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规划 2012-07-23
字号:

  为推进“十二五”期间本市公共交通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概况

  (一)取得的成效

  1.客运规模持续稳步扩大

  2010年,全市完成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约59.25亿乘次,比2005年增长30.7%。日均客运量1623万乘次。其中,轨道交通516万乘次,地面公交769万乘次,出租汽车314万乘次,分别比2005年增长216.6%、0.9%、11.0%;轮渡24万乘次,比2005年下降29.4%。全市常住人口日均公共交通乘用次数达到70次/百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车和轮渡的客运结构比从2005年13.1%∶61.4%∶22.8%∶2.7%调整为31.8%∶47.4%∶19.3%∶1.5%。

  图1

  图2

  2.设施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轨道交通:已有运营线路12条,总长度452.6公里,运营车站275座(上述数据均含磁悬浮)。

  客运交通枢纽:“十一五”规划建设的60个客运枢纽,已有50个建成投用、4个在建,方便了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衔接换乘,改善了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条件,为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和部分市通郊线路的退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解决了部分公交首末站的占路设置问题。

  公交停保场:新增公交停车泊位3310个,泊位总数约1.3万个(含郊区汽车站),近80%的公交车辆可进场停放。

  公交专用道:已有30余个路段建成了161.8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基本形成了以“三纵三横”主干道为骨架的公交专用道网络系统。公交平均车速由实施专用道以前的13.1公里/小时提高到了15.3公里/小时。

  出租汽车站点:机场、火车站等对外交通枢纽均已建立大型出租汽车营业站,站点候车设施健全,供车有序。徐家汇地区实行站内供车、周边道路禁止扬招取得较好效果,并逐步向中心城及其它地区推广。各区县在商业、交通、医疗、旅游点等客流集中地区设置了一批标准统一的出租汽车候客站。

  水上客运:部分黄浦江轮渡站点和三岛轮渡设施实施了更新改造,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受黄浦江越江桥隧设施和越江公共交通线路不断增加的双重作用,轮渡客运量逐年下降;三岛水上客运量在长江隧桥建成后快速下跌70%左右。

  3.车船技术装备明显改善

  公交车辆更新速度加快,高等级车辆逐步投放,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公交车辆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排放水平显著改善。目前,本市公交车辆全部达到国二及以上排放标准,60%以上车辆达到国三及以上标准。

  2009年底新投运的出租汽车全部达到国四排放标准,全行业车辆基本达到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新增无障碍客车110辆。

  水上车客渡注重提升船舶节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23车位Ⅱ型快速节能车客渡船、166客位玻璃钢高速船、空调渡轮的设计建造,提升了本市水上渡运装备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4.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轨道交通已形成网络化运营格局,规模效应日益显现,客运量增长幅度逐年增大,日均换乘客流约190万乘次,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6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28%左右。

  地面公交线网不断优化调整,与轨道交通衔接更加紧密,城市外围地区和郊区的交通出行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公交运营线路1165条,其中实行“两级管理”的区域性公交线路578条。中心城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接近70%;郊区公交线网逐步完善,95%的郊区行政村已有公交线路通达。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顶灯出租汽车48872辆,其中区域出租5009辆。与2005年相比,市域性出租汽车总量增长3.4%,区域性出租汽车总量增长57.7%。出租汽车日均营运里程17654万公里,里程利用率达61.1%,比2005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

  5.信息科技水平明显提升

  全市已有1万多辆公交车安装使用了车载智能系统,基本实现了智能化调度、营运信息及时采集和动态信息服务。

  2.7万多辆出租汽车安装了GPS车载电调智能装置,日均电调量4万余车次,电调供车率达70%-80%。

  三岛客运等已实现船票电子销售。2010年底实现管理部门对全市范围内水上客运售票信息的动态查询。黄浦江轮渡采用电子筹码、电子月票和公交一卡通的联合票务售检方式,提高了营运管理效率。轮渡站电子监控系统已建成,采用大屏幕对闸机出入口、码头和船舶实现全方位监控。客渡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启用,实现了航行轨迹跟踪分析和船舶到达码头时间的准点预报,起到了安全护航的作用。

  6.行业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轨道交通运营初步建立横向适度竞争的体制格局。建立了轨道交通网络资源共享机制。强化了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应急管理。

  公交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区县政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区域公交发展成效明显。浦西、浦东、郊区“一区一骨干”相对区域经营格局正在推进。以强化国有主导、优化经营格局为重点,坚持完善行业公益性和运作市场化相结合的机制,公交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

  公共交通行业法规、规章较为完善,已形成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三个层次,为加强公共交通管理、促进行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行业管理进一步深化,逐步推行诚信考核管理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诚信评定结果,利用诚信评价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构建社会监督评价体系,坚持乘客满意度指数测评,乘客满意度指数月均保持在满意水平以上,公众满意率保持在80%以上。

  7.长效发展机制基本确立

  各项法规、政策的日臻完善,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提供了保障。市财政逐步加大了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力度,在换乘优惠、70岁以上老人非高峰免费乘车、公交车辆更新、信息化建设、油价等方面实施了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

  优惠换乘等措施相继实施,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成本占收入的比例进一步降低。2010年,各项优惠乘车日均客运量284万乘次,其中优惠换乘233万乘次,老人免费乘车51万乘次,全市150余万老人受益。

  8.世博交通保障圆满完成

  184天上海世博会运行期内,本市构筑了“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的世博公共交通网络,圆满完成了世博交通保障任务,共运送世博客流约1.48亿人次,日均客流约80.4万人次。

