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即将建成通车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相关情况 2009-10-14
在10月14日举行的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介绍了即将建成通车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相关情况。
经过广大建设者近五年的艰苦努力,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已顺利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机电设备安装等工作,目前正在抓紧进行系统调试、运营养护筹备等,整个工程有望于本月底全面建成通车。
一、实施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贯彻国家发展战略,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联动发展。
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实力雄厚,但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心主要集中于宁、沪、杭、甬的沿线交通地带,其中,上海与江苏的公路交通仅限于苏南地区,与苏北没有公路交通设施,客货运输主要依靠渡船,经济互动受到很大制约,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上海长江隧桥工程与在建的崇启通道工程相衔接,对打通上海与苏北的交通,更好地辐射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有利于落实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崇明生态岛建设、长兴岛海洋装备基地建设以及“三岛联动”发展。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的建成,从根本改变了上海大陆与崇明之间交通联系不便的状况,对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的联动发展,拓展上海市的发展空间,加快上海城乡经济一体化、均衡化发展,进而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配合上海世博建设,许多国家级装备企业迁至长兴岛,而交通不便是这些企业迁移后面临的第一大难题。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建成后,将建立起长兴岛与上海大陆的连接,为上海海洋装备制造业乃至长兴岛的发展打开方便之路,同时也为横沙岛的下一步发展提供的想象空间。
(三)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升我国跨海连岛、集约集成隧桥结合工程建设的水平。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带来较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连接我国各大沿海经济区的重大跨海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工程建设中许多施工工艺在国内外首次使用,无类似的工程经验可供借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指挥部始终将目光对准国际前沿技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越江跨海隧道工程的核心技术群及其相关技术标准;始终将目标定位于国际领先标准,精细管理,科技引领,建造起具有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的隧桥结合、公轨同层共面的精品工程,取得了一批具有前沿性的科研成果和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工艺、质量检验标准,为我国今后其他跨海连岛的隧桥结合工程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良好的技术储备。
二、上海长江隧桥工程面临的主要难点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是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中上海至西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技术复杂、规模宏大,许多施工工艺在国内外首次使用。工程采用“南隧北桥”(预留轨道交通线)的建设方案,南起浦东五号沟、经长兴岛,北止崇明陈家镇,全长25.5公里,其中,长江隧道长8.9公里;长江大桥长约10.3公里。
长江隧桥工程建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水文、地形条件十分复杂。长江南港水域宽阔,江面宽度约7公里,江中浅滩极不稳定,该水域江海分界且地层具有液化性、高流塑性和高水压等特点,极易发生流砂、管涌、振陷。北港水域范围内漫滩、深水、江中沙洲结合,地形条件也十分复杂。
二是水域通航条件要求高。南港水域通航需要满足第四、第五代集装箱船要求,北港水域也需满足远期3万吨级集装箱和5万吨级散货船及满足3000吨级船舶通行的要求。这对大桥主通航孔和和辅通航孔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是施工工艺复杂。长江隧道工程鉴于土层极不稳定,且为了不影响通航,釆用了15米级软土盾构一次性掘进7.5公里的施工方案;长江大桥工程由此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形式,在深水区设置了一座主跨730米全漂浮体系的斜拉桥,深水区其它地方则为105米钢-砼组合结构连续梁和70米混凝土连续梁,均为整孔制造安装;漫滩区采用50米混凝土连续梁,移动模架施工;江中沙洲采用60米混凝土节段预制梁,架桥机拼装。
四是工程集约化要求高。为贯彻建设集约化的科学理念,长江隧桥工程在隧道下层和大桥两侧预留了轨道交通空间,同时,也预留了22万伏超高压电缆和各类社会公共管线通道。
