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2024年3月29日) 2024-03-30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字号:

  上海电视台:我们对减轻企业负担持续推动出台了许多举措,近年来这些举措落地的情况和实施的情况怎么样?

  陈石燕:近年来,根据国家部署,本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是降成本。2016年至2019年,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有关部门,围绕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用工、能源资源、融资和制度性交易等方面成本,四年连续制定了四轮减负举措组合拳,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后发布实施。

  2020年起,为企减负相关措施纳入本市支持服务企业、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等综合性举措方案。2016年至2023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累计超过了1万亿元。今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次我们制定了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五方面20项政策措施,预计年新增减负超1170亿元。

  界面财联社:资金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财政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举措,助力中小企业获得现金流?

  卢华:中小企业一直是财政政策关注和支持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市财政局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并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协同配合,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增信强担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去年同意将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的资本金规模,从100亿元扩大到200亿元,进一步发挥市融资担保基金增信、分险和撬动作用。目前,市融资担保基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额度最高可达2000万元。今年,市级财政还安排了2.5亿元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资金,有效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支早、支小、支科技,为企业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二是多措并举降成本。在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中安排预算,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贷款和本市先进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继续降低担保费率,市融资担保基金按0.5%收取担保费,政策性创业担保免收担保费。鼓励区级财政对中小微企业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贴息贴费,进一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按一定比例返还上年度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对吸纳符合条件的重点群体就业的企业,按每人2000元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三是完善制度促发展。为更好扶持和培育科创、现代服务业、“三农”等中小企业发展,财政部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去年以来会同知识产权、金融监管、农业农村等市主管部门,先后印发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等政策文件。目前,正会同市人社部门修订完善《上海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这项工作已列入今年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修订内容主要考虑优化贷款工作机制,完善贷款对象范围,并提高贷款额度,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创业组织,最高可获得500万元担保贷款。同时,会同商业银行推出“见贷即保”的“创业担保批次贷”,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更优服务支持初创企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有关主管部门强化政策落地实施,跟踪评估政策效果,推动政策组合持续发力,促进本市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东方网:今年年初,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都提出了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要稳中有降。上海这次减轻企业负担政策中,也提到了相关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请问将如何推进落实?

  陶昌盛:企业融资确实是大家一直以来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多措并举,合力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从上海来看,普惠贷款实现“量增价降”,截至2023年末,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累放无缝续贷和纾困融资金额均突破万亿元,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20%;无缝续贷为企业节省超100亿元。2023年末上海普惠贷款平均利率4.21%,处于历史低位,是全国最低的地区之一。下一步,市委金融办将会同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和本市有关部门,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更好惠及中小微企业。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构建长效机制。配合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好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释放的资金,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信贷投放。同时,构建“无缝续贷”、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等长效机制,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二是加强财政支持,发挥政策协同。目前,上海已形成“1+2+N”的财政支持模式,“1”是指市区两级联动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支持体系,“2”是指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和信贷奖励政策,“N”是指本市各项贴息贴费政策。下一步,我们将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优化相关举措,更好与金融惠企政策联动,形成叠加效应。目前我办正会同市财政局研究推出新一轮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争取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补偿门槛,并继续向科技、绿色、农业、外贸等重点行业倾斜,切实推动银行加大信贷投放,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三是搭建服务平台,促进产融对接。2022年,本市推出了普惠金融顾问制度,目前在10个区和张江园区设立了11个线下服务枢纽,并在“随申办”企业云APP上线了普惠金融顾问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企业提供融资规划、成本控制等专业金融服务,现已举办对接活动230余场,惠及企业2400余家。此外,依托公共数据赋能,本市推出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等平台,帮助银行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加大信贷支持。今年,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上海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月”“上海金融业普惠金融推进月”等活动。进一步梳理形成政策合集,制定普惠信贷、保险产品手册,畅通多维度的金融服务渠道,推动金融服务触达企业一线,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中央广电总台:能否介绍一下,本次《若干措施》减负政策中有关税收优惠的具体情况,下一步将如何落实好这些优惠政策?