  轨道交通:4、6、7、8、9号线5条轨道交通线12个站点直接服务世博园区,运送世博客流5971万人次,占总运送量的40.39%。

  地面公交:设置了42条世博公交专线,投运车辆1000余辆,运送世博客流1665万人次,占总运送量的11.26%。

  出租汽车:5家骨干企业投入4000辆世博专属出租汽车,由世博出租调度平台统一调度。上海世博会期间,出租汽车“调”、“控”有序,承担了8%左右的上海世博会客流量,在世博交通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能源车辆:共投放1538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其中园区内投放948辆。园区内新能源车辆累计运送游客1.2亿多人次,总行驶里程达500多万公里。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本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公共交通吸引力不足,整体服务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和市民出行要求,出行比重偏低;

  ——基础设施用地紧张,选址落地难,动迁成本高,设施能力仍不能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

  ——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未形成良好衔接,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整体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轨道交通高峰时段部分断面拥挤较为严重,而部分连接郊区的区段客流稀少;

  ——地面公交运营服务可靠性较差,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尚需探索多种方式和途径;

  ——运用智能化高科技手段管理公共交通的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不够,尚未建立权威的公共交通基础数据库,缺乏利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研判的能力。

  二、“十二五”发展趋势和挑战

  (一)发展趋势

  区域一体化趋势:长三角综合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将构筑空、陆、铁多方位区域综合体系,空间结构从“点轴型”向“网络型”转变。长三角城市间追求“同城效应”的愿望迫切,未来长三角将形成区域内客运以公路和城际轨道为主,区域外客运以航空和高速铁路为主,区域内货运以公路为主,区域外货运以水运和铁路为主,国际运输以海运和航空为主的综合运输格局。

  城市空间布局:上海城市发展空间将实现战略性拓展,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多中心空间格局,合理拓展和整合中心城区布局,全力推进综合性郊区新城建设,分层次、分类型地有序推进新市镇建设,引导形成覆盖全市域、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空间体。随着郊区新城镇建设、大浦东战略推进、虹桥商务区开发、世博园区后续利用、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以及铁路上海东站、迪士尼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城市空间布局将发生重大调整。

  (二)交通需求预测

  “十二五”期间,本市人口规模和出行强度持续增长的趋势仍将延续,常住人口出行率将达2.35次/日左右,考虑流动人口因素,预计全市人员出行总量将达6000-6200万人次/日。出行选择的多样,出行范围的扩大,出行次数的增长,将逐步形成中心城(15公里半径)、市域(50公里半径)和都市圈(150公里半径)的圈层结构,推动市域通勤和区域城际交通需求的飞速发展。机动化、快捷化将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便捷、安全、舒适将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重要标准。

  (三)面临挑战

  1.巨型城市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和人口规模的上升,使得公共交通面临着出行总量增长和出行距离拉长带来的双重压力,对公共交通系统的设施容量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

  2.机动化的挑战

  预计到2015年,全市注册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00万辆,机动车拥有量将突破350万辆。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非机动车的快速化和摩托化对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挑战。

  3.低碳运输的挑战

  节能减排已列为国家战略,如何平衡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降低交通能耗及排放之间的关系成为一大挑战。

  三、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设施供应水平、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营造适度宽松、有序的乘车和候车环境,进一步降低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成本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断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符合国际大都市水平的公共交通服务。

  (二)发展战略

  1.增能扩容

  全力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和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设,基本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机衔接、换乘便捷的枢纽网络。继续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和更新改造,提升轨道交通运能。继续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进一步提高公交运营速度和准时性、可靠性。进一步完善水上渡运码头设施和功能。

  2.综合协调

  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基础、出租汽车为补充、水上公共渡运为辅助、信息系统为手段、交通枢纽为锚固点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3.深化改革

  继续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实施规模经营,建立和完善区域经营适度竞争机制,全面提高公交行业服务水平。

  4.管建并重

  在扩大设施规模、提高保障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到设施建设和科学管理并重,规模扩张和服务提升并举,以科学规划指导建设,以高效管理提升服务。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立与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市郊协调发展、内外有机衔接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全面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车、水上客渡等多种客运交通方式高效衔接、运行可靠的服务网络,基本确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交通枢纽为支点的设施体系,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整体服务水平基本达到亚洲先进水平。

  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指使用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次数占所有使用交通工具的出行次数的比例)和客运量结构目标: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达50%,中心城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达50%左右。

  客运量目标: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2100-2180万乘次,日均公共交通乘用次数达到85次/百人左右。其中,轨道交通约860-900万乘次/日,地面公交约910-930万乘次/日,出租汽车约310-330万乘次/日,水上渡运约20万乘次/日。

  供应能力目标:力争建成60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全面形成功能清晰、层次分明的公交线网(包括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中心区公共交通站点3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内外环间、郊区新城内部和新市镇公共交通站点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郊区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100%。出租汽车总量控制在5万辆,其中市域性出租车总量基本稳定,区域性出租车稳步发展。

  服务水平目标:中心城内轨道交通高峰时段(7∶00-9∶00及17∶00-19∶00)发车间隔不超过6分钟;公共汽电车(不含特殊线路)高峰时段(7∶00-9∶00及16∶30-18∶30)发车间隔中心城内不超过8分钟,郊区建成区不超过10分钟,郊区线路严格按时刻表准时运营。公交平均运行车速12-15公里/小时,干线公交运行车速15-20公里/小时。轨道交通运行正点率达到99%以上,通勤出行时间公交线路准时性达到80%。基本实现中心城高峰时段80%市民公共交通出行在1小时内完成,80%公共交通换乘可在10分钟内完成。与航空、铁路、水运、公路以及轨道交通等客运交通方式换乘的公交线路首末班车服务时间同步衔接。基本实现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无障碍。

  环保节能目标: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5%;公交车力争全部达到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其中国四及以上标准的达到25%;继续扩大新能源公交车的试点规模;出租汽车全部达到国四排放标准。公共交通万人客运量能耗力争比“十一五”期间降低5%。

