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开发成效明显 黄浦江两岸变美了变绿了 2003-12-17
市政府发言人焦扬12月1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上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成效明显,在坚持高起点规划和加快建章立制、理顺开发管理机制的同时,取得了一批人们可以感受到的积极成果。
据介绍,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是2002年年初正式启动的,旨在通过对黄浦江两岸的功能重塑和环境改造,带动上海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确定的方针,综合开发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质量建设。
发言人说,在规划和建章立制方面所作的努力,对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顺利进行和长远进展意义重大。今年以来,综合开发的规划工作高起点地推进。在两岸规划控制范围内的结构性规划编制方面,市政府今年4月批复了南延伸段结构规划(去年已批复中心段结构规划);有关部门还提出了北延伸段的初步调整方案,为下一步编制结构规划作了积极准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方面,北外滩—上海船厂地区、十六铺—东昌路地区等多个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上报审批。在专项规划方面,关于公务码头、旅游码头布局的规划编制正抓紧进行。此外,通过加快建章立制,形成有效的开发管理秩序。今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关于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黄浦江两岸开发范围内非居住房屋拆迁补偿规定》和《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审批程序管理办法(试行)》等一批重要的规范性文件,《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环境建设标准》预计明年初也将颁布实施。
除上述成果外,在黄浦江中心段两岸的外滩、北外滩、十六铺、东昌路等地区,综合开发也取得了一些具体的成果:
在外滩及其建筑风貌延伸段,“外滩源”项目有望完成破墙透绿工程,区域内的单位和居民动迁有序展开;中山东一路33号内搭建的非保护建筑基本拆除完毕。南外滩主要建筑东方饭店、新外滩商厦的立面整治工程已确定方案或完成深化设计,即将实施。原先遮挡外滩风景线的大型建筑钻石楼二楼以上全部拆除,步行系统恢复。
在北外滩地区,国际客运中心即将开工建设,计划2006年完成;其北侧地块将按上海航运商务中心的功能进行规划建设,目前已开始动拆迁。虹口港以西旧区改造项目中,用作五星级酒店和商务办公的两幢姐妹楼已经开工。
在十六铺地区,原客运码头9月已将定期航线全部搬迁至吴淞客运中心,码头其它设施年底全部完成搬迁。这里明年实施拆除工程,着手改建成世界一流的水上旅游中心。
在浦东东昌路地区,先期启动的财富广场项目已建滨江绿化、防汛亲水平台240米,年内基本完成滨江公共环境建设。张杨滨江苑项目滨江公共环境建设已批准立项,开工在即。
发言人还介绍说,明年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继续抓好已经启动的重点项目,如国际客运中心、外滩源等等。二是推进滨江绿地和公共环境建设,重点是北外滩—上海船厂地区、十六铺—东昌路等地区的滨江公共环境建设,在现有约4千米公共岸线的基础上,新增约2千米公共岸线、约7万平方米公共绿地。三是做好开发地块的招标出让,推出十六铺地区8#—1、国际客运中心北侧和原上粮八库等地块进行熟地招标。
新闻背景资料:黄浦江概况
黄浦江自淀山湖流经上海市区,至吴淞口汇入长江,水道全长114公里,流域面积510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苏州河、淀浦河、太浦河和蕴藻浜等。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也是上海的门户,世界从这里认识上海,上海从这里走向世界。江边的外滩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是远东著名的金融中心,其独特的万国建筑群闻名遐迩。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条黄金水道履行着交通、运输、仓储等城市工业功能,两岸工厂、码头、仓库为上海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2002年1月10日,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正式启动。这是新世纪上海城市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综合开发旨在通过对黄浦江及其两岸地区的功能重塑和环境改造,带动上海中心城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它是继上世纪80年代老外滩改造、90年代浦东陆家嘴地区岸线建设之后,对黄浦江及其两岸地区进行的又一次改造与开发。
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强调,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要遵循“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质量建设,努力使黄浦江成为一条具有国际水准的水景岸线。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
充分借鉴国外滨水区改造和功能重塑的经验,在面向国际征集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最终的优化方案。
目前,黄浦江两岸规划控制范围从吴淞口到徐浦大桥,河道长度约42.5千米,两侧岸线长度约85千米,包括核心区和协调区在内,规划控制面积约73.3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自五洲大道至卢浦大桥为中心段,规划控制面积为22.6平方千米,岸线长度约20千米;五洲大道至吴淞口为北延伸段,卢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为南延伸段。上述规划控制范围涉及浦东、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卢湾和徐汇七个行政区。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确定了三步走的次序,首先是四个重点地区,包括北外滩—上海船厂地区、杨浦大桥地区、十六铺—东昌路地区和南浦大桥地区(含世博会选址地区);第二步是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非重点地区;第三步是南、北延伸段。
杨浦大桥地区:占地198.62公顷,规划设想是通过建设特色居住区和科教办公区,创造一个把居住和工作有机结合的综合社区。
十六铺—东昌路地区:占地35.46公顷,规划以商务、旅游、娱乐功能为主,并在景观风格上与老城厢的古典风貌、外滩的近代风貌、陆家嘴的现代风貌和谐统一。
北外滩—上海船厂地区:占地115.77公顷,根据规划,北外滩地区将结合国际客运中心项目建设,形成与航运业相关的商务、居住综合区;上海船厂地区主要作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延伸,建成现代化的商务办公和居住区。
南浦大桥地区(含世博会选址地区):占地342.9公顷,规划设想是结合世博会设施建设及后续使用,引入大型文化、科研、体育设施,建设融商务、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生活区。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理念
功能转换:是综合开发的核心。黄浦江及其两岸的功能,将从原来的交通运输、仓储码头、工厂企业为主,转换到以金融贸易、文化旅游、生态居住为主,实现由生产型向综合服务型的转换。
景观重塑:充分发挥黄浦江蜿蜒开阔水体的形态优势,通过整体景观设计,使临水的建筑物、绿化和公共空间有机协调,让黄浦江两岸成为上海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态理念: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于综合开发的始终,创造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新的发展模式,改善滨江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让绿色重返黄浦江。
以人为本:开辟活跃的公共岸线,创建多种多样的滨水活动空间,让市民亲近水、亲近自然,让黄浦江真正成为“母亲河”。
历史延续:两岸历史建筑比较集中的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将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和合理利用,以延续城市文脉。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机制
遵循“规划国际化、运作市场化、投资社会化”原则,在整个开发工作中,通过建立政府宏观引导和市场运作化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机制,吸收国内外多元投资,形成社会共同参与、各方多赢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