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2023年9月12日)(上午) 2023-09-12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人民日报:请问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的落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王为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的指导支持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各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一是国际集装箱港口枢纽实现高质量发展。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沪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开工建设。大芦线航道整治工程二期、临港集疏运中心(陆域)工程建成完工。上海港战略布局沿海沿江内河港口稳步推进。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准箱,连续13年全球第一,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上海港连续12年位列全球第一。今年1-8月,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1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6%。
二是世界级航空枢纽加快建设。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稳步推进,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开工建设。上海机场苏州城市航站楼启用。市政府与中国东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东航打造航空运输超级承运人。上海两场获评国际机场协会(ACI)“亚太地区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以上最佳机场”。
三是航运服务功能持续增强。上海港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拥有“船到船”同步加注保税LNG服务能力的大型港口。国内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交易。上海首次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十名。上海海事法院首次采用法律互惠标准承认英国法院的商事判决。
四是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取得突破。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拓展至16大板块66项,支撑全国超1/4贸易量的数据处理,成为全球数据处理规模最大的地方单一窗口。“境外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正式启动。
解放日报:北外滩论坛今年是第三届了,与往届相比这次论坛有哪些亮点?
于福林: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是航运界一年一度的盛会。“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将坚持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力求集合全球智慧、呈现精彩内容、取得显著成效。今年的论坛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嘉宾云集,群贤毕至。整个论坛线下参会人数预计将接近4000人次,目前,预计全球相关领域150位重量级嘉宾将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其中境外演讲嘉宾超过50位。
出席开幕式的境外嘉宾约100人,包括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等国际政要、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威利•沃尔什、国际航运公会秘书长普拉滕等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代表,全球海运、港口、航空、机场等领军企业和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使领馆代表等。
其次是议程紧凑,内容饱满。和前两届一样,论坛除1个开幕式暨主论坛外,继续延续“2+6”模式,即海运、航空两个平行论坛和6个主题论坛。海运论坛的主题为“把握变局创新业态链接共赢”,航空论坛的主题则是“链接新格局创造新繁荣”。6个主题论坛分别聚焦与航运相关安全与合作、救助与打捞、数字与智能、绿色与低碳、司法与仲裁、金融与保险领域,积极开展对话交流。同期,我们将举行全球港口管理局圆桌会议和哥德堡港友好活动。
第三个特点是亮点纷呈,精彩可期。论坛期间,我们将对外发布20余项成果,其中10余项围绕港航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的全新成果将在开幕式上发布,包括2023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十周年发布、上海港与全球重要港口建立或者深化友好关系等等。此外,还将有制造、技术、服务、平台等领域的年度重要成果案例展示,全方位展现近一年来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成就。
中国新闻社: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航运业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高海云: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对外贸易运输量,在保障进口粮食、能源资源等重点物资运输和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年来,交通运输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下,全力统筹做好水运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水运经济经受了3年疫情考验,我国航运物流供应链始终稳定畅通,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全力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面对国际物流供应链紧张局面,指导国际班轮公司优化航线运力投入,全力做好我国主要外贸集装箱航线的运力保障。优化完善港口重点物资运行监测,提升沿海港口矿石、集装箱码头和粮食中转仓储设施能力,提升粮食、化肥、电煤、LNG等重点物资和国际集装箱水路运输保障能力和水平。引导港航企业主动减免市场定价的库场使用费、滞箱费超过9亿元。持续发挥水运“压舱石”作用,确保了“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了中国担当。
二是有力服务国内大循环。成立水运保通保畅工作专班,加强水运运行调度和监测。巩固完善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制定实施11项措施,落实水运“四优先”举措,保障进口粮食、化肥、能源、资源等重点物资和集装箱等重点货类水路运输。加强航道和船闸运行维护,强化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干线航道通航条件保障。完善部与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工作联系机制,加强与国家煤电油气运保障协调机制的衔接,及时掌握国际、国内能源运输市场动态,加强统筹协调,对重点化肥、能源运输船舶继续实施“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一船一调度”,全力保障国内重点物资运输。
三是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导港航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别港口项目投资、建设与经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以色列海法新港、吉布提港等港口运营良好,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拉动当地就业。2022年指导地方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世界航商大会和2022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扩大“丝路海运”品牌影响。今年7月11日成功举办了第19个中国航海日活动,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澎湃新闻:请问虹口区在推进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核心承载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陈帅: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处在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关键时间节点。虹口正全力建设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核心承载区,助力企业和机构深度融入国际航运治理体系,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今年的新突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全力推动上届论坛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去年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共发布了10项发布,与虹口区相关的就有3项,今天向大家汇报一下这3项的完成情况。位于虹口区的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已正式建成;国际航运公会(ICS)上海代表处已完成注册登记并落户北外滩;北外滩航海公园在今年7月11日的航海日建成启用。这些项目的落地更好地助力上海航运服务业能级提升。
二、加快培育北外滩航运发展新动能。一是不断提升区内海事法律服务的影响力,引入上海国际仲裁学院、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推进建立北外滩海事海商争议解决专家委员会,加强与海事法院、行政部门、专业院校的协作,推动海事海商争议解决“一站式”平台建设,将北外滩打造成为国际航运争议解决优选地。
二是积极推动航运业数智化、低碳化发展。尤其在推动航运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支持区内企业参与市级创新项目评选,并对获奖企业给予区级相应配套扶持,这方面政策得到很多企业的好评。同时,我们也持续关注和支持船舶新型替代燃料,推动了电动集装箱船项目落户北外滩。通过举办沙龙、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企业、机构共享前沿科技,共建合作机制,共谋产业新发展。坚持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新空间。
三是支持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国内首个航运指数期货产品,该产品弥补了我国航运衍生品市场的空白,也为虹口航运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三、深入推进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邮轮经济”暖风频吹,虹口抢抓邮轮复苏机遇,6月发布了虹口区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配套专项政策支持。北外滩将以高端邮轮枢纽港建设来带动产业链发展,吸引邮轮高端要素集聚,构建现代化邮轮产业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总部基地和邮轮经济中心,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界面财联社:请问现在洋山四期全自动码头的运行情况如何?后续是否有进一步提升自动化能级的计划?