  四、“十二五”主要工作任务

  (一)轨道交通

  1.线网建设规划

  积极推进基本网络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相关项目的建设。“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项目16项,线路长度约385公里。其中,“十一五”结转项目4项,线路总长137公里,车站71座;“十二五”开工建设项目12项,线路总长约248公里,车站154座。

  到2015年底,力争使网络运营线路总长达到600公里左右,车站总数达到375座左右。进一步提高中心城轨道交通服务覆盖面和网络化水平,服务大浦东、城市副中心、虹桥商务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地区的开发建设,有力支持郊区新城、新市镇的发展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人口疏解能力,进一步提高郊区轨道交通通达率,确立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骨干地位。

  2.衔接配套规划

  在完善轨道交通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在枢纽设施、运营组织等方面的有效衔接,扩大增强轨道交通网络的辐射范围和辐射能力,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整体服务水平。

  重点强化轨道交通与客运交通枢纽的衔接。在轨道交通线路进行前期工可研究和初步设计的同时,同步组织开展公共交通配套规划,明确各站点的衔接交通方式和需求、设施规模、设置要求和配套方案等,为后续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撑。优化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衔接,减少步行距离,公交中途站距离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距离原则上不超过50米;完善轨道交通应急公交配套服务。根据轨道交通站点所在区域的功能和客流特征,设置相应等级和规模的出租汽车站点。结合枢纽建设,优化“P+R”公共停车场的布局和规模;落实非机动车停车设施配套和建设。

  (二)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1.枢纽建设规划

  继续推进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设,进一步完善枢纽功能,确保枢纽按规划功能和规模实施建设,充分发挥枢纽“锚固”公共交通线网以及中心城内“组网”、外环以外“扩网”的作用,实现枢纽多方式转换、多方向转乘和多层次转运的功能,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多层次、多方式有机衔接、换乘便捷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体系,实现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之间、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之间的高效换乘。

  “十一五”重点建设的60个枢纽全面建成投运,对受综合开发建设进程影响、为确保世博交通需求建设的临时过渡枢纽,依规划将其逐步实施为永久性枢纽。

  规划新开工建设枢纽60个以上,为促进郊区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完善铁路和轨道交通公交配套、实施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提供坚实支撑。结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建成投运,不断优化调整公交首末站设置,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约900条次公交线路进入枢纽站。

  2.枢纽衔接配套规划

  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枢纽内部各种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同步完善信息化设施和智能调度系统,减少换乘距离和等候时间。落实客运交通枢纽无障碍设施建设。协调推进枢纽周边配套道路系统建设,完善交通组织,方便公交车辆进出枢纽,避免较长距离绕行,提升公交线路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铁路配套客运枢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衔接服务。结合闵行、宝山等区的实践经验,加强枢纽内公共租赁自行车配套,扩大服务网络,完善交通微循环。

  根据不同区域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合理确定枢纽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规模。内环内依托枢纽提高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换乘以及地面公交不同线路之间换乘的便捷性,并满足慢行交通换乘公共交通的客流需求,配套建设非机动车停车设施;部分枢纽引入周边占路设置的公交线路,逐步减少现有占路设置的公交首末站,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内外环间突出枢纽的多方式换乘、多方向转乘和多层次转运功能,满足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紧密衔接的要求,为地面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提供基础条件,配套建设相应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出租汽车候客泊位等。外环线附近的部分枢纽配套设置一定规模的机动车停车泊位;部分枢纽满足对内对外交通的衔接转乘需求。外环线以外区域结合郊区新城、新市镇及轨道交通等建设同步实施客运枢纽建设,通过枢纽扩展地面公交线网,形成市通郊线网,郊通郊线网,城、镇、村延伸网和新城镇线网,以多层次、深覆盖的公交网络增加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并通过枢纽建设,形成综合服务配套功能,引导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三)地面公交

  1.公交线网规划

  结合轨道交通和枢纽建设、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房基地)开发、边远小区配套、城乡一体化建设等,中心城进一步提高公交运营速度和准时性,郊区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全面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基础的公共交通网络,实现公交网与轨道网“两网合一”。

  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快捷、准时和地面公交加密、补缺的优势,有序推进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分区域、按功能优化线网结构,全面形成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三级功能清晰的网络。

  骨干线路运行的主要客运走廊优先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运行速度和可靠性;通过采取灵活的运营组织方式,如设置大站快车、利用高速公路(快速路)开辟快线等形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吸引力。

  区域线服务于城市次要客流走廊,加密公交线网,扩大公交线路的服务范围。

  驳运线以居住区为重点,连接轨道交通站点、公交枢纽以及周边的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商场等公共活动区域,填补公交线网空白区域或服务不便区域,满足居住区居民换乘或生活出行需求。

  内环内“减负”。以轨道交通为主导,视客流情况,削减与轨道交通客流走廊重复的线路,减少或缩短穿越性长线路;针对部分轨道交通线路运能不足,规划在轨道交通重复路段上灵活设置大站车,疏解、分担轨道交通的客流压力。对轨道交通未覆盖区域设置骨干线路,依托专用道提高骨干线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依托枢纽完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换乘,引导居民出行以“步行+公共交通”为主。

  内外环间“搭桥”。以轨道交通为骨架,调整区域线,填补公共交通网络空白,增加连接轨道交通站点、枢纽和居住区客源点之间的驳运线,便于市民出行换乘,为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路和公交骨干线路集散客流,引导居民出行以“公交接驳+轨道交通、公交骨干线”为主。

