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校校园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09-26
字号:

  “十二五”期间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日趋复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维护校园公共安全,推进高校的安全防范工作,已成为新形势下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全市高校技防建设仍存在发展不平衡、规划不科学、管理不规范、联网率较低、建设多样化等问题。为全面贯彻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市各高校应坚持“科技创新加系统联防”的发展路径,转变观念、运用科技、积极创新,进一步加强技防系统在高校安全维稳体系中的应用,满足高校管理要求,满足师生、群众对校园安全的多样化需求。

  一、“十一五”期间上海高校技术防范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2007-2009年,上海市教委实施了技防建设三年达标计划,各高校按照上海市地方标准的建设要求,开展校园技防体系基本建设,在视频监控、周界报警、红外入侵报警等系统建设方面达到强制标准,有条件的高校已开展升级改造并实现推荐标准。2010年,实施了技防特色项目计划,各高校结合学校特点进行了各具特色的防范系统创新尝试,市教委将全市民办高校技防系统也纳入了统一管理的范畴。2011年,市教委拟定高校技防实战平台建设要求,并安排专项资金引导各高校开展技防实战应用平台建设。以上各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了本市高校技防系统的应用效能,充分发挥了技防系统事前预防预警、事中监控跟踪、事后调查举证的作用,提升了校园安全防控水平。

  二、上海高校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上海高校技防达到了上海地方标准的要求,基本满足了校园安防系统要求,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各高校技防建设水平不均衡

  由于各高校在技防建设的开始时间、建设规模、防范范围、技防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各高校的技防建设水平很不均衡,有些学校已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技防系统建设阶段,有些学校刚刚实施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转化。

  (二)技防设施不能满足应用需求

  部分学校的技防系统建设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校园安全需求。由于缺乏规划,造成技防设施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维护困难、功能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监控图像画面不清、门禁设备闲置不用、周界设备防范盲区多等问题,不能满足校园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

  (三)技防资源的共享有待加强

  部分高校间的一些共享区域有可能成为治安盲点,处于无人值守状态。一些多发性案件的线索或流窜案犯的信息未能及时发布和传递,各校的技防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共享。

  (四)规划和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技防体系建设缺少统筹规划,技防系统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日常使用、管理、维护水平不高。

  三、上海高校技术防范系统“十二五”发展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围绕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各项要求,提高安全保卫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积极构建“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技防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维护校园公共安全和服务师生的能力,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健全“大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安全保卫工作效能。

  (二)建设目标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局部与总体发展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构建“1-2-3-4”校园安全立体防护体系:1个应急指挥中心——以学校保卫部门为核心,成立整合其他职能部门及相关系统的资源,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承担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决策中心,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预案数据库和管理平台,使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2个网络——校内安全管理网、校外安全信息共享网。校内安全管理网即高校技防实战应用平台,综合发挥技防设备的整体联防功效,实现事前预防预警、事中监控跟踪、事后调查举证的全过程综合防控安全保卫。校外安全信息共享网可借助各高校网络中心的技术力量,依托教育网,形成各高校间共享安全信息资源的平台。3项建设——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系统的建设,合理安排布置人防、物防、技防系统的资源,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发挥整体功效。4个基础——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管理和巡更系统是技防系统的基础项目,视频清晰,报警及时,出入口管理严格,巡逻科学。各子系统无缝衔接,提供详尽的警情信息,提高事件的处置速度和效率。

  四、上海高校技术防范系统“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

  (一)基础建设

  1.合理利用数字高清产品,获得清晰的图像资料,为捕获犯罪现行、后期取证处理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2.合理布置前端技防设备,从点、线、面、制高点各角度着手,减少监控盲点,做到重要治安面全覆盖。

  3.建设和完善技防专用网络,实现高校各校区技防的联网管理,上一级监控中心应能够对所有校区的监控分中心及本地技防系统进行远程管理。

  4.建设技防实战应用平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实战应用平台,将入侵报警、视频监控、语音对讲及相关出入口控制、消防报警联动等子系统进行集成,并能兼容开放式协议的相关设备,实现不同设备或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实现车牌识别、人脸识别、行为分析、流量分析、校园反恐、消防安全等智能管理功能。

  (二)队伍建设

  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技防操作队伍,进一步提高技防操作人员的水平,加强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提高相关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专业技能素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做到安全操作、智能运用、快速响应,确保人机联动处置机制有效落实。

  (三)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技防管理制度,要落实升级更新、维护保养、人员配备的安排和要求,形成长效运作机制,确保技防系统发挥持续效用。

  五、上海高校技术防范系统的组织实施

  (一)实战平台(数字化)

  2012-2013年,全面开展技防实战应用平台建设。至2013年末,所有高校完成技防实战平台建设,至2014年末实现“基础平台”所有功能,至2015年末实现“扩展平台”功能。

  (二)高清图像(高清化)

  2012-2015年,全面实现视频监控高清化。至2013年末(最迟不得超过2014年底),校园出入口、制高点全部更换为高清摄像机;至2015年末,校园所有出入口、室外通道路口、楼宇出入口、重要部位全部更换为高清摄像机;至2016年末,所有高校全部实现高清摄像机视频监控(非重点部位室内监控点可为标清摄像机)。

  (三)完善布点(覆盖化)

  根据校园安全管理需求,不断完善监控、周界、门禁、红外入侵报警等布点,在校园内部的重要治安面和重点部位上加强设防,对进入校园的人员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每个进入校园的人员至少有一次正面的特写,画面质量达到高清要求。至2013年末,食堂、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场所按要求做到视频监控布点全覆盖;至2015年末学生集体宿舍、教学楼、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楼道做到视频监控布点全覆盖。

  (四)联网共享(网络化)

  2012-2014年,全面开展联网工程。至2013年末,完成校内联网,实现多校区技防系统一体化管理,并做好校内技防信息向校外网络互联的物理准备;至2014年末,实现全市高校技防系统“大联网”,资源共享。

  (五)高效管理(智能化)

  2013-2015年,在完成校园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应急预案体系框架、预案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治安、消防、保卫业务管理、安保资产管理、突发事件处置、校园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平台。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完善各高校技防建设的组织管理,明确安全管理部门职能,建立技防建设专家委员会,加强技防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实行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

  (二)制度保障

  完善各类技防建设管理制度及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建立技防建设评估体系,把技防建设和应用水平纳入安全文明校园、平安单位、平安示范单位的评估范围,促进技防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推动技防建设标准规范体系的应用和推广,保障技防建设的规范发展。

  (三)人员保障

  根据各高校规模,明确技防管理队伍岗位设置标准;建立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人才培养制度,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素质高、人员相对稳定的技术和管理队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四)经费保障

  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大技防建设的投入,保障技防系统的运行维护经费,将技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应用系统和资源开发的投入比重,持续发展。市教委继续安排资助资金,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和促进高校技防建设,加快技防建设步伐。

  (五)技术保障

  各高校要加强对技防建设设计、招标和施工的监管,选择资质高、信誉好、技术成熟、有高校建设经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技防建设。保卫部门应全程参与技防系统招标、建设工程,明确使用需求和建设要求,防止出现“建用分离”现象和工程质量问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