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汇区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通知

字号: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汇区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华泾镇,各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徐汇区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4年2月21日

徐汇区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2024年,徐汇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坚持系统集成、持续迭代升级,全力推进对标改革、为企服务、监管执法、区域功能、要素保障“五大提升”,全方位提高企业满意度、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上海率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徐汇范例。

  一、对标改革提升

  1.市场准入。全面落实名称申报承诺制、完善核名争议解决机制。制定区级经营主体住所登记管理实施细则,推进住所登记材料精简化,推动区“住所云”4.0版扩容升级。结合街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服务业个体工商户提供登记地。规范集中登记地认定程序和管理要求,引导集中登记地企业守法经营。持续拓展“企业码+政务服务”2.0版应用场景,推出更多惠企应用。

  2.获取经营场所。聚焦工程建设项目的重点领域,深化一体化改革,继续推动桩基先行、分期验收改革举措落地。巩固规划资源“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和不动产登记改革成效。试点实施建筑师负责制,推行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在消防审验领域对一般项目试行告知承诺制。建立重大项目预审批制度,项目方案征询、方案公示同步推进。巩固区级审批审查中心实体化运作成效,制定标准化材料清单和咨询解答知识库。

  3.公用设施服务。深化推进掘占路审批机制改革,在低风险区域实行掘占路快速审批,持续提升办理便捷度。开展商务楼宇宽带接入整治行动,在工程建设、运营等方面加强管理,规范商务楼宇宽带接入的市场秩序,保障商务楼宇宽带公平接入。

  4.劳动就业。探索园区共享用工机制,打造具有亮点特色的零工市场。完善就业服务支持体系,加快“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扩大社区就业服务点数量。持续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创新举措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实现“在家门口进一扇门、办好一件事”的劳动争议闭环化解模式。深化劳动监察、仲裁“一口受理改革”,增设仲裁审理监督庭,维护劳动争议仲裁公平公正。实体化运行“海燕信箱”巡回审判站,打造“海燕信箱”劳动争议解纷品牌,依法高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制度,实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

  5.获取金融服务。推动落实绿色融资、担保交易、电子支付等领域相关政策。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申请担保融资,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应付款方收到确权请求的,及时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深耕国家级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落实“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持续优化信易贷平台功能,提高企业融资对接和贷款审批发放效率,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发挥徐汇担保政府融资性担保平台的作用,积极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支持企业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构建科创金融服务体系,聚焦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打造政银服务、资本对接、专业咨询、投资招商和成果转化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科创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6.国际贸易。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协会”、RCEP服务站功能,推动惠企政策直达企业,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大宗贸易业务,拓展西岸艺术品保税展示功能,激发外贸发展新动能。持续加大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企业培育和服务力度,推动落实联合激励措施。拓展外资发展新空间,启动建设外资研发中心集聚区,提高外向型经济贡献度。持续加强服务贸易基地建设,丰富网游、动漫IP等数字内容产出,推进文化出口基地创新发展。

  7.纳税。推动纳税人意见建议定期公开,提升纳税征管信息透明度。落实税收事先裁定制度及工作程序。深化企业注销“一网通办”。优化电子税务局网上更正申报流程,推广应用“乐企直联”服务,实现企业端关键数据一键导入,持续提升纳税便利度。做好金税四期征纳互动服务,构建“精准推送、智能交互、办问协同、全程互动”的办税服务新模式。做好减税降费政策精准推送和宣传辅导,实现“政策找人”。持续推进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应用。

  8.解决商业纠纷。升级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优化纠纷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大力发展商事调解,优化解纷“一件事”平台建设,以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徐汇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为基础,探索设立商事专业调解组织。加快建设“数字法院”,提升司法大数据应用场景的应用实效,以数字赋能推动审判质效提升。持续优化快速裁判、“随机自动分案系统”等改革举措,提高电子送达比例,推动案件办理提质增效。强化对当事人的程序引导,进一步提高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

  9.促进市场竞争。加强对《反垄断法》及配套规章、指南、指引的普法宣贯。充分发挥区公平竞争委员会作用,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区建设,持续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拓展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范围,强化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积极培育创建区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示范站(点)。落实招投标管理,推广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使用电子保函。聚焦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代理机构乱收费、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供应商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政府采购领域专项整治。