  外环外“扩网”。郊区形成“公交骨干线网+星形辐射线”组成的公交线网。根据需求,有序发展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汽车等多样化的客运交通方式。郊区新城与中心城之间实现以轨道交通或郊区铁路为主的高效衔接,继续优化完善市通郊线路,按规划搞好线路的退出和撤并,对无轨道交通通达的崇明新城,依托高速公路网发展点到点公交快线。郊区新城之间利用高速公路,构建快速公交联系,加强郊区间的沟通。继续发挥两级政府的管理优势,进一步完善区内公交网络,重点发展新城到镇、镇到村的两级公交网络。郊区新城和新市镇中心区域大幅提高公交线网和站点覆盖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采用中心城标准,引导居民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新市镇与所属村之间在“村村通公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提供安全、可靠的公交服务。

  依据线路功能、技术性能、运输效率等指标,结合枢纽、公交专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确定运输效益较高、线路长度与平均站距较优、能与轨道交通有效互补、区域联系功能显著的95条骨干线路。“十二五”期间,预计骨干线网将承担全市公交客运量的25%左右,充分体现主骨架作用。

  2.公交专用道系统规划

  大力推进轨道交通未覆盖客流走廊的公交专用道建设,力争形成300公里左右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合计服务骨干线82条(216条次)。规划在内环内形成公交专用道基本骨干网络,与轨道交通网联合形成中心区公共交通快速通行网络;内外环间构筑与轨道交通站点、客运交通枢纽相衔接的公交专用道骨架。在部分客运走廊上试点实施中央式公交专用道。积极鼓励和支持郊区各区县结合新城和新市镇发展,根据公交客运需求和道路通行情况,逐步推进公交专用道的规划和建设。在适当区域研究发展快速公交。

  在“三纵三横”主干道上研究并试点公交车辆通行“信号优先”。加强执法,强化管理,确保专用道的路权专用,进一步提高公交运营速度、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加强公交专用道与枢纽的衔接,提高地面公交运行速度和可靠度。

  到2015年,力争使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300公里左右,其中中心城约240公里左右。浦西地区重点实施中山南二路、天钥桥路、宛平南路、石龙路、大渡河路-古北路-桂林路、曹杨路-江苏路-华山路等公交专用道;浦东新区重点建设高科西路、张杨路、浦东大道、金桥路、成山路等公交专用道。

  根据松江新城公交专用道建设经验,适时推进郊区公交专用道建设,在闵行、青浦新城、奉贤南桥新城、嘉定新城和浦东惠南地区等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有序发展专用道。

  3.公交场站设施规划

  公共汽电车停车保养场、汽车站(含保养功能)建设。新建、改建公交停保场、汽车站20座,新增公交停车泊位3510个,基本实现公交车辆进场停放。中心城现有公交停车场保养场布局保持稳定,通过改扩建,适度增强停车能力;加快郊区各区县公交停车场保养场建设,实现“一城一场”、“一镇一枢纽(场)”,满足公共汽电车停放保养需求。公交场站设施管理单位严格按照相关维护标准,制定年度计划,对相关设施实施日常维护和大、中修工程。

  新建居民小区公交首末站规划与建设。对2万人以上的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公交首末站。对分片开发的较大规模居住区,由市、区县规划主管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开发实施进度,提出配套公交站点设施的实施要求。当开发达到一定规模(1500户)之后,实施配套公交站点设施建设。结合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建设,以区县为主,市、区县联手,同步完善公共交通配套。

  公交首末站、中途站建设。结合客运交通枢纽建设和地区开发,不断优化调整公交首末站设置,逐步消除占路首末站。新建或改建的城市主、次干道根据需要,设置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合理设置中途站,减少乘客步行到站距离。加强公共交通站点配套设施建设,方便与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方式的衔接,落实首末站无障碍设施建设。

  4.车辆技术装备

  提高车辆整体环保水平。加大车辆报废更新力度,淘汰低标准、高油耗车辆,基本杜绝公交车冒黑烟现象。鼓励企业购买使用环保要求更严、排放标准更高的车辆。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实施国五排放标准,不断提高车辆排放水平。加强公交车和出租车检查与维护保养(I/M)力度,在公交、出租行业试行推广简易工况法检测体系。

  推进现有无轨电车技术改造,制定行之有效的专项管理措施。对既有无轨电车车辆及其相关设施进行技术改良,研究推广交流变频、再生动力、双电源供电、新型集电杆及自动升降等技术,提高无轨电车的可靠性、机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美观性。规范电车更新和电车线路变更或撤销程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结合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在衡山路-复兴路、愚园路、提篮桥、江湾等地区,适当保留传统无轨电车线路,使其成为上海公交百年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遗产。

  扩大清洁能源公交车试验营运。推进世博新能源公交车后续利用,建设和完善充电站、充电桩、充电架、整流站等新能源公交车配套供电设施,争取政策支持,鼓励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经济性好、节能环保的清洁能源车型规模使用。

  (四)轮渡及三岛水上客运

  1.优化航线网络

  构建布局合理、系统健全、高效便捷、设施完善的轮渡体系。做好世博园区原有越江轮渡设施的后续利用;根据周边地区功能调整以及其它交通设施的建设进展,视情况取消其秦线,迁并东东线;根据耀华滨江商务区和徐汇滨江地区的开发建设需要,适时新辟一条轮渡航线。提高滨江地区的交通可达性,加密浦江南段的航线网络,合理优化线网布局。

  2.优化调整码头资源

  根据客流变化情况,对现有码头资源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完成闵行轮渡站的规划选址,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五)出租汽车

  1.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进一步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行业管理水平领先,运价结构合理,经营权管理完善,劳动保障制度健全,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继续保持上海市文明行业荣誉称号,服务质量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合理确定和调控全市及各区域出租汽车投放总量。中心城区出租汽车运力总量从严从紧控制,郊区区域出租汽车适度适量发展。