长江隧桥工程建设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长江隧道工程主要难点。主要技术难点表现为:第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直径隧道,将面临超大断面盾构隧道抗浮、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超大直径衬砌结构设计等难题;第二,一次性掘进距离长,需要解决特长隧道通风与降温、三维轴线控制、特长隧道纵向稳定性、公轨共用隧道火灾控制与救援疏散等难题;第三,隧道在高水压复杂软土地质条件下面临的抗震、防水、耐久性、减振与长期沉降等难题;第四,长大隧道公轨结合给振陷、纵向沉降及疏散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长江大桥工程主要难点。第一,鉴于长江上游环境的变化以及长江综合开发利用,加之海洋环境气候的变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这种不利的水文条件对河床的冲刷、对桥梁结构的冲击以及对工程施工带来的困难,同时还必须考虑桥梁建设完成后结构对长江口水文的影响;第二,桥梁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和施工方案的多样化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满足轨道交通的运行要求,在工程建设上必须严格控制基础的沉降、梁部结构的变形等。第三,70米、105米箱梁的整体制造在桥位以外90海里的浙江嵊泗县的沈家湾岛上进行,重达2374吨的巨型梁的海上长距离运输、105米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续梁墩顶合拢技术、超宽分离式钢箱梁的制造、运输、吊装及1400吨钢套箱长距离浮运整体吊装技术等均首次应用,给工程建设带来风险。
三是设计技术等方面的难点。公轨同层共面,必须严格控制基础的沉降、梁部结构的变形、梁端的转角以及考虑无缝线路对基础产生的附加力等,现行的设计规范在这方面还是空白,给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长江隧道“长、大、深”的工程特点,国内还没有专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长江大桥主通航孔桥为主跨730m分离式全漂浮体系斜拉桥主跨,目前是世界上同类已建成桥梁中最大的,无类似经验可供借鉴。
三、工程建设的相关措施
针对上述特点和风险,市建设交通部门从前期研究、技术方案、科技攻关、队伍组织、管理控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实现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上海长江隧桥工程。
一是前期研究科学严谨。鉴于项目的重要性和技术难度,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决策过程相当漫长。1993年,正式提出工程设想;1994年完成《长江口越江通道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前期研究报告》;2001-2003年间开展了河势、水文、航运、风险等专题内容的研究,并就桥梁方案、隧道方案、南隧北桥组合方案进行工程方案国际征集,共计对比论证了18项方案,总共经历了十余年时间,最后确立了南隧北桥方案。
二是重大科研提供保障。将长江隧桥工程建设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课题,开展大型越江隧道工程的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安全与防灾、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越江跨海隧道工程的核心技术群及其相关技术标准,科研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应用,破解了施工难题,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目前,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已获得一系列国家和上海科技进步奖以及一批技术专利,科研和管理成果已逐步推广到一些重大工程建设中。
三是参建队伍好中选优。形成强势国际团队。在技术咨询上,引进了美国的茂盛公司和丹麦的科威公司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咨询公司;在重要设备配备上,选购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德国海瑞克公司的盾构;在推进施工上,促成了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国际隧道施工领域有较高声誉的法国布依格工程公司两家中外强势企业的强强合作。汇聚国内最强阵容。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工程招标,在招投标工作中将投标队伍是否具备在重大工程建设中打大仗、硬仗和高科技仗的实战经验列为重要条件,对投标的施工企业好中选优,选择在国内同类施工领域中技术最优、实力最强的施工企业中标参建,中标的单位都是国家级的大型施工企业和上海著名施工企业,形成了“国家队”的施工阵容。此外,在设计、监理、材料供应等方面都贯彻了“好中选优”的原则,形成了各类建设精英齐聚长江隧桥工程的格局。
四是工程质量创造精品。工程建设指挥部明确提出“安全第一,质量创优,稳步推进,好上加好”的建设方针,要求不抢工期,一定要建设精品工程。指挥部明确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了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网络,强化质安体系的建设。针对长江隧桥工程施工自然环境复杂、技术含量高、许多施工工艺在国内外首次使用等特点,对关键工序、技术复杂、风险较大的专项工程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评审,使施工方案更具针对性,降低了工程施工风险;对工程建设过程中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工建设五年来,工程范围内未发生一起质量事故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目前,对长江隧道和长江大桥进行分项工程评定验收,达到了工程项目各单位工程和分项工程合格率两个100%的标准。
五是管理团队专业敬业。组建专家顾问组。长江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聘请了十五位国内著名桥梁、隧道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工程技术顾问组,对重大技术问题给予技术指导,参与重大施工方案的审查和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组建职业化的技术管理人才队伍。指挥部的各级管理人员大多经历过重大工程锻炼、具有丰富实战经验,重心下移,靠前指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