  10.办理破产。进一步加强执转破工作,推动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有机衔接,实现执行工作与破产工作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完善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机制。

  二、为企服务提升

  11.政务服务。推进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任务,建立政务服务基础、服务提供、服务评价三大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政务服务水平。推动涉企业务向“随申办”企业云平台归集,推出更多业务办理轻应用。深化企业主页建设,提供政务事项办事指南、改革视频精准推送服务。持续完善“一网通办”办件中心场景建设,加强区级政务服务全过程运营管理,优化办事流程。探索构建AI政务大模型,优化法人事项业务办理,提升现场办理效率。完善“免申即享”制度保障,建立政策兑付闭环管理机制,推进行政给付、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惠企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夯实线上线下帮办体系,拓展“线上专业人工帮办”服务范围,提升“线上专业人工帮办”服务效能,实现“1分钟内首次响应,90%解决率”。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活动,提升企业办事感受度。持续深化“一业一证”“高效办成一件事”、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改革,强化数据共享,避免重复提交材料,最大限度便企利民。打造“智慧好办”服务品牌,为企业群众提供智能预填、智能预审、自动审批等智能服务。推出营商环境增值服务,整合人才、融资、科创、法律等专业服务事项,助力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12.政策服务。依托企业服务云平台升级“惠企政策一窗通”,强化用户思维,优化分类标签,完善“政策超市”,实现一窗总览、阅报联动、一口查询,推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推送和申报关联。推动专属空间内重点领域市区两级政策专区联动。切实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技术合同认定、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文创资金等高频政策申报的便利性。创新政策宣传方式,举办形式多样的论坛、沙龙活动,以微课堂、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从企业视角开展政策解读。落实好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加强政策集成,积极回应企业个性化诉求。

  13.园区(楼宇)服务。探索制订园区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导则,引导园区(楼宇)升级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园区服务能级,开展“营商环境示范园区(楼宇)”建设。落实高质量孵化器培育政策,为孵化器运营主体及入孵企业提供包括启动建设经费、年度运营补贴、绩效评价后奖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综合服务等支持。鼓励园区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不断完善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全面构建青年友好、家庭友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和工作生活环境。推动企业服务资源向园区赋能,探索设置园区公共服务站点,鼓励企业志愿服务工作进园区,支持园区做强服务功能,开展园区管理人员能力提升活动,强化服务队伍能力建设,当好贴心服务“店小二”。结合重点企业全覆盖走访,深化落实“一企一管家”,及时掌握企业诉求。强化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组织开展政策进园区、进楼宇等活动,加强政策服务队伍能力建设。夯实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中小企业服务专员、社会化服务机构等力量,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创建等能力。加强涉企业统计调查项目管理,依托园区、楼宇重点企业基本信息平台加强涉企数据共享,避免企业多头填报、重复填报各类报表。

  14.涉外服务。加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引进力度,制定总部提升项目方案,持续做强总部经济。加强与市外资协会、商会、投资促进机构以及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通过政策引导、产业联动、平台推介等方式加快汇聚全球功能机构、高端项目、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进一步吸引和集聚优质外资企业。探索法律服务国际协作互认机制,推动互认协议签订,推进国际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建设。开展营商环境海内外推介,向海内外投资者展示徐汇一流营商环境,做大“投资徐汇”品牌。

  三、监管执法提升

  15.综合监管。强化监管事项目录清单管理,制定执法工作指引和标准化执法表单,提前公开各部门年度行政检查计划。推进徐汇区执法数智化管理平台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规范行政执法流程、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对同一企业发生“免罚清单”内不同违法行为的实施免罚。建立“零容忍”清单,对清单外不涉及重大违法问题的,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行业领域清单,提升跨部门协同监管效能。

  16.智慧监管。积极参与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上海)建设试点,大力拓展“企业码+监管”等场景应用。持续拓展“智慧监管”覆盖面,推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感知、区块链等技术赋能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非现场检查。持续推进预防性监管,通过常态化“法治体检”“合规体检”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合规建设,健全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风险管控机制。

  17.信用监管。优化完善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推动更多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市场监管系统企业信用与执法检查联动,减轻对守信企业的抽查比例和频次。优化企业信用修复流程,探索通过失信行为纠正信息共享、申请信息智能预填、电子印章实时调用等方式便利企业信用修复。探索主动对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提醒,试点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