  2.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继续完善电话约车、站点叫车、扬手招车相结合的营运格局。鼓励企业扩大电调业务平台规模,提升电调供车率,实现资源共享。到“十二五”末,出租汽车日均电调量占全行业日均载客车次的比例力争比现状提高1个百分点,达3.5%左右;出租汽车里程利用率稳定在62%左右,其中区域性出租汽车在现状55%的基础上再提升1-3个百分点;区域性出租汽车日均客运量占全市出租汽车日均客运量比重增长5-10个百分点。

  采取针对性措施,调动多方积极性,共同推动服务质量提高。改善出租汽车驾驶员工作条件,加强出租汽车驾驶员职业化教育培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和职业素质;教育和引导出租汽车驾驶员依法营运、安全驾驶、文明服务;加强交通行政执法,减少违规现象;坚持乘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推行诚信考核管理制度。

  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市、区县联手,条块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大型商业网点、交通枢纽及机场、车站、码头客流集散地等重点地区,通过联合执法、综合监管等,维护正常交通秩序,维护市民合法权益。

  3.完善站点设施布局

  加强出租汽车站点与客流集散点之间的衔接,制定本市出租汽车站点配建标准,并纳入全市工程建设规范体系,明确交通枢纽、公共活动和文化娱乐中心、宾馆、饭店、商办楼、商业中心、游览场所、医院和居住区等客流集散点配置出租汽车候客站点的要求,提出各类出租汽车营业站、候客站点的设置条件、设置原则、设置标准、平面设计、附属设施设计及使用管理规定。在此基础上,形成规划、交通、市政、交警、市容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快推进规范化出租汽车站点设施建设。在淮海路、南京路、五角场等中心商业区,实施高峰时段站内供车、周边道路禁止“扬招”的营运方式,提高出租车候客站点的利用率。

  4.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结合上海世博会专属出租车营运情况,完成升级换代车型选择研究。鼓励发展技术先进、安全环保、美观舒适、经济适用的出租车型,加快车辆更新,全面提高车辆性能等级。新增车辆达到国家及本市的有关排放标准。制定并执行符合城市现代化要求、与国际大都市接轨的出租汽车车容、车貌、车型行业标准,规范出租汽车车身、车厢内广告设置。

  完善出租汽车运营调度系统,强化营运服务后台监管,提高电调车辆覆盖率。完善车辆设施设备,有序安装卫星定位等车载信息化设施。不断完善计价器技术,研究推行电子标签,提升规范营运水平。

  (六)信息化规划

  加快建设公交企业运营调度系统。借助公交体制改革契机,进一步推进各公交骨干企业建设完善运营管理系统,重点围绕公交车辆的运营安全、运营调度和运营成本三大功能展开建设,整合人、财、物、车四大基本要素。

  推进行业监管系统功能开发。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采用手机监测、FCD数据、IC卡监测等方式,深化公交运营成本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基于交通卡的客流分析能力。配合公交客流定期调查制度,完成线网优化等功能开发,提高决策精细化水平。

  进一步拓展车辆运营数据采集功能。依托车载系统地方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推进已装车载系统功能升级,实现公交车载信息系统安装及使用全覆盖。稳步推进车辆营运证和电子标签建设,进一步提升车辆运营数据采集的准确率。构建公共交通信息平台,建立公共交通出行信息发布系统。提高出租车调度服务水平。

  提高公共交通科技水平。研究降低能耗及轨道交通停车控制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等领域的新技术;推广新能源车辆应用。

  提高水上客运信息化水平。设计开发浦江轮渡自动售检票、浦江游览船实时监控和三岛客运航行安全管理等信息系统。

  (七)安全监管体系规划

  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制、机制、体制建设,按照法定程序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相关法规和规章标准,使应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完善市交通港口局信息中心和指挥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市交通港口局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处置重特大事故的能力;进一步健全企业安全管理体制,发挥企业责任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依法加强安全应急管理。

  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的督促检查和监管执法,切实落实安全监管措施,常态化开展行业安全检查,严肃处理各类安全事故,深入执行统计报表、情况报告等制度。

  提高行业安全监管整体科技含量以及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各业态运营车辆技术等级,加强技防建设,完善和及时更新车辆GPS等车载终端及其他动态信息监控设备。

  把安全应急救援基地、队伍、装备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保障资金投入,提高应急能力,完善救援队伍体系。

  广泛开展城市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市民安全意识,提高预防、避险、自救及互救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监管经验,提高安全监管及应急管理水平,增强防范和应对交通安全事故的能力,保持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安全稳定。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公共交通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市、区县两级管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区县政府作用。完善市、区县两级政府投入机制和补贴机制,确保公共交通政策扶持落到实处。

  深化公交行业体制、机制改革。以强化国有主导、优化经营格局为重点,坚持完善行业公益性和运作市场化相结合的机制。实施并深化企业成本规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研究探索运营企业成本补偿机制,通过建立成本标准,合理界定公交行业成本范围,测算、审核和评价公交企业经营状况,并以适当方式将营运成本向社会公开。

  完善轨道交通运营和监管体制。建立市级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和安全联席协调平台,加强运营管理和领导。根据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构想,开展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混业经营研究,强化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两网合一”。加强轨道交通运营监管和行政执法,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协调、密切配合,强化源头控制和关键环节管理,做到各司其职、综合监管。

  完善出租车行业公司化经营模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促使资源向优质企业适度集聚。明确行业准入经营规模,规范个体工商户管理。

  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建立行业服务社会评判机制,将市民对公共交通服务的评价列为政府考核和监管公共交通行业的依据之一。

  (二)加大公共交通财政保障力度

  将公共交通投入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在现有公共交通政府投入体系下,研究完善政府长期扶持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合理界定企业的公益性服务项目,促进公共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研究地面公交票价优惠政策,采取多种票价优惠措施,降低居民实际出行成本,切实提高地面公交吸引力。

  政府投资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公交首末站等对营运企业免收使用租金,公交停车保养场继续对公交营运企业实行低价租赁。