  吕世春:去年以来,市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着力稳定市场预期、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2023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318.0亿元。本次20条措施中,涉及税收支持政策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如增值税方面:包括继续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优惠政策;所得税方面: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20%;对于符合条件的其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二是继续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六税两费”。三是继续落实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困难减免,研究实施企业房产税困难减免政策。

  下一步,市税务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税务总局的工作要求,落实落细各项支持政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推进政策直达快享。深化税费优惠“政策找人”机制,优化推送流程,丰富推送内容,拓宽推送渠道。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辅导。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宣传矩阵优势,通过4月份税收宣传月专题宣讲、线上答疑等途径持续做好政策政策宣传解读。三是做好意见诉求办理。多渠道收集政策落实过程中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措施,优化办税服务,更好让企业享受到减税红利。

  澎湃新闻:今年上海除了继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外,还从促进重点人群就业等方面出台了新的政策,请问具体有什么考虑?

  张岚: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作为就业的基本单元,稳定企业就是稳定就业,所以这次新发布的相关政策中涉及到就业的政策举措,总体考虑就是要通过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从而鼓励企业增加用工岗位、扩大就业,同时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今年市人社部门将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本市保持用工岗位稳定、符合条件的企业,返还单位及其职工2023年度实际缴纳的部分失业保险费,其中大型企业按不超过30%返还,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60%返还,进一步体现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稳就业的政策导向。

  二是实施重点群体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今年市人社部门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作为促进就业的重中之重,对招用应届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以及失业人员的用人单位,按2000元/人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上述两项补贴都将采用“免申即享”的方式发放,实现“零申请、零跑动、零材料”,所有材料在后台进行比对,最大限度方便用人单位,确保“应享尽享”。

  三是强化用工服务和就业帮扶。为进一步优化本市就业创业环境,市人社部门自年初起启动实施“乐业上海优+”行动,推出系列招聘、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等10项工作计划。截至目前,已密集开展630多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12.88万个,“一企一策”服务2100多家重点企业。今年各级人社部门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2000场,提供就业岗位30万个以上。同时,还将继续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通过各类托底政策和跟踪服务,强化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精准兜底,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下一步,本市各级人社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通过各项促就业政策举措的实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确保上海的就业形势稳定。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出台了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等多项举措,体现了包容审慎监管的姿态。请问今年还将有什么新举措?

  彭文皓:一直以来上海市场监管局都坚持服务监管的理念,审慎包容监管,先后出台4版免罚清单、免强清单、减罚清单和免罚减罚实施办法等“容错”政策。接下来,我们也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总的部署和工作要求,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包容审慎监管。

  一是动态调整清单,深化免罚减罚制度。今年,在落实免罚、减罚清单的基础上,我们将做好实施情况评估,回应经营主体关切。出台免罚清单5.0,在广告、电商、登记、价格等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免罚事项;出台减罚清单2.0,通过提炼细化减轻行政处罚裁量因素的具体表现形式,进一步规范减轻处罚工作。同时,同步升级配套行政处罚系统,为免罚减罚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动态调整这些清单,有力保障清单的实时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包容的市场环境。

  二是坚持“无事不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去年,我们强化信用赋能,对全市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的科学性进行进一步深化,在食品生产、产品质量等6个领域实行“通用+专业”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有效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今年,我们将整合双随机抽查事项与任务,尽可能合并对同一企业的双随机抽查。原则上一年内对同一企业的双随机抽查次数不超过两次,对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不主动抽查一般事项。把2024年全市涉企双随机抽查比例压减到3%,通过降低涉企检查的频次,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

  三是注重合规指引,强化行政指导。近几年,我们在反垄断、广告、食品、电商等领域已经出台20份合规指引。其中,《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合规评价指引》《上海市网络交易平台网络营销活动算法应用指引(试行)》《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都是全国首份。今年,我们会继续聚焦相关重点领域,制定出台覆盖面更广的合规指引。比如,研究制定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过敏原风险管控指南,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做好过敏原防控;针对电商平台以笔记分享形式变相发布商业广告行为,制定规范互联网“种草”行为指引等。除了制定不同领域的合规指引之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相关和政策的宣贯,指导企业提升合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