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3年杨浦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杨信用办〔2023〕1号
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现将《2023年杨浦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杨浦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杨浦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代章)
2023年6月1日
2023年杨浦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2023年杨浦区信用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服务全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信用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强渗透性、融合性、赋能性作用,聚焦信用数据共享、信用应用创新、信用监管深化、信用服务集成、信用生态完善五个领域,推动信用理念、工具和制度深度融入营商环境优化、经济提质增效、民生福祉保障、社会治理创新、法治政府建设和文明城区创建等重点工作,守好信用数据安全底线,提升信用工作系统性、规范化、数字化水平,为加快“四高城区”建设提供信用支撑。
一、夯实信用底座“基础桩”,提升数据共享融合度
1.扩大信用数据归集范围。编制2023年杨浦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行为、应用清单,依法依规推进公共信息用归集应用。持续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数据质量管理,定期通报“双公示”数据归集情况,提升数据合规率、正确率和及时率。稳步推进行政检查、行政奖励等8类行政管理信息,以及合同履行、信用承诺及履行情况等信用信息向市区信用平台归集共享。加强对资金扶持、资质认定、表彰评优等区级特色增信数据归集,探索从资质层级、存续时间、支持金额、综合绩效评价等维度挖掘信用数据价值,整合信用服务机构、要素平台机构等市场信用数据,夯实本区信用数据底座,支撑信用应用场景拓展。
2.提升信用平台数字化水平。推动区信用子平台从“能用”向“管用”“好用”转变,实施区信用子平台新一轮升级改造,优化信用数据治理、信用查询、信用评价、信用承诺、信用修复、统计分析等功能,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发挥信用大数据的监测预警作用,聚焦产业资金扶持、投资项目管理、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失信企业治理等领域,支持各部门、街道在区信用子平台搭建特色应用场景模块,加强信用风险实时监测,提升事中事后管理效能。推进“信用杨浦”网站建设,优化网站界面和功能栏目设置,及时更新维护网站信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3.促进信用数据交互共享。推动区信用子平台与“一网统管”平台对接,设立“信用杨浦”主题专屏;基于统一归集的公共信用信息,将相关非敏感类信用数据接入区城运中心数据中台,对接入数据进行主题库、模型库定向治理,支持各类“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创新。研究在“数字城管建设”项目设立信用应用模块,在监管执法场景中嵌入信用承诺管理、信用数据核查、信用修复提醒等功能,助力提升综合监管效能。鼓励各部门对照本区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清单,根据履职需要提出信用数据共享需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按需共享。
二、深化信用应用“微创新”,提升特色品牌感知度
1.信用赋能普惠金融创新。深化区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特色创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信用数据为基础、集成创新为主线,打造一站式金融产品“云超市”、指尖上的政策工具箱、信用惠企服务“一件事”、科创企业特色增信指标模型等特色项目,提升平台综合服务能力。依托上海省级节点接入全国融资信用服务综合平台,积极参与市“联合建模全流程放贷”创新试点。协调银行等机构建立信易贷数据报送机制,提高信易贷数据报送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一网通办”、行政服务大厅、合作银行网点等涉企办事场景中精准推送区信易贷平台服务,开展信易贷入园惠企宣传活动,提升平台用户注册量,形成以用促建的良性循环。
2.信用赋能科创能级提升。开展信用园区建设试点,根据不同企业需求,集成信用体检报告、信易贷特色服务、信用修复“小闹钟”、专用信用报告“一键查”、信用风险预警等工具,推出“通用+专属版”的信用惠企服务包,应用于企业入驻、资金扶持、推优评优、融资对接、风险监测等场景,提升企业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发挥园区贴身服务企业的优势,依法依规推进公共信用信息与园区特色信息融合共享。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建立首个长三角科创数据模型专业实验室,打造信用数据激活技术和金融资本的“样板间”,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加大对商标抢注、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净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
3.信用赋能数字经济发展。针对杨浦数字经济企业集聚的特点,全力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和服务示范区,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发挥信用监管基础性作用,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结合“互联网+监管”系统,探索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确定差异化的监管措施,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专业领域风险防控等结合,提高监管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建立具有杨浦特色的包容审慎信用监管模式,根据数字经济行业特征、企业信用评级状况,全面推行轻微违法不罚和首次违法免罚制度,审慎将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给予新兴业态企业纠错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用好信用监管“金钥匙”,提升政府治理精准度
1.积极推广信用承诺制。推动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广泛适用信用承诺制,深化信用承诺和承诺履行信息的应用,对做出信用承诺的守信主体实施减材料、减时限以及容缺办理等便利政策。完善告知承诺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共享和公示工作机制,加大承诺履行信息向市区公共信用平台归集力度,并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健全信用承诺闭环管理机制。组织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开展主动公示型、行业自律型等信用承诺签署活动,丰富信用承诺信息归集类型。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适用对象事先信用核查,根据证明事项特点实行事中事后分类核查,加强虚假承诺信用惩戒。
2.扩大信用信息核查范围。在日常监管、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表彰评优、资金支持、录用晋升等行政管理工作中开展信用信息的查询调用,逐步实现信用查询全覆盖,落实联合奖惩措施。持续规范完善区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清单编制和落实。在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科技小巨人培育、专精特新等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中,推广事前信用核查程序,探索建立“逢办必查”机制,加强资金全过程信用管理。