  (三)制定更新行业发展规划和规范标准体系

  在行业发展的同时,及时制定和更新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提高专业规划、规范标准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组织开展地面公交线网优化、骨干公交网络布局、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配套衔接、大型居住社区公交配套、公交专用道网络等方面的规划研究;加强对世博会地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地区的公共交通专项研究。

  通过标准、规范的研究、编制和推行,完善行业规范,提高市场准入要求,提升服务水准,优化公共交通服务。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按照法定程序修订《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等行业管理所急需的法规及相关规章。

  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继续实行小汽车牌照额度拍卖制度,研究制定针对电动自行车的限制和管制措施。

  (四)合力推进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加强与各层次城市规划对接,优先满足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确保用地预留和落实,公共交通设施用地规划一旦确定,不可任意调整,不得随意挤占或改变用地性质和用途。新建或改扩建机场、铁路客运站、客运码头、省际客运站等交通设施,新建或改扩建大型公共设施,新建或改扩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区,新建轨道交通线路,均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交通设施与所建项目主体工程实行规划、设计、建设、竣工 “四同步”。

  健全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设的长效推进机制,成立由相关部门和各区县组成的联席会议,负责协调决策重大事项,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市、区县两级工作分工和职责,充分发挥区县政府作用。枢纽建设继续列入市、区县两级重大工程项目,持续推进。

  市、区县联动,以区县为主,继续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渠道,对远郊经济薄弱区县给予更多支持。

  在道路资源分配上给予公共交通优先,扩展公交专用道网络,加强执法,确保路权专用。

  (五)切实加强公共交通设施运营和维护管理

  建立健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维护机制,明确设施管理、维护等职责界面。

  客运枢纽(含首末站)建成后,产权或使用权明确移交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单位。

  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分离”的原则,坚持条块结合,以区县为主,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实现公共交通设施维护常态长效管理,提高维护水平和服务质量,落实维护资金来源并建立长效拨付机制。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划及实际情况,制定维护标准,提出维护需求;设施管理单位严格按照标准,制定维护计划,实施日常维护和大、中修工程,落实确保安全运营的各项管理和应急措施。

  (六)抓好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根据公共交通行业公益性特点,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平均工资相适应、与服务质量相联系的职工工资调整机制,保障一线职工平均工资不低于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进一步完善职工权益的维护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加强源头参与,逐步健全三方协调、联席会议和政策参与机制。

  建设职业化职工队伍,提升职工整体素质。积极探索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水平、技能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为基本内容的素质工程,激发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通过评选劳模和先进职工等手段,推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充分调动各类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体系;高度重视相关人才培养和引进,实施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严格执行专业技术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充分利用“人才测评”等活动,搞好相关人才信息的收集,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相关人才信息库。

  附件:1.“十二五”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发展指标

  2.“十二五”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表

  3.“十二五”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建设表

  4.“十二五”公共汽电车骨干线路规划表

  5.“十二五”中心城公交专用道建设规划表

  6.“十二五”公交停保场、汽车站(含保养功能)规划建设表

  附件1

  “十二五”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发展指标

类别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值
2010年 2015年
客运量及比重 1 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 % 47 50
2 日均公共交通乘用次数 乘次/百人 70 85
3 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 万乘次 1623 2100-2180
4 中心城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 % 35 50
供应能力 5 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公里 453 >600
6 中心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 % >92 100
7 内外环间、郊区新城内部、新市镇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 % >85(内外环间) 100
8 公交专用道里程 公里 162 300
9 郊区行政村公交通达率 % 95 100
服务水平 10 中心城轨道交通高峰时段发车间隔 分钟 ≤7 ≤6
11 公共汽电车高峰时段发车间隔(特殊线路除外) 中心城 分钟 / ≤8
12 郊区建成区 ≤10
13 轨道交通运行正点率 % 96 ≥99
环保节能 14 公交车辆国Ⅲ以上排放比例 % 60 100
15 公共交通万人客运量能耗   比2010年降低5%

  附件2

  “十二五”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表

规划阶段 序号 名称 起终点 线路长度(公里) 车站(座) 预计通车时间
“十一五”结转项目 1 11号线北段二期 江苏路-罗山路 21.5 13 2012年
2 16号线(原规划11号线南段) 罗山路-临港新城 53 11 2013年
龙阳路-罗山路 6.5 1 2014年
3 12号线 七莘路-金海路 39.5 32 2014年
4 13号线一期 华江路-金沙江路 10.5 7 2012年
金沙江路-南京西路 6 7 2014年
小计 137 71  
“十二五”新建项目 1 9号线三期松江段 松江新城-松江南站 6.5 3 2012年
2 13号线二期(世博段) 南京西路-世博大道 6 5 2014年
3 8号线三期 航天博物馆-汇臻路 6.6 6 2015年
4 10号线二期 新江湾城-外高桥保税区 10 6 2015年
5 11号线迪士尼段 罗山路-迪士尼 9.4 3 2015年
6 9号线三期浦东段 杨高中路-曹路 14.5 9 2020年前
7 5号线南延伸 东川路-南桥新城 20.7 8
8 17号线(原规划20号线) 虹桥枢纽-东方绿舟 35.2 11
9 13号线二期 世博大道-张江 16.5 12
10 14号线 江桥-金桥 36 29
11 15号线 陈太路-紫竹科技园区 40 28
12 18号线 场北路-航头 44 30
小计     245.4 150  

