,推动城镇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浦东的镇区域面积大、常住人口多,我们既有历史文化名镇,也有产业重镇,还有许多城市化程度非常高的镇,接下来将根据各镇特点,重点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城中村”改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推动镇域产业能级全面提升、服务治理明显加强、区域形象整体优化。
第三圈层,建设美丽乡村,针对355个行政村,目标是围绕建设美丽家园、创造美满生活、开拓美好前景,结合乡村产业项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推动示范村连片成带发展,打造浦东乡村“百业兴旺、百花齐放、百村示范”的新局面。美丽乡村是浦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有六大硬核产业,也有现代农业,有南汇水蜜桃和8424西瓜。未来的浦东,既有陆家嘴的高楼大厦,也有乡村田园的稻香蛙鸣,城乡和谐,共同富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经济日报:现代化产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请问现在浦东构筑了怎样的产业体系,成效怎么样?下一步如何巩固现有成果,构筑新的产业优势?
李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为浦东新区进一步推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浦东新区产业发展门类齐全,产业创新生态高度活跃。目前,已初步构建形成以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六大硬核产业为支撑、新动能不断涌现的3+6+X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从产业发展规模来看,工业总产值站稳万亿平台持续增长,今年1-5月浦东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3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9%。
二是浦东新区三大先导产业正在加速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集成电路构建形成了从EDA基础软件、核心产品设计、先进制造封测到装备材料的全链条产业体系;生物医药构建形成了从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直至量产上市的全周期创新高地;人工智能已构建形成了基础研究、创新孵化、品牌集聚、制度支撑的全要素生态优势。
三是从浦东产业发展成效来看,硬核产业实现了引领突破,国产大飞机实现商业载客飞行,船舶制造跻身国际一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发展,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在浦东已超过570公里。
四是从新兴产业发展来看,新赛道新动能持续奔涌,张江数链、金谷智能终端基地、动力之源等特色产业园区率先布局,细胞基因治疗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面向未来,浦东将充分发挥好制度开放、创新活跃、人才汇聚、资本集聚的产业生态优势,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下好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重点计划加大四方面的供给:
一是高水平的制度供给。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等法规措施实施,推动数据要素、无人驾驶装备等法规措施出台,推进数据交易所、人类遗传服务站等重大平台运行,为产业发展构筑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撑。二是高质量的空间供给。我们既要加大新增产业用地的供应量,更要综合施策盘活释放存量产业空间,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确保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三是高效率的金融供给。充分用好引领区产业引导母基金,探索优化创投体系,促进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四是高能级的服务供给。我们将围绕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聚焦人才、创新、融资等需求,系统集成、优化完善全链条科技产业扶持政策。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当好“店小二”,让企业在浦东安心发展。
香港大公文汇报:今年年初上海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的6.0版方案》,提出浦东要建设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浦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之前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下一步我们将如何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吴伟平: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营商环境竞争是一个焦点,营商环境建设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浦东在全市营商环境测评中名列前茅。今年年初,上海市制定了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浦东建设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这是一项很光荣的任务,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推出了《浦东新区加强集成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行动方案》,具体是按照“1+1+10”体系来推进。
其中第一个“1”是落实市行动方案6.0版任务分解表,我们对标国家要求和市里任务,结合浦东自身特点进行了细化和分工,全区所有部门和单位都领到了任务,没有一个旁观者。第二个“1”是浦东自我加压推出了一揽子特色措施,具体内容有20条,会后我们可以给大家提供详细资料。这20条大概分两大块,前10条主要对标新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后10条是聚焦浦东营商环境建设和企业发展需求,针对性地推出一批服务企业的措施。第三个“10”是十大提升行动。我们聚焦市场痛点,立足浦东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企业需求,推出营商环境建设十大提升行动,初步实施以来,企业的感受度已经有明显提升。
