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浦区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字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教育强国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力支撑,近日,黄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黄浦区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作为今后一个阶段统筹指导本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和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现对《行动计划》作如下解读。

  一、实施背景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教育强国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站在国家民族兴旺发达、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关键作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做实做细我区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相关举措,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科学教育协作机制,我区在实施《黄浦区推进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高标准落实《黄浦区推进创新教育“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以高质量科学教育推进区域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区教育局深入基层学校、科技场馆、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实地调研,研究起草了《黄浦区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并征求相关专家、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和公众代表意见进行修改完善。《行动计划》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后,由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二、政策依据

  编制《行动计划》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黄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

  《行动计划》在全面贯彻国家有关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政策意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区情实际,遵循科普教育和科创教育并重、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同步、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并举、学生培养与教师发展同行等基本原则,对持续深化课程供给和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持续深化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拔尖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持续加强评价改革和过程管理等重点领域的落实举措进行细化,增强了政策的可操作性,为高质量推进我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目标任务

  《行动计划》聚焦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包含7个重点任务和专项行动。

  1.推进科学教育课程资源供给

  研制黄浦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图谱。引导学校、教育集团(学区)、三大中心开发并实施指向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特色课程,统筹推进教育集团(学区)科学特色课程一体化建设。三年内,每学年每学段认定10门区级科普教育特色课程、10门区级科学实践(实验)类特色课程、10门区级科创教育特色课程。每学年遴选10项跨学段一体化实施的集团(学区)科学教育系列课程。构建科学教育课程资源库和教学平台。实现区域科学教育资源的共建共研共享,打造区域科学教育课程生态圈。

  2.推进科学教育教学方式创新

  促进学校和教师全面探索科学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培育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三年内,每学年每学段认定10项区级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教学优秀案例。每学年分学段评选10节实验教学精品课例,推出20节中小学科学教育精品微课、30项中小学科学教育优秀教学设计。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案例和代表性应用场景。推进鸿蒙人工智能青少年科学院建设。重点打造全场景科学教育教学平台和学生学习数据分析平台,推进科学教育教学平台的常态化教学应用。

  3.推进高品质科学教育进校园“十百千万工程”

  与共青团上海市委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合作,开展高品质科学教育进校园“十百千万工程”。

  开展“十大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建设”行动,遴选10所学校建立创新实验室,打造10个科学教育研究基地,遴选10个青年科学家团队入驻科学教育研究基地,每年暑假10个科学教育研究基地举办科学主题研学营,组织1000名黄浦青少年进入研学营开展研学活动,每年组织万名学生进科普基地。

  开展“百位青年科学家进校园”行动,组织百位青年科学家与中小学结对,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或科技副校长,进校园主讲一场科普讲座,担任一个科技社团的指导老师,结对一个校内科学教育团队,指导学校编制科学教育发展规划,带动学校科学教师团队提升专业水平。结合本区优势科创项目,搭建具有影响力的科创赛事平台。

  4.推进高质量科学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后服务

  成立区青少年科创教育委员会,统筹协调区域科学教育优质资源的使用和开发,引进高校资源,对学校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三年内,授牌20家区科创教育基地,汇编黄浦区科学教育地图,遴选首批10所黄浦区科创研学基地,推动科创教育基地常态化运作,探索将学生在科创教育基地的学习与实践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打造区创意中心,三年内,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科技艺术类课程总量的50%由区创意中心开发。

  5.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

  开展“千名科学教师专项培养行动”,分批次分层次开展科学教师培训,包括面向全体科学教师的“义务教育科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面向学校科技辅导员的“科创教育种子教师专题研修”。优先选拔小学科学教师开展在职学历提升。三年内,区内中小学校累计有千名科学教师参加专项培训,确保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五大学科,培养50位胜任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青年教师,探索高水平高中理科教师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引进等途径,加强高水平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6.推进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实施黄浦区青少年创新英才培养“登峰计划”,依托大同中学、格致中学、向明中学三所老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立五大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三年内,选拔不少于300位学生进入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学习,形成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黄浦模式。

  统筹区内学校与高校合作的特色项目,依托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黄浦区科技活动中心、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打造创意设计、新工科、音乐工程创编、人工智能、3D制造等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三年内,不少于300位学生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完成课程研习。

  与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一流高校共同开展高中-大学衔接的科研英才培养项目。三年内,选拔100位科创英才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的重点实验室,结对专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创新人才发现、识别、评估和个性化成长的育人机制,打造黄浦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7.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评价改革

  每学年组织实施本区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测评,为各中小学校实施科学教育提供评价反馈。强化各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评价改革行动研究,梳理各校探索科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典型经验。三年内,遴选10所科学教育评价改革示范校。每学年组织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区域质量监测,重点落实质量监测结果的分析、挖掘、反馈与教学改进。三年内,对不少于60所学校开展科学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学校科学教育的实施质量,为学校科学教育改进提供指导和建议。

  四、保障举措

  《行动计划》配有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7个专项行动的预期成果、责任单位、完成周期和具体推进计划,明确各责任单位的主要职责,增强了政策的可操作性,为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黄浦区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导小组和各协作专班,明确责任,强化协同推进、整体谋划、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推进黄浦区创新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实体化转型升级,优化人员配置,承担科学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化校际协同、要求各基层单位制定高质量推进科学教育的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二是加大多元投入,协同多部门统筹开发和利用科学教育资源,以黄浦区教育发展基金和教育专项经费支持特色项目发展,协同黄浦区教育基金会设立专项奖励。

  三是加强教育督导,建立健全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工作的质量监测和发展性督导评估制度,将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主要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全区各教育单位党政领导年度考核的评价指标,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和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四是强化技术支持,依托黄浦教育数字基座,实现区域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的集成融合、教学综合应用、数据统一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测。

  五是扩大宣传推广,综合利用平面媒体、新媒体、融媒体等平台,推广和介绍黄浦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行动、举措、经验、成效,向公众展示黄浦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效,讲好黄浦教育故事。

  点击查看 黄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浦区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