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杨浦区教育系统第六届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等各类教育人才培养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字号:

杨浦区教育系统第六届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等各类教育人才培养计划(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2022〕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教师厅函〔2022〕18号)、《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8〕18号)文件精神,全面实施《中共杨浦区委、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办法》(杨委发〔2019〕16号)的目标任务和基本举措,深化实施“三名”工程,推进教育人才梯队建设,培育和打造一批优秀教育人才。现结合杨浦实际,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培养目标

  以人民教育家于漪教育教学思想为引领,实施教育人才培养计划,聚焦教育综合改革等重点任务,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人才梯队结构,构建分层分类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教师团队发展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专业厚实、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一批结构合理、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协同发展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团队,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在教育综合改革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培养周期

  2022年至2025年。

  三、培养策略

  (一)坚持师德为先,提升综合素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学于漪,站好新时代的讲台”为主线,引导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加深教育理解,拓展专业领域,注重教育实践,形成个人教育教学风格或特点,推进各类教育人才全面发展。

  (二)坚持梯队培育,助推专业发展。依托高校,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人才的培养培训。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扩大市级影响力,同时加强梯队建设,做好教育人才储备,精准培养,制定个性化培养目标,为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优质发展平台,有效助推各级各类教育人才的专业发展。

  (三)坚持任务驱动,培育优秀团队。推进实施“种子计划”,聚焦杨浦教育整体综合改革和第四轮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背景下,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创智课堂”研究为突破口,探索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做到人人有项目,人人有课题,坚持教师自主学习、研究和实践与团队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结合,在实践中加强研究,在任务中接受挑战,在团队中实现发展。

  (四)坚持科学评价,促进人才发展。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符合教育人才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

  四、培养措施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科育德能力。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民教育家于漪教育教学思想为引领,增强教育人才的教书育人本领,提升教师学科育德、学生心理辅导、学生生活指导等能力。开展《让于漪老师成为我们共同的形象——学于漪 做“四有”好教师》等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于漪教育教学思想,宣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教育功臣”等身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激励教育人才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真正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职责。

  (二)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高专业发展水平。依托高校资源,举办教育人才系列研修班,实施分层分类培养策略,形成区域、集团、学校一体化培养机制,做到各类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全覆盖。研究制定个性化的研修课程,培养一批具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鲜明的教学风格和具有开阔的国际教育视野的优秀教师。依托“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的优质资源,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展示平台,持续开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系列展示活动“名师讲坛”、“骨干擂台”、“新秀课堂”等,提升杨浦优秀教师在上海市教育教学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坚持目标任务导向,培育优秀教师团队。加强市区联动,不断健全教师团队发展机制,大力实施“种子计划”,培育和建设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深化拓展“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建设区创智教育“登峰计划”名校长、名教师研习基地,充分发挥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示范、引领作用,带教和培养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促进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推进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鼓励、支持各类教育人才潜心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通过团队合作攻克教育教学中的瓶颈问题,研发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建设学科教学高地。

  (四)注重过程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教育高端人才的管理、评价与考核,探索建立教育人才评价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人才评价导向。完善教育人才动态考核调整机制,坚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在中期考核中考核为“不合格”的人员将终止其培养资格,对于做出突出贡献、表现出色的教育人才或优秀教师在中期考核时可晋升,激励教育人才积极参与、探索、践行、引领杨浦教育的综合改革。深化教育人才流动机制,鼓励教育人才积极参与校际间的教师流动,将教育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辐射至区域内每一所学校。

  五、培养项目

  (一)“登峰计划”名教师研习基地项目

  建设“登峰计划”名教师研习基地,形成由市特级教师领衔,区学科名教师(区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区骨干教师为后备力量的三级学科研习团队,按照杨浦区“十四五”规划“创智教育”总体目标,立足课堂课程改革实践开展项目研究,培养一批能够引领区域教育变革,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在上海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感召力的优秀的教育教学领军人才。

  (二)区学科名教师工作坊项目

  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举办区学科名教师工作坊,以学术能力提升和个人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学科主张提炼为核心内容,注重学科发展前沿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鲜明的教学风格、扎实的学术功底的学科名师,辐射区域教育教学工作,在市级层面形成影响力。

  (三)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

  开展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高研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项目化学习为主要形式,定制个性化研修课程。鼓励教师注重教学研究积累,聚焦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问题,自主选择子课题开展教学研究,助力教师提炼教育教学思想,深化学科理解,加强课题研究能力。

  (四)区骨干后备、区教育教学新秀研修项目

  分学科、分批次、分版块开展研修课程,为教师搭建教学展示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区级公开课,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强化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五)区创智工坊项目

  与高校和专业科研、培训机构等合作,根据区域教改要求和教师发展需求、重点围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开设多批次创智工坊,每期创智工坊下设若干个研修坊,由教师担任研修坊主持人,建设培训课程,培养一批师德素养好、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培训者。