刚才您专门提到法治化,在这方面,我们充分用好中央对浦东的立法授权,已经制定16部浦东新区法规、2部浦东专章和16部管理措施,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针对企业的痛点难点,为浦东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法律支撑的。营商环境好还是不好,主要看企业,看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用脚投票的。去年,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在经受了疫情重大考验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今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近50%,市场主体数量大规模增加,说明市场主体对浦东有信心,对浦东的营商环境有充分的感受度,才会把真金白银投在浦东。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还会继续加大力度,为市场主体创新创业营造更优的环境,真诚邀请大家来浦东这片热土上,追逐你们的梦想,我们一定会服务好大家。
人民日报:刚刚介绍了很多情况,信息量非常大。我得出一个印象,浦东引领区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关心的问题是,在不断地快速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怎么让老百姓分享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怎么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杭迎伟:让人民群众共享引领区建设成果是我们引领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始终坚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做到“四个最”。
一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我们致力于让市民享有更好的品质生活,有更多的休闲好去处,精心设计更多的城市公共空间。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在世博后滩就是卢浦大桥下,浦东拿出了2平方公里的黄金宝地建设世博文化公园,一期北区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申园,目前已经建成,南区将于今年年内建成投用开放。第二个例子,在小陆家嘴核心区,有最后一幅地,规划为现在的浦东美术馆,可能搞商业开发有更大的价值,但是我们最后把这幅地规划为公共艺术空间,让更多市民可以走进我们的美术馆,现在已经建成。
二是把最优的服务送给人民。刚才朱书记提到,我们已经先后实施了两轮“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一共1092个项目,将于今年全面完成第二轮的建设,努力把服务送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三是把最美的生态献给人民。努力打造蓝绿交织的生态宜居环境,比如,绿色空间,在前一轮增加40平方公里绿林空间的基础上,正在着力打造环城生态公园带,就是在环内规划建设5片楔形绿地,环上规划22座主题公园,到“十四五”末将建成200座以上城市公园。比如,滨水空间,今年五彩滨江南延伸已经到了浦东和闵行交界,已经连起来了,13.5公里的陆家嘴水环已经建成贯通开放。
四是把最便利的出行带给人民。着力在浦东打造全区畅达成网成体系的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机场联络线,21号线、13号线东延伸等正在抓紧建设。骨干路网,各位记者朋友也会看到,这几年建成了龙东高架、济阳路高架和浦东大道地道,今年S3新建、杨高路将实现全线快速化,沪南路改建年底将实现通车,希望能够让浦东老百姓出行更加舒心便捷。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我的问题主题是关于科技源头创新,上海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浦东也是核心区。在这方面工作当中,浦东如何做好创新引擎,尤其是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尤其是“策源”两个字,目前的布局和举措有哪些,接下来进一步举措还会有哪些?
李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浦东要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浦东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从资源集聚、机制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全方位做强创新引擎。
在今天的浦东,高能级基础科研力量加速汇聚,3个国家实验室或国家实验室基地落地建设,已建、在建、拟建的大科学设施达到14个。李政道研究所、张江数学研究院等一批基础研究机构相继落地。新建市级科技产业类重大工程项目30个。在今天的浦东,科技成果转化手段日益丰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试点突破,全国首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实施,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揭牌运行等等。在今天的浦东,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活力四射,我们已经构建形成了由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等全链条的创新孵化体系,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型创新企业,浦东科创板上市企业46家,占到上海的57%。
当然,面向未来,浦东在科创策源上还有更多工作要做。我们将在高水平开放中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构建面向国际、开放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勇当全市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重点围绕创新引擎的各个环节统筹发力。概括来讲做好4件事:
一是激发创新的动力源。我们将依托浦东新区人才“明珠计划”等政策,全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高层次科研机构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畅通创新的高速路。我们将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上继续先行先试,推动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机制进一步深化。同时我们将优化完善浦东的国资创投体系,聚焦投早投小投未来,为创新项目提供充足炮弹。
三是夯实创新的强阵地。我们将推动孵化器、加速器、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的一体化布局,推动实体孵化和投资孵化的协同发力,推动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我们将努力打造10家高峰孵化器和100家高原孵化器。
四是打造创新的共舞台。我们将坚定创新的国际国内双向链接,加强国内科技合作,吸引更多海外科技人才来浦东干事创业,推动更多机构来浦东创新发展。同时,为多层次企业梯度培育提供政策支持等全方位举措。
借此机会,我们诚挚希望通过各位媒体朋友,向全球的各位科学家、企业家和创业者发出浦东的邀约,请来浦东做我们的创新合伙人,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让浦东成为成就创新者的最佳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