  四、区域功能提升

  18.产业提质。持续夯实“五大战区”机制,强化部门、街道、功能区公司的服务合力。聚焦重点战略产业、新赛道产业、未来产业,持续招大引强,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发挥“链主”企业聚合带动效应,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徐汇区行动方案》,推动一批质量提升、质量攻关项目,打造一批质量标杆和标准创新引领企业,加速产业链协同创新。在重点产业集聚区落实营商服务专员机制,为数字广告、生物医药等企业开辟注册登记绿色通道。

  19.功能跃升。对标五大功能区产业定位,推出营商环境定制化服务,一站式提供产品注册、版权登记、企业上市等产业特色指导事项,打造“一区一品”特色营商环境。大徐家汇功能区推进建设闻名遐迩的世界级消费商圈,聚焦“本土消费品牌”和“全球新品首发”两大板块,协调推进商业体建设运营、转型升级。加大徐家汇核心商圈与衡复风貌区联动,打造商旅文体会融合的消费目的地。西岸滨江功能区加快“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建设,在空间载体、支持政策、产业发展方面形成接力,打造全要素资源高效整合的服务枢纽。做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地服务,扩大区域影响力。漕开发拓展功能区打造园区迭代、产业升级的典范,推动科技园区、大院大所大企、城市社区深度融合。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优化项目设计、规划、审批环节,推动工业上楼重点项目开工。徐汇中城功能区着力畅通南北交通路网,解决中部交通阻梗问题,加快交通路网建设,形成“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对标世界一流TOD项目,深入推进铁路上盖开发,推动南站地区形态更新、业态更新、功能更新。华泾门户功能区重点推进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营商服务,积极引入总部型企业,加快打造区域“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协调服务。

  五、要素保障提升

  20.人才引育。谋划和实施高水平人才高地重点区域建设,加快光启人才政策落地,选拔领军、拔尖和青年等各类光启人才;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和战略目标,吸引一批国际一流科学家、领军企业家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加快建设人力资源产业集聚区,吸引海内外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产业联盟、专业性人才社会组织,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支持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建设,深度共建院地人才工作平台,鼓励企业与交大、华理等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打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全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措和供应,优化保租房综合服务系统(光启人才安居服务平台)功能,完善一站式租房服务。

  21.创新生态。加快科创街区建设,优化产学研生态,集约打造从原创成果到产业化开发的“创新链”和“创新环境”,进一步拓展科创载体新空间,促进科创要素资源汇聚。服务保障浦江实验室等战略科研力量,深化与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大园战略合作,支持顶尖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徐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功能,构建覆盖“摸底成果—分层对接—精准服务—全流程跟踪”的伴随式服务模式,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旗舰店”。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领域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

  22.法律服务。整合升级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进复议、法律援助、非诉争议解决三大职能实体平台一体化建设,实现法律服务全流程再提速。持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园区、企业延伸,开展企业“午间法律门诊”,面向园区企业发放“企业法律服务包”,以菜单式提供高效法律服务。建设“云上公共法律服务客厅”,打造集公共法律服务在线申请、面对面服务、电子地图、法律法规及热门案例查询于一体的“掌上公服”平台。全力打响“一线绎法”“解忧法空间”“甘棠树下”“向阳花圃”“汇心检察”等法宣沙龙服务品牌,为社会公众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服务,指导企业从源头防范法律风险。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持续优化工作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加强与市级部门对接,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节点、压实责任,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落地见效。加强部门协作,以目标任务为牵引,提升跨部门协同效力,确保各项任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推进。

  (二)加强跟踪评估。聚焦行动方案各项任务,开展跟踪监测、考核评估,定期分析任务落实进度,客观总结全区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和短板不足。持续做优区级营商环境“体验官”机制,强化政企互动、市区联动、商会协同,及时发现、高效处置企业群众的意见建议。

  (三)做好宣传推广。持续提升政策的知晓度,依托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各类媒体,加强营商环境的政策解读,更好释放政策效应。主动提炼各部门、各领域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大力宣传优秀案例及典型做法。将营商环境宣传推介纳入全区宣传工作重点,探索建立“媒体观察员”机制,进一步扩大营商环境宣传覆盖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