  (六)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项目

  实施“区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项目,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鼓励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潜心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在学科研究、课程建设、教学设计、课堂实践、作业辅导、教学评价等领域通过团队合作,研发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培植一批在区内具有领衔作用的学科教学高地,发挥骨干教师优秀团队的专业示范和引领作用,整体提升杨浦教师队伍水平。

  (七)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展示项目

  依托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持续推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系列展示,开展“名师讲坛”“骨干擂台”“新秀课堂”等不同层面的展示活动,鼓励优秀教师关注课堂,加强教学研究,激发实践创新活力,培育自身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教学专家,提升杨浦优秀教师在上海市教育教学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任职期间具体任务

  (一)区学科名教师

  1.独立承担或领衔1个市级及以上重点课题(项目),力争在市级教学成果评比中获等第奖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评比中获优秀成果奖;

  2.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影响力的实践研究论文1-2篇或出版1本个人学术专著;

  3.指导和带教10名以上青年教师,学员有获市级及以上奖励;

  4.开设1门区级及以上教师培训课程或不少于2次的区级及以上学术交流、专题讲座;

  5.形成本学期本学段一个单元示范教学数字化资源;

  6.组织开展1次个人教育教学成果的市级教学展示、学术报告或研讨会;

  7.参加区级以上学术论坛主题发言,不少于3次;

  8.开设社会公益讲座或到对口支援地区、本市郊区送教上门,不少于3次;

  9.在本校教育教学成效突出,并获得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认可。

  (二)区学科带头人

  1.独立承担或领衔1个区级及以上重点课题(项目),力争在市级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奖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评比中获奖;

  2.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实践研究论文1-2篇或出版1本个人教育教学专著;

  3.指导和带教10名以上青年教师,学员有获区级以上奖励;

  4.开设1门区级教师培训课程或不少于2次的区级及以上学术交流、专题讲座;

  5.形成本学期本学段一个单元教学数字化资源;

  6.组织开展1次个人教育教学成果的区级教学展示、学术报告或研讨会;

  7.参加区级以上学术论坛主题发言,不少于1次;

  8.开设社会公益讲座或到对口支援地区、本市郊区送教上门,不少于2次;

  9. 在本校教育教学成效突出,并获得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认可。

  (三)区骨干教师

  1.独立承担或领衔1个校级以上重点课题(项目),力争在市区级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奖;

  2.在市级刊物上发表1-2篇论文;

  3.指导和带教6名以上青年教师,学员有获校级以上奖励;

  4. 开设1门校级教师培训课程或不少于2次的校级及以上学术交流、专题讲座;

  5.形成本学期本学段一个单元教学数字化资源;

  6.组织开展1次个人教育教学成果的校级及以上教学展示、学术报告或研讨会;

  7.参加校级及以上学术论坛主题发言,不少于1次;

  8.开设社会公益讲座或到对口支援地区、本市郊区送教上门,不少于1次;

  9. 在本校教育教学成效突出,并获得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认可。

  (四)区骨干后备人选

  1.独立承担或领衔1个校级以上重点课题(项目),力争在区级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奖;

  2.在区级刊物上发表1-2篇论文;

  3.指导和带教3名以上青年教师,学员有获校级以上奖励;

  4.开设本学科校级公开教学展示活动不少于3次;

  5.形成本学期本学段一个单元教学数字化资源;

  6.参加校级以上学术论坛主题发言,不少于1次;

  7.在本校教育教学成效突出,并获得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认可。

  (五)区教育教学新秀

  1.独立承担或领衔1个校级以上课题(项目);

  2.在校级刊物发表2篇论文或校级范围内进行交流;

  3.开设本学科校级公开教学展示活动不少于3次;

  4.形成本学期本学段一个单元教学数字化资源;

  5.参加校级以上学术论坛主题发言,不少于1次;

  6. 在本校教育教学成效突出,并获得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认可。

  七、组织保障

  (一)组织管理。杨浦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负责区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的编制,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区教育人才的培养工作,确保培养培训计划的落实。杨浦区教育学院教师培训部负责区教育人才培训方案具体实施和常规管理,并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题研修活动。学校要加强对区教育人才的培养,制定学校培养计划和考核办法,督促他们专业发展和提升,充分发挥各类教育人才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二)任期考核。第六届区教育人才任期3年。任期内考核分为年度考核、中期考核、期满考核和综合考核。年度考核由区教育人才所在学校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由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组织进行;期满考核由区教育局协同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统一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分层分学段考核。综合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学校考核占10%、中期考核占45%、期满考核占45%。

  (三)经费保障。区教育人才的培养经费由区教育局和学校师资培训专项经费支出。区教育人才在任期内享受相应津贴,期满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自考核结果公布之日起下发。年度考核或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将终止其培养资格,并停发相应津贴。

  (四)学分认定。杨浦区教育人才参加由区教育学院组织的各类研修,完成规定的研修任务,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将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书,其所修课程的学时数折算成相应的培训学分,并计入“十四五”杨浦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学分系列(区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