3.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本市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任务安排,推进养老服务、民办培训、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知识产权、消防安全等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落地见效,基本实现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全覆盖,形成一批典型应用案例。根据市级主管部门建立的各行业领域信用评价标准或模型,对监管对象进行信用分类,运用信用分级结果,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合理确定监管重点、监管措施,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有针对性加大抽查、现场检查力度。
4.依法开展失信专项治理。按照国家和本市《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的通知》,依法开展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失信企业的类型和特点,强化分类施策,加强部门联动,综合采取信用修复、仲裁调解、包容审慎监管、破产重整、联合惩戒等多种手段,有序清理区内失信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方案》要求,在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信息服务、交通运输、金融、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和对国家考试作弊、骗取社会保险、法院判决不执行等失信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四、打好信用服务“组合拳”,提升惠企便民温暖度
1.推进专用信用报告应用。根据市级统一部署,在41个领域分两批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记录证明,通过政务大数据共享,以一份报告代替一摞证明,降低企业多头开具证明成本,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立本区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加强专项考核评估,夯实部门内部培训、数据全量归集、企业申诉快办、技术保障支撑等基础工作。聚焦企业上市、银行贷款、招投标、表彰评优、资金扶持等重点场景,大力推行专用信用报告和“市场主体合规一码通”,扩大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2.强化信用修复集成服务。建立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在工程建设、城管执法等领域试点行政处罚和信用修复提示并行送达,从源头上提高信用修复政策的知晓率。依托“一网通办”企业专属网页,定期向失信企业精准推送信用修复政策和操作细则,引导企业及时开展信用修复。结合监管执法、稳增长、政策服务、安商稳商等日常工作,加大公共信用可修复理念和信用修复政策宣传力度,推行容缺受理、精简证明、代办帮办等柔性服务,提升信用修复办理效率。落实本市企业破产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优化重整企业在税务、市场监管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信用修复服务,助力企业重塑信用、轻装上阵。
3.推广信用承诺办、容缺办。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模式,倡导重信用、重承诺理念,在企业注册登记、食品经营许可、投资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涉企政策扶持、纳税事项办理等领域,推出更多“承诺办、信用查、容缺审”的好办、快办事项,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运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信用手段,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材料、缩短审批时间,解决材料多、证明多、过程繁、办事难等问题,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让信用成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通行证”。
4.拓展“信易+”应用场景。持续推进守信激励应用场景建设,在政务、商务、社会等领域,为各类守信主体在行政审批、融资贷款、住房租赁、交通出行、旅游购物等方面提供优惠便利。持续优化“信用就医无感支付”服务,推进“信用就医”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和全区医保正常参保用户全覆盖,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深化“信用+借书”“信用+回收”“信用+长三角创业”等本地特色应用。加快推进教育、养老、家政服务、食品餐饮、房屋买卖、劳动用工等重点民生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信用服务载体应用,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五、构建信用工作“生态圈”,提升多元共治开放度
1.强化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对标本市政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配合落实市对区相关部门年度政务诚信评价,提升政府诚信行政水平和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以政务诚信建设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提升行政复议诉讼能力,推进阳光行政,依法公开政务信息。坚持勤政高效,不断提升“一网通办”、建议提案和信访事项办理等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坚持守信践诺,在行政审批、司法处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统计等领域,严格履行诚实守信要求和各项约定义务。加强政务诚信宣传教育,将信用建设纳入公务员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提升公务员信用意识。
2.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发展。积极引进优质信用服务机构落户杨浦,用好市信用建设专项资金、区产业扶持资金等政策组合,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参与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工作,协助开展信用评价、分类监管、信用惠民、专项治理等工作。引导信用服务机构、大数据公司等市场主体,加强公共和市场信用信息的融合,开发信用评价、关联分析、信用指数、风险预警等产品,满足政府管理、市场交易、社会治理等场景需求。配合市级部门开展信用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和监督检查,做好日常信息梳理排摸,引导信用服务市场规范发展。发挥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信用宣传培训、监测跟踪、行业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3.深化诚信文化宣传教育。紧密结合文明城区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兴商宣传月”“市民修身行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诚信主题宣传活动。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招录培训,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小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等重点领域,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多渠道普及信用知识、解读信用政策、传播诚信文化,推进诚信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商圈。开展信用应用案例征集活动,积极参与新华信用杯案例评选,宣传推广各类诚信典型和诚信事迹,营造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风尚。