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2024年3月2日) 2024-03-03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字号:

  新华社:请问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刚刚提到正在构建为企业“走出去”的功能平台,将怎样服务长三角以及全国企业更好“走出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钟晓咏:“走出去”确实是很多企业很关注,也是管委会的一个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致力于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支持长三角企业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努力把商务区建设成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主要采取五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快“走出去”总部集聚发展。鼓励已落户各类总部提升能级,发展成为“走出去”的亚太总部或全球总部,我们现在商务区已集聚总部类企业超500多家。鼓励长三角企业在商务区设立海外投资业务板块,比如神马电力、天合光能等,都已经成立了相关业务板块。支持建立以长三角区域为重点,总部在商务区、基地在长三角、业务在全球的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

  二是强化专业服务配套支撑。加快打造虹桥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区,引导和鼓励具有高端化、国际化服务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在商务区集聚。更大力度打造综合性专业性服务平台。牵引带动本土专业服务机构加快全球布局,推动构建整体性跨境服务网络,提升跨境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海外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建设,拓展海外纠纷应对服务网络。

  三是打造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区。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度高、资源配置能力强的经贸类国际组织落户,发挥好它们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在商务区举办各类投资促进、国际性论坛等活动。支持商务区的专业行业协会进一步加强与境外的行业协会、国际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

  四是建设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平台。集政务服务和专业资源为一体,打造“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现在我们已经对接法律、金融等专业服务机构54家,在线上企业可了解出海信息,预约活动和专业服务;在线下企业可一站式办理马德里商标注册、APEC商务旅行卡、ODI咨询等出海和涉外高频服务事项。同时,组织企业参加“走出去”经贸论坛、洽谈会、培训会、项目推介会等,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五是强化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功能。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带动双向投资贸易发展。加快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辐射引领区,发挥商务区在“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商品集散地功能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发挥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资源整合的功能,现在我们已培育重点主体清单26家,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管理、贸易等全过程对接服务。

  上海证券报:总体方案之后,去年7月国家出台了《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里面有提出一批含金量很高的政策,现在这些政策落地情况怎样?接下来还会不会有一些新的政策出来?

  陈石燕:《若干政策措施》是继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之后,国家层面对“大虹桥”建设的再度集中赋能,政策共24条,其中涉及上海22项。政策出台大半年来,在国家相关部委关心指导支持下,本市迅速搭建工作专班,全力以赴推动落实。截至目前,22项政策措施已落地15项,落地率近70%,具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强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相关政策,共5项。其中,打造“丝路电商”辐射引领区、培育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等2项已落地,比如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在去年年底正式发布了全力推进“丝路电商”先行区的三年行动方案。此外,涉及到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支持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支持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等3项政策正在积极推进中。

  二是“促进‘一核两带’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共10项。其中7项已经落地,主要包括构建高水平区域创新网络、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自由流动、开放智能网联汽车跨省市道路测试,优化外国高端人才便利服务、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推动数字人民币联动试点、扩容升级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比如构建创新网络方面,在昨天刚刚召开的虹桥2024年工作现场会上,长三角地区一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签署了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协议,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又如数字人民币联动方面,苏州相城区与本市长宁区依托“五五购物节”等场景全面探索数字人民币消费互联互通。此外,涉及到推广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开展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3项政策正在积极推进中。

  三是“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相关政策,共7项。其中6项已经落地,包括提升航空服务功能、打造多式联运通道、共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强化服务长三角功能、构建全链条科研服务体系、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比如强化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去年11月,已经正式成立了“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维权援助工作站”,今年在此基础上还将继续探索设立海外维权基地。此外,优化长三角算力布局这项政策也正在积极推动落实中。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提升政策获得感和实效性,不断放大政策带动效应,把政策红利更好地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区域活力。

  文汇报:请问西虹桥片区作为青浦“一城两翼”战略布局的“动力源核”,过去一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小菁:青浦的“一城两翼”,中间是青浦新城,西翼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东翼是西虹桥片区,其中西虹桥片区确实起到了动力源核作用。过去一年,青浦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西虹桥片区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辐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税收突破120亿,三年累计完成固投642亿、占整个商务区43%。具体表现为“三个跃升”:

  第一个跃升,就是枢纽门户提级,辐射引领动力跃升。西虹桥片区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战略交汇点,承担着“科创+商务”的功能定位。过去一年,主要是三方面深化:空间格局上,持续做强国家会展中心周边6平方公里功能强核,加快徐泾2.5平方公里工业区转型、打造丝路电商产业创新区,在区级层面拓展毗邻的华新、赵巷两镇打造联动创新区。总部牵引上,全力打造长三角总部集聚区,中核科创园正式启用,美的全球创新园今年建成,安踏全球零售总部年内结构封顶,目前各类总部型企业达94家。项目招引上,推进总投资485亿的19个重大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增长近70%,商务楼宇出租率逆势提升10个百分点。

