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655号(科学技术类099号)提案答复的函 2019-08-15 来源:市政府建议提案处
字号:

李国华、陈红专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张江国家科学城建立亚洲一流肿瘤中心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你们对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医疗服务相关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从明确建设“亚洲一流肿瘤医学中心”功能定位、编制规划蓝图、营造一流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建议,我市有关部门非常赞同并积极采纳。

  一、关于推进肿瘤医学中心的综合规划

  园区是国家级高端医疗服务示范区,我市将充分利用园区的资源和优势,推进“亚洲一流肿瘤医学中心”建设,做好肿瘤学科的规划布局。

  一是加强肿瘤诊疗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通过临床医学科技支撑计划,布局一批科研项目,推进肿瘤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制定发布《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规划肿瘤在内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升肿瘤重大疾病诊治能力和水平。支持肿瘤医院在园区围绕肿瘤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肿瘤病理诊断三大核心领域,重点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和提升诊治能力的基础设施,推进科研技术转化和肿瘤精准治疗,提高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完善肿瘤预防、管理和诊治网络。目前,该项目已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中央财政将予以支持。

  二是推进肿瘤疾病的联合攻关。深入落实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推进园区等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有序发展前沿医疗服务,鼓励企业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合作,推进重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精准诊断治疗技术的联合攻关,建立肝癌、肺癌、乳腺癌等精准医疗示范基地,积极推广精准诊疗方案。

  二、关于推进高水平医疗机构落户园区,建立协同攻关机制

  高端医疗服务是园区的一大特色。目前,园区已集聚一批高端医疗机构和医学检验机构,在高端医疗机构方面拥有已投入运营的质子重离子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和即将投入运营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园区,以及正在推进建设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一批社会办综合和专科医疗机构,园区高端医疗机构的形态不断丰富。在医学检验领域,园区聚集了30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占全市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总数的40%以上,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肿瘤专科全链条诊疗服务。上游是以德赛诊断、执诚生物、凯创生物等为代表的肿瘤相关诊断试剂、诊断设备企业;中游是以金域检验为代表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以美吉、华大基因为代表的精准医疗类医疗机构;下游是各类型高端医疗机构。同时,我市也将继续支持高水平医疗机构和实验室落户园区。

  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相关高校主动对接服务科创中心建设重大需求,优化完善校区功能布局和学科布局,坐落于张江科学城的复旦大学国际科创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校区)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在肿瘤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下一阶段,我市将进一步推动相关高校服务园区建设,集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载体的不同优势,形成合力,争取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

  三、关于实施前瞻性肿瘤领域创新战略

  园区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上海市政府部市合作推进的生命健康产业专业园区,目前,聚集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质子重离子医院,已成为我市肿瘤专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核心,具备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影响力和创新力。下一步,我市将组织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医院积极争创国家级肿瘤医学中心,加强能力建设,使其承担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任务,并示范、推广适宜有效的诊疗技术,辐射和引领区域内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同时,培养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引领本区域内主要疾病的临床研究,及时做好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转化;整合现有资源,推动开展疾病预防保健服务,在区域内牵头构建医疗服务和疾病防治网络;加强学术交流和区域协作,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我市积极建设以临床试验为核心业务的“未来医院”,为生命科学领先技术应用、生物医药创新提供开放共享的临床试验平台。在临床试验平台内实现临床疾病领域基本覆盖,力争在重点专业领域的早期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优势,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药物、器械、新型治疗技术率先进入临床应用的地区之一。科技部将继续做好“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精准医学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癌症相关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围绕癌症早诊早治技术、突破性诊疗技术等研发任务,加强研发攻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全国癌症防治网络,推进区域癌症防治中心建设,集中优势和力量加快科研攻关,加强基础前沿研究、诊治技术和应用示范的全链条部署,持续提升我国癌症防治整体水平。

  四、关于营造肿瘤医学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

  我市制定并落实“健康服务业50条”,在园区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亚洲一流肿瘤医学中心”建设中进一步发挥政策激励作用。

  一是优化社会办医发展政策。推进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实施“两证合一”,进一步简化医疗机构审批程序,指导园区在已有的专科医疗机构基础上,突出专科特色,继续引进国内外优质项目进驻。优化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准入管理,在园区试点开展“取消社会办医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根据规划和配置标准实行备案制管理”的改革,优化配置条件,重点审查诊疗科目、人员资质和医疗技术等安全性指标,对医院等级等非安全性指标不作具体要求;拟对社会办医首台套乙类大型医用设备,不受规划中数量限制,主要审核配置标准符合情况。简化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注册延续手续,简化外国医师第二次及以后申请注册手续,不再收取首次申请时提供的仍在有效期的相关证明材料,改为收取外国医师承诺书,进一步鼓励支持园区引进更多的外国医师。

  二是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坚持积极、开放的引才政策,构建“一般人才、非紧缺急需人才先办理居住证(积分),然后依条件转办常住户口;高端人才、紧缺急需人才直接引进落户”的梯度化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其中,在直接落户方面,聚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张江科学城等核心区域,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核心关键人才均可直接引进落户,最大限度发挥户籍政策在国内人才引进集聚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三是优化药械应用政策。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对临床急需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国外已上市的抗肿瘤新药和医疗器械等,积极争取国家授权,在上海先行定点使用。探索医疗器械拓展性临床试验实施途径,进一步满足临床急需治疗的患者尽快获得试验性医疗器械的需求。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会同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动张江国家科学城和园区高质量发展,争取早日建成“亚洲一流肿瘤医学中心”。

  感谢你们对张江国家科学城建设和上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注,希望你们继续对我市的工作予以监督和支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