  附件3

  “十二五”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建设表

序号 类型 枢纽名称 所属区县 衔接的交通方式
1 铁路配套枢纽(5个) 沪宁城际铁南翔北站枢纽 嘉定 铁路、公交、出租、停车
2 沪宁城际铁安亭北站枢纽 嘉定 铁路、公交、出租、停车
3 沪杭高铁松江南站枢纽 松江 铁路、轨道、公交、出租
4 沪杭铁路松江站枢纽 松江 铁路、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5 沪杭高铁金山北站枢纽 金山 铁路、公交、出租、停车
6 大基地配套枢纽(19个) 川沙枢纽 浦东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7 惠南枢纽 浦东 公交、出租、停车
8 浦东铁路站基地枢纽 浦东 公交、出租、停车
9 南汇城枢纽 浦东 轨道、公交、出租
10 航头社区枢纽 浦东 公交、出租、停车
11 罗南新村枢纽 宝山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12 顾村枢纽 宝山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13 嘉西枢纽 嘉定 公交、出租、停车
14 旗忠银春路枢纽 闵行 公交、出租
15 芦恒路枢纽 闵行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16 鲁汇枢纽 闵行 公交、出租
17 齐贤枢纽 奉贤 长途、公交、出租、停车
18 佘山21丘枢纽 松江 公交、出租、停车
19 横港路枢纽 松江 公交、出租、停车
20 纬二路枢纽 松江 公交、出租、停车
21 徐泾基地枢纽 青浦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22 青浦城1站枢纽 青浦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23 青浦城4站枢纽 青浦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24 亭林基地枢纽 金山 公交、出租
25 轨道交通配套枢纽(33个) 1号线徐家汇枢纽 徐汇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26 4号线临平路枢纽 虹口 轨道、公交、出租
27 5号线天星路枢纽 闵行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28 5号线剑川路枢纽 闵行 轨道、公交、出租
29 8号线鲁南枢纽 闵行 轨道、公交、出租
30 9号线合川路枢纽 闵行 轨道、公交、出租
31 10号线三门路枢纽 杨浦 轨道、公交、出租
32 10号线新江湾城2号枢纽 杨浦 轨道、公交、出租
33 10号线天潼路枢纽 闸北 轨道、公交、出租
34 10号线紫藤路枢纽 闵行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35 10号线动物园枢纽 长宁 轨道、公交、出租
36 11号线云锦路枢纽 徐汇 轨道、公交、出租
37 11号线环球乐园枢纽 嘉定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38 11号线马陆站枢纽 嘉定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39 11号线白银路站枢纽 嘉定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40 11号线嘉定西站枢纽 嘉定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41 11号线昌吉东路站枢纽 嘉定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42 11号线支线康桥东站枢纽 浦东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43 12号线七莘路站枢纽 闵行 轨道、公交、出租
44 13号线华江路站枢纽 嘉定 轨道、公交、出租
45 16号线周浦东站枢纽 浦东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46 16号线航头东站枢纽 浦东 轨道、公交、出租
47 16号线新场枢纽 浦东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48 16号线野生动物园枢纽 浦东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49 16号线临港新城北站枢纽 浦东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50 16号线主城区1站枢纽 浦东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51 16号线临港主城区枢纽 浦东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52 22号线春申站枢纽 松江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53 22号线新桥站枢纽 松江 轨道、公交、出租
54 22号线车墩站枢纽 松江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55 22号线叶榭站枢纽 松江 轨道、公交、出租
56 22号线亭林站枢纽 金山 轨道、公交、出租
57 22号线阮巷站枢纽 金山 轨道、公交、出租、停车
58 新城配套枢纽(4个) 金山新城次枢纽 金山 公交、出租、停车
59 金山枫泾枢纽 金山 公交、出租、停车
60 临港重装备产业区枢纽 浦东 公交、出租、停车
61 临港平安站枢纽 奉贤 公交、出租、停车
62 迪士尼配套枢纽(1个) 迪士尼配套枢纽 浦东 轨道、公交、出租