  第二个跃升,就是产业集聚提速,创新发展活力跃升。主要是做强三大功能:大会展方面,去年是会展业全面恢复的一年,国家会展中心办展规模近700万方,国际性展会占比超80%,我们紧抓“进博会、工博会”等重大展会溢出效应,推动一批国际性、领军性专业组展企业集聚,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营收、税收双双增长超1/3。大科创方面,聚焦空间信息、数字经济、未来能源等赛道,美的蓝橙实验室、中核同创技术创新平台等加快集聚,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平台正式建成,设立上海知识产权功能园,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占商务区40%。大商贸方面,做大虹桥海外贸易分中心、联合国采购中心等平台,亚玛芬、博格纳等一批外资企业落户,联动青浦综保区率先打通跨境电商“1210出口”模式、交易额增长4倍,片区进出口、社零分别增长64%、45%。

  第三个跃升,就是产城融合提质,品质城区魅力跃升。当前西虹桥片区已进入增量开发和存量更新并行的新阶段,我们一方面加快彼友、中电投等重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和环境优化。主要是三个突出:突出交通优先,一体直达虹桥枢纽的示范区线全速建设、预计2026年竣工,G15抬升、G50扩容和轨交2号、13号线西延伸“多箭齐发”,徐灵路、龙联路等区区对接道路加快建设。突出城市更新,高标准推进城中村改造,蟠龙天地一开业迅速成为沪上消费新地标,新增市民身边的蓝绿空间40万平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10.3平方。突出职住平衡,新增住宅41万方,筹措保租房4072套,实施第四轮社会事业三年行动21个项目、总投资增长2倍,特别是紧扣教育需求、新增学额1000个,青浦世界外国语高中今年招生,兰韵文化中心加快建设,全力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下阶段,青浦将认真贯彻国家战略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虹桥管委会统筹指导下,进一步强化国际定位、彰显开放优势、提升枢纽功能,为加快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贡献更大力量。也诚挚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多到西虹桥、多到青浦来看看,并为我们提出宝贵的工作建议。

  上海电视台:请问闵行区,闵行区处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一核”的中心位置,在持续强化“核心枢纽”功能方面,区里会有一些怎样的做法?

  陈华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是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三年来,闵行始终把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建设作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强化“四大功能”的重要抓手,聚焦总部经济、国际贸易、功能配套三个维度,做强枢纽核心功能。

  一是聚焦总部经济,在提升产业能级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闵行位于“一核”中心位置的区位优势,加大力度“走出去、请进来”精准招商。实施总部增能行动,着力构筑面向全球的高能级总部集聚地,虹桥“大商务”功能不断强化,目前,总部类企业累计近260家,占商务区总数近一半。同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进和培育更多引领未来发展的龙头企业和研发中心,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文创电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形、成链、成群、成势,其中,生物医药和光伏新能源两个产业正朝着千亿级的目标迈进。经过三年发展,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税收实现翻一番。

  二是聚焦国际贸易,在促进要素集聚上下功夫。积极发挥商务区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加快将人流、物流、商流的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积极对接丝路电商、数字贸易等国家政策落地应用,持续优化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海外贸易中心等贸易平台功能,加快布局新型国际贸易,推动国际贸易企业及机构加速集聚。比如,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探索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等通路创新,2023年跨境电商进口业务销售总额及总单量位列全市前列。同时,聚力建设国内领先的高端专业服务业高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高端人才、科技服务、涉外法律、国际仲裁等专业服务要素不断集聚,目前,500余家专业服务领域的头部机构纷纷落地。

  三是聚焦功能配套,在深化产城融合上下功夫。紧扣国际化新城区功能定位,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加快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绿化等高品质生活服务供给,推动城市能级和品质提升,三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比如,在市政交通方面,示范区线、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嘉闵线等正加快建设;在绿化水系方面,苏州河生态廊道基本建成,前湾公园一二期已开工;在公共服务配套方面,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内5家国际化医院开办,华师大新虹桥基础教育实验园区加快建设,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签约入驻。

  接下来,闵行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高水平开放发展,为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东方网:在虹桥战略牵引下,长宁是如何发挥“数字长宁”的优势,促进产业能级提升的?长宁的产业生态和功能平台有何新布局?

  侯继军:近三年来,长宁以虹桥战略为牵引,以数字创新为驱动,着力做强临空经济、数字经济和开放经济,巩固提升了长宁片区的引领力和贡献度,长宁片区税收总量从2020年的11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88亿元。

  一是临空经济综合能级进一步提升。我们立足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在高端临空服务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城市功能配套等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示范区内新增落地企业1740家,同比增长38.8%。机场东片区加快更新改造,上海荟聚综合体、春秋航空总部等项目将于年内竣工。不断提升宜居宜业环境,在长宁片区内累计筹措建设了9000多套租赁住房。

  二是数字经济优势进一步巩固。通过持续深耕“数字长宁”,不断丰富数字经济生态圈,目前在长宁片区已培育集聚了190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2023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46.3%。同时,着力布局和培育生命健康、智慧医疗、人工智能、氢能等新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税收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25%以上;联影智慧医疗产业园区、“虹桥上城”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快建设中;成立了氢能产业联盟,构建“数字+绿色”产业生态。发布数字知识产权平台,加强区域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三是开放经济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我们依托国际化优势,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目前,长宁片区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达到59家,集聚外资企业888家,2023年税收同比增长41.1%。组织49家企业参展第六届进博会,参展企业数量和意向成交金额均创历届之最。持续提升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内涵和功能,构建涵盖65项政务和生活服务的差异化服务体系,上线全市首个区级国际服务门户网页。2023年审批通过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5500件,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办理量超过900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创新协同和开放合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贡献更多长宁力量!

