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开放月活动,普陀区卫生健康委将这个“窗口”设在了区疾控中心,邀请10组家庭近距离感受疾控到底是干什么的!
8月4日14时,代表们集合,开始了2个半小时的探索之旅。
走访理化实验室
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心两大实验室的大力支持,理化实验室更是开放了内部空间,邀请代表们参观实验室。
食品中的农药、重金属,水中的理化指标,空气中PM2.5的特征……这些都由理化实验室的大机器们给出结果。
每次介绍实验室,我们的讲解员小哥哥都会提到一台“功勋”机器,它曾经给一起职业中毒事件中的中毒人员快速找出了“元凶”,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这是因为它带有庞大的比对数据库,能对未知污染物样品进行测定,从而一改以前主要依靠流调线索,一个个物质去排除的程序。
但理化的“大家伙们”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为了增加代表们的感性认识,我们的讲解员小姐姐特地从每天茫茫多的实验类别中找出了一个适合小朋友动手参与的,又有感官体验的小实验——检测自来水中的总硬度指标,这也是自来水100多项常规监测指标中的一项。
为了增加实验的“不确定性”,工作人员还特地准备了实验室制备的超净水、市售的矿泉水和早上煮沸放凉的凉白开供小朋友们选择样品,但是我们斯琦老师的课讲的实在太好,小朋友一听就掌握了哪种水硬度最低,实验结束最快,于是全场没有一个人选择超净水。
寄生虫切片观察
微生物检验科因为生物安全的限制,无法对外开放实验室,这次他们特地准备了生活中常见的寄生虫切片,带领大家一起观察这些虽然看不见,但是却对人体有伤害的小家伙们。
海萍姐姐耐心地帮助小朋友调整显微镜,并告诉大家这些“虫虫”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到人体中的,小编不敢确定能长到十几米的绦虫有没有让小朋友这辈子彻底拒绝生食,但是腿多难数的革螨,真的是印在大家脑海中了。
病媒标本展示
消毒病媒科的老法师更是拿出了收集多年的标本盒,“原来苍蝇、蟑螂有这么多种?”小朋友看得起劲,大人们也表示大开了眼界。其实,找到它们,掌握它们的数量和品种,破坏它们的栖息地,这都是公共卫生中病媒防制的重点。
科普中心参观
看完了实验室,代表们又来到了位于普陀疾控B楼的公共卫生科普中心。在这里,讲解员带领大家全生命周期地了解疾控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免疫思想的萌芽、不同口罩的使用、身边常见的有害生物防制、食物营养与运动的选择、空气污染的成因、自来水的制备和水质监测等等,最后在儿童伤害展区,代表们还与讲解员一起探讨了安全座椅的选择与使用。
短短两个半小时的活动,代表们觉得意犹未尽,也对疾控中心的工作内容有了更多的认识。未来的日子,普陀区公共卫生科普中心将每周二至周六向公众免费预约开放,欢迎更多的人能来到这里,走进疾控中心,掌握公共卫生和防病知识,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普陀区公共卫生科普中心预约方式,关注@普陀疾控公众号,进入主页,点击“科普服务”-“展馆预约”即可线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