  附件4

  “十二五”公共汽电车骨干线路规划表

序号 线路名称 类别 起点 讫点
1 01线 市属 南泉新村 桃浦公路
2 104路 市属 龙华 上海火车站
3 106路 市属 上海火车站 清涧新村
4 110路 市属 一二八纪念路阳泉路 祁连新村
5 111路 市属 上海体育馆 长桥新村
6 112路 市属 人民广场 万里城
7 115路 市属 延吉东路靖宇东路 上海火车站(北广场)
8 116路 市属 曲阳新村 宝山镇
9 117路 市属 桃浦五村 上海火车站
10 123路 市属 运光新村 人民广场
11 124路 市属 黎平路 世界路
12 127路 市属 延安东路江西中路 仙霞路水城路
13 135路 市属 国顺路翔殷路 老西门
14 13路 市属 提篮桥 中山公园地铁站
15 144路 市属 南浦大桥 上海南站
16 145路 市属 敦化路松花江路 人民广场
17 15路 市属 上海体育馆 天目东路
18 178路 市属 龙华镇 通海路
19 18路 市属 西藏南路高雄路 鲁迅公园
20 19路 市属 唐山路通北路 澳门路
21 20路 市属 九江路外滩 中山公园
22 218路 市属 陆家浜路大兴街 红都建材市场
23 21路 市属 广粤路丰镇路 愚园路胶州路
24 220路 市属 松花江路延吉东路 老西门
25 224路 市属 宜川路 冠生园路
26 253路 市属 彭浦新村 中山南一路
27 25路 市属 平凉路军工路 乍浦路北苏州路
28 28路 市属 嫩江路 提篮桥
29 33路 市属 周家嘴路军工路 中山东二路新开河路
30 36路 市属 卢浦大桥 东新路
31 42路 市属 广东路外滩 上海体育馆
32 43路 市属 南浦大桥 虹漕南路江安路
33 44路 市属 龙华西路龙桓路 大渡河路冕宁路
34 46路 市属 人民广场 岭南路
35 49路 市属 汉口路江西中路 上海体育馆
36 54路 市属 昌化路海防路 剑河路泉口路
37 55路 市属 南浦大桥 世界路
38 57路 市属 安义路铜仁路 龙柏新村
39 58路 市属 曲阜西路西藏北路 陈太路
40 610路 区属 耀华路 东沟
41 63路 市属 北海宁路吴淞路 铜川路北石路
42 66路 市属 江边码头 丰镇新村
43 67路 市属 中山公园地铁 建德花园
44 6路 市属 长白路图们路 武进路河南北路
45 702路 市属 顾村 新村路
46 704路 市属 上海体育馆 报春路
47 71路 市属 延安东路中山东一路 双流路天山路
48 728路 区属 共和新路长江西路 宝杨路汽车站
49 730路 市属 南新小区 重庆南路
50 740路 市属 谈家渡路曹杨路 金园一路靖远路
51 757路 市属 天山支路古北路 莲花路地铁站
52 765路 市属 海防路西康路 丰庄
53 779路 区属 御青路 其昌栈渡口
54 790路 区属 川沙路上川路 东方路地铁口
55 791路 区属 东昌路渡口 巨峰路
56 79路 市属 平凉路 永和小区
57 818路 市属 泰东路渡口 耀龙路通耀路
58 81路 区属 东昌路渡口 高桥
59 85路 区属 陆家嘴地铁站 长岛路东陆路
60 87路 市属 龙华 中春路华中路
61 88路 市属 中山公园地铁站 新潮路福泉路
62 89路 市属 南浦大桥 田林路合川路
63 8路 市属 松潘路杨树浦路 三门路市光路
64 90路 市属 控江路 淞青路
65 91路 市属 北新泾 莘沥路
66 925路 市属 人民广场 虹桥机场
67 926路 市属 上海体育馆 中山东二路新开河路
68 92路 市属 上海体育场 上海农学院
69 937路 市属 三门路淞沪路 真南路交通路
70 94路 市属 襄阳北路 建德花园
71 952路 市属 人民广场 宝杨码头
72 9 5路 市属 上海火车站 上钢一厂
73 961路 区属 陆家嘴 沔北路军民路
74 977路 区属 川沙 东昌路渡口
75 978路 市属 塘口 其昌栈渡口
76 981路 市属 海阳新村 台儿庄路长岛路
77 98路 市属 北区汽车站 蕴藻南路
78 北安线 市属 北区汽车站 安亭汽车站
79 北嘉线 市属 北区汽车站 嘉定客运中心
80 北罗专线 市属 北区汽车站 罗店汽车站
81 沪南线 区属 东昌路渡口 南汇汽车站
82 沪松专线(四汽) 市属 上海体育馆 松江乐都路
83 南梅线 市属 南桥汽车站 梅陇
84 上嘉线 市属 上海南站 嘉定客运中心
85 上朱线 市属 上海南站 朱家角
86 申崇二线 市属 上海科技馆地铁站 长江大桥(陈家镇)
87 申崇一线 市属 长江大桥(陈家镇) 汶水路汽车站
88 石梅线 市属 石化汽车站 梅陇
89 隧道六线 区属 银山路金口路 人民广场
90 塘川线 区属 龙阳路浦东南路 川沙客运站
91 莘南专线 市属 莘庄地铁站 南桥汽车站
92 徐闵线 市属 高安路 闵行
93 张南专线 区属 张江地铁站 南汇大学城
94 周南线 区属 南汇汽车站 南码头渡口
95 朱徐线 区属 徐泾东站地铁站 朱家角汽车站

  附件5

  “十二五”中心城公交专用道建设规划表

地点 编号 道路名称 起止路段 骨干线路条数 里程(公里)
浦东 1 高科西路 杨高南路-沪南路 1 2.7
2 张杨路 罗山路-金桥路 1 2.4
3 金桥路 浦东大道-华夏路 4 10.8
4 浦东大道 浦东南路-东陆公路 5 8.6
5 成山路 杨高南路-张江路 预留 10.5
小计 35
浦西 1 中山南二路 东安路-漕溪北路 2 2.5
2 西藏南路 淮海东路-中山南一路 2 2.8
3 天钥桥路 肇嘉浜路-中山南二路 6 1.8
4 石龙路 龙吴路-老沪闵路 4 2.5
5 宛平南路 肇嘉浜路-中山南二路 3 1.6
6 大渡河路-古北路-桂林路 桃浦路-沪闵路 8 14
7 河南路 天目东路-陆家浜路 9 4.8
8 曹杨路-江苏路-华山路 桃浦路-虹桥路 7 9
9 内环线地面道路西段、北段 漕溪路-曲阳路 14 18
10 广中路 凉城路-中山北一路 2 1
小计 58
合计 93

  附件6

  “十二五”公交停保场、汽车站(含保养功能)规划建设表

  

序号 名称 所属区县 性质 新增泊位(个)
1 莘庄停车场 闵行 改建 450
2 真南路停车场 普陀 改建 290
3 宝杨路停车场东块 宝山 改建 150
4 曹路公交停保场 浦东 新开 500
5 金山新城公交停保场 金山 新开 300
6 马陆公交停保场 嘉定 新开 200
7 徐泾公交停保场 青浦 新开 50
8 朱家角公交停保场 青浦 新开 200
9 顾村公交停保场 宝山 新开 200
10 浦江公交停保场 闵行 新开 400
11 华漕停车场 闵行 新开 200
12 南桥停车保养场 奉贤 新开 300
13 青浦城1站公交停保场 青浦 新开 100
14 纪念路停车场 杨浦 改建 170
15 斜土路停车场 徐汇 改建 -
16 闸殷路停车场二期 杨浦 改建 -
17 西区汽车站 徐汇 改建 -
18 江杨南路汽车站 宝山 新开 -
19 南门港汽车站 崇明 新开 -
20 马家港汽车站 崇明 新开 -
合计 35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