  新民晚报:请问嘉定区,为了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嘉定提出了“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这一区域定位,请问目前在扩大开放和推动创新方面有哪些进展和成果?

  高香:“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是嘉定对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立足嘉定片区发展实际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定位。三年来,嘉定片区开放格局不断深化、创新浓度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去年嘉定片区完成税收60.4亿元、增长44.3%,创历史新高;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79亿元,占整个商务区的近40%;总投资210亿元的24个重大项目得到有力推进,嘉定片区能级品质不断跃升。具体来说,主要是做到“双依托、双强化”:

  一是依托虹桥枢纽强化开放链接。我们把握大虹桥战略机遇,全面提升面向国际的开放水平和发展能级。主要体现在“四个加强”上:在加强政策赋能上,主动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24条升级版措施,积极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成立上海丝路电商国际产业园,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上海中心等多家国际组织机构成功入驻。在加强招商引资上,在商务区管委会统领下,大力开展“走出去、引进来”高能级对接服务活动,去年嘉定片区新增企业5604户、引进亿元项目50个,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加强辐射带动上,嘉定综保区作为全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当前在保税赛车、跨境电商等业务方面不断提质增效,集聚了3家市级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去年嘉定综保区进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增长18.8%。在加强联动协作上,嘉定紧抓全域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的重要机遇,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与昆山、太仓联合召开2023年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轮值会议并发布五大行动倡议和百项合作事项。同时,成功举办第六届长三角科交会,实现科技成果交易金额4.3亿元,同比增长34.3%。

  二是依托科创禀赋强化创新领航。我们立足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定位,积极承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科创”功能,重点做到“三个聚焦”:聚焦创新产业发展,打造数字新经济、生命新科技、低碳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产业链融合生态集群,康德莱医疗器械、澳康达名车广场等项目已经投用,国泰中心、重塑能源等项目有序推进。聚焦创新载体建设,聚力打造“一区、一城、一湾”,“上虹桥·城市更新区”规划正式发布,288亩研发用地正全面推向市场;临港嘉定科技城首发项目“北虹之云”破茧而出,去年新引进企业346家,力争科技城明年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虹桥新慧总部湾起势成型,已吸引14家企业研发总部落户。聚焦创新主体培育,统筹抓好头部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目前北虹桥已经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和高新技术企业128家。

  下一步,嘉定区将全面贯彻落实昨天召开的高水平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2024年工作现场会的精神,实施好高质量推进北虹桥商务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把北虹桥打造成为创新经济集聚区、中央商务配套区和高品质国际化社区,持续助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引领赋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我们都知道,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建设离不开人才,请问商务区在吸引人才以及“一核两带”人才交流方面有哪些新的打算?

  钟晓咏:商务区作为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重点区域之一,我们始终持续强化筑巢引凤,积极发挥人才集聚“强磁场”效应,聚焦国际化、长三角协同和制度创新,打造人才发展先行区。

  一是形成各片区优势互补的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商务区积极拓展人才机制的创新和政策,拓展虹桥国际人才合作伙伴,打造形式多样的人才品牌活动,去年我们成功举办了虹桥人才发展大会和虹桥人才招聘会等,有效促进了商务区企业与全球人才供需对接。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育、留、用”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加快集聚国际商务、专业服务、高层次的科创人才。

  二是构建多维度的人才平台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国上海人力资源产业园虹桥园集聚效应,为各类企业提供涵盖招募、培训、管理等全要素人才服务。持续推进上海青浦(长三角)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的人才孵化平台建设,构建全方位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片区产业园及高精尖企业“人才蓄水池”的作用,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做强国际人才服务平台。依托“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打造涵盖出入境事务、企业外籍员工服务,以及面向全球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的一体化综合服务新平台。

  三是拓宽长三角人才交流渠道。积极推进长三角人才服务功能互通和市场服务平台建设,在昨天三周年工作现场会上面,商务区同苏州市、嘉兴市、合肥市签署了人力资源与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便利人才的各项服务措施,提升人才在长三角流动的便利性,促进长三角乃至全球人才的流动。

  四是优化人才宜居宜业软环境。我们将紧紧抓住区域战略深化契机,持续推进商务区高端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国际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丰富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创建高品质宜居宜业的国际社区,全方位营造人才发展软环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