张欣: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从2017年12月开港,通过不断系统迭代以及功能完善,整个洋山四期码头已经进入成熟运作阶段。
2022年,整个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已经突破了该码头设计的630万产能,全年完成了集装箱吞吐量635万标准箱。同时,集团还在将成熟的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解决方案在非母港外的新建项目当中进行了一系列推广,比如在以色列的海法新港以及在江苏的沪通集装箱码头。
后续集团港口自动化方面的规划和实施计划当中,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新建项目当中,我们还将继续扩大自动化码头建设规模,比如在改造中的罗泾一期码头,以及洋山北侧码头都将按照自动化码头设计建造,进一步扩大自动化码头规模。
另一方面,我们还将有序实施现有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进一步提升整个上海港集装箱自动化作业的比重。
新民晚报:请问上海机场集团,目前上海两大机场的客货运情况如何?对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服务能级有哪些计划?
张永东:今年以来,上海航空运输市场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1至8月,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共完成航班起降44.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6128.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39.3万吨,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75%和93%。
上海航空市场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航空客货运输恢复逐月向好,特别是7月份进入暑运后,运量加速恢复。暑运期间,两场日均航班起降量和日均旅客吞吐量环比6月份分别增长了7%和10%。
二是境内客运市场恢复好于出入境市场。8月境内航班起降量和旅客吞吐量分别恢复至2019年118%和108%,都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8月上海机场出入境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的69%,明显好于年初水平。
在快速恢复境内外航线航班的同时,我们把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摆在重要位置,在市委市政府和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与联检单位、航空公司等共同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一是快速恢复两个机场出入境航班保障能力。年初,我们快速恢复了虹桥机场的出入境功能,浦东机场入境航班恢复了分楼运作,两场出入境流程恢复常态。
二是快速恢复浦东机场国际中转功能,为航空公司开展国际通程联运奠定了基础。比如,东航在全面恢复浦东机场的中转流程后,积极与天合联盟多个合作伙伴开展通程联运业务。
三是积极将上海机场的航空服务延伸至长三角主要城市。今年3月28日正式投运了上海机场与东航物流、昆山综合保税区共同建设的国际空港昆山货站;5月19日启用了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建设的上海机场苏州城市航站楼。长三角城航楼和货站的建设,为所在地区航空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是积极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能级。近年来,上海机场持续加大投入,地面保障资源得到改善。经过容量评估,今年6月份民航局批准上海两场航班高峰小时容量标准提升,这意味着上海机场可以飞比2019年更多的航线航班。此外,我们还积极吸引国内外航司在上海开辟新的国际通航点,增强枢纽网络的通达性。
新闻晨报:近年来,绿色港口发展进一步加速,请问在港口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上海港有何考虑?
张欣:近年来,上港集团通过不断完善低碳设施布局,拓展港口新能源应用。港机设备更新改造,基本已经完成了油改电、油改气等工作,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量达到了5.3兆瓦,港口清洁能源使用程度逐步提升。集装箱码头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都实现了逐年下降。
另外一个方面,在航运新能源加注方面,2022年,上港集团开始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保税LNG同步加注服务。目前,已累计加注53艘次,加注保税LNG 29.4万立方米。
2023年3月,上港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法国达飞集团共同签署了《关于开展港口船用绿色甲醇供应合作的备忘录》。2024年,上海港具备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绿色甲醇燃料加注服务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多种新能源船